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身携带寂静地

2017-01-31 藏传法师

Hi 陌生人你好!

繁体 推荐 纠错 目录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现在有一种流行的说法:生活即修行,但我想很多人是误会了,以为过生活就是在修行。其实不然,这至少不是佛教所说的修行。

举例子说吧,你经历过悲欢离合,这不是修行,只是经历;如果你在那悲欢离合间体认无常、缘起、因果,这是修行。生病,本身不是修行,籍由生病而认识到生命俱来的脆弱、忧苦,由此生起出离心,或推己及人,由此生起悲悯之心,这是修行。

所以说,生活本身不一定是修行,但如果你能把生命经验,顺境、逆境,是苦、是乐,用于巩固你的出离心、菩提心空性的见解,这是修行。

大概只有这个时候,你才可以说:一切都是上师的加持。否则,对多数人而言,经历、遭遇不过循业流转,轮回如是,怎会都是上师的加持?

由于缺乏心的训练,一般人的心力微弱,如风中之烛摇曳不定,因此一个相对清净、较少干扰的环境对修行来说是重要的。然而,恐怕没有很多人能够随时从工作、家庭、学业中抽身而去,到远离聩闹的寂静地专心修行。怎么办呢?我们仍然可以通过内心的转化,比如运用寂天菩萨在《入行论》中传授的种种修心之法,于日常而超越日常,为自己创造一个随身携带的寂静地。

当然,这话说起来容易。对治烦恼是一个艰难漫长、充满挫败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某些对治的技巧,并不意味着你就能做到。可能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你面对的唯有失败。没有成效,不断的失败。

无著菩萨当年在鸡足山苦修十二年,连一个吉祥的梦兆都没有,更不用说各方面远不如他的我们了,尝不到成功的滋味不是很正常么。别忘了我们的对手是无始以来形成的惯性,所谓积重难返,不要期待能靠一时的努力就扭转它。

尽管如此,还是要不断地努力,如果我们不想再一次在烦恼忧苦中终老,直到死亡悍厉地出现,而我们知道这一切混乱还没有结束。一开始就做好不断受挫的准备,会令我们更强韧,也走得更远。

愿我们将佛法运用到当下的经验中,并因此而解脱自己及其他众生的苦。

下一篇:禅定与情绪管控妙法

如果觉得资料对您有用,可随意打赏。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发表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