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池大师:弥陀疏钞新白话版7

2019-08-26 汉传法师

Hi 陌生人你好!

繁体 推荐 纠错 目录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3)旁通

有二部分,11观经,22诸经

11观经

先说明通《观经》,有说是《十六观门》,名为定善,执持名号,名为散善,现今就说明通,其中有二点。一是总,二是别,先说明总。那《观经》的妙观,宗旨是一心。这部《阿弥陀经》的一心,正符合那《观经》的意思。一心作观,一心称名,那怎么能同归一心,却赞扬那部经抑制这部经?详细如《净觉疏》中的解说。

所谓旁通,就是与顿教圆教没区别,只是取大乘经的义理相通。因为十六观,是净土专经,所以先举出来啊。所谓定散,就是孤山(宋朝智圆大师)判十六观为定善,这部经持名念佛为散善。现今说一心不乱,有事一心有理一心,即使事一心,已经不是全散,何况理一心?正符合那《观经》的意思。那《观经》的三观,就是空就是假就是中,超出次第,这是一心。现今这部《阿弥陀经》执持名号念佛,一心不乱,那么能持所持,完全不可得,这叫空观。正当空时,能所历历分明,这叫假观。非假非空,常空常假,不可思议,这是中观。因为单提一句圣号,直下一心,有什么次第?正是三观圆修的意义啊。那么《观经》以心观为宗旨,这部《阿弥陀经》以心念为宗旨,观就是念啊,念就是观啊。两经所说,既然同是一心,怎么却贬抑这部《阿弥陀经》是散?所经这个法门名叫念佛三昧,也名叫一行三昧,也名叫诸佛现前三昧,也名叫般若三昧,也名叫普等三昧,三昧的意思就是定啊。既然通多种三昧,怎么能是散?大概观想如果不是一心,观也成了散。持名如果能一心,持名就是定,不在于观想持名,而在于一心与不一心啊。如《净觉疏》说的,智者大师对于《观经》,认为三种净业属散,十六妙观属定,没有听说持名是散啊。孤山智圆法师判这部经是散善,我不同意他的说法。并且《普门品疏》,解释一心称名,有事有理。称念观音,没有间断,名叫事一心。如果通达这心,四性(自、他、能、所)不生起,与空慧相应,名叫理一心。《普门品》没有“不乱”二字,智者尚且作空慧解释。现今说一心不乱,怎么能贬为散善?我认为智者大师入灭时,唱三宝名,章安大师临终,也称念弥陀。那么二位大士,根据他们的师资却这样做,必定不会判称名念佛为散善,我更相信了。

其次说明别。有人认为这部《阿弥陀经》只听到佛名,有人认为这部经的佛是劣应身,有人认为这部经的华只有车轮大小,有人认为这部经五逆罪不能往生,有人认为这部经只属于下品。不知二经实际是一个意义,不知这部《阿弥陀经》尤其独特重要。

