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读一点,除去你的误解
扩展愿菩提心的空间
在相对的境界来说,有两种证悟的心。一种是愿菩提心,另一种是行菩提心。发愿获得证悟的心与愿菩提心有关。作为修行人,无论是修持密乘、大乘或小乘,皆需受到某种启发而修行。
修持菩提心表示你在修持慈悲与仁爱,你必须让自己深受启发并让某些事物使你感动。当你碰到某些对你有重大影响的事物时,会说:「噢,实在令人感动」。这不必是什么特别美好的事物,但必定是真正抓住你注意力的事物,因此才能让你感动。
所以在这个修持里,你必须对周遭的事物熟悉并受到启发。如我刚才所说,你可能被穷困的人、乞丐或因为中风、皮肤病、眼疾和其他疾病折磨的病人所打动。你也应对其他的事物,如人类及动物权益、战争、天灾人祸等等有所认识。必须对轮回里的一切熟悉,这会帮助你培养愿菩提心,这样做本身就是修持。
我个人认为,不论佛教还是其他宗教的修持,都必需感动我们。这是各种修行,如念诵、灵性舞蹈、心灵瑜伽等等的要旨。打动人心,以便愿菩提心将心开启,让祝福加持能够毫无障碍地产生。
在菩提心修持的主要目的,修持慈悲与仁爱时,需要让自己得到启发,愿菩提心才会产生更大的空间,足以培养慈悲心。不仅如此,同时还会培养对一切众生的慈爱和理解。
对任何宗教来说,感动人心是非常重要的。某些宗教教义主张通过念诵、供养等方式来感动他们的神。然而,佛教并不强调神存在于外面某处,而是必须往内心找寻。许多学者认为佛教徒不相信有神,但我认为并非如此。佛教徒深信神(或真实的自性)是必需往内心找寻的。
因此,每个佛教修行者的内心必需受到感动。佛教并不相信神是身处虚空或屋顶上,会被你的念诵打动的人。反之,佛教徒相信自我启发的能力。所以在思维、禅定(或熟习)的协助下,你可以开放自己,至少能借自我启发而放轻松。
文:嘉旺竹巴法王来源:每日一禅微信下一篇:每天读一点,除去你的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