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悟的修行者---渐顿两种人身

2015-07-23 藏传法师

Hi 陌生人你好!

繁体 推荐 纠错 目录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渐悟的修行

在《了义炬》中介绍了两种修行者,一种是渐悟的修行者,一种是顿悟的修行者,还详细介绍了对这两种人的引导方法。接下来,我们将要讲解的便是这两种修行者,以及相对应的引导之方法。

渐悟的修行者:

对于渐悟的修行者而言,他们尚存在五种障碍:

第一、虽然获得了暇满人身,但是对佛法、传承,以及上师的信心不够坚定,比较容易动摇;

第二,在修行的过程中,如果违缘出现或烦恼生起,对治还跟不上来,没有作用;

第三,智慧浅薄,对佛法的认识、对因果的存在、对三宝的信心等各方面还缺乏智慧;

第四,很容易受他人的影响而改变信仰

第五,当听到甚深微妙的佛法时,心中会产生恐惧感。关于这一点,我多说几句,因为大乘佛法的内容太过深奥广大,所以当渐悟的修行者听到关于大乘的境界、离一切戏论的大法界、大空性等佛法之时,心里就会接受不了,并产生恐惧感。

渐悟的修行者之所以会有这五种障碍,都是因为他们在过去世里,纵然遇到了佛法,但修行不够精进,认识不深,体证不高,因而这一世虽也成为佛教弟子,但这些障碍依然存在。那么,渐悟修行者的这些障碍,可以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调伏呢?主要有以下三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亲近上师。

上师们各有各的优点,有些上师非常善巧随和,有些上师非常直接严厉。譬如藏地有很多上师,一辈子都很严肃,总是面色冷峻,他们的修证很高,且不会由着你的性子,你愿意听自然好,不愿意听也要必须听,这是他们度化众生的方式;而随和的上师则会选择巧善的方式来引导弟子,比如你长得不漂亮他会夸你漂亮,年纪已经很大他会说你看起来很年轻等等,总是会说些让人爱听的话。

渐悟的修行者对于具有善巧方法的上师,要尽量亲近他,不离弃他,按照次第好好修行。如果能亲近上师,上面所说的五种障碍就可以慢慢克服:第一,信心会比较稳固;第二,对治上能起到作用;第三,因为一直在上师身边听闻佛法,智慧也能被开启,得到上师的加持;第四,得到善巧的方法和诀窍,便不会受到他人影响;第五,有了上师的善巧引导,当听到甚深微妙的佛法时也将不会产生恐惧。

第二种方法:福慧双修。

对于修行者而言,福德资粮是必须拥有的,但如果对福德过度执著,那就是偏福;相反,如果不积累福德,仅仅学习一些关于空性的理论,就是偏空偏无。修行之人既不能偏福也不能偏空,不能偏有也不能偏无,就像鸟的翅膀,须要同时展开才能飞翔。在成佛的道路上,福德资粮与智慧资粮便是鸟的双翅,必须双运修持才行,这就叫做保持中道。

关于佛法修持的道路,分为两种:一种是方便道,也就是福德资粮道,另一种是智慧资粮道。有了方便道就不会进入涅槃,有了智慧道就不会堕入世间,既不堕入世间又不进入涅槃的,那就是佛果。正如《普贤行愿品》中说道:“犹如莲花不着水,亦如日月不住空。”

佛陀究竟圆满之时,成就了两种身:法身和色身。法身成就是佛陀自己大彻大悟的境界,是自利圆满;色身成就是利他圆满。色身又分为报身和化身,两者都属于度化众生任运圆满的事业。报身佛是为圣者显现的,初地以上的菩萨要以报身佛来度化;化身佛则是为凡夫显现的,凡夫必须以化身佛来度化。

在佛法中,对于色身是否圆满的界定,取决于方便道是否圆满;对于法身是否圆满的界定,取决于智慧道是否圆满。当然,法身与色身并非完全独立,而是合二为一的,就像一个硬币的两面。这是因为方便道和智慧道的双运修持密不可分,最终达到的效果也是一体的,虽然又有各自的侧面。小乘的声闻、缘觉缺乏方便道,所以他们在涅槃之中享受,并不考虑众生的痛苦,不利益于众生,这也是缺乏方便道的过患。如果只有方便而缺乏智慧,就断除不了我执,脱离不了六道轮回

所以说,对于渐悟的修行者们,不论是小乘、大乘还是金刚乘,务必要福慧双修才行。那么,要怎样才能做到福慧双修呢?

我们所知道的六度,其前五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皆是属于福德,也就是方便道,第六度般若属于智慧道。月称菩萨在《入中论》里是这样形容的:“前五度如盲,般若为眼。”也就是说,即使具备了方便道,但缺乏智慧,也会像盲人走路一样,前途充满危险。

以布施为例,即使布施了可以铺满地球的钱财,但如果缺乏般若的话,仍然脱离不了轮回。更危险的是,如果布施时智慧跟不上,内心对于布施太过执著,这样的布施很可能会变成恶业,反而成为堕入恶道的种子。这是为什么呢?我们可以这样去理解,如果没做布施,就不会生起傲慢心,但布施了以后,会觉得自己很了不起,比别人强,继而生出傲慢之心,这时布施就成了提升傲慢的助缘,这样的情况很危险。

如果布施之时,了达一切如幻如梦,心中没有任何执著——内不见布施的自己、外不见布施的对象、中间不见布施的物品——也就是佛法中所说的三轮体空,如此,哪怕所布施的物品普通至极,也会成为福慧双运的圆满道。深入一点说,布施、持戒、放生、盖庙等各类善行皆是表面上的行为,我们不能根据表面现象来判断善恶,而是要看发心,看做善行时智慧是否跟上。我们凡夫虽然无法具有三轮体空的大境界,但最起码,在行善时心要转向佛法,发心清净,这样所有的善行也都是福慧双修。

第三种方法:次第引导。

对于直指心性等比较高的观修方法,是不便急于传给渐悟者的。因为他们信心尚不坚定,对治还都起不到作用,智慧也很浅,对深奥的佛法会产生恐惧,若是这时传观修空性、直指心性之法,是毫无用处的。对于渐悟的修行者,观修之时一定要注意讲究次第,首先要亲近上师,在次第的引导下,建立对三宝、对上师、对因果正确的信心,用对治来克服烦恼,慢慢圆满福慧两种资粮。

下一篇:一切万法中,观想死亡无常最殊胜

如果觉得资料对您有用,可随意打赏。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发表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