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记仇恨吧 报仇只会让你更苦!
云淡风清(网络图)
在现实生活中,如果我们遭到他人的伤害,而对方势力强大,我们往往会暂时忍气吞声,然后再寻找机会报复。比如说,如果被上级辱骂了一番,我们表面可能上不动声色,甚至点头哈腰,可心里却会深深记恨他,一旦有机会就会进行回击;再比如说,事业上的竞争对手胜过了我们,导致我方经营亏损,甚至自己被降职、解雇等,我们一时无力反抗,于是表面上故作谦恭,但实际上却耿耿于怀,内心发誓要报仇雪恨。社会上很多人都有这种斤斤计较、睚眦必报的习惯,甚至会笑里藏刀、口蜜腹剑。
这些行为在世俗观念中被视为正常,就像我们常说的“有仇不报非君子”“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有时复仇的行为甚至会被赞美,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最终打败了吴王夫差,这就是一个流传了千年的复仇故事。
而大乘佛法的观念却与此截然相反,大乘佛法提倡:即便他人对自己造成过伤害,我们也不应该一直记在心上,然后伺机报复;反而要尽可能地善待那些伤害我们的人。
这个看似不合常理的要求,道理何在呢?
我们不妨分析一下:“有仇必报”的动机是什么?就是嗔恨。无始以来,我们在这样的观念指导下报复仇人,但现在又得到了什么?什么也没得到,我们依然在六道中漂泊流浪。不仅如此,嗔恨还无数次把我们送进了地狱。所以,当我们伺机报复他人的时候,实际上自己的处境更加危险,“有仇必报”的观念把我们害得很惨。
因此,作为大乘行者,我们要扭转这种观念,朝慈悲心、菩提心的方向努力。菩提心与嗔恨心形同水火、不可共存。只有彻底消灭“有仇必报”之类的嗔恨心,菩提心才能得到实质性的提升,我们才有希望解脱轮回、成就佛果、普度众生。
那么,从大乘佛法的角度看,该如何处理别人对我们的伤害?
首先,面对他人的伤害,要做一个“健忘”的人。如龙树菩萨所说:凡是他人对我们的伤害和侮辱,要像在水面上画图一样,当下就忘记。如果能忘记他人的伤害,当然也就不会想报复别人了。
其次,从因果的角度正确处理他人的伤害。“有仇必报”的观念虽然看似正当,实际上并没有真正彻底地解决问题,反而使我们的生命进入了恶性循环,如俗话所说“冤冤相报何时了”。西藏地区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语:“逆缘是过去的罪业,顺缘是三宝的加持。”意思是说,我们之所以遭受伤害,是源于自己过去世的罪业。责任完全在自己,与对方无关。
密勒日巴尊者也说过:“原谅那些伤害你的人,用慈悲心去祝福他们,因为即便过错是别人的,但业障一定是自己的。”建立起这样的因果观念,自然就不会想报复仇人。这样处理矛盾才能真正解决问题,彻底消除自己的宿业。
从更高的菩提心层次来说,身为大乘行者,要从破除我执的角度来认识他人的伤害,视对方为善知识。大乘佛法的唯一目标是消灭我执、生起菩提心。当我们受到伤害以后,如果能坦然接受,不伺机报复,反而善待对方,我执就能迅速减轻。大乘佛法的观念不仅能让我们轻松、喜悦地面对伤害,还能令我们消除宿业、转危为安,并培养出积极、勇猛、乐观的菩萨精神,迅速增长菩提心。这样看来,伤害我们的人难道不是善知识吗?
最后,如果遇到他人的伤害,我们能以空性观来观修,做到“恶缘由他来,善缘随他去,一切无所求”。这就是对待伤害的最高境界。
总之,“有仇必报”令我们损失惨重,而“善待仇人”则是生起和增长菩提心的殊胜窍诀。
来源:腾讯佛学下一篇:嘎玛仁波切:坚持奉献是福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