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愿法师:《观经四帖疏》〈玄义分〉和会门之四番问答(一)
【观经四贴疏讲义】《观经四帖疏》〈玄义分〉和会门之四番问答(一)
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善导大师的《观经四帖疏》。
上回我们探讨到第一卷〈玄义分〉七门料简的第六门和会门。和会门第五段“会通别时之意”。会通别时之意分为,成佛别时意以及往生别时意。我们已将这二段别时意探讨过。在往生别时意善导大师说完之后,才设了四番问答。这四番问答就是要继续进一步来探讨《摄大乘论》的论意。
第一番问答:
【问曰:云何起行,而言不得往生?】
要如何起行呢?就是说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要怎么样起行呢?为何《摄大乘论》论主无著菩萨怎么会说不得往生呢?
答曰:
【若欲往生者,要须行愿具足,方可得生;今此论中,但言发愿,不论有行。】
这一段解答的话,是标出净土宗实义。要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必须愿行圆满具足,才能够往生啊!但《摄大乘论》只有说发愿,并不论有行,无著菩萨说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因为这个人只有愿往生之心,而没有念佛的起行,所以当然不能往生。
第二番问答:
【问曰:何故不论?】
为什么不论有行呢?发愿之人有愿无行,当然就不论。
【答曰:乃至一念,曾未措心,是故不论。】
发愿之人,未曾一念至心于行,只想要去西方极乐世界,没有念半句佛号,所以才叫做不论。如果想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却不曾念佛,那想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心也不是真实的。念佛是往生因,怎么会想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会有不念佛的道理呢?有愿无行,当然不能往生。我想要去台中,结果人都不启行,那个想就不是真的想了。想去美国游览、观光、游玩,美国迪斯奈乐园听说很好玩,小孩子很爱玩,结果都只是想,也不启程前往,这个想就不是真的想,没有用,无法真的到达目的地。我们念佛的人,是真的要去西方极乐世界,才会每天早课、晚课、平课都虔诚在称念。要不然念佛做什么,就是为了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所以想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而念佛,愿行就圆满具足了。
第三番问答:
【问曰:愿行之义,有何差别?】
这第三番的问答,是要来论愿与行若相辅相助,就是有愿也有行、有行也有愿,这样就能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既然愿与行是往生之因,那么愿与行有什么差别呢?
【答曰:如《经》中说:但有其行,行即孤,亦无所至。】
这句话是说只有行没有愿,是不构成往生。
【但有其愿,愿即虚,亦无所至。】
这句话是说只有愿没有行,也不构成往生因。
【要须愿行相扶,所为皆克。】
必须要愿行相扶相助,就是有愿有行、有行有愿,这样所作才能成就。“克”就是成就的意思。想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而念南无阿弥陀佛,这样当然就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是故今此论中,直言发愿,不论有行,是故未即得生。与远生作因者,其义实也。】
“今此论”,就是现在《摄大乘论》所说的,只有发愿而没有行,所以不是当下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远生因、是别时意。《摄大乘论》所说的并没有错,不对的是依《摄大乘论疏》在修学的通论家,也就是智者大师的门下弟子,将《摄大乘论》错解。用圣道门《摄大乘论》,来错解净土门《观经》下品下生的经义,错就错在这里。《观经》与《摄大乘论》,佛与菩萨所说的道理都没有错,错的是通论家的错解。
有些没有深入研究净土法门的行者,经常都犯到“横超的法门作竖出之用”,这是印光大师在文钞所开示的,就是净土教法特别法门,用圣道门的教法、道理来理解与修学,他力的法门用自力来修持。这就会错乱、迷失修学的宗旨与方法。
因此在这里,信愿公开向四众佛子呼吁,圣道门的教法与净土门的教法,一定要深入研究,融会贯通。般若经典站在空性,说明宇宙人生的真理;净土经典站在有相,说明宇宙人生的真理。实在空有不二,空中有妙有。但是对初学的修行人来说,选择一个法门,一门深入,确实有必要。因为没有那么多时间、心血、精神,将各宗各派的经论都研究得很深入、很透彻,很不容易的。
说实在,单是净土的经教,要一门深入,研究透彻,就很不容易了。单是净土的藏经,《新修大正藏》净土的经论就收集很多。日本法然上人的座下也有编一系列的净土经论,叫做《净土宗全集》以及《续净土宗全集》,三、四十册,每一本都很大本。再来净土真宗所编的《真宗全书》七十五巨册,每一册都很厚。再来是毛居士所编的《净土丛书》二十巨册,每一本也都很大本。再来佛光山所编的《净土藏》也不少本。单是要将这五套的净土经藏好好的读一遍,对末法时代工商社会,大家都很忙碌的佛弟子来说,就很不容易啊!别说其它各宗各派了。
以般若经典《金刚经》,江味农居士所写的《金刚经讲义》一本这么大,单是要将江居士这本《金刚经讲义》读到通达、读到透彻,我看不费相当的时间是没办法。现代人如果是圣人来示现,就没话说;若是凡夫众生,说他各宗各派的经论都很精通,我不相信。这是确实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