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大师:若境遇不嘉者,当作退一步想

2019-10-13 汉传法师

Hi 陌生人你好!

繁体 推荐 纠错 目录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若境遇不嘉者,当作退一步想。试思世之胜我者固多,而不如我者亦复不少。但得不饥不寒,何羡大富大贵。乐天知命,随遇而安。如是则尚能转烦恼成菩提,岂不能转忧苦作安乐耶。若疾病缠绵者,当痛念身为苦本,极生厌离,力修净业,誓求往生。诸佛以苦为师,致成佛道。吾人当以病为药,速求出离。须知具缚凡夫,若无贫穷疾病等苦,将日奔驰于声色名利之场,而莫之能已。谁肯于得意赫之时,回首作未来沉溺之想乎。孟子曰,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故知天之成就人者多以逆,而人之祗承天者宜顺受也。然孟子所谓大任,乃世间之爵位,尚须如此忧劳,方可不负天心。何况吾人以博地凡夫,直欲上承法王觉道,下化法界有情。倘不稍藉挫折于贫病,则凡惑日炽,净业难成。迷昧本心,永沦恶道。尽未来际,求出无期矣。古德所谓不经一番寒彻骨,争得梅花扑鼻香者,正此之谓也。但当志心念佛以消旧业,断不可起烦躁心,怨天尤人,谓因果虚幻,佛法不灵。须知吾人自无始以来,所作恶业,无量无边。华严经谓假使恶业有体相者,十方虚空,不能容受。岂泛泛悠悠之修持,便可消尽也。所以释迦弥陀两土教主,痛念众生无力断惑,特开一仗佛慈力,带业往生之法门。其宏慈大悲,虽天地父母,不能喻其恒河沙分之一。只宜发惭愧心,发忏悔心,自可蒙佛加被,业消身安耳。若病苦至剧,不能忍受者,当于朝暮念佛回向外,专心致志,念南无观世音菩萨。观音现身尘刹,寻声救苦。人当危急之际,若能持诵礼拜,无不随感而应,即垂慈佑,令脱苦恼而获安乐也。念佛一法,乃至简至易,至广至大之法。必须恳切志诚之极,方能感应道交,即生亲获实益。若懒惰懈怠,毫无敬畏,虽种远因,而亵慢之罪,有不堪设想者。纵令得生人天,断难高预海会。至于佛像当作真佛看,不可作土木铜铁等看。经典乃三世诸佛之师,如来法身舍利,亦当作真佛看,不可作纸墨等看。对经像时,当如忠臣之奉圣主,孝子之读遗嘱。能如是,则无业障而不消,无福慧而不足矣。现今士大夫学佛者多,然率皆读其文,解其义,取其供给口头,以博一通家之名而已。至于恭敬志诚,依教修持者,诚为难得其人。余常谓欲得佛法实益,须向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则消一分罪业,增一分福慧。有十分恭敬,则消十分罪业,增十分福慧。若无恭敬而致亵慢,则罪业愈增,而福慧愈减矣。哀哉。凡遇知交,当谆谆以此意告之,乃莫大之法施也。净土法门若信得及,何善如之。若己智有不了,即当仰信诸佛诸祖诚言,断不可有一念疑心,疑则与佛相背,临终定难感通矣。古人谓净土法门,唯佛与佛乃能究尽。登地菩萨,不能知其少分。夫登地大士,尚不全知。岂可以博地凡夫,妄生臆断乎。若欲研究,当看净土十要。此书乃益大师于净土诸书中,采其菁华,妙契时机,最为第一。其开首弥陀要解,自佛说此经以来,为西天东土中,绝无而仅有之注解也。宜恪遵守,不可忽略。

复邓伯诚居士书一

印光大师全集净土法要》

参考注释:

【赫】昭著;显赫。

【博地】借指人间。《天台三大部补注卷第十一》:“博地,博广多也。下凡之地广多故耳。”

【法王】佛于法自在。称曰法王。

【臆断】1.凭臆测而下的决断。2.主观地判断。

如诚法师译:

