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圆法师:《佛说阿弥陀经》讲记第03讲

2020-01-03 汉传法师

Hi 陌生人你好!

繁体 推荐 纠错 目录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诸位法师 诸位居士大德

阿弥陀佛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佛说阿弥陀经》。前面我们用五重玄义,对本经做了一个概括性的介绍,下面我们正述经文。

经文分三个部分:序分、正宗分、流通分,这是历来注经的大德常用的格式。实际上是由晋朝的道安法师首先结构上这样分类的,到了唐代,玄奘法师传来亲光论师的《佛地经论》里,也是这样分的序分、正宗分、流通分,正好印证了道安法师的正确判分。

这三分就好比经文是一个有机体,用人的身体来比喻,序分就好像人的头部,五官俱全。看一个人的五官,就能知道这个人的智愚善恶,序分也是这样,看序分便知此经的大小偏圆;正宗分好比人的身体,五脏六腑都在身中,极关重要。正宗分也是这样,一陈依正庄严以启信,二劝应求往生发愿,三示执持名号以立行,三种资粮要义都在正宗分中,这也是净土宗最为重要之义;流通分就像人的手足,人有手足方能运行无碍。流通分也是这样,流传万古通达十方,也就是说流通今后无有滞碍。

我们现在先看序分。序分又分通序和别序,通序是一切经典都具有的其六种成就:信成就、闻成就、时成就、主成就、处成就和众成就。有这六种成就,就能来证明,人们才会相信此经乃为佛所说,所以通序又叫做证信序。别序又名发起序,是经的发起因缘。每部经发起的因缘都不相同,所以别序也各自不同。

看本经的通序,从“如是我闻”到“无量诸天大众俱”我们请看经文: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树给孤独园。

这里标示法会的时和处。我们刚讲了,通序就是表六种证信:信成就、闻成就、时成就、主成就、处成就和众成就,这一句经文包含了六种成就的前五种。

我们先看如是我闻。如是,就是信成就,什么叫如是?实相的微妙理体亘古不变就为“如”,也叫真如,依实相妙理、念佛求生净土决定无非曰“是”,可以这样理解如是。但对于如是的理解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注经家有众多的解释,我们选择一个通俗易懂的如是。就是与佛所说没有丝毫的差别,这就叫如;是,就是既然是佛所说,决定没有错误,这就叫是。这样的解释比较通俗易懂。

如是我闻,这四个字最先是佛在即将涅的时候,阿难问佛的第四个问题。佛即将涅,阿难带大众请问佛四个问题:第一个问题,佛陀住世的时候以佛为师,佛陀即将涅,以谁为师?佛说以戒为师;第二个问题,佛陀住世的时候依佛安住,佛陀涅依什么而安住?佛说依四念处: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第三个问题,佛涅后,这些恶性比丘如何调伏?佛说默摈之;第四个问题,佛所说一切遗教,典当集结,在经首安什么字以取信天下?佛告诉阿难,经首当安“如是我闻”。

所以以后就形成了集结的一个格式,任何的经典都是如是我闻。为什么要用这几个字呢?到后来集结经典的时候,才发现非常的重要。如是我闻,意思就是“这样的佛经是我阿难亲耳从佛处所听到的,不是道听途说”这句话就能够断大家的疑惑。

阿难在集结经典的时候,高升法座,突然相好光明,大家就像看到师父今天一样,一在讲经的时候相好光明,就是得佛加持。阿难在集结经典的时候显这种庄严的相,众生就起了三种疑问。第一个疑问,是不是释迦佛再来?第二个问题,疑他方佛再来;第三个,疑阿难成佛了。大家一听到阿难经文一开始“如是我闻”,这些怀疑就都没有了,全都退去了。

所以经文开头这四个字就能断怀疑,同时也能息灭争论。因为阿难所说都是从佛那里听到的,不是己见自说,大家一听“如是我闻”,就不再争辩了。另外,西域外道经典之首都用“阿右”二字,用“如是我闻”就可以与九十六种外道的经典区分开来。所以这个“我闻”就表闻成就,我亲自从佛那里听到,不是道听途说,不是从别处辗转过来的,这表明听闻的真实性。再加上阿难尊者博闻强记,他只要一听闻到,就能一字不落地记述下来。古人的心都非常的清净,哪怕几十卷、几百卷,他听后都能记诵出来。阿难尊者在佛弟子当中是多闻第一,所以大家听到他说如是我闻,就相信他说的都是真实可信的,这就是“如是我闻”。

