益西彭措堪布:由普贤行愿所获得的福德资粮,不会有穷尽之时

2019-10-18 藏传法师

Hi 陌生人你好!

繁体 推荐 纠错 目录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十二)总回向

我此普贤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

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

这是总的回向祈愿一切众生都获得究竟安乐。

这一颂说:我对普贤行愿作了闻思修等的殊胜法行,由此产生的无边无际的殊胜福德,一切都回向祈愿:所有沉溺在生死瀑流中的众生都速速往生阿弥陀佛的最胜刹土。

所谓回向,回是回转,向是趋向。把所修集的善根回转趋向于所希愿处,叫做回向。我们作回向,心里要明确三个方面――所回向的善根、回向的地方、回向希求成办的事。这里,回向的善根是修持普贤行所获得的无边胜福;回向的地方是所有沉溺在生死瀑流中的众生。这样回向是为了圆满成办众生利益,让他们快速往生阿弥陀佛的净土

以下分四段解释:一、普贤殊胜行 二、无边胜福 三、沉溺诸众生 四、速往无量光佛刹

一、普贤殊胜行

普贤行是无有前后际、甚深、广大的体性。“无前后际”,是指时间上没有穷尽的边际――虚空界尽、众生界尽,我愿乃尽,以虚空界、众生界无有尽故,我此愿王无有穷尽。“甚深”,指普贤行的境界深邃,心思不及,言议不到。“广大”,指普贤行横遍竖穷,周遍时空,而且圆满含摄一切种类的善行。

普贤行以深广、无尽的内涵超胜一切,所以是殊胜行。把以上普贤殊胜行即长劫所积累的普贤行都作回向。

二、无边胜福

就是由普贤行所获得的福德。“无边”指乃至虚空界尽之间,福德资粮不会有穷尽之时。“殊胜”指超胜其他一切世间善根。善根有大小等的差别,就像商品有优等、劣等一样,比如意乐上有强猛、有微弱,所缘上有广大、有狭小,持续时间上有长久、有短暂,诸如此类,造成善根有无数差别。按心识的行相来衡量,世间善行根本不如普贤行这样深广周遍,永恒无尽,因此,普贤行的福德是无边际的胜福,远远超过一般福德。

印度释迦知识的注释中讲了普贤行福德殊胜的三个原因:一、这是为了众生以无量方便在无边时间中所积累的福德;二、这是能成就一切种智的殊胜正因;三、这是以无缘智慧摄持而积累的福德。以这些原因,福德的量极大,是无边的胜福。

有人问:上面说的是大菩萨的普贤行,我们只是对普贤行发愿希求,对《普贤行愿品》读诵、受持等,我们能否获得无边胜福呢?

答:不必怀疑。讲愿利益时已经多方面显示了对《普贤行愿品》作十法行有无边福德。弥勒菩萨的《辨中边论》在辨明大乘的无上相时,讲到大乘的正行无上、所缘无上、修证无上,三者的关系是:由无上所缘,引生无上正行;由无上正行,引生无上修证。联系到这里,关键要领会所缘、法行、福德三者的关系,即:所缘殊胜,法行即殊胜;法行殊胜,福德即殊胜。

大家学习过世间各学科的知识,也按所学知识作过各种工作,现在又学习佛法,按佛法作种种法行。对比世间法和佛法,会明白这两种法在所缘、法行、福德上大有差别。

比如这次学习《普贤行愿品》,大家的心所缘的是含摄无量菩萨行的普贤行,有甚深、广大、无尽的内涵。然后,心缘着普贤行,或者生起了信解,或者生起了对普贤行的希求心,按照无欺的缘起规律,都会得到广大的福德。心是随所缘而转的,善根、福德是随心而生的,其间有精确的对应关系,丝毫不会紊乱。再观察,按这样开展的心量、见识、志愿等,在学习世间知识时会有吗?决定不会有的。因为世间知识根本没有这样深广的内涵,单凭世间知识自身怎么可能引发像普贤行愿这样深广的善根呢?所缘的法不具备这样深广的内涵,也就不可能显发深广的善根。

比如,所缘是一门物理学或者世间伦理学,学习它也会增长一些见识,启发一定的善根,但绝不会有像学习《普贤行愿品》所产生的深远效果,根本原因就是导师的量不同、导师所宣说的法不同,两者的差距太大了。比如,学习物理学会对物质的组成、作用、规律等等生起较常人更深入的认识,会信解这个物质世界的运行是有规律的,但对于心性的本体、妙用、甚深的缘起等等,却一无所知,因此对开发佛性宝藏等,根本无能为力。

