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道法师:安士全书第14集
《安士全书.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节录卷上》。尊敬的诸位同修,及网路前的同修,大家上午好,阿弥陀佛!我们今天是一年一度,也是我们例行性的系念祈福息灾超荐法会,今天是第一天。我们跟往常一样,上午九点到十点是我们讲座一个小时的时间,跟大家学习祖师大德的语录。过去我们都是以《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节录来跟大家一起学习分享。这次因为因应我们台北双溪也办了一个小型的道德讲堂,现在道德讲堂听的课程安排,是我去年一月在上海讲的《安士全书》,就是讲《文昌帝君阴骘文》上卷,去年一月在那里讲了十一集,我也不知道我们双溪后来安排《安士全书》的光盘,在听这个课。现在已经听了有几集,因为只有录了十一集,所以带课的老师一直请我续讲,他们后面听这个课才能接得上。所以前几天在宜兰的华藏净宗学会宜兰念佛堂做了一天法会,他们同修安排我讲两堂课,星期六晚上跟星期天上午,一堂课是一个半小时,所以等於讲了十三集,连上海讲的十一集,一共有十三集。我们这个时间只有一个小时,三天三个小时,等於一个半小时是两集。因为没有办法安排一个完整的时间来录这门功课,所以只有找我们做法会讲座的时间来录。所以我们上次跟大家学习印祖的《文钞菁华录》,我们往后再来安排。
我们今天是续讲,所以大家拿的这个资料,是前面在宜兰念佛堂讲到《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节录卷上》,上次讲到「救人之难」。文昌帝君,我想很多同修,从中国来的同修,大家应该都听过,特别在南方,文昌帝君他主要供奉的地方是在四川省。四川省称为蜀,蜀就是四川省。在台湾,在东南亚,在南方一带,供奉文昌帝君的庙很多,特别在台湾非常的多。在上海城隍庙,它后面也有供奉文昌帝君、关圣帝君,这个都有供奉。拜文昌帝君的人很多,特别在台湾,如果学校高中联考、大学联考,家长都会把学生的准考证影印放在文昌帝君的供桌上,祈求文昌帝君保佑,保佑他的子女考上好的学校。文昌帝君管文人,过去科举考试,管读书人的功名利禄;另外关圣帝君他是武将。所以上海城隍庙它有供奉文昌帝君、关圣帝君,关圣帝君也有一篇文叫《关圣帝君觉世真经》,这个文稍微比《文昌帝君阴骘文》短一点。印光祖师当年,都是劝这些皈依的弟子、学佛的同修,要教导他们的小孩(儿女),从小就要读《太上感应篇》,读《文昌帝君阴骘文》、《关圣帝君觉世真经》。在《文钞》里面我们也看到过,有机会也可以把这个节录出来,提供我们净宗同修大家可以教自己的小孩(儿女),从小要读这些书。这些书都是属於因果教育的,不明了因果,拜神,实在讲也都变成迷信,道理都不懂。