一时,这是时成就。经中都没有讲过具体的时间,或者是什么年代。佛是九法界教主,到处说法利生。我们在经中看到,或在天上说、或在人间、或在龙宫、或在此土、或在他国,而各个地方的纪年历法不尽相同,所以不能确定是哪年哪月哪日,就用一时称之;另外,一时,是指佛陀跟弟子机感相应之时,佛一切教法都是无心的,是以他这种大慈大悲的、这种清净平等心由自性流露出来的,应众生的感、众生的种种要求来表现他种种的教法,所以一定要有能感之机,才有佛的所应之法。

我们一定要明白,佛讲任何的经法没有意识性的,他都是由清净本性流露出来的。我们看《金刚经》的开头:“入舍卫大城。次第乞已。还至本处。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不是他有意识心我应当怎么说,不是这样的,是由清净本性里边自然流露出来的。不像我们现在,在读在诵的时候都用意识心。我们说在读经的时候,把心放清净,用清净平等心和佛的这种性德,我们在感应、我们在交流,这就是什么?与高人用这种性德再去交流。我们都把这个悟搞错了,师父一说你去悟去,大家都跑什么?跑房间里去苦思冥想,其实是错误的。你这个时候用的是什么?用的是意识心。我们清净心怎么显露出来?就是一个宁静、清净,你清净、没有任何的夹杂,你的这种智慧自然涌露出来了。佛讲经说法没有意识心,他是用众生能感之机,然后由清净本性来显现出来,所应之法耦合在一起,就构成了一个时成就。

佛就是主成就。前边简单的讲了一下,这里的佛就是指释迦牟尼佛,他是具足自觉、觉他、觉行圆满,具有一切种智的这样一个教主。在六成就当中,以佛这主成就为核心来展开的,离开这个佛一切都等于零。

在舍卫国树给孤独园,这句是处成就。首先是在,久居叫住,暂居叫在。佛在什么地方,是应教化众生的需求来定的,有时他会在城市聚落,有时在皇宫,甚至六道中来随机说法,处所是不定的,所以佛应度化众生之机,到给孤独园说此念佛妙法,称为在。

舍卫国,舍卫不是国名,这是波斯匿王国的首都,舍卫译为闻物,又译为丰德,丰富的丰,道德的德。这个国家具有四种德能:第一、物产丰富;第二、财富非常雄厚,我们今天说有经济实力;第三、文化非常发达;第四、这个国家解脱的人非常多。修行的人非常多,我们说知识非常多,用现在的话来说是政治、文化、经济、圣贤集中的地方,闻名于五天竺国。这是释迦牟尼佛用比较长的时间来教化众生的地方,在这里讲了很多的经典。

树给孤独园,是这个精舍的名称。树是陀太子的树,给孤独园是一位叫给孤独长者的园子。这位给孤独长者真名叫须达多,因为他经常帮助穷苦的人,接济孤寡老人,所以大家给他一个雅号,叫做给孤独。这个园子还有一个来历,有一天须达多长者,就是给孤独,须达多长者到邻国王舍城,为他的儿子去聘媳妇。晚上住在珊檀那长者的家里,他看到珊檀那长者家里非常的忙碌,装饰房间、准备酒席,非常热闹,他就好奇地问:“你们家是准备迎接国王还是要办什么喜事呢?”珊檀那长者说是因为明天早晨请佛应供,请佛斋僧。须达多长者一听到佛这个字,汗毛耸立,这种无量劫的善根使他的心情愉悦,无量的善根现前心情愉悦,想立刻就见到佛。佛陀这个时候正在竹林精舍,知道须达多长者内心善根的诉求,就放光明,照得这个夜如白昼一样。须达多长者就顺着这个光亮、顺着这个佛光来到了竹林精舍。佛正在精舍经行,须达多长者依法礼拜佛陀,佛为他说法,立即证得初果。然后他请世尊到舍卫国说法度脱众生,佛就问他“你有地方可以安住这么多的僧众吗?”他对佛说他能够找到一个适合的地方。佛就派舍利弗尊者,和他一起去到舍卫国找地方,最后看中了陀太子的花园。因为那是陀太子的花园,园子非常宽阔,幽静,非常优美,树木茂盛,须达多找到了陀太子说,我想将你的花园买下来,你能让给我吗?太子一听就故意刁难他说:“除非你用金砖把园子的地铺满,我就让给你”。于是须达多把自己家里的金银财宝全部变现为金砖,把园铺满了。太子见了非常惊讶,就问这个须达多长者,“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事情,能让你这么兴师动众、不惜代价去这样做呢?”须达多长者就把佛的功德给陀太子介绍了,陀太子非常感动,也要和他一样去修大布施。这个时候须达多长者没有同意,陀太子就跟他说了,园子虽然是你的,但是这个树还是我的,这样你布施园子,我再供养树,那么这一个精舍就变成了树给孤独园。由陀太子和须达多长者两人共同来供养的,就成了现在的树给孤独园。我们请看下面的经文:

