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法师:做善事不被人知是阴德,做坏事被人宣扬是重罪轻报
摘自净空法师讲《2014净土大经科注》 2016年11月13日 讲于 香港 点击此处观看视频 释迦牟尼佛的报土,“实报土”――华藏世界;阿弥陀佛的报土――极乐世界。不同的地方是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也是净土,跟“方便有余土”、“实报庄严土”几乎是平等的,你看不出两样。不像其他诸佛报土,那就是真的不一样,差别太大。像我们这个地方,华藏世界跟极乐世界是一样的,但是十法界里面的佛法界,大不相同,六道轮回更不必说了。 法相宗所说的“法身能现”。“法身”是自性。真心它能现、它能生;十法界依正庄严是阿赖耶所变的,把“实报庄严土”变成十法界,把十法界又变成六道轮回,这都是阿赖耶的事情。 我们如果都搞清楚、都搞明白了晓得什么一桩事情,一切万法原来是一体,这个“一体”就是“法身”,“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佛是大彻大悟,明白了。我们有没有?有,我们跟佛没两样。佛看我们跟他是一法身;我们看佛,我们跟他不是一法身,我们看错了。 所以这“一法身”,整个宇宙是“一法身”。我跟诸佛是“一法身”,一切众生跟我是“一法身”,一切动物跟我也是“一法身”,树木花草“一法身”,山河大地也是“一法身”,这是真相。这种显现就是自性里头本具的无量功德之所出现的,这些幻化完全是梦幻泡影,包括十法界、包括华藏世界,你一定要知道,不可以以为这是真、那是假,你就迷了。自性清净心里头本来无一物,你怎么会来个真假?!真假是妄念,迷了。起心动念就完了,不能起心动念。这个时候你入菩萨的境界,菩萨的“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记住“同体”,“无缘”是无条件;“慈”是爱大家;“悲”是怜悯他受苦,要帮助他离苦,用慈心帮助他得乐。 “大慈大悲”是自性第一德。自性万德万能,那个“万”不是数字,代表“无量”。 无量的德能,第一德就是“慈悲”,也就是其它宗教里面所讲的“爱”。“上帝爱世人”、“神爱世人”,第一德。 那我们问:上帝是不是佛的化身?是的。神是不是佛的化身?是的。统统都是佛菩萨。我们根据这个概念来团结全世界的宗教――“众神一体”。 我在日本有一次参加联合国的会议。在日本冈山,有几个同修陪着我去看中村康隆老和尚。我们那个房间摄影棚里头有老和尚的相。那一年老和尚一百岁,我们见面谈得很欢喜。他告诉我:全世界所有宗教的创始人,都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我同意他的说法,我非常欢喜。离开的时候,他的大徒弟桥本(老和尚圆寂之后,现在这个山上大和尚就是桥本),桥本告诉我:奇怪!今天,我们老和尚一生从来没讲过这个话,他怎么对你讲这个话?就是讲,全世界所有宗教创始人都是观世音菩萨化身,大慈大悲。所以宗教可以团结,宗教在今天应当团结,要认祖归宗。 祖宗是观世音菩萨,这个信息我有,中村康隆老和尚说出来给我做证明。我是读很多宗教的经典,发现它们里面内容大同小异,说法不一样,意思相同。所以我早年就有想法,那是佛菩萨大慈大悲,像《楞严经》上所说的“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你喜欢基督,他就现基督身。你喜欢真主,他就给你现真主身;你喜欢神,他就给你现神身。你喜欢什么,他就给你现什么身,来帮助你,来接引你,来慢慢帮你提升。印度人喜欢佛陀,现佛身;中国人喜欢圣人,孔子、老子都是圣人。孔子、老子如果生在印度,印度人会叫他作“佛陀”。释迦牟尼佛如果出现在中国,中国人称他作“圣人”。这真相大白。所以宗教不但是可以团结,宗教必须团结,世界才有和平。 为什么那个时候佛菩萨要这样现身?不这样现身没法子教。佛从来没有主动教过人,一定看缘分。所以“佛不度无缘之人”,他是什么缘,给他现什么身,用这种方法。这个方法中国人讲得合情、合理、合法。那个时候没有交通,没有资讯,绝对大多数的人老死不相往来。我小时候生长在农村,在乡下,确确实实农村里面有些老人,他一生都没有进过城,我们那个县城他都没有去过。他所去过的地方,就是临近几个小镇,城里面一生都没去过,那就必须要分身。现在不一样了,现在交通发达、资讯发达,从香港到英国伦敦,以前坐船要三四个月,现在十二个小时就飞到了。那个时候佛是要分身,到处分身,现在怎么样?