如果是境遇不好的话,应当退一步来想。想一想世间上超过我的人固然多,而不如我的人也有不少。只要吃得饱穿的暖,何必羡慕别人大富大贵。乐天知命,随遇而安。这样尚且能转烦恼成菩提,难道不能转忧苦为安乐吗?如果是疾病缠绵的话,应当痛念色身是痛苦的根本,生起大厌离心,努力修习净业,发誓求往生。诸佛以苦为师,而成就佛道。我们应当以病为药,速求出离娑婆。必须知道具足系缚的凡夫,如果没有贫穷疾病等痛苦,就会每天奔驰在声色名利的场所而不能停息。谁肯在春风得意威风显赫之时,回过头来想想未来会沉溺堕落的事情呢?孟子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所以知道上天要成就一个人,大多以逆境来磨练他,而敬奉上天的人,应该逆来顺受。然而孟子所说的“大任”,是世间的官爵地位,尚且须要如此的忧心劳苦,才可以不辜负上天之心。何况我们以博地凡夫,直接想要上承佛陀觉悟之道,下化法界一切有情。倘若不稍稍凭借贫苦疾病受一些挫折,那么凡夫见思二惑日日炽盛,净业难以成就。迷失暗昧本心,永远沉沦恶道。尽未来际,求出无期啊!古德所说: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就是说的这个意思啊!只要志心念佛来消除旧业,千万不可起烦躁心,怨天尤人,认为因果是虚幻,佛法不灵验。必须知道我们从无始以来,所作的恶业,无量无边。《华严经》中说:“若此恶业有体相者,尽虚空界,不能容受。”哪里是泛泛悠悠的修持,就可以消除究尽的呢?所以释迦本师、阿弥陀佛娑婆世界极乐世界两土的教主,痛心切念众生没有力量断除见思惑,特别开设了一个仗佛慈力带业往生的法门。佛陀的宏慈大悲,虽然是天地父母,也不能比喻其中的恒河沙分之一啊!只应该发惭愧心,发忏悔心,自然可以蒙佛加被,业障消除而身心安乐。如果病苦的太厉害,不能忍受的话,应当在早晚念佛回向之外,专心致志念“南无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现身尘刹,寻声救苦。人正当危急之际,如果能够持诵礼拜观世音菩萨,菩萨都随感而应,垂慈庇佑,令我们脱离苦恼而获得安乐。念佛这个法门,是最简便最容易,最广远最宏大的法门。必须恳切志诚到了极点,才能够感应道交,就在这一生亲自获得实际利益。如果懒惰懈怠,丝毫没有敬畏之心,虽然种下解脱的远因,而亵渎轻慢的罪过,就不堪设想了。纵然得以生到人道天道,断然难以高预莲池海会。至于佛像,要当作真佛看待,不可以当作土木铜铁等无情之物看待。经典是三世诸佛之师,如来的法身舍利,也要当作真佛来看,不可以当作纸墨等一般的书籍看待。面对佛经、佛像时,应当如同忠臣侍奉圣主,孝子捧读遗嘱。能够这样,就没有业障不能消除,没有福慧不能具足了。现在的士大夫,学佛的人很多,然而都是读诵经文,理解经义,取来作口头文章,以博得大通家的名声罢了。至于说到恭敬志诚,依教修持的,实在很难有这样的人。我常常说:“欲得佛法实益,须向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则消一分罪业,增一分福慧。有十分恭敬,则消十分罪业,增十分福慧。若无恭敬而致亵慢,则罪业愈增,而福慧愈减矣。”悲哀啊!凡是遇到知交朋友,应当诚恳的以这个恭敬之法告诉他们,这是很大的法施。净土法门如果能真实相信,这再好不过了。如果自己的智慧有不明了的地方,就应当仰信诸佛以及诸位祖师的诚言,断然不可以有一念的疑心,有怀疑就与阿弥陀佛相背,临终决定难有感通啊!古人说:净土法门,唯佛与佛乃能究尽了知。登地菩萨,不能了知其中少分。登地大菩萨,尚且不能全部了知。怎么可以用博地凡夫的知见妄生主观决断呢?如果想要研究,应当看《净土十要》。这本书是益大师在净土宗的诸多著作中,采取其中的精华,妙契当时的根机,是第一要紧的一本书。其中开头就是《弥陀要解》,自从佛陀宣说这部《阿弥陀经》以来,是西天东土,绝无仅有的注解啊!应好好的遵守,不可以忽略。

下一篇:梦参老和尚:发财就得积福,不布施发不了财

如果觉得资料对您有用,可随意打赏。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发表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