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聆听】托钵与吃素
导语:托钵,体现的是佛陀倡导众生平等的慈悲思想。佛陀未曾对弟子饮食提出特别要求,只因在实修密法的外密时戒律的约束,特别要注意禁食葱、蒜、酒、肉等。佛弟子能够为了众生而发菩提心戒众生肉最好,暂时做不到,也要发愿不伤害众生,吃三净肉为好。
佛陀时代,僧人们托钵乞食,功德主供养什么,就吃什么,比如供养你肉食,你不能挑剔、浪费甚至拒绝或扔掉,供养衣服也可以享用,这些行为是当时的婆罗门苦行僧无法接受的。
在《金刚经》中我们可以看到“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就记载了当时的情形。
释迦牟尼佛时代,出家人上午诵完经后要外出托钵,一手托钵,一手持锡杖,锡杖上有很多小铁圈,能震动发出“锵,锵……”的声音。
托钵时不可以敲门,更不可以大喊大叫,震动三次锡杖,静等功德主出来供养,如果没有,就要换下一家。一天之中只能去七户人家托钵,如果连着七户都没有出来供养,当天就不可以再继续托钵,只能回去。
古时候,每家每户离得都不近,很多人供养饭食都是将剩菜剩饭倒到钵里,僧人并不能选择或建议。托钵回来的食物,自己只能吃三分之一,另三分之一要分给没有乞到食物或未能外出乞食的师兄,再三分之一要布施给周围有需要的众生。托钵,体现出佛陀倡导之众生平等的慈悲思想。
现在很多人一听到“斋戒”就会联想到吃素食,不少弟子都困惑于不能吃长素,以及皈依需戒肉的问题。
佛陀时代,并未要求佛弟子吃素,不能吃荤,也未有不能吃葱、蒜、肉等规定,但在实修密法的外密部分,如《楞严经》,密法八关斋戒、绿度母法、药师佛法门等,都会特别说明与要求。
《楞严经》云:“是五辛,熟食发淫;生啖增恚。十方天仙,嫌其臭秽,咸皆远离。诸饿鬼等,舐其唇吻,常与鬼住,福德日销。大力魔王,现作佛身,来为说法;非毁禁戒,赞淫怒痴。命终为魔眷属,永堕无间地狱。是故求菩提者,当断世间五种辛菜也。”
五辛,亦有不同记载,多指葱、韭菜、蒜,薤,兴渠,后人又引申出所有刺激性味道的饮食都最好不要吃,如圆葱、蒜苔、蒜苗、韭菜苔、韭菜花等食物都榜上有名,言说因有刺激气味,会导致身心不清净,影响修行。
古印度,素食主义者很多都是婆罗门,是以重视洁净闻名的,在印度是比皇亲贵族还要高贵的神职人员,他们绝不吃肉,拒绝葱、蒜、酒这些气味重的食物,认为吃肉让人昏沉,身体会变得沉重,还会经常在恒河里清洗自己的身体。
若商人、农民这些低贱种族的人影从其座位上经过,他们都会清洗座位,有很强的种族慢。但是,这些饮食禁忌,佛陀并未对弟子进行限制,只是在修持外密法门时,会有戒律约束。
为什么修外密法门时,不可以吃葱、蒜、酒、肉等?拿密法修八关斋戒来说,因为观音菩萨是十地菩萨,于久远时早已成佛,为了利益众生而化现为菩萨身相。
在我们这样满身罪业的信徒眼里,观音菩萨就好像一位尊贵高尚的国王,如果我们要觐见国王,肯定会把自己梳洗干净,穿戴整齐,让自己的身心清净。而葱、蒜、酒、肉这类食物会在嘴里,乃至周身产生浓重的气味,带着很重的气味去见这么尊贵的国王,是非常不礼貌的。
凡夫俗子对着诸佛菩萨虔诚忏悔自身业力之时,能够清净无始以来造作的恶业,慢慢的,将和佛菩萨越来越接近,就好像国王身边的随从,成为了诸佛菩萨的眷属,直至有一天也能成为国王。
因此,修持密续事部的法门时,特别要注重洁净,需将身体先沐浴清净,饮食要有节制,要吃素,并且禁食葱、蒜、酒、肉等。
现在很多佛教徒吃素,这非常好!能吃素最好发愿吃素,不能吃素,就一定要吃三净肉:你没有杀它,或它不是因为你而死;你没有看到它死的样子;你没有听到它死的声音。
吃素时,一定要发愿,发出大菩提心,为了慈悲利益众生,不食众生肉。发大愿吃素会有很多功德,如果不发愿,自然界有很多动物都吃草,不吃肉,但是它们并未成佛,还在畜生道中忍受着苦难。
而且所谓的吃素,也并不能保证没有在蔬果生长过程中,伤害过众生。“佛观一杯水,八万四千虫”,一杯水中皆有无量众生啊。所以,发愿不伤害众生,能够利益众生,才最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