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读一点,除去你的误解
只要我执或「我」的概念非常坚固而影响了欲望(也就是说欲望被「我」、我执所操纵),那么欲望会令我们相当痛苦,带领我们趋向恐惧。这种情形非常普遍,欲望总是被「我」强烈地操纵与虚构。然后,恐惧以愤怒,甚至非常强烈的愤怒形态显现,所以这就是为什么世界上几乎每个人都会发脾气的原因。我可以感觉到每个人都有一点愤怒,虽然并不是太过愤怒(幸好并非如此!),但还是有一点。我们尽量不让自己发怒,却还是有几分怒气。即使没有任何原因,我们还是很容易动怒,因为我们已经生气了。事实上愤怒是恐惧的表现,除了恐惧之外,别无其他。
如果某人说了一些难听的话,我们会很生气,因为我们缺乏安全感——这表示恐惧、害怕,所以才会发怒。这样看来,愤怒基本上是来自无明的欲望,而欲望也来自无明。在佛教的教义里,贪、瞋、痴这三种情绪被称为三毒,令人遗憾的,是我们必须如此解释。其实它们并非毒素而是「智慧」,如果你喜欢,大可使用「智慧」这个字眼。情绪是生命的一部分,是好的而并非坏的东西,因为它不会制造任何问题,不仅不会制造问题,这些情绪会带给你气息、生命、给你一切。从证悟直至娑婆,一切都依赖这三种情绪而立,因此它们具有赋予生命的基础。
如果你对证悟感兴趣——无论对你而言有什么意义,你想要证悟就必须有情绪,必须有欲望、愤怒和无明。这三种情绪必须存在,与你一起玩乐,让你处理,这对你非常有帮助。当然你也可能对证悟不太感兴趣,但显然也希望在这世上过得舒服、毫无畏惧、成功、平静、和谐,而这都必须依赖这三种情绪。
如果你不知道该如何正确或聪明地处理这些情绪,就是面临问题的时候,因此产生恐惧。恐惧本来不应该出现,如果不想要恐惧,该做些什么呢?既然必须与这三种情绪共存,应该怎么生活呢?其实,我们应该在没有无明与及不受无明的影响下生活。
无论这是否有意义,没关系,开示结束前我会告诉你,让你有机会发问。刚刚在这里遇见的一些朋友,谈到发问的事,我的难题是,当我听到人们向我提问时,会有点费神,尤其是在英国,人们会告诉我他们的想法(而非发问),然后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或怎么回答,最后我必定会问:「这是一个问题吗?」对我来说,这是个难题,但在其他国家,他们会简单直接地发问。这是我在英国面对的问题,当然主要是因为我的英语水准很差,所以不太能理解发问者在说什么,他们用很多的词汇,使我感到有点混乱。那是我的恐惧,为什么我会感到害怕而有点不愿意回答呢?因为我将「我」变得牢不可破,然后「我」也把你(发问者)变得牢不可破,你说的英语非常复杂难解,这是让「我」恐惧的东西,当然我只是举例而已。这种恐惧不仅很严重,有时还会造成很大的痛苦,使得有些人在无法面对的情况下选择自杀,这是最糟的情况,是恐惧发展至最坏阶的段所造成的结果。这些人非常生气,因此无法将欲望、恐惧、愤怒或任何一种情绪转化,无法将情绪转化成智慧,或将情绪好好利用,使它变得有益,因为「我」的概念非常强烈且牢不可破,令人非常痛苦,将一切变得非常狭隘而受到限制。
文:嘉旺竹巴法王来源:每日一禅微信下一篇:每天读一点,除去你的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