分身收回来,收一个身才对,才能讲得通。 所以宗教要团结,宗教要回归教育,宗教经典要互相学习。我们搞这桩事情,这十一二年也小有成就,我们的想法、我们的看法、做法,许许多多宗教跟我们接触之后都能够认同,所以宗教一家人。 第一桩大事宗教徒要做的――化解宗教冲突。决定不许可有因宗教而发生战争,这是决定违背神的意愿,绝对不会有一尊神是喜欢杀人的,没有。每个宗教都有不杀生、不能杀人,都有这个戒律。所以把每个宗教戒律找出来、每个宗教最重要的教义找出来,我们来融合。讲得确实讲得最清楚、最透彻、最明白的是大乘佛教。也要像佛陀当年在世,咱们办学,办佛教大学、办宗教大学,宗教有小学、有中学、有大学、有研究所。像释迦当年在世,讲“阿含”,小学;“方等”是中学;“般若”是大学;“法华”、“涅盘”是研究所。宗教在这个时代大团结,这些都是说明变化,“善恶变化”。 末后一句,“会见无期。”但是在大乘佛法里面告诉我们是“一体”,“众生是一体”。由于阿赖耶里面所含的种子不一样,这个种子有善、有恶、有无记,种子遇到缘起现行,就变现出六道轮回,其实六道轮回也是一场梦。 我们总是要真正明了“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这庄子说的。庄子是战国时代的人,跟孟子同时代,那个时候佛教没到中国来,你看这两句话跟《华严经》是不是同一个境界?“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那就是《华严经》,他不是佛他怎么能说得出来?所以我们要多看、多读、多学习,把心量拓开,能包容整个宇宙、能包容遍法界虚空界,承认我们是一体。他迷,他不知道,我知道;他用恶意对我,我以善意待他,慢慢帮助他回头认识了,这是正确的。决定不能有报复、不能有敌对。 敌对是属于“边见”,就是二边,没有二边,不要分别。不分别,二边就不存在了;不执着,六道轮回就不见了。六道轮回是从“执着”生的;十法界是从“分别”生的;没有分别、没有执着,六道、十法界就没有了,那是什么?“实报土”现前。恭喜你,你证得大乘圆教初住,生“实报土”。在“实报土”把四十一品无明习气断尽就是“等觉菩萨”。最后的生相无明习气断了,就证得“妙觉”果位,功德圆满,圆满地融入“常寂光”,跟一切诸佛同体,同一个“常寂光”。 我们在这个地方要知道、要肯定、要承认,我们现在跟诸佛如来的“常寂光”也融在一体,只是我们不知道,诸佛如来知道,我们不知道。我们不能离“常寂光”,离“常寂光”什么都没有,这个道理要懂。 我们在“常寂光”里头,释迦牟尼佛给我们说破了,这不是一般人能相信的,为什么?一般人烦恼太重了。分别、执着太重了,他不能相信;分别、执着轻,他能相信。所以在十法界里面菩萨、佛他能接受大乘,他一契入大乘,他境界就提升,从十法界提升到“实报庄严土”。 【解】善恶感报疾速,故云“易前”。“追逐所生”。“逐”者,追从也。谓所生之处,果报追随,相从不舍。随其业因,感得善恶之报。 这一句念老给我们用白话解释得很清楚了。上面写的这么多字都是引经据典,他的《注解》都有来历的,不是随便说的。这句真正的意思就是“所生之处”六道、天道,天有色界天、有无色界天、还有欲界天。我们一般人在六道轮回,我们没有得禅定,初禅都没有,你在天道的哪里?在欲界。欲界有六层,从四王天开始,忉利、夜摩、兜率、化乐天、他化自在天,在这里头。四空天亦如是,修四空天报得的处所,无论你生在哪一道都会遇到冤亲债主,过去生中多生多世累劫的冤亲债主,他们在追随,他们在寻找。遇到冤业的报怨;遇到善行的,过去在修善的,他来报恩。报恩、报怨。 我们今天在这个世间受人侮辱、受人欺负,不学佛的时候不服气,你无缘无故欺负我,我要报复你;学了佛之后,就会想想可能是我过去生中对不起他,我是这样对待他,今天他来捉弄我。想到这里,冤冤相报,一笑了之,我就受了,我不再怨恨他了。希望这个结就化解,来生再遇到的时候就是好朋友,说不定是志同道合,成就无量功德,都有可能。 如果想到“一体”、“一身”,那就更没话说,那种报应那就好比是牙齿咬到舌头,把舌头咬破了,舌头决定不会报复,为什么?一体。知道所有一切众生跟我是一体,亲是一体、怨也是一体。亲这一体,好!可以合作,永远不会背离,可以在一起修真实功德;冤亲债主是来找麻烦的、是来搞破坏的,甚至是来陷害我们的,我们知道了,一笑了之,报了,报了以后就没事了,没有怨恨心,没有报复的念头。 我常常劝同修,一生,我们在一生当中没有一个冤家对头,我们对人、对事、对物没有一个怨恨,这一生多快乐!法喜充满。像弥勒菩萨一样,一天到晚笑眯眯的,什么都能包容,什么都不在乎。我们是包容,实际上是什么?