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叶。摩诃迦旃延。摩诃俱罗。离婆多。周利盘陀伽。难陀。阿难陀。罗罗。梵波提。宾头卢颇罗堕。迦留陀夷。摩诃劫宾那。薄拘罗。阿耨楼驮。如是等诸大弟子。这一段是众成就。

众成就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声闻众,第二类是菩萨众,第三类是天人众。

有人就会问了,为什么不把菩萨列在前面呢?有三个原因:第一、声闻割爱辞亲,出家修道,剃发染衣,具出世间相;第二、佛成道后感佛深恩,常随不离;第三、佛法二宝,必须靠僧宝来弘传来传承。而菩萨有出家菩萨也有在家菩萨,其相不定;另外,有此界菩萨也有他方菩萨到此处来度众生,不常随从佛;再有,菩萨不住涅不住生死,出染若净,不落空有两边,常居中道,所以把菩萨列在中间表中道义。

天人众是世间人,同时也是佛法的外护,所以就列在最后。

我们来看这些与会的声闻众。有一千二百五十人,这些都是大比丘。这里称大比丘,就是说他们都是声闻乘,内秘菩萨行,外现比丘身。比丘有三义:乞士、破恶、怖魔。僧是僧伽,译为和合众,一般以六和敬的方式组成的僧团,就称为僧伽。

这一千二百五十人,是佛成道以后最先度脱的一个僧团。佛在摩揭陀国,度化了事火婆罗门的三迦叶兄弟:优楼频螺迦叶、伽耶迦叶、那提迦叶,这三兄弟他们曾经都是修事火婆罗门。

佛为什么要度三迦叶呢?佛在初度陈如等五比丘之后,就考虑要度社会上有地位、有知名度的人,这样可以广度众生,建立僧团来弘扬佛法。他用妙观察智,观察了三迦叶兄弟机缘已经成熟。当时优楼频螺迦叶被频沙王奉为国师,而且国民称他为大仙,可见对他的这种信仰度是非常高的。佛来到楼频螺迦叶的木瓜林,他正带着他的五百弟子在木瓜林里修行。佛来到以后要借住,优楼频螺迦叶就给佛说了,我的寮房已经住满了,只有一个龙窟,你要住的话你可以去。佛当晚就住在那个龙窟里边。龙窟,这是一个毒龙,毒龙一看,佛占了它的卧榻,就喷火来烧佛,佛放三昧真火胜它,毒龙一看接着又生起了嗔恨心,喷毒气。佛入慈心三昧,将这个龙降服,将毒龙降服。第二天,优楼频螺迦叶派他的弟子跑去看看,看看这个年轻人还在不在?他的弟子到了这个洞窟一看,这个毒龙老老实实地伏在了佛的肩膀上。他的弟子赶紧去汇报他的师父,优楼频螺迦叶对他的弟子说,你们不要相信这个年轻人,他的道不如我的真。后来佛为优楼频螺迦叶显了十六次的神通,优楼频螺迦叶他的心念才一动,佛马上就能知道,于是这个优楼频螺迦叶心服,心服了、臣服了,求佛来度脱他,求佛来度他出家。佛让他对他的弟子宣布,劝大家从佛修道,将事火器都抛到了泥莲河。他的弟弟伽耶迦叶听从他大哥的劝说,也随佛出家了。