前面《文昌帝君阴骘文》一开头就讲,「吾一十七世为士大夫身」,士大夫是我们中国古时候做大官的。他讲十七世,它是一个阶段,并不是说只有十七世,十七世前面还有十七世,十七世后面还有十七世,也就说明佛经上讲的六道轮回,无始劫以来,我们在六道轮回,那是无量无边,过去无始,未来无终。十七世的说法是一个阶段,就是告诉我们,人不是只有一世,一生一世就没有了。我们人,学佛的同修大家都知道,人有过去生,有现在生,有未来世,死了之后还有来生。来生再生再死,又有来生,所以生生世世是无量无边的。所以人不是只有一生一世,这一点我们必须要明了。有来生,我们这一生就要预备来生,来生希望比这一生更好,我们就必须要断恶修善。如果这一生不懂得断恶修善,一直造恶业,好事也不做,来生比这一生就更不好了,甚至堕到三恶道去了。所以我们人在这一生通常都会,今年就要预备明年的,我们年初就要准备年终的事情,今天你要准备明天的事情,都会为将来预备做打算。但是我们世间人如果不学佛,他不知道有来生来世,大概他只能计划到这一生为止,来生他就不知道了。所以佛法讲的是三世教育,三世的因果教育,我们人除了这一生,还要为来生想,希望来生比这一生更好,我们这个三世因果的教育就不能不学习,这个因果教育非常重要。文昌帝君是管读书人的,过去读书人有很多不相信佛法,认为人没有什么三世、六道轮回,文昌帝君这个书一出来,度了很多中国的读书人。这个「士」就是现在讲的知识分子,读书人。
文昌帝君说他有十七世是一个阶段,十七世过去还有十七世,未来还有十七世,这个再延伸过去无始,未来无终。也让大家明了,六道轮回不是只有佛教在讲,连儒、道都讲,这样读书人他们才接受。「吾一十七世」,文昌帝君讲,他做士大夫,官很大。「未尝虐民酷吏」,对待人民,从来没有去虐待过人民,也没有很残酷的对待他的下属。所以十七世他做这个士大夫,都是在积功累德,做好事。「救人之难」,人有灾难,他都去帮助,去解救这个灾难,救人之难,这个也是我们要学习的。我们今天接著在宜兰念佛堂讲的,「救人之难」之后,下面这句是「济人之急」,大家可以翻到「济人之急」。
【济人之急。】
之前前面讲了一段,我再重复讲一遍。『济人之急』这四个字,「发明」,周安士居士(就是编这本书的周安士)是清朝康熙年间江苏昆山人,这个书他编的。这个发明就是他写的,他根据《文昌帝君阴骘文》做的注解,引用三教经典来做注解,注解得非常精彩。我们印光大师一生极力提倡这本书,赞叹这本书是每个人家里必定要供奉的一本宝书,做为传家之宝。我们看发明:
发明【急与难不同。】
这个一开头就给我们说明,前面讲「救人之难」,救人的灾难,有人遇到灾难去解救他,帮助他脱离灾难、远离灾难。这里这句是「济人之急」,『急与难不同』。
发明【难以遭遇言。急以财帛言。】
『难』就是遭遇到我们现在讲天灾人祸,遭遇到天灾人祸,那个叫遭难了。『急』就是以物质缺乏来讲的,在生活上就是财物。我们看下面:
发明【世人以财为命。於资生也。莫急於衣食。】
这是讲我们物质生活,我们现在现前的物质生活。我们的物质生活,世间人都『以财为命』,我们的生命必须要有钱财来维持,所以这个财我们世间人都非常重视的,这个财我们现在讲经济、财物。为什么世间人「以财为命」?因为我们生活所需,『於资生』,资助我们这个生命、身体,『莫急於衣食』,「急」就是很迫切需要。我们一天没东西吃,体力可能就不好维持,一天没有饮食,身体营养就缺乏,没有办法做事,没有体力了;没有衣服穿会受冻受寒。所以「资生」,我们一般讲衣食,衣食也就是我们人在世间很迫切需要的资生之具,资助我们生命的来源就是衣食。这个衣食缺乏的时候,当然就很急迫的需要,人缺乏衣食,我们要去救济他,供养他衣食。所以於资生,资助我们这个身体、生命,「莫急於衣食」,衣食就是最重要。
发明【於疾病也。莫急於医药。】
我们人吃五谷杂粮,总是会生病,大病、小病,不管什么病。一有疾病,最急的是什么?就是『医药』,赶快看医生,或者拿药来治他的病,使他这个身体恢复健康。