不放在心上,为什么?心“本来无一物”,你怎么可以放在心上?!放在心上就是六道凡夫,不放在心上至少是阿罗汉,这叫“真修行”。 真修行在哪里修?眼在色尘上修,看得清楚、看得明了,不放在心上就对了。你提起来我知道;你不提起来的时候,我心空空的,什么都没有,这就对了。耳在声尘上修练,修行练功,听,听得清楚,不放在心上。不放在心上就是修佛行。佛跟我们为什么差别?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我们的接触马上连带生起来的妄想、杂念、分别、执着,统统都起来。佛的本事,佛看得清楚、看得明白,没起心、没动念,这就是佛;菩萨他有起心动念,但是他没有分别执着,比我们高;阿罗汉还有分别、没有执着;这你就完全明白了,六道轮回是起心、动念、分别、执着,这四样东西造成的六道轮回。 能够不执着,六道就不见了,六道轮回没有了,有四圣法界――声闻、缘觉、菩萨、佛,有这个四圣法界,这个四圣法界有分别。如果分别也没有了,这四圣法界没有了,就超越十法界了,生“实报庄严土”。“实报土”里头起心动念没有,就法身菩萨了,“无明烦恼”就是起心动念。不起心动念,“无明烦恼”就断了。功夫深的习气都没有,习气都没有才真正是“妙觉”。“等觉”以下还有习气,习气有轻、重不一样,十地轻,三贤重。三贤是十住、十行、十回向,烦恼习气重;轻,十地轻。到“等觉”就断尽了,断尽,“等觉”就契入“妙觉”了。《华严经》上说的。所以用什么功?“见色闻声”不着“见色闻声”的相,这叫用功。六根在六尘境界上掌握住。 这一句就是解释经文,很清楚。“所生之处,果报追随,相从不舍”,这几句要记住,三句,我们的一生记住这句话。天天所遇到的是“果报追随,相从不舍”,果报要受,受都不放在心上、都不会引起分别执着,这就是高,真修行人就这一点。我们还把事情放在心上,错了!心上没事好,什么都没有。“随其业因,感得善恶之报”,我们跟人、事、物接触感受有苦乐,那就是“善恶之报”,一笑了之,没把它当作一回事情看,这就对了。 【解】《嘉祥疏》曰:“作善者,天堂果报以待之。作恶者,刀山剑树以待之。”因果各异,生处悬殊。故临终分手,竟成永别。三途一报历五千劫, 希望大家记住这一句话,永远不能忘记,天天提醒自己。我们这一生算得了什么?吃再大的亏,头被人砍掉了、手被人剁掉了,没有怨恨心,学忍辱仙人。为什么?报掉了。也许我过去就是这样对他的,今天还债还掉了,没有怨恨、没有敌对,而且还感恩,好事!这个恶总算是了了,这个报了了,你要存这个心。这绝不是阿Q精神,绝不是,这是最高的智慧。为什么?你要不这样做,五千劫还在这里头,你们报来报去,一次比一次激烈,你就晓得多苦,怎么能干这种傻事?所以一笑了之,要感恩。把怨恨的心变成感恩的心,把报复的念头变成报恩的念头,因为它真的,为什么?消业了,这就是感恩,就在此地。所以因果,这个作恶的,“刀山剑树”是指地狱。 【解】辗转六趣,何日重逢。且重逢亦不相识,故曰“会见无期”。 这是真的,一点都不错。“大慈大悲”是自性第一德
全世界所有宗教创始人都是观世音菩萨化身
每个宗教都有“不杀生”这个戒律
放心上就是六道凡夫;不放心上至少是阿罗汉,是“真修行”
果报要受,受也不放在心上、不会引起分别执着,这就是高
做善事不被人知是阴德;做坏事被人宣扬是重罪轻报
【科】壬三、劝力修善
【经】何不于强健时。努力修善。欲何待乎。
【解】右段劝谕世人,舍恶修善。
真正修善,也不必要人知道。知道,别人赞叹,这一赞叹,你的善全赞光了,功德都报销了;没有人知道,所以做无名英雄,那个善叫“阴德”。阴德报得厚,积阴德。干不善的事情希望人宣扬,为什么?报掉了,叫重罪轻报;做的好事也被人宣扬,轻报了,太可惜了。这个就是自己真诚心、恭敬心、清净心,生活处事、待人、接物。
我们看经文,“何不于强健时,努力修善,欲何待乎”,这不能等待,要认真努力去做。什么是“真善”?“信愿持名”,第一大善,没有比这个善更大的了。你想想看,纵然你比海贤老和尚还有福报,他念佛九十二年,你能够念一百年,要往生!不往生,人天福报,那就错了。
人间没这么大的福报,天上有,你到天上去做天王去,欲界天、色界天、无色界天,你真有大福报,由你去挑选,你可以随心所欲想到哪里就到哪里,但是不究竟,天寿命长,还是会有到的时候。寿命到了怎么办?从天上上不去了,掉下来了。天上享福,修福的机会很少,享福的机会那天天都是,所以很多人羡慕生天,都想到天堂。我们很清楚,福报享完了怎么办?要往下堕落,所以它不究竟。
还是极乐世界好,到那个地方,第一个你得到的梦寐所求的无量寿,真无量寿,不是假的,不是所谓“有量”的无量,它是“无量”的无量。要不要?