那提迦叶在河边看到了两个哥哥事火的法器都飘到了河里,都随流而下,怀疑两位兄长被人所害,赶紧跑过去看看,这才知道他两位兄长都随佛出了家,他也带着他的二百五十人来皈依佛门。这样,优楼频螺迦叶是五百人,他的二弟伽耶迦叶是二百五十人,再加上那提迦叶二百五十人,这样就是一千人。随后,大富耶舍长者的儿子,带了五十人随佛出家。后来舍利弗和目犍连因为闻到佛因缘教心有领悟,也带着二百人随佛出家。这样加上最初在鹿野苑度的陈如五人,实数应该是一千二百五十五人人,省略零数不记,所以我们经中都是说千二百五十人。这些外道归依过来的弟子,感恩佛度脱的深恩,常随佛学,不离左右,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这一千二百五十人,在佛处都证得了阿罗汉。

阿罗汉有三义:第一是应供。阿罗汉跟前面的比丘僧相比,比丘开始是乞士,外乞食品来资身,内乞法粮来资法身慧命。乞士福德智慧圆满了,就成了应供,有资格接受人天的供养,是众生的福田。

第二个含义是杀贼。在比丘阶段要破恶,最后把烦恼贼都除掉了,就是破见思惑。见思惑就是烦恼贼,可以劫我们的功德法财、可以伤害法身慧命,所以用贼来比喻。到了阿罗汉果位,这些见思惑全都断掉了,所以称为杀贼。

第三个是无生。在比丘阶段出家受戒羯磨时,当下魔宫震动,魔王波旬害怕有人受戒,就会远离五欲,少了一个魔子魔孙。怖魔之后,断见思惑,就得无生,就是证得了人我空,这就叫长揖生死,不受后有,所作皆办,这就出离分段生死。称为大阿罗汉。

这些大阿罗汉实际是示现声闻身,都是法身大士。我们在《华严经》中看到护明菩萨,就是释迦牟尼佛,从兜率内院降生到我们这个世间的时候八相成道。他降生时大地震动,放无量的光,遍告十方刹土的菩萨,让他们不要忘记曾经发过的誓愿。由于释迦牟尼佛因地和无量的菩萨结了缘,他们一起发愿,你只要做佛我们都要拥戴你,跟你一起去弘法利生,所以释迦牟尼佛降诞的时候要告诉大家,于是这些菩萨也都纷纷在那个时代降诞了。或者做国王、或者做长者、或者做菩萨、或者做他座下的声闻弟子,所以这些声闻都是法身大士。

我们在经中看到,舍利弗过去已证金龙佛位,须菩提是青龙陀佛,都是倒驾慈航来的,都是来辅佐释迦牟尼佛的,这就叫大阿罗汉。

众所知识。知就是知道,识就是认识,很熟悉。这些大阿罗汉有智慧、有德能、有辩才,是一切大众都知道认识的。

下面列举了十六位尊者,都是非常有代表性的。

长老舍利弗。长老二字包括以下十六位,不是单指舍利弗一人,什么叫长老?长老就是指道德和戒腊都很高的,很尊贵,值得敬重,就叫长老。舍利译为,因为的眼睛非常美丽,舍利弗的母亲的眼睛长得非常像,人又非常的美丽,所以大家都叫他舍利。弗译为子,他是舍利的儿子,就叫舍利弗。

舍利弗在声闻众中,他的智慧无人能及。他在胎中的时候,就能帮助他的母亲来跟他舅舅摩诃俱罗来辩论。没有怀舍利弗之前,舍利从来辩不过摩诃俱罗,自从怀了舍利弗以后,这个摩诃俱罗再也辩不过舍利了,所以摩诃俱罗知道他姐姐怀的,一定是一个智者。舍利弗年方八岁就能登座,议论无双,曾胜过十六国的论师。出家七日,遍达佛法,证阿罗汉果,所以称为智慧第一。

目犍连尊者是诸弟子中神通第一。目连尊者在琉璃王灭释迦族的时候,想用他的神通来给释迦族留下血脉,他用他的钵托了五百童男童女到大梵天。等这个事态平息下来以后,他打开钵一看全部变成血水了,没有一个活的,他才知道神通抵不过业力。目连尊者是在弘法的途中经过伊私梨山,他在山中静坐的时候,被当时的裸形外道见到,他们就集合了很多的人,从山上来投石头,石头像雨一样落下来,目犍连尊者这个无常的肉体被打成肉酱。但是裸形外道两三天都不敢靠近目连尊者身亡的地方,他们惧怕目连尊者的神通力,可是目连尊者为了给后世做个为法牺牲的榜样,他的色身真的与世长辞了。