发明【有子女者。则以婚嫁为急。】
这是我们世间人伦,伦常。俗话讲,「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有子女的人,儿子成年了,女儿成年了,就要急著为他找对象,结婚成家。如果年纪愈来愈大,做父母的心里就愈来愈著急,急於婚嫁。婚嫁也是各人的因缘,有的人因缘比较早,成年他就结婚了;有的人比较晚,三十以后结婚的也很多;有的人可能他没有因缘,一生没有结婚,当然这在社会上还是比较少数。不过现在思想观念跟过去传统的不一样,现在有很多他有结婚的因缘,他也不想结婚,他就喜欢做单身。但是做父母的人,总是会为儿女来担心婚姻大事,这也是人之常情。所以,『有子女者,则以婚嫁为急』。
发明【遇死亡者。则以丧葬为急。】
人生免不了生老病死,遇到人死亡,死亡要赶快处理善后,这个时候最急的就是『丧葬』。「丧葬」也需要费用,过去有些很穷的人,父母死了,没有能力办丧葬,买个棺材都买不起。所以,早年在台湾有个杂志叫「扬善」,发扬的扬,善恶的善,「扬善」。这个也是有信佛善心人士办的一个刊物,也就是专门做社会救济的善事。我也订了一份,它救济的项目,其中有一项就是施棺,布施棺木。因为有些人死了,有些甚至没有儿女的死了,那个时候政府还没有照顾到那么周到,往往有些很穷的人死了,真的棺材都买不起。所以,以前我们小时候常常听大人讲,没有棺材就用草席卷一卷,这样就可以草草埋葬了。所以「扬善杂志」它有施棺这个项目,布施棺木给没有能力买棺木的这种穷人家,让他能够办好丧葬的事情。所以人死亡,丧葬是最急迫要去处理的。
发明【必随力随势周之。斯之谓济。】
这是总结上面讲的,就是以上列出的几个例子。当然我们生活上紧急的事情很多,以上举出来,就是我们现实生活大家比较常见的这些紧急的事情。如果我们遇到了,我们有能力,随我们的能力,随我们的财势,来周济,来帮助他,『斯之谓济』。所以自己有钱财,遇到有需要的人,我们要去帮助他,不能悭吝,不能吝啬。这个钱财自己拥有,碰到有需要的人,不肯布施,这也是罪过。下面引用孔子讲的:
发明【孔子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又曰。货恶其弃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恶其不出於身也。不必为己。】
这是孔子讲的,人不能只有为自己,也不能只有为自己家人,除了为自己家人,社会上有需要的人,我们也必须要去帮助。我们有财物,也不可以自己藏起来,社会大众有需要,你藏起来不给人,这个是罪过。所以自己的财力都不可以只为自己,要为社会大众。『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天下是公众的。我们佛法讲布施,讲得就更清楚。我们再看下面:
发明【诚明乎此。则急虽在人。不敢视为人之急。而直视为己之急矣。】
明白这个道理,看到别人有紧急的需要,虽然在别人,我们明白这个道理之后,就不敢把它看作那是别人之急了,也就会把别人的急事看作是自己的急事是一样的。
发明【夫至同於己之急。】
我们看到别人有紧急的需要,我们就看作是自己的急事去救济他,帮他解决这个紧急的事情、急迫需要的事情。我们如果能够常常这样去帮助人,济人之急:
发明【此生生世世所以不急也。】
