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愿法师:《观经四帖疏》〈玄义分〉七门料简之释名门(五)
【观经四贴疏讲义】《观经四帖疏》〈玄义分〉七门料简之释名门(五)
今天我们再共同一起来探讨善导大师的《观经四帖疏》。
上回我们研究到〈玄义分〉七门的第二门“释名门”,善导大师解释经题“佛・说・无量寿・观・经”。“无量寿”这三个字是疏文当中解释最多的,因为是佛名,所以善导大师用了很多文字来解释“无量寿”这三个字佛名。“无量寿”,善导大师又就依报与正报两方面来解释。所以疏文善导大师说:
【又言人、法者,是所观之境。即有其二:一者依报,二者正报。】
无量寿是法,觉是人,所以叫做无量寿佛;人法是所观之境,所以所观之境分依报与正报。
【就依报中即有其三:一者地下庄严:即一切宝幢光明互相映发等是。】
这是说西方极乐世界的地下庄严。依报就是环境。
【二者地上庄严:即一切宝地、池林、宝楼、宫阁等是。】
这是说西方极乐世界大地之上的宝地、宝林、宝楼、宫殿等等。
【三者虚空庄严:即一切变化宝宫、华网、宝云、化鸟、风光动发声乐等是。】
这是说西方极乐世界虚空的庄严。西方佛国虚空之中有化鸟、以及风吹行树说法等等。
【如前虽有三种差别,皆是弥陀净国无漏真实之胜相。此即总结成依报庄严也。】
虽然前面说了地下、地上、虚空三种庄严,这都是阿弥陀佛西方佛国清净无漏真实的殊胜胜境。因为是从阿弥陀佛无漏的真如本性所流露出来的,所以西方极乐世界就清净不染、就无漏真实。一花一草一木无非都是阿弥陀佛的愿心所成就,要让我们念佛的人回归西方佛国,在庄严的环境之下快乐成佛。所以环境是佛的愿心成就,要诱引我们在污秽不净痛苦的娑婆众生,回归清净、快乐殊胜的佛国成佛,这是阿弥陀佛的悲心。
【又言依报者,从“日观”下至“华座观”以来,总明依报。】
这就是说从第一观的日想观,到第七观的华座观,在讲西方极乐世界依报
【就此依报中,即有通有别。言别者,“华座”一观是其“别依”,唯属弥陀佛也。余上“六观”是其“通依”,即属法界之凡圣;但使得生者共同受用,故言通也。】
依报有分“别依”与“通依”,别依就是第七观的华座,是属于阿弥陀佛一佛,其它六观是属于所有西方极乐世界的圣众,包括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善导大师有一句疏文说“但使得生者”,就是指十方还未往生而能往生的人,就是指有因缘念佛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所以善导大师在这里也在彰显,我们只要念佛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西方极乐世界的殊胜依报环境,我们都能受用。
疏文善导大师说:
【又就此六中,即有真有假。言假者,即“日想、水想、冰想”等,是其“假依”;由是此界中相似可见境相故。言“真依”者,即从“琉璃地”下至“宝楼观”以来,是其“真依”;由是彼国真实无漏可见境相故。】
好,在第一观到第六观这六观之中,第一观的“日想观”及第二观的“水想观”,是依我们这个娑婆世界为比喻做观想,所以叫做假依。其它的四观,西方极乐世界的宝树、宝楼、宝池,这些都是观西方极乐世界真实的殊胜胜境,所以叫做“真依”。前面这一段疏文都是在讲依报,下面就要讲正报。
【二就正报中,亦有其二:一者主庄严,即阿弥陀佛是。二者圣众庄严,即现在彼众及十方法界同生者是。】
正报就是佛菩萨。“主”就是教主阿弥陀佛,“圣众”就是伴,西方极乐世界清净大海众菩萨。在这里的疏文善导大师说“现在彼众”,就是已经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菩萨;“以及十方法界同生”就是还在十方的世界在念佛的人,还没有往生到西方佛国,就是包括诸位你我四众念佛的佛弟子。在这里,善导大师的疏文用语,让我们一看明白后内心很欢喜,因为在西方极乐世界正报,原来我们还在娑婆因地就已经有了。善导大师此一疏文的用意,也就是要让我们了解:念佛我们一定能往生西方做菩萨,原来我们人人都有份。念南无阿弥陀佛往生有份,当然就是做菩萨有份嘛。
疏文善导大师又说:
【又就此正报中,亦有通有别。言“别”者,即阿弥陀佛是也。即此别中,亦有真有假。言“假正报”者,即“第八像观”是也;观音、势至等亦如是。此由众生障重,染惑处深,佛恐乍想真容,无由显现;故使假立真像以住心,想同彼佛以证境,故言假正报也。言“真正报”者,即“第九真身观”是也。此由前假正,渐以息于乱想,心眼得开,粗见彼方,清净二报,种种庄严,以除昏惑;由除障故,得见彼真实之境相也。言“通正报”者,即“观音、势至等以下”是也。】
这段疏文在讲西方极乐世界的正报有通、有别。“别”就是指阿弥陀佛,“通”就是指西方极乐世界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以及清净大海众菩萨。“假正报”就是第八观的像观,像观就是观阿弥陀佛的佛像;第九观的真身观,是观阿弥陀佛的真身,所以第九观就叫做“真正报”,第八观就是“假正报”。佛怕我们众生业障深重,染着迷惑之处很深,若直接观第九观佛的真身妙相,恐怕无法显现。就是在凡夫散乱的心中,无法观成佛的真身妙相,因此先假立第八观的假观观佛像。观成以后,内心慢慢进入禅定,而观第九观佛的真身成就,这就是这段疏文的意思。
真正的正报就是第九观的“真身观”。第九观“真身观”由第八观观入,就是妄想停息,心眼得开,粗见西方极乐世界清净的依报与正报种种的庄严,就消除凡夫的昏惑。“昏”就是昏沉,“惑”就是烦恼。昏沉就是内心暗淡,烦恼就是有掉举――内心浮散之心,这都是障碍我们凡夫的禅定。所以能观之心要禅定,才能观所观之依正胜境。如果散乱的心观想便不能成就。禅定的心观想成就,就是定境相应,“定”就是能观之心禅定,“境”就是所观之境现前,所以得见彼西方极乐世界真实之境相,是“由除障故”。善导大师在这里说“除障”,就是消除业障,这是要门的修行,也就是定观、散观,在这里讲定观,对乱想的凡夫而言很困难。
但后面,善导大师在疏文有讲到:定境相应的人,观想阿弥陀佛真身光明是遍照念佛的众生。这在第九观真身观,有讲到阿弥陀佛的“一一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所以善导大师在《四帖疏》到了最后,也鼓励众生念佛。虽然我们没有禅定之心观佛的真身妙相,但我们念佛,阿弥陀佛的光明普摄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也与观想成就同样得到往生成佛的真实利益。
所以《观经》的教法,善导大师将释迦如来开显“要门”,弥陀如来开显“弘愿门”,将这两门判立,令修学净土的行者,能依自己的根性随缘而修学,都能得到往生的利益。善导大师确实是很有能力的祖师,很了不起。
好,这段依报与正报的疏文,解释“无量寿”这三个字的佛名讲完后,善导大师才讲一句结论的话:
【向来所言“通、别、真、假”者,正明依正二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