摩诃迦叶,摩诃是大的意思,迦叶又叫引光。在迦叶佛的时候,他看到佛像的金脱落了,就发心为佛像贴金,这样感得九十一劫身常放光明,光吞日月,所以叫做引光。摩诃迦叶还是禅宗的初祖,传佛心印,并且在行持方面称为头陀第一。他虽然出身贵族,但是仍然坚持日中一食、树下一宿、住坟冢间,一辈子都是这样。到了老年的时候佛怜悯他,劝他回到精舍修行,他不同意,坚持修头陀行,为世间做个表率。所以佛赞叹他,有头陀行在,就有佛法在。

世尊涅后,经藏、律藏能够传到现在,都是尊者尽力召集大阿罗汉们集结的功德。据说尊者乘释迦佛之命,现在还在我们云南的鸡足山中入定,等待弥勒菩萨来示现成佛的时候,将释迦佛的衣钵传承给弥勒菩萨,完成责任。我们看到尊者为佛教的一片婆心,真的值得我们大家学习赞叹的。

摩诃迦旃延,这位尊者在佛弟子中议论第一。曾经有一位婆罗门的修道者,听说迦旃延议论第一的大名不服气,他想以辩论来问倒迦旃延。他就说了:“我听说本是婆罗门的迦旃延不再拜年老的婆罗门,我想这不是正法。”他意思就说明佛法不是正法,不懂老幼尊卑,他是这么一个表达。这不是正法,是不应该的。尊者不慌不忙胸有成竹地回答:“你说的是事实,我从婆罗门来归依佛陀,确实不再向婆罗门的老者礼拜,这很合乎法理。我已经证得圣果,你不可用年龄的老少来衡量,假如一个年龄八九十岁的婆罗门,沉溺于爱欲,陷于贪嗔邪见,年龄虽长,那这样的年龄又有什么用呢?”就像我们中国说的“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这个人被迦旃延这么一反问,无话可说,深感羞愧,他也舍弃邪见,归依到佛陀的座下。

摩诃俱罗,我们刚才讲了,他是舍利弗的舅舅,问答第一。尊者一生善议论、好问答,自从他姐姐怀孕以后,再也辩不过他的姐姐了,他知道他姐姐所怀必是智人,于是发奋博览十八种经书及四韦陀典。忙得无暇去剪指甲了,指甲非常长,最后被人称作长爪梵志。后来他又想找舍利弗接着辩论,非得要胜他的外甥。这个时候舍利弗已经随佛出家,证得圣果了,那他更辩论不过了,最后他也就随佛出家了。

离婆多。称为无倒乱第一,没有颠倒。我们现在颠倒梦想。离婆多,无颠倒第一,也称为禅定第一。

周利盘陀伽。这个我们都很熟悉,有他很多的公案,来教育我们不管人有没有智慧,我们的清净本性是永远存在的。你只要心清净了,你的智慧就自然现前了。我们后天学的都叫什么?都叫所知障。你去坚固的执著它,都变成我们的障碍了。就像刚才师父讲的,什么为悟?清净心,清净就是我们的清净本性、清净智慧自然的显露出来,这叫悟。不是所知,我们盲目的去追求我们的所知,我们的所知都是一种经验,它不是我们的清净本性,都是我们积累的经验。

周利盘陀伽这个人根机很钝、记忆力差,他哥哥教他一个偈子,教了上句忘了下句,记了下句又忘了上句,这样三年一个偈子都没有记下来。他哥哥嫌他笨,没有资格跟佛出家,就劝他还俗。因为他这个人非常有善根,他不想还俗,他就在那哭。佛陀知道了,佛陀就去安慰他去,只教给他扫帚两个字,说你只要念扫帚也就行了。他念着念着,因为他精勤不懈,念着念着他就证悟了。最后他有一个偈子:“扫帚扫帚扫心地,不扫心地空扫地”他悟道了,得阿罗汉果,在诸弟子中义持第一。