因为这个有因果的。人家有急事,我们去帮助,我们有急事,别人也会来帮助,这因果报应,互相帮助,互相协助,所以就生生世世不急了,遇到急难就会有人来协助,就不急了。以上是把济人之急这个道理、理事给我们做个说明,就是凡人有急需要的,财物方面的,生活资生方面的,我们就尽心尽力去帮助他,解决这个紧急的事情,急需要的事情。下面给我们举出陈几亭先生讲的话。
发明【陈几亭曰。谚称富人为财主。言能主持财帛也。家业虽不可废。然须约己周人。今之多财者。皆役於财者也。能惜能用。方为财主。但惜不用。不过财奴。】
陈几亭先生讲,谚语讲,称『富人』,就是有钱人,叫『财主』。为什么叫「财主」?他能够『主持财帛』,就是他钱很多,他能够去主持分配这些财物,这个叫财主。『家业虽不可废』,家庭的事业虽然不可以荒废,『然须约己周人』,但是也要自己简约,不要用得太过分,有剩下的来周济别人,别人有急迫需要的,我们就要去周济他,去济助、帮助他,这样才是正确的。『今之多财者,皆役於财者也』,「今」就是现在,周安士居士是清朝初年康熙那个时候,那个时候就有很多有钱人「皆役於财」。『能惜能用,方为财主』,财要珍惜,但是该用的时候要能够去把它用,用到该用的地方,该用就要用,该惜就要惜(该省就要省),这样「方为财主」,才是真正名符其实的财主。用在该用的地方,不该用就把它节省下来,这才是财主。『但惜不用,不过财奴』,只知道保护自己的财物,自己的财产很多,但是不肯帮助别人,这个就变成守财奴,看守那些财物。钱很多,放在银行,钱那么多,真的死了之后,一文钱也带不走,都不是自己的,那个叫守财奴,做财的奴隶,那样就错了。应该做财主,不能做财奴。下面引用佛经上的公案:
发明【《优婆塞戒经》云。若以衣施。得上妙色。若以食施。得无上力。若以灯施。得净妙眼。若以乘施。身受安乐。若以舍施。所须无乏。】
这段是从《优婆塞戒经》,优婆塞就是在家持五戒的男众,叫优婆塞,女众叫优婆夷。《优婆塞戒经》佛给我们讲,『若以衣施,得上妙色』,如果你布施衣服给人,给需要的人,你来生的果报会「得上妙色」,就是你身上会很庄严,你的衣著不缺乏,而且你所得到的都是上妙色,都是非常好的,这个衣就非常庄严、非常殊胜。『若以食施,得无上力』,「食」就是饮食,我们现在叫打斋供众。布施饮食给缺乏饮食的人,或者众生,我们现在讲施食。我们现在做三时系念,晚上都有小蒙山施食,那也是一个项目。如果你饮食布施给众生,会得到「无上力」,这个力就是力气,你身体的气力是非常好的,得无上力。『若以灯施,得净妙眼』。布施饮食,你的体力会非常好,无上力,你的身体体力好。「若以灯」,灯是照明的,黑暗的地方你能够用灯布施给行人,给他照明,你将来会得到「净妙眼」,你的眼睛会非常好,因为让人家看到光明,不会走黑暗的路,你将来眼睛就得清净微妙的眼睛,你的眼睛非常好,眼力非常好。『若以乘施』,这个「乘」是车乘,这个字是破音字。如果我们去搭车,叫乘车;如果一部车,叫车乘,乘就是车的意思。所以车乘,车是名词,我们去搭车是动词,叫乘车。『若以乘施,身受安乐』。如果你有车辆去布施给需要的人,特别是年纪大的人,或者身体不方便的人,你有车辆供养他,将来你的身体会受到安乐。因为你布施安乐给别人,所以你得到的果报,你就会受到安乐。『若以舍施,所须无乏』。如果以房子布施给需要的人,你生活上所需要的都不会缺乏了。供养人家住的地方叫「舍施」。以上是从《优婆塞戒经》节录的一段经文。下面又讲:
发明【又云。若给妻子奴婢衣食。有怜悯欢喜心。未来得无量福德。若见田仓中有鼠雀犯谷米。生怜悯欢喜心。亦得福无量。】
