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否得到上师加持取决于信心
波多瓦之《蓝皮书》中云:“获得上师加持之大小不在于上师,而是观待自己。若无感恩胜解信,即使文殊菩萨亲自降临,亦不能成办彼之任何利益。若对上师具信解恭敬及报恩之心,即使上师功德尚未圆满,彼之加持亦能速疾融入,应生胜解信。
能否得到上师的加持,完全取决于自己的信心,能得到多少加持,则取决于信心的大小。要记住,若没有信心,即便真正的佛陀呈现在你面前,你也得不到丝毫之利益。
但有人可能有这样的疑惑:“即便导师功德不圆满,只要有圆满信心,一样可以得到加持。如果是这样,我在依止导师的过程中,就不需要观察导师是否具德,为什么在讲法中,上师还要反复强调观察导师具德的重要性呢?”要记住,我们是末法时代业及烦恼沉重的庸俗者,我们内心的分别心太重了,若依止的不是具德上师,他的行为、语言以及思想会掺杂很多世间的成分,而我们就会因此产生很多与正法相违的行为和想法,成为修法的障碍。这是我们初次要依止具德上师的原因。
若于上师无有恭敬,即使依止佛陀亦无利益,故心无傲慢恭敬上师,至为重要。”是故,了知一切幸福、功德皆来自上师之恩德,应以敬信回报恩德,并令上师欢喜。
如果对上师没有内心的恭敬,犹如善星比丘和提婆达多般,即便依止的是佛教教主释迦牟尼佛,最终也没有获得利益,堕入三恶趣之中。所以内心无有傲慢敬信上师,非常重要。知道上师恩德之后,要时时回报上师恩德,令上师欢喜。尤其在我们感受到快乐的时候,第一念要想到供养上师。以前我跟随喇嘛仁波切在外走动期间,即便看见美好的风景,上师也会第一时间念诵供养上师。作为传承的后一代弟子,我们也应该如是忆念导师的恩德,回报导师的恩德。
思维为何不以三欢喜之义即上等修行供养、中等身语承侍、下等珍爱财物供养而依止具恩德者?莫说三门修持之时如是行持,即使是上师之事务,亦以身扫洗不净,语唤狗,意计算数目等以内尽力而为,惟命是从,并观察上师何时心生满意,更如理而成办,如是依止则获成就,如《胜誓言续》云:“身语意之力,尽力于上师,谁人敬承侍,诸威与力量,加持无碍生。”
可以通过三种方式供养上师令上师欢喜。上品供养为修行。如颂曰:“诸供养中,法供养最。”以修行供养上师,是最大的供养。中品供养为身口意三门成办上师的事业,遵照上师教言如实行持。下品供养为财物供养,如把自己最珍爱的财物供养给上师。我们的弟子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好,很多弟子放下世间的身份、地位,在导师身边擦地、做饭等,但实际上,这都是修法,是一门功德。
常有弟子问,是承侍上师的事业好,还是以修行供养上师好?我想两者都必须做。以前确实有这样的例子,仅仅依靠承侍上师,不作修行也成办了解脱,但例子必然是例子,说明能以这种方式成办解脱者,凤毛麟角,而以修行成办解脱则是普遍传讲的,因此我相信应该相互结合,不要堕入一边。
能遵照上师教言,以信心如理如法地依止上师,则能获得成就。
来源:腾讯佛学下一篇:学佛修行应持守哪些戒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