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安忍并不是一味地忍让

2017-11-15 藏传法师

Hi 陌生人你好!

繁体 推荐 纠错 目录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在西藏经院中,要求年轻喇嘛将整部《入菩萨行》默记于心早已成为习俗,这样他们就能随时在集体诵赞时将经文唱诵出来。在西藏文的译本中,本书完全是以诗韵形式存在,每一颂都有四句对仗的诗。

在西藏,soe-pa 这个在此被译为「安忍」﹝patience﹞的字,它本身有各种的意涵。由字面上来说,soe-pa 表示「忍耐力」﹝forbearance﹞,它的动词字义为「撑住」或「忍受某件事」,例如「忍受艰苦」。但当soe-pa用于描述某种特质时──例如形容一个人的性格,那么它都被理解为「容忍」﹝tolerance﹞。在西藏,一个人若具有成熟的容忍个性,人家就会讲其为「在soe-pa方面很高超的人」。但光是用「容忍」一词,不足以掌握soe-pa的精义,因为一个人可能个性容忍却相当没耐性。然而若某人被形容为「在soe-pa方面很高超」,那就表示他也是个有耐心的人。我的意思当然不是说这个西藏字应该译为「耐心/容忍/坚忍」,因为这种译法会违反所有建构良善的书写典范。我在此只是希望大家能够注意到西藏语文里的多重意涵,如此各位读者至少能察觉其中所蕴涵概念的复杂性。

寂天菩萨在提倡众生修行安忍时,并非要大家一味对于他人的虐待和剥削逆来顺受,也不是在倡导众人以不质疑的态度,单纯地接受生命中的苦难和横逆。他要宣扬的是一种对抗逆境的坚定态度。我们应该区辨顺服﹝meekness﹞和容忍。他认为唯有当一个人自觉地采取立场,不对实际出现或预见的伤害进行报复,他的内心才会真正生起容忍之心。这儿的关键是「自觉地采取立场」。虽然寂天菩萨或达赖喇嘛都没有特别针对「安忍」给出明确定义,但我们可以采用下列解释来做为其定义。 「安忍」,根据佛教教义中的理解,它是「一种不受内外在干扰的影响,来自于安定性格以抗衡逆境的坚定反应」。这当然不是被动的顺服,而是正面迎向挑战的积极态度。寂天菩萨阐释安忍是发生在三种情况之下,可称之为安忍的三大特性:它们分别是:﹝1﹞基于自觉而接受痛苦及困难的容忍心;﹝2﹞反省实相所产生的容忍心;﹝3﹞对他人所带来伤害的容忍之心。

文:扎西郎加上师

下一篇:一切听从上师的安排

如果觉得资料对您有用,可随意打赏。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发表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