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旭大师: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文句10

2019-03-29 汉传法师

Hi 陌生人你好!

繁体 推荐 纠错 目录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辛四、破转计见内二。初转计。二破斥。壬、今初

阿难白佛言。世尊。我今又作如是思惟。是众生身。腑藏在中。窍穴居外。有藏则暗。有窍则明。今我对佛。开眼见明。名为见外。闭眼见暗。名为见内。是义云何。

⊙此复计心在内也。初计内时。佛以不能见内难之。今云见暗即是见内。正转救初难也。

壬二、破斥又三。初正破。二转破。三结破。癸、今初

佛告阿难。汝当闭眼见暗之时。此暗境界。为与眼对。为不对眼。若与眼对。暗在眼前。云何成内。若成内者。居暗室中无日月灯。此室暗中皆汝焦腑。若不对者。云何成见。

⊙此中先以对不对双牒。次双破也。若与眼对下。先破对。又二意。一者既对则非内。二者许内则有过。若不对下。次破不对。只须云何成见一句也。

癸二、转破又三。初破其转计内对。二破其转许在空。三破其转许两觉。子、今初

若离外见。内对所成。合眼见暗。名为身中。开眼见明。何不见面。若不见面。内对不成。见面若成。此了知心及与眼根。乃在虚空。何成在内。

⊙恐彼又转救云。开眼见外。名为外对。闭眼见暗。名为内对。则暗仍与眼对。而亦不取室暗为焦腑也。今即牒而破之。既许内对。则开眼时。亦可内对而见其面。若开眼不能内对而见其面。则闭眼亦何能成内对乎。又设许内对见面。则心眼俱在虚空仍违汝心在身内之计矣。

子二、破其转许在空

若在虚空。自非汝体。即应如来今见汝面。亦是汝身。汝眼已知。身合非觉。

⊙恐彼救云。设许心眼俱在虚空。亦复何过。今更牒而破之。若在虚空。便非汝体。则如来今见汝面。即应如来亦是汝身之眼。汝眼已知。身犹应未觉也。

子三、破其转许两觉

必汝执言身眼两觉。应有二知。即汝一身。应成两佛。

⊙恐彼更转救云。眼虽在空。何妨眼知身亦随觉。今更破云。若许眼在虚空。仍复与身两处皆觉。则现有二知。当成两佛矣。夫成佛时。虽复化身无数。只如月印千江。岂可谓法身有二体耶。

癸三、结破

是故应知。汝言见暗名见内者。无有是处。

辛五、破转计随生二。初转计。二破斥。壬、今初

阿难言。我常闻佛开示四众。由心生故。种种法生。由法生故。种种心生。我今思惟。即思惟体。实我心性。随所合处。心则随有。亦非内外中间三处。

⊙前之四章。俱是自心计度。此下三章。俱借圣教妄推。虽借圣教。不解教旨。以其误认缘影。不知心之实义故也。且如心生法生四句。显示因缘即空假中道理。语言虽同。义关四教。若谓心生法生。心灭法灭。法生心生。法灭心灭。心法互为因缘。虽生灭宛然。而惟是因缘假合。别无时方微尘大自在等以为能生。亦非无因缘故自然而生。此则藏教义也。若谓心生法生。则心外无法。法本无生。法生心生。则法外无心。心亦无生。心法当体无生。是名因缘即空。通教义也。若谓无明不觉。生于三细。是谓心生法生。境界风动。转识浪生。是谓法生心生。心法互为因缘。故有十界差别假名无量。别教义也。若谓心生法生。则一切惟心。法生心生。则一切惟法。互夺则心法两亡。双照则心法宛尔。而皆体是法界。不可思议。所谓因缘即中。圆教义也。今阿难虽述其文。不达其义。坚执缘影为自心性。而云随合随有。不定内外中间处所。尚非藏教法生心生片义。况全义耶。

壬二、破斥三。初牒计。二正破。三结破。癸、今初

佛告阿难。汝今说言。由法生故。种种心生。随所合处。心随有者。

⊙阿难虽则双述心生法生之文。而意惟在法生故心生。且又不知妄心无体。计此缘影以为能合。种种诸法以为所合。故佛牒计中不须更出前之两句。以前两句非彼妄计张本故也。

癸二、正破又二。初破无体。二破有体。子、今初

是心无体。则无所合。若无有体而能合者。则十九界因七尘合。是义不然。

⊙夫妄心的确无体。但阿难久执有体。不达本无。故今得以无体难之。是心者。指彼所执缘影也。既不知缘影非心。则必妄谓有体。断断不敢承当无体之义矣。六尘十八界。全体皆即自心。今独计此缘影以为自心。则尘界并为心外之法。更欲以此无体之缘心。来合诸法。何异欲以第七无体之尘。合成第十九无体之界乎。是义必不然矣。

子二、破有体又二。初约内外出入破。二约一多遍不遍破。丑、今初

若有体者。如汝以手自其体。汝所知心。为复内出。为从外入。若复内出。还见身中。若从外来。先合见面。阿难言。见是其眼。心知非眼。为见非义。佛言。若眼能见。汝在室中。门能见不。则诸已死。尚有眼存。应皆见物。若见物者。云何名死。

⊙此正破妄心。而乘便兼破妄眼也。浮尘之眼。不能有见。缘影之心。何能有知。噫。可以思矣。

丑二、约一多遍不遍破

阿难。又汝觉了能知之心若必有体。为复一体。为有多体。今在汝身。为复遍体。为不遍体。若一体者。则汝以手一支时。四支应觉。若咸觉者。应无在。若有所。则汝一体。自不能成。若多体者。则成多人。何体为汝。若遍体者。同前所。若不遍者。当汝触头亦触其足。头有所觉。足应无知。今汝不然。

⊙先立四句。然后一一破之。初一体句。谓四支共一心体。故以咸觉为难。设使咸觉。则无偏在。今既偏有所在。则咸觉义堕。而四支共一心体不成矣。次多体句。即是多心。故是多人。三遍体句。谓一心满于四支。与前四支共一心体是同。故亦同前所难。四不遍句。谓一心不能遍应。故宜一处有知。一处无知也。今汝不然句。总结四句皆非。

癸三、结破

是故应知。随所合处心则随有。无有是处。

下一篇:宣化上人:五祖弘忍大师七岁时,就跟着四祖道信禅师出家的经历

如果觉得资料对您有用,可随意打赏。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发表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