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严法师:不能由于学佛而破坏家庭和乐!

2018-09-12 汉传法师

Hi 陌生人你好!

繁体 推荐 纠错 目录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圣严法师

一个居士,虽然皈依三宝,但他仍是在家的俗人,既是俗人,就该照着俗人的生活轨范去生活,而且要比没有信佛的俗人生活得更积极、更和谐、更美满、更有朝气、更有活力。

唯有如此,才能使得自己愉快,使得他人敬仰,并使他人乐意来接受自己的影响。

俗人生活的第一要务,便是建设和乐的家庭。对父母要尽孝,对子女要慈爱,敬与养,教与育,做到自己最大的可能,才算尽了父母与子女的责任。

夫妇是家庭的重心,彼此之间,一定要坚守贞操,要敬爱对方,要体贴对方,夫妇间的感情融洽了,纵然是菜根布衣的生活,仍是一个可爱的家庭。

家庭和乐,主要是建立在夫妇之间的感情上;家庭的幸福,主要是赖于经济收支的平衡。

居士应当从事各种正当的职业,来谋求生活的所需,除了屠业(包括渔业及荤菜馆等)、盗业(包括赌业及走私等)、淫业(包括酒家、舞场、妓院等),其他的或农、或工、或经商、或公教,都是可以选择的。

有了收入,必须量入为出,在《善生经》中,佛为居士的收入,分作五份来处理:一份为做功德(包括赡养父母慈善布施);一份为饮食(家计的生活);一份为田业(营业的资本);一份为贮藏(家中的储蓄);一份为给予耕作商人而生利息(放款的利润)。以这样的经济计划,来计划家庭的经济,实在是最安全也是最科学的分配。

但是,经济的作用是在促成生活的幸福,是在达成道德的目的。所以,佛陀责斥收入超过支出的守财奴,把他们喻为饿死狗;更责斥支出超出收入的人,把他们喻为没有种子的优昙钵果。

先把家庭经济的基础巩固了以后,除了家庭正常生活的所需,如果仍有余力的话,就该用于家庭以外的福德──供养三宝及公益慈善等的事业中去了。

所以《杂阿含经》中也说,居士的财产,应该分作三种用途:一是供养父母;二是养育妻子儿女乃至周济亲属、朋友、仆从等;三是供养沙门、婆罗门(三宝即在其中)。

一个居士,应该时常亲近三宝,但如不顾家庭的事务,放弃了对于父母子女及夫妇的责任,专来亲近三宝,那不是佛所希望的事,除非已经尽了对于家庭的责任。

一个居士,应该无条件地供养三宝,但如克扣了父母的所需,减少了子女的营养,节省了丈夫或妻子的生活费,降低了仆人的工资等等,拿来供养三宝,那也不是佛所希望的事。除非得到了对方的心许,或者是出自各人的自动。

因为,一个居士,不能由于信佛而破坏了家庭的和乐,应该由于信了佛的缘故,而使家庭更加和乐起来。

否则的话,你的家人,因为不满你的不顾家庭而只顾三宝,他们不但对你起反感,也连带着对佛教起反感。这样一来,你本为了恭敬三宝,却使你的亲人变成了三宝的反对者,这是非常不幸的事。

我在前面说过,居士是理想的菩萨道实行者,菩萨是以救度众生为要务。如今,你把自己的亲人,拒之于三宝的千里以外,还谈什么救度众生呢?

作为一个凡夫,总还是要为自己打算,不能连自己的身分立场和生存的立足点都没有。有的人在当初心甘情愿地对你付出时,没有讲什么条件,没有表示他要什么,你也没有存心要欺骗他什么,结果他却要你的一切,包括要你的生命,要你为他去死,否则,就指你是负心人。我想,若到这种程度,负心也是对的,因为对方要求太多,不合情理。连人家的命都要,叫人家连站的地方、活的权利都没有了,这就太过分了。

以付出者的立场而言,待人好的时候,不要存有太多幻想,不要有太多要求。“真正的爱心是纯粹的付出,不是交换,更不是占有”,不论把这句话放在那里,都是对的,施不望报,才是做了好事。

站在公平的立场而言,父母对儿女的爱是亲情的关怀,不是投资;男女之间的爱是互惠的感情,不是投保。

付出的一方应该想:我的付出便是我的目的,就是我的爱;我的爱心的付出,就是我的心灵的收获。他能接受我的关怀,我已经很满意了,至于他能不能回馈我,那是对方的事,我不必寄望太高,否则,将来失望也会很大。

站在受恩者的立场,必须知道不能随便接受人家的恩惠,不得已要受恩惠时,也要感恩、要回馈。如果对方不需要回馈,那我可以转回馈给另外需要帮忙的人身上,那我也不算是负心人。

夫妻感情的事来讲,相处是双方同意的事,一个愿意给,一个愿意要。对方愿意接受,你应该感谢他,你的目的已达到;如果是用条件来交换,那是最痛苦的事。

把别人当作负心人,往往是自己制造出来的,一个是自己负了别人,一个是自己制造别人变成负心人。自己如果少一点期待,比较不痛苦,也不会觉得对方是个十恶不赦的大坏人,是要被打到十八层地狱去的人,这样就能少制造一些负心的人。

下一篇:大安法师:净业修行人万万不可求来生人天福报

如果觉得资料对您有用,可随意打赏。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发表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