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读一点,除去你的误解

2015-08-29 藏传法师

Hi 陌生人你好!

繁体 推荐 纠错 目录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思维自己的生活即是主要的修持(上)

应借思维来进行佛教的修持──仔细思量日常生活的种种:我平日的行为如何?怎样处理生活中各种事情?如果某些事情在我身上发生,我会怎么做?思维这些问题就是佛教的教法与修行,是真正的修持。

这能推动我们有所进展,也意味着思维自己的生活即是主要的修持。你可以根据自己的体验来修行,如果尚未具备圆满而深广的体验也没有关系,可以继续修行和思维,运用脑袋思考,能够在内心深处沉思是另一回事了。

如果你无法将这种修行置于内心深处,暂时没有太大的问题,只在脑袋里思考也有帮助。所谓「脑袋里」指的是智力方面,而「内心深处」指的是体验。

许多佛教徒甚至佛教上师,认为智性的知识一无是处,唯重视内心的体验。然而,我认为智性的知识也很有帮助,但必须晓得如何掌握。「掌握」的意思是懂得在日常生活中实践理性知识,而不让它把你从心的真实本性中拖走。

譬如说,一般人在街上遇见患病的人,如中风、癌症、皮肤病、眼疾或是其他的问题,多半会漠不关心。漠不关心的原因是我们视若无睹,有时候见到了,但是不在乎──我们总是不在乎的。有些自称有点慈悲心的人会想:「噢,多么不幸的人呀!」可能有点怜悯之心,但这是不够的。按照佛教的修持,当你碰见受苦的人时,应将之视为慈悲的教授。

应对这一点加以思维,并想到假若自己明天也和他们一样,又应如何面对?如何适应?你问自己这些问题,然后看看答案是什么。这种训练有迫切的需要,然后你就会明白。即使你非常愚蠢,也知道自己无法轻易接受类似问题。但是没人可以确保这些问题不会发生在你身上,因为没有人能预知未来。

你不知道将来是否会比街上那个人更加悲惨,谁敢断言呢!在这种情况下你会如何应对?问题就在这里了!这会给予你完整的教法,无需向上师请教何谓菩提心,这个可怜的人即可间接将完整的菩提心教义传授给你。

许多人甚至某些佛教徒的心地并不是很仁慈,缺乏了慈悲与仁爱的教育(换句话说,就是缺乏修持慈悲与仁爱的福气)。他们会说:「哦,这是业力,是他自己造的业。不用担心,这是他累积的极大恶业,所以他活该受苦和患病。但不必担心,他必须自己面对,你担心也没用,所以别担心了,走吧。」

他们用上「业力」这个字眼,然后不顾而去,甚至不放在心上,然而佛教徒不应有这种想法。

身为一个灵性修行人,尤其是修持菩提心、菩萨道的修学者,必须思维这点。如刚才提到的,当你看到众生经历许多痛苦时,应该去思考与承担。首先培养理解,接着自然会对他们生起慈悲与仁爱。如此一来,你就会花时间帮助他们。这就是佛陀的教法与灵性修持的要旨,也是所有宗教的要旨。

因此,通过这种修持,就能准备好面对任何一种情况,例如死亡,或在下一分钟、次日、下个月或来年将会发生的任何意外。无论将会发生什么,我们都已准备好面对最坏的结果。这会带来某种强大的力量,让我们能够面对人生中的各种难题。这就是为什么菩提心被认为是「强大的保护」或「金刚不坏」,因为它是一种不可摧毁的修持或解药,能对治身心所面临的各种困难。

文:嘉旺竹巴法王

来源:每日一禅微信

下一篇:每天读一点,除去你的误解

如果觉得资料对您有用,可随意打赏。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发表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