又比如,没学过四谛法,就不会了解生死和解脱的缘起,也就无从引发出世间的善根――希求出离轮回、希求证得涅等的善根。这些在没有接受佛法的教育之前,是不可能自发产生的。

由以上的举例,智者们应当举一反三观察到诸如此类的差别和关系。总之,所缘法的内涵决定了法行所引生的善根品质。所缘法的深广度不一样,所显发的善心就不一样。世间的知识有多大量、是哪种深广度,学习者的心最多也只能到达那个层面、那个量上,完全被它自身的内涵限定了。所以,世间法与出世间法有明显的高下差别,不能混为一谈,以这个差别导致在作业上、在得果上优劣悬殊。这样就观察到,缘普贤行愿作十法行,福德远远超过其他世间善根,因为这是缘最深广、最圆满的道而运作的。

三、沉溺诸众生

关键要认识“沉溺”的状况。众生有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等的很多痛苦,系缚在这些苦中,远离了安乐。就像瀑流是从遥远不见边际的地方流过来的,而且还在增长、相续,不仅截断不了,还不断产生后有。同样,无量无边的众生,因为造业而受生死苦,受苦时又造业,又引生后有,如此辗转相续,无法截断,所以如同瀑流。始终不能摆脱这种流转之苦,叫做沉溺。

我们学好了《广论・中士道》的四谛、十二缘起,会对此生起深刻的认识。现在按“惑、业、苦”最略地观察,流转的缘起是:以我执烦恼,以烦恼造有漏业,以有漏业感召生死。众生是继续转入生死,还是趣向解脱,关键看他在领受生死果报时生不生烦恼,流转和还灭的分界点就在这里。大家看,在领受苦报时,如果没有通达无我的智慧,那就仍然会以我执生起烦恼,以烦恼造业,以业感生死。这样就观察到,乃至没有通达空性之间,一定是“惑、业、苦”又“惑、业、苦”,这样相续就是无穷无尽的生死。换句话说,只要不发心求解脱、不修证空性,那生死一定会辗转地相续下去。这就发现,在无量无边的众生身上都同样存在着无边的生死之苦,只要他们不去证悟空性,那生死就不可能了结。像这样不能超出生死流转,就叫沉溺。意思是无法从结生相续中拔出来。

四、速往无量光佛刹

通过上面的观察,我们已经认识到从地狱到无色界之间的无量无边的众生都沉溺在生死流中,都有不见边际的生死大苦,需要救拔。

基于这种对苦谛的认识,我们应当把善根回向给一切在生死流中沉溺的有情。不只是恶趣众生、人间可怜的人,还包括那些有福报、生活快乐的凡夫;不只是此方的沉溺有情,还包括十方世界一切的沉溺有情。所以,我们应当发大悲心把所有的善根都回向给三有一切有情。

那么,怎么才能救拔众生呢?如果只把他们安置在善趣,这并不究竟,因为受生善趣并没有截断生死,从长远看,这和无间地狱并没有多大差别,因为在天界享尽了福报又会堕入地狱,往后仍然是无尽地生死。所以,真正的救度是把有情安置在解脱和成佛果位

那么怎么来实现这个目的呢?依靠其它方式修行需要断尽烦恼才能超脱生死,走这条路的难度很大,千万人中难得有一两个成功。生死路险,一念贪爱,就会引发无边生死。所以这条路很难行,只要没从根断除烦恼,就逃不出后有,就要继续转生死轮。

那么怎样才能无困难地救度众生呢?最方便的法门就是接引众生往生无量光佛刹。因为以阿弥陀佛愿力的加持,只要众生具足信愿,持念他的名号,就能往生他的净土,往生之后就没有任何退缘,也就超出了生死,能速疾成佛。

阿弥陀佛的净土具有不可思议的种种功德、无量无边,是极安乐的世界。它是无住大涅的源泉,能带给一切众生大利益、大安乐。以这个原因,把所有普贤行的善根都回向给尽虚空界的众生速速往生阿弥陀佛的净土,在一生中就超出漫长无际的轮回,在阿弥陀佛的座下速疾成就菩提。

下一篇:嘎玛仁波切:国家的平和,就是众生的净土

如果觉得资料对您有用,可随意打赏。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发表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