嘎玛仁波切:未经打造的心念念都被动
当执著升起时,苦就会相伴相随。
在这个世间,芸芸众生被痛苦所折磨,心被痛苦和烦恼所干扰。每个起心动念似乎都是不受控制的表现出不同的情绪,每个人都希望向别人倾吐心中的不快,找到知己的初衷,是希望能多个理解者和倾听者。可是这终归也是治标不治本的解决方法。
有幸的是通过缘分的具足和福报的积累,我们了解并学习了佛陀的伟大教言,以及一套可以帮我们解决苦恼的理论和实践体系。佛陀通过自己的身体力行证明给世人,觉知苦并且想改变苦的现状,努力的去剖析摒除苦的成因,最终是可以见到离苦的康庄大道。这并不是神话,而是一个真实的经历。
学佛修行的目的,是为了彻底的去除痛苦。如果痛苦生起,那是因为我们还不了解它。无论我们多努力,想通过意志力或通过财富财产来控制它,都是不可能的。世间人有个普遍的逻辑,认为没钱是苦。有钱了,当觉得苦闷的时候,可以靠钱消遣,认为大笔的消费就能买到“乐子”。这是麻痹的假象,是一种更加苦不堪言的举动。
对于寻找苦因,对治苦,避免苦的这条道路上,如果我们没有彻底了解苦和苦的原因,无论我们多么努力的,试着以自己的行为想法或财富来去除痛苦,这样做是没有用的。当执著升起时,苦就会相伴相随。
修行佛法就是要使我们的心超越痛苦,但是需要面对现实的一点是,轮回之中我们的身体是无法避免痛苦的。从一出生的那一刻起,我们每个生命体都在走向衰老,临近死亡。这是个很现实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身体必定会疼痛、生病。
只不过在如此的现实问题中,我们谄媚的心理都不愿意去面对这个现状,总觉得这是别人的情况与己无关。每天自欺欺人的生活,必定是不洒脱而且苦闷的。我们凡夫的心,只愿意执著生,而不愿意面对死,这个众生平等的话题。
佛陀的智慧告诉我们,觉知苦是因为心陷在一种执著和贪婪中。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就需要我们通过佛陀所指引的修行之道,努力精进。最后从每个人自身的体验中,去感受心超越执著和贪婪后的不同。这点很重要,修行的目的在于修心。
未经打造的心,念念都被动,但被改进后的如法之心会超越被动。当自己的心可以解决自身苦恼的阶段问题时,我们可以很好的与心对话。而不是把别人当成情绪发泄的“垃圾桶”。这种如佛理佛知精进努力的结果是,我们虽未究竟离苦得乐,但我们可以成为自己情绪的“清道夫”。
所以我们在寻佛成道的这条路上,修行与精进不是用来互相较量高低,比个你强我弱的。精进的过程是与自身习气,烦恼障、所知障较量的过程,一切在自身上看。苦不是给别人苦的,乐也不是给别人乐的,解脱之道在于自觉苦而想离苦。这不是炫耀,而是自己选择去付出改变,彻底拯救自己和有能力帮助他人的一条路。
下一篇:《佛子行三十七颂》: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