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读一点,除去你的误解
(法王与小孩,摄于徒步朝圣时)
应寻求究竟的证悟
作为佛教修行者尤其是金刚乘或大乘的修行者,我们应追求究竟而非相对的成果。如果寻获究竟的成果,相对的成果自然接踵而来。这有如一棵树的主干与分枝,如果主干得到妥善照料,迟早会开枝散叶。如果没有好好照料树干和树根,就难以开花结果了。即使目前开了些美丽的花,也迟早会凋谢。同样,你应朝向究竟的证悟,获得究竟的证悟(即使只有一点点)后,自然会带来大量的「果」。本着对相对真理本质的了解,你会寻获大量的花朵,大量的满足感,以及相对真理(或轮回)内的各种满足,例如健康、财富、美好的家庭与良缘。一切都会自然而然地顺利出现。
没有证得究竟的证悟,任何相对的证悟或成就都永远只会是相对的。「相对」指的是时有时无的东西,今天你可能感到有,明天你却可能感觉不到(即使是有的),你会有完全不同的感觉。譬如今天你认为自己有一位很好的朋友,为此感到很高兴。可是,明天当你走到街上时,你的感觉可能完全改变。毋须任何理由,你就是觉得这段关系跟昨日不同。你再也不想跟这位朋友一起,想起见面时的情境也感到不快,于是两人的关系急转直下。你对你的车子、房子、工作、衣服等等,同样会这样。你的快乐只是相对的,有时你感觉良好,有时并非如此。
碰到障碍的原因
我们都有灵性之道上的障碍,但并不察觉。由于缺乏觉性,在灵修道上停滞不前。由于各种障碍,也没有任何灵性的体验。然而,我们未必将这些视为障碍,也不认为日常生即是修行。我们对这些满不在乎。日常生活里的行为像如厕、下厨、烧水、穿鞋等,我们都不在意,不相信这些事情也是一种修行方式,我们从不会这么想!如果你说:「穿鞋时我在修行,如厕时我在修行,下厨做午饭时我在修行。」别人会当你是疯子。尤其是佛教徒,特别是那些极端的佛教徒。他们认为修行就得一本正经。正式的修行固然重要,但也应将日常生活视为在非正式的修行。
可是我们没有这种想法,于是碰到许多障碍。我们以为障碍是一些邪魔之类在作崇。譬如在禅修时,心中出现散乱,干扰了禅修的稳定,你可能会将之称为「障碍」。修法之际,有人闯进房间使你分心,你心里就会想:「哎呀!天呀!一大清早就有障碍,使我不能修行。」
可是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从事其他活动时,却会毫不在乎。同一件事,我们甚至不认为是障碍。我们认为是修行障碍的,其实不是什么。实际上,不管我们做什么,我们总是跟障碍在一起,以障碍为生!
也许你为了净除业障而持诵百字明咒进行了数百小时的禅修、念诵和修持仪轨,但这不代表你不会有任何障碍。
「障碍」其实是一种很微细的东西。要了解障碍的微细本质,而非专注于粗重的外在障碍,这是很重要的。可是我们通常都关心后者,将困难归咎于粗重的外在障碍,例如我们会想:「当我在禅修时,他不应该敲我的门,不应该来这里,他来得不合时宜,这都是他的错!如果他没有来,我的禅修就会很好,现在因为他而受到干扰和中断。还有,如果街上的车子不那么吵,那就更好了!」
这一切都是推托的借口,用来说明问题不在你自己身上而是环境造成的。我认为这些借口都是废话!
最主要的障碍正是你对日常生活中微细的无明毫无所觉。譬如当你在喝一杯水时,必定也在积聚业力,不管是恶业还是善业。这是十分微妙的,但无论如何,你总是在积聚业力。当我们决定喝这杯水时,最低限度应觉知自己正在做什么。那么,喝水这个动作就变成了关于业力的伟大教法,关于佛法之道的伟大教法,也是关于宇宙真理之道。这不单是一个教法,也是一条道路。这条道路会引领你朝向证悟的正确方向。因为「证悟」的意思是「伟大的理解」。即使一件事本身是「微不足道」的,但对微不足道的理解,可以累积为更深广的理解,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文:嘉旺竹巴法王来源:每日一禅微信下一篇:每天读一点,除去你的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