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法师:净土宗教程第六编(一)净土资粮:信、愿、行

2019-04-20 汉传法师

Hi 陌生人你好!

繁体 推荐 纠错 目录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大安法师净土宗教程第六编(一)01

第六编净土资粮:信、愿、行

净宗以往生净土圆成佛道为终极指归,所以,十分重视践行。净宗行持有三大行持(亦称三资粮):信愿行。信愿行如伊字三点△,一而三,三而一;钩锁相连、缺一不可。由信启愿,由愿导行。信根萌动,则愿力行持沛然而出。益大师从内在特质方面将信愿行分为两类:信愿为慧行,持名为行行,信愿是往生净土的指南针;由此信愿,方能执持名号。慧行为前导,行行为正修,如目足并运,自可感生净土。①下面对信愿行三资粮分述如下。

第十六章信门

净土宗在大乘佛教中属难信易行之法,为什么净宗称为难信之法呢?这里我们不妨将净土法门与大乘通途法门作一比较。大乘通途法门修行次第是信解行证,由信生解,由解起行,由行得证。其中重在开圆解(即禅宗开悟),可见殊为不易。而净土法门,由信启愿,由愿导行,在进修次第中,头一步是信,后一步是行。这与大乘通途法门相同,只中间一步,在通途法门要生解,在净宗要发愿,在此显出差异。通途法门信解行证中,最难通过的一关是开圆解。而净宗法门则以愿代解,便将这最难的一关通过了。通途法门行门深广,净宗行门简易,净宗与大乘通途法门相比,只有信之一关,仍旧是难。由于净宗超情离见,属佛的果觉境界,于此信入尤难。只要能透过信关,一切将迎刃而解。所以净宗被称为难信之法,是有根据的。

当然,信之一字贯之世出世间法,世间法重信,佛法更重信,大乘圆教尤重信,净宗法门特别重信。兹拟从信赅果海,果彻信源;净宗六信,理事圆融;于难信法生决定信三方面加以讨论。

第一节 信赅果海,果彻信源

净宗法门从发心念佛到成办往生圆成佛道,无不依信力而得成就。信赅果海果彻信源表证着净信之内核与功能。信藏功德大矣哉!兹分述如下。

一、信之诠释

信的梵文字源有二:Prasada与Sraddha。Prasada有恩惠、仁慈、寂静、光辉的涵义,Sraddha有信仰、亲睦、尊敬、热望的意思。合而观之,信义即是对如来的恩惠与慈悲产生净信与欢喜,信心状态即是得到大安乐的状态。

信的中文释义为:信者,诚也。①说者诚实无妄,听者诚敬受纳,即为信。

《成唯识论》对信的内涵亦有精要的概述:“云何为信?于实德能,深忍乐欲,心净为性,对治不信,乐善为业。”此段文句表明信有三层涵义。(1)于诸法实事实理,能深信冥契,忍可于心,不为虚妄事理之所转。(2)于三宝清净法身般若解脱,真净德中,深信好乐,不为妄染邪德之所惑。(3)于一切世出世善,深信有力,能得善报,能成道果,起希望心,求之必得。于中忍可是信因,乐欲是信果。此种信不独自体清净,复能清净一切心及心所,如极香物,不独自香,复能熏香一切余物。如水清珠,不独自清,复能澄清一切浊水,其力最胜。

《成唯识论》又云:“又诸染法,各自有相。唯有不信,自相浑浊。复能浑浊余心心所。如极秽物,自秽秽他,信正翻彼,故净为相。”上述文句从反面证实信以心净为性。贪痴等六根本烦恼以及无惭无愧等二十随烦恼,各各都有自己的业相。如贪心所即以染着为性,能障无贪生苦为业。无惭即不顾自法,轻拒贤善为性,能障于惭,生长恶行为业,等等。不信的业相以染秽为性,不仅自体染秽,复能秽浊一切心法与心所有法,如极臭之物,能熏染它物。信则自净净他,不信则自秽秽他,所以,信以清净为相状。可见,信心是不生不灭的纯粹净心,此净心即是万有的本来面目。