难陀。他是佛同父异母的弟弟,是净饭王和波舍波提夫人生的儿子。难陀在佛弟子中称为仪容第一,长得非常庄严。就像师父这样相好光明,长得非常的庄严,有的人一见师父,师父三十二相,师父说,八十种好,还要好好修,修到像佛一样,佛面犹如净满月,亦如千日放光明,也是师父非常羡慕的。修到佛那样的相好光明,所以我们一定要努力的。相好光明怎么修呢?就在我们的清净慈悲当中去做,清净慈悲,我们的面相正报,依报自然改变。这是难陀。佛有三十二相,他有三十相,有的时候大家见到他都误认为是佛陀。

阿难陀。他是佛的堂弟又是佛的侍者,多闻第一。他是在佛成道的那一天出生的。佛成道了,阿难出生了,喜讯传到宫中,所以他的名字叫双喜。双喜到二十岁佛度他出家,他要求佛将佛二十年所说之法,重新为他再讲一遍,他都能一字不差地记下来。迦叶尊者赞叹他,“佛法大海水,流入阿难心。”

罗罗。是佛的儿子,称为密行第一。罗罗翻译为中文是障覆的意思,是障碍之义。他的这种障碍有三个障碍:障自、障佛、障母。障自,他在宿世前,因为调皮,用木头把老鼠洞给堵了六天,令老鼠六天不能出来,所以他所感得的果报,就是在母胎中呆了六年,住胎住了六年。

第二是障佛出家,佛为太子的时候,他的父王不允许佛出家,在佛一再的要求下,净饭王没有办法,就说,你如果有儿子就允许你出家。最后太子用手指着耶输陀罗的腹部,以一种咒法用手一指,这个耶输陀罗马上就怀孕了,所以《大善权经》中说:“罗云于天变没化生,不由父母合会而育”,这个时候才允许佛出家。

第三是障母,罗罗在佛出家后六年才出生的。我们刚才讲了他障自,然后住胎六年,佛出家六年以后他才出生的,释迦族的人就怀疑耶输夫人行为不正,请净饭王来治她的罪。耶输夫人自信清白,为雪不白之冤,请求净饭王设一大火坑,她抱着儿子向空中发大誓言,她说:“我若为非,母子俱焚,死而无憾”于是抱着她的儿子就跳下去了。真的不可思议,火化红莲,拖住了耶输母子的身体缓缓地升了上来,母子毫发无损。这就是我们戒定真香当中的一个“昔日耶输免难消灾障”,就是这么一个公案,这么一个来历。净饭王和释迦族的人这才相信,也平息了国人的诽谤

在诸弟子中,罗罗密行第一,经中罗罗密行,唯佛能知。罗罗也是我们佛教中沙弥第一人,我们第一个做沙弥的,罗罗。

梵波提。译为牛,虽然他证得了阿罗汉,但是嘴里有像牛一样反刍的这种声音。因为他过去世做沙弥的时候,见到一个年老比丘诵经,声音像牛反刍的声音,他就嘲笑这个老比丘诵经像牛吃草。老比丘已经证得阿罗汉果,告诉他你说这个话有罪过的,小沙弥马上忏悔,但是还是堕落了五百世为牛。所以我们一定要善护口业、不计他过的。小沙弥这样最后他堕五百世为牛,现在转世为人,虽然证得了阿罗汉果,但是还有牛的习气,佛为了不让世人再造口业笑话他,让他到忉利天在尸利沙园受天供,所以他在诸弟子中称为受天供养第一。

宾头卢颇罗堕。宾头卢译为不动,颇罗堕译为利根。我们在打千僧斋的时候,这位尊者肯定会来应供的。这里面有一个公案。当时有一位树提长者,把他做的一个檀钵,他把他的钵挂到很高的树上来炫耀,并且对路过的修行人说,谁能显神通把钵取下来,这个钵就送给他了。宾头卢颇罗堕尊者就显神通,把钵取了下来。佛知道以后就呵责他,不许他入涅,留在世间来应末世的供养,为末世的众生修福报,故称为福田第一。

迦留陀夷。又译为黑光,身体粗黑而有光。这是宿世在佛前裸体燃灯所感得的果报。所以师父给大家说,进了大雄宝殿,进了寺庙,一定要庄严。尤其是我们女居士,一定要穿的得体,尽量不要穿高跟鞋,尽量不要袒胸露背的。我们的海青也好,职业装也好,一定要体现佛教的庄严的。