所谓只是佛,有人认为《观经》教人想阿弥陀佛的相好,这部《阿弥陀经》只是持念阿弥陀佛四字空名,却不见佛身,所以名叫散善。但是经上说:“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既然佛现前,哪能没有相好?何况与圣众?那么主伴都彰显了。因为《观经》是用作观想见佛,这部经是用持名念佛见佛,起因不同,见佛是一样的。所谓劣应身,有人认为《观经》说佛身高六十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由旬,这部经不说,怀疑是劣应身,所以名叫散善。但是大本《无量寿经》说:“尔时阿弥陀佛,放大光明,普照一切世界。阿难见佛,容体巍巍,如黄金山,高出一切诸世界上。”而《观经》说“一个世界”,现今说一切世界,就更为高大,怎么能说是劣?又大本《无量寿经》说,阿弥陀佛的道场宝树,纯粹是众宝,自然合成,不是木质菩提树下的身,怎么能说是劣?又《观经》说,阿弥陀佛或现丈六八尺,或现大身,充满虚空中,随机缘见到的,大小不定。所以古人说劣就是胜,身法不二,何况现今这部《阿弥陀经》,不表示大小,怎么能一定指为劣?所谓华局限于车轮大小,有人认为《观经》的华大有十二由旬,这部《阿弥陀经》的华,局限于车轮大小,所以名叫散善。不知车轮的含义,大小不定,大本《无量寿经》的车轮大到百千由旬,哪里止有十二?详细的如后文中辩析。所谓五逆不生,有人认为《观经》说五逆罪能往生。大本《无量寿经》是“唯除五逆”,那么济度的功德狭隘了,所以名叫散善。不知“唯除五逆”后面,还有“诽谤正法”四字,五逆罪并且诽谤正法,才是不能往生。虽然具有五逆罪,不诽谤正法的,未必不能往生啊。因为诽谤就是不信,不信不能往生,所以所谓“疑则华不开”就是啊。《观经》不说谤法,如果又谤正法的,也不能往生啊。又《观经》的下下品五逆文中,说那种人十声称名念佛,就能往生。那么观想没有成,只有十念,五逆罪的往生,正是称名念佛能往生了。何况大本《无量寿经》说:“地狱鬼畜生。亦生我中。”堕落地狱的,不是五逆罪人是什么?所谓只属于下品,有人认为《观经》的下三品,先说智者教导合掌叉手,称念南无阿弥陀佛,下下品说善友教导:“你如果不能念佛,应当称念名号。”那么持名念佛往生,似乎只是下品。不知持有事持理持,理又有浅深。现今下品往生的,只是事善。如果懂理观,那就与《观经》的三观圆修,完全契合了,何必担心品位不高啊?况且下品文中,指的是恶人愚人,不是说善人智人持名念佛,也在下品啊。所以知道二部经,它们的含义是一样啊。所谓独特重要,大略有三层意思。一是,《观经》说明的佛身,虽然说就是报身就是法身,而那由恒沙,不是没有计数,生身尊特,还要辩疑。这部《阿弥陀经》只说光明无量,寿命无量,就不同其它,直指法身。这是第一个独特重要啊。二是,十六妙门,虽然说就是观就是心,而先有日观,其后水观,然后地观,然后树观,然后座观,才入佛观,就不是没有次第,还是觉得繁长。这部《阿弥陀经》不修其它,单单事修持名念佛,忽然一心,佛就现前。这是第二个独特重要啊。三是,上三品往生,才能游历十方,亲近供养诸佛。中下二品,都没有这个文字。现今持名念佛往生,便能供养各方的佛,一顿饭就回极乐国。这是第三个独特重要啊。听说一个意义,还怕有怀疑,再听说独特重要,必定很吃惊,所以说是“难信之法”。这部《阿弥陀经》又叫《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啊。

22诸经

再说明相通诸经。与各大乘经意义相通,如《净名经》《法华经》等。旁通如此,可知这部经,义理涵盖的,深邃广远。不应当看成浅近,自取罪过。

所谓《净名经》《法华经》等。《弥陀经》一心持名,能生极乐彼国,就是“随其心净,则佛土净”,这是《净名经》的意义。又《弥陀经》一心持名,就是以深心念佛,可以独入他家(极乐世界)。而一心念佛,乞食无侣。一心念佛,一称南无佛,都已成佛道,这是《法华经》的意义。所谓等,就是略举别的经,如《文殊所问经》说:“一行三昧。”《大品般若经》说:“如果有人散心念佛,可以断苦,那福报是不尽的。”这是《大品般若经》的意义。如《阿弥陀经》三七日念佛。稽首十方诸佛名字,这是《圆觉经》的意义。如五百长者子,称念七佛名号,就能见到佛的金色身成就阿罗汉,这是《观佛三昧经》的意义。如菩萨六念(念佛念法念身念戒念施念天),念佛是第一。又说:“因为系念思惟佛的因缘力,能断烦恼。”这是《涅经》的意义。如佛告诉父王:“你现在应当念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常勤精进,就能得佛道。”又说:“十心向往极乐世界,命终必定往生极乐佛国土。”这是《宝积经》的意义。至于和《华严经》的圆教教义相通,前文已说过。念佛的意义,不可细说,如上面的只是就一部经的大旨而言,泛论经义。那么维摩诘的丈室,可以容纳八万四千师子座。现今极乐净土,十方往生的众生,犹如雨点,都生在七宝池中,并不狭窄阻隘,这就是《净名经》的意义。《法华经》的“如来神力品”中,释迦牟尼佛与十方诸佛,同出广长舌相,甚至梵天,都赞叹《法华经》。现今《阿弥陀经》这六方赞叹也是如此,就是《法华经》的意义。略举少部分,相通大乘经典的,其余不多说了。又《起信因缘分疏》,说明信位初发心的菩萨,有四种根机。用礼忏灭罪加被初机人,用修习止观加被中机人,用求生净土加被上机人。初说的是业障众生,中说的是凡夫二乘,所以知道净土是大乘菩萨修行的了。义理包括,总结上文。所谓罪过,就是指轻视毁谤《阿弥陀经》,就是轻视毁谤大乘经,有无量的罪。

下一篇:印光大师:劝预防灾祸念观音

如果觉得资料对您有用,可随意打赏。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发表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