二、信之功用

信在世间法中是为人处世的基本法则,孔子云:“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小车无,其何以行之哉?”①人如果言而无信,不仅贬损自己的人格,实则取消了自己说话的权利。经商不讲信用,无异自掘坟墓。信是行为的推动力,信是吾人生存的基础。人生没有信仰就如同没有指南针的航船,终有触礁之虞。

信是修行出世法的首要前提。五根五力,十一善法,皆以信居先,大乘圆教五十五个阶位,亦以十信为始,信位之前,别无圣位。《华严经》中,文殊等十大菩萨表信门,以信为首,摄其他诸阶位故,于生死中创发信心,最为吉祥故,信能增长一切智慧功德故。信心一法是人道要门。《华严经》云:“信为道元功德毋,长养一切诸善根,断除疑网出爱流,开示涅盘无上道。”华严极赞信为宝藏第一财,信门具足一切行位之相。

信根植固,便具十德:一亲近善友,二供养诸佛,三修习善根,四志求胜法,五心常柔和,六遭苦能忍,七慈悲深厚,八深心平等,九爱乐大乘,十求佛智慧。大乘经论每常赞叹:信无垢浊心清净,信能悉施心无吝,信能欢喜入佛法,信能增长智功德,信能必到如来地。在佛法修学中,信作为入门之宗,极为重要。

净宗作为他力门果教派,较之于佛教通途法门,更为重视信愿,信愿二门是净业修持的重大科目,决定能否往生的关键。信愿功能的重要性,谨以数位净宗祖师的法语以证。

莲池大师云:“往生净土,要须有信,千信则千生,万信即万生。信佛名字,诸佛即救,诸佛即护;心常忆佛,口常称佛,身常敬佛,始名深信,任意早晚,终无再住阎浮之法。”①

幽溪大师云:“苟有信心,往生极易,如渡大海,即得巨航(案;弥陀本愿――注),仍有良导(释尊劝赞――注),加以顺风(诸佛护念――注),必能速到彼岸矣。若其不肯登舟,迟留险道者,谁之过与。”②

益大师云:“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又云:“若信愿坚固,临终十念一念,亦决得生。若无信愿,纵将名号持至风吹不入,雨打不湿,如铜墙铁壁相似,亦无得生之理。”③

印光大师云:“念佛一法,重在信愿。信愿真切,虽未能心中清净,亦得往生。何以故?以志心念佛为能感,故致弥陀即能应耳。如江海中水,未能了无动相,但无狂风巨浪,则中天明月,即得了了影现矣。感应道交如母子相忆,彼专重自力,不仗佛力者,由不知此义故也。”④

净宗祖师大德以具佛之眼,深知末代众生少善根多狐疑,痛下药石,指点迷津,苦口婆心,慈悲之极。反复申言,净业成败端在信愿。兹征一例:昔王仲回问杨无次:“念佛如何得不间断去?”杨无次回答:“一信之后,更不再疑。”王仲回欣然而去。未久,杨无次梦王仲回致谢:“因蒙指示,得大利益。今已生净土矣。”⑤

净业行人一念信力,契入阿弥陀佛本愿之海,便与阿弥陀佛光明愿力相接,得佛力加持,成办往生大事。如果狐疑不信,则与阿弥陀佛光明愿力隔离绝缘而得不到法益。净土法门的胜妙在于不必求解,自能深解;只要深信,绝无错路。信愿持名如风帆扬于顺水,迅速稳妥。能得力,不能得力,得力多少,全由信之浅深。信赅果海,果彻信源。一念净信,得入阿弥陀佛大愿果觉之海,并渗入念佛成佛的全过程。而佛果的证得亦不离初始的一念净信。比如种子堕地,及至开花结果,不异原初的种子。这与华严“初发心时便成正觉”的玄义无二无别。然净宗有阿弥陀佛大愿威神的摄受护持,又比华严殊胜特异。

下一篇:大安法师:念佛也是开发智慧的胜妙方法

如果觉得资料对您有用,可随意打赏。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发表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