迦留陀夷。他教化夫妇同证道果者有一千人,夫妻二人同证道果的。教化一人证果的不计其数,故称为教化第一。

摩诃劫宾那。他是知星宿第一,我们今天说他是星宿家。

薄拘罗,寿命第一。毗婆尸佛时,他以阿梨勒果供养一病僧,这个病僧已经证得辟支佛果了,以此果报,感得九十一劫无病无灾。他又持不杀戒,感得一百六十岁的寿命。

最后一位是阿耨楼驮,他是天眼第一。在过去世闹灾荒的时候,他供养辟支佛一钵饭,九十一劫不受贫穷得如意乐。他也是佛的堂弟,听法的时候经常睡着,佛呵责他:“咄咄何为睡,螺蛳蚌蛤类,一睡一千年,不闻佛名字。”他听后生起大惭愧心,发奋精进,七日七夜精进修行。因过分用功双眼失明了,佛怜悯他,教他修照见金刚三昧。很快他就不需要肉眼,就可以看到三千大千世界,所以称为天眼第一。

这十六位尊者都是影响众,来为我们大家表法的。这十六位尊者,代表十六类别的修行法门,以他们的智慧和善根,都选择求生极乐世界,那我们还有什么可以选择的呢?下面介绍菩萨众。

并诸菩萨摩诃萨。文殊师利法王子。阿逸多菩萨。乾陀诃提菩萨。常精进菩萨。与如是等诸大菩萨。及释提桓因等。无量诸天大众俱。

净土法门,三根普被,利钝全收。前面声闻众之后,接着就列举菩萨众。净土一法不但声闻众当机,连大权示现的菩萨们也都发愿求生净土。我们在《华严经》中看到,普贤菩萨劝发愿:“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

在无量菩萨里面,这里面列举出了四位菩萨作为上首。第一位是文殊师利法王子,文殊师利菩萨在大乘法中表智慧第一。前面声闻乘里面,也是把智慧第一放在第一,如果说前面的舍利弗表权智的话,那么文殊菩萨在这里表实智。实智即根本智,没有根本智,不能证解净土法门难信之法,所以把文殊菩萨列在最前面。

文殊菩萨有几个名号:妙手、妙吉祥、妙德。文殊菩萨是七佛之师,过去已成龙种上尊王佛,现在北方成佛,号宝积佛,未来于南方离垢世界成佛,号普现如来。他倒驾慈航,为辅佐释迦如来示现菩萨,其实早已成佛。

第二位是阿逸多菩萨,也就是弥勒菩萨。他现在在兜率天内院为补处佛,贤劫的第五尊佛,当来继承释迦佛位,于第十减劫中,人寿八万岁时下生人间,于华林园龙华树下成道,开三番法会,度上、中、下三根众生。

龙华三会也是要把这个法门传承下去,我们看《无量寿经》后半部的当机者就是弥勒菩萨,释迦牟尼佛把这个法门交给了弥勒菩萨,龙华三会也是要讲《阿弥陀经》的。弥勒菩萨又会把这个法门付嘱下一位狮子佛,贤劫的第六尊佛狮子佛,把这个法门传承下去。

第三位是乾陀诃提菩萨,乾陀诃提译为不休息,此菩萨常修万行,广度众生,历恒沙劫未曾休息。

常精进菩萨,常精进与不休息相同,两位菩萨的行为也相同,悲智双运,常无疲倦,所以叫做常精进菩萨。这些都是大菩萨,大菩萨至少是登地位菩萨,是圣位的菩萨。十住、十行、十回向,这是三贤位的菩萨,这里表法的都是等觉位菩萨,也就是表明净土法门能够摄受上至等觉。

为什么等觉菩萨在这法会上,也要求生极乐世界呢?这是因为往生极乐世界成佛快速。在华严会上,普贤菩萨以十大愿王,令善财童子导归极乐,这样能够快速圆满普贤大愿。

与如是等诸大菩萨,这表明与会的大菩萨很多,他们在成佛的过程中不离念佛。及释提桓因,下面是介绍天人。释提桓因是忉利天主,经中也称为三十三天,我们中国称为玉皇大帝。等无量诸天,诸天包括欲界天、色界天、无色界天。大众俱,大众包括人非人等、天龙八部。由此可见,净土法门所摄九法界众生。

通序的六种成就,我们这里就介绍完了。

下一篇:宏圆法师:《佛说阿弥陀经》第03讲

如果觉得资料对您有用,可随意打赏。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发表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