这一段也是引用佛经讲的,《优婆塞戒经》,『又云』就是这部经里面又讲,『若给』,这个地方可以念「给」,叫供给;有的地方念给,给他。『妻子』,自己的妻子、儿女;『奴婢』,自己请的佣人。供给妻子奴婢的衣食,用什么心来供养他们?『有怜悯欢喜心』。看到妻子奴婢,我们下面的人,我们给他衣服,给他饮食,用什么心态给他?「有怜悯欢喜心」,要有怜悯心、欢喜心。怜悯就是怜悯他缺乏,他很需要,我应该帮助他。供养他们之后,心生欢喜,不会后悔,心欢喜。欢喜布施衣食,未来我们会得无量福德,在六道里面人天道会得到无量的福德,福报就无量了。这个福当中有德在,德是什么?就是刚才讲的,有怜悯欢喜心,这就是福当中他有德。有些只有福报,福的果报,不一定有德。如果说布施,他也同样布施,但是心态不一样,有的心不甘情不愿的给人家,或者心里就不生欢喜心,这样布施的,当然布施他也会有果报,会得福报,但是这个当中他没德。如果你布施有欢喜心,又有怜悯心,你这个福当中就有德,有德行。所以我们现在看到,有的很有钱的人,他这人不是很好的,没有德,过去生他修福,就是没有德在里面。但是他也修布施,他也做好事,但是心态不对,所以得的果报也不一样。所以我们布施关键在一个心态。
『若见田仓中有鼠雀犯谷米,生怜悯欢喜心,亦得福无量』。这一条,我自己也要多学习。以前我们在景美图书馆,老鼠特别多,每次很多东西都被老鼠咬了,甚至跑到佛桌上,我们供佛的花都被咬得乱七八糟的,还有更过分的,在佛桌上撒尿。我跟我大师兄两个人受不了,看到老鼠跑出来,他拿脸盆、我拿水桶就追老鼠,然后被我们追得跳到马桶里面去了。到马桶里面去,就被抓到了,因为我们不能杀生,只好把它送到山边去放生。但是我们心里总是很讨厌这个,没有生欢喜心。现在我们读到这句,我想想过去都错了,它来我们道场吃东西,要生怜悯欢喜心。怎么说生怜悯?因为它也是为了生活,它也是为了维持生命,所以它出来找食物。出来觅食找食物也是很正常的,好像我们人肚子饿了,你会去找食物来吃,老鼠、麻雀等动物也是一样,它肚子饿了也要去找东西吃。所以我们现在要改变一个心态,我们家里如果被老鼠咬,把我们的谷米都吃了,我们现在要生怜悯(怜悯就是可怜),它是没得吃,生怜悯心、生欢喜心,很欢喜的供养它们吃,这样「亦得福无量」,这样福报也得无量福。所以关键在一个存心,我们存著什么心态来看这个事情。那个心态好得福,心态不对得业报、罪报。所以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我们心调过来,祸就变成福。下面举出一个文昌帝君自己讲的公案:
徵事【贫富富贫。帝君曰。蜀帝初立。适岁大荒。而巴西尤甚。有富农罗密。积谷五千余斛。闭而不粜。而义士许容。竭产赈贫。力不能继。终夜炷香。祈天请佑。邑神来和孙以告。予奏上帝。有旨。取罗之谷雨之。予乃敕谕风神。发罗之屋。谷随风旋。自空而下。各以色聚。邑中人皆饱。罗之所蓄。一日而尽。邑人感许之惠。往往酬还。幸罗之灾。从而称快。蜀帝以容为邑佐。密闻之,自经。】
这段公案是文昌帝君讲的。『蜀帝』,「蜀」就是中国的四川省,叫蜀。古时候在这个地方,凡是在这里称帝做君主的,历代都称蜀帝。『初立』就是刚刚开始的时候,四川君主刚刚成立的时候。『适岁大荒』,那一年大饥荒,『而巴西尤甚』,「巴西」就是四川跟重庆地区当中有个郡,叫巴西,这个地方是更严重,这个饥荒很严重,大家没得吃,闹饥荒。『有富农罗密,积谷五千余斛』。「斛」就是古时候量米的一个容器,一斛就是十斗,他积的粮五千余斛,很多。『闭而不粜』,「闭」就是把它封闭起来,「粜」就是古时候卖米的地方,卖米的地方叫粜,他闭起来他不卖,他也不给,很多。外面很多人都饿死了,他家谷米那么多,他就是不拿出来,他不卖,当然更不会去布施,这是很残忍的事情。『而义士许容』,有一个义士,这个人很有道义,姓「许」,名「容」。『竭产赈贫』,把他自己家里的财产都卖光了,去赈济这些贫苦的人、没有饭吃的人。但是他的财产还是有限,『力不能继』,也是能力达不到那么多,只能帮助少部分的人。他就发愿,『终夜炷香,祈天请佑』,他就求老天保佑,每天晚上都上香祈求上天来保佑这个地方,让这个地方解除灾荒,解除饥荒。『邑神』,「邑」就是古时候的都城,现在讲的县市,管这个县市的神叫『来和孙』,『以告』,邑神来和孙报告这个事情。有个许容天天在祈求,来和孙报告文昌帝君这个事情,他们那个地方闹饥荒很厉害,请上天来保佑,帮助这个地方解除饥荒。
『予奏上帝,有旨』,「予」就是文昌帝君自己自称,他说他接到邑神来和孙报告这个事情之后,他就上奏玉皇上帝,「上帝」就是佛经讲的忉利天主。上帝就有降旨,上帝一查,这个地方的罗密,他家里放那么多的米粮都不拿出来,上帝就降旨给文昌帝君,取罗密他们家的谷米,撒在地方让这些人都有粮可以吃。『予乃敕谕风神,发罗之屋』。文昌帝君接到上帝的谕旨,可以去取罗密他们家藏起来的谷米,来分散给巴西郡这些居民。文昌帝君,「敕」就是命令,「风神」,管起风的神,风神就「发罗之屋」,大风一吹,把罗密家里仓库的米统统吹出来了。『谷随风旋』,那个谷米风一吹就像龙卷风一样卷上去。大家看到美国龙卷风最多,龙卷风把房子都卷上去了。「谷随风旋」,他家里仓库那些 米就随风旋转,像龙卷风这样旋转,被卷到天空上去。『自空而下,各以色聚』。风把它吹到巴西郡没有谷米、没有饭吃的地方,巴西邑这里的人,大家这下就有饭吃了。『邑中人皆饱』,大家都得到饱足,都能吃得饱了。『罗之所蓄,一日而尽』。罗密他平常所积蓄的这些五千余斛的稻米、谷米,一天内被风一吹都全部吹光光了。『邑人感许之惠,往往酬还』。邑人后来知道了,这些人就非常感恩许容他的恩惠、他的布施,把自己家里的都全部拿出来了,而且自己的拿出来还不够,祈求上天保佑,上天才取罗密家里的谷米让大家有饭吃,所以大家非常感谢他,酬谢他。『幸罗之灾』,大家看到罗密悭吝不布施的下场,人心大快,『从而称快』。『蜀帝以容为邑佐』,当时在四川的皇帝就请许容为「邑佐」,就是佐治县邑的事情,就是当官,辅佐这个县的政务,他升官了,从平民就当官了。许容好心有好报,他布施有好报。罗密悭吝有恶报,『密闻之,自经』,罗密听到这个事情,「自经」就是自己上吊自杀了。这个因果报应,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所以『贫富富贫』,贫变成富,富变成贫,这个因果都是在人,人心造善造恶。
这段我们先学习到这里,因为时间到了,我们时间只有一个小时,所以这段「济人之急」还没讲完,下面还有引用佛经的公案来给我们说明。我们明天上午再继续来学习,我们今天先学习到这段,祝大家福慧增长,法喜充满,阿弥陀佛!
摘自:安士全书 悟道法师主讲 (第十四集) 2018/6/8 日本东京天空剧场
下一篇:印光大师谈应对灾难法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