我们这一生运气好!过去生中修大福德,你才能在这个时候得人身、闻佛法。遇到今天这个社会状况让你看到,你会认真努力断恶修善、积功累德,求生净土。
这个世界、这个环境,对于这种修行人、求往生的人说,好环境!如果这个环境是太平盛世,生活非常好,对于学佛就忘掉了,这世间不错,还挺值得留恋的,不想去了。所以这个世间让你衣食住行坐立不安,真的,“贵而不安,富而不乐”,这怎么办?这就想到念佛了,还是极乐世界好,认真努力,“信愿持名”帮助我们走逆增上缘。这个世间一切万缘统统放下,没有丝毫留恋,真实的功德遇到了,努力去做,做成就了,众生有福,佛力加持。不要自己居功,我做了多少好事;我没做,佛菩萨加持的,大家做的。这真实功德。
我们看念老的注解,这八个字是纲领。
对初学人内断“贪嗔痴慢疑”,外学孔老夫子“温良恭俭让”
【解】右段劝谕世人,舍恶修善。
佛干这个事情,我们也要干这个事情,我们在今天干这个事情,从自己认真干起,让别人先看,然后再听我讲。
现在的教学,人家要看证据,要看榜样,没有样子人家不相信,干什么都要有个模型,我先要把学佛的样子做出来。这个样子,最简单的,我们对初学人,一般教给他的,真想学佛,内断“贪嗔痴慢疑”,要干这个;外面学孔老夫子“温良恭俭让”。就这十个字,你先去学,好好地学一个月,学三个月,学半年,学一年,看看像不像。孔夫子他的学生,跟老师见面,跟老师相处,很明显、很深刻地感到老师温和、善良、恭敬,对人对事对物都恭敬,没有丝毫傲慢,平等对待,节俭、谦让,从来没有看到过他跟什么人竞争过,没有,夫子自己教自己谦让,也教别人让。现在这个世界麻烦在哪里?从幼稚园上学,父母、老师都教你竞争,竞争提升到最后就是毁灭了,竞争升级到斗争,斗争升级到战争,现在战争是核武生化,整个人类在地球上消失了,这个要知道。所以学佛从哪里学起?从做人学起,做人从哪里学起?就从这个十个字做起,“贪嗔痴慢疑”是意恶,就是思想、念头,对于我们日常生活适可而止,够用就好了,不必多求。我讲经这么多年来,大概前面二三年,我有时候就买件衣服,以后就没有做过衣服了,衣服都是人家供养的,供养太多,开衣服店了,所以什么人合适穿去、穿走,好!如何能够像世尊在世,三衣一钵多自在!现在我们常常去旅行,北面是冬天,赤道是夏天,这个三季可能在一个月当中都遇到,只要留这三季能保暖,能遮体的,够了,何必要那么多?
供养的钱财,我们都拿去做慈善事业,学印光大师,印送经论善书,到处跟人结缘,帮助学生,清寒的学生,我们设奖学金,帮助他读书。
佛教原本就是释迦牟尼佛的教育,我要恢复教学的面貌
佛教,原原本本它就是一个教育,释迦牟尼佛的教育,我要恢复教学的面貌,释迦牟尼佛十三岁开悟,就在鹿野苑办讲座,讲《阿含经》,给学佛人扎根,《阿含》里面内容包括伦理道德因果,跟圣贤教育,非常好,这扎根,从做人做起。
佛门讲修行从哪里下手?章嘉大师告诉我,“看破”、“放下”。我们再回头看中国的儒家,儒家从哪里下手?《大学》里面说了“格物致知”。“格物”就是放下,“致知”就是看破,用的名词不一样,意思完全相同。“格物”,“物”就是物欲,衣食住行,资生的,必须要用的这些东西。有“贪 痴”不行,你就放不下,必须要淡泊,名闻利养要淡泊,生活,日常生活要淡泊,这叫“格物”。“格”是格斗,打仗,跟谁打仗?跟自己的欲望打一仗,要把自己欲望战胜,然后智慧就出来了,所以“致知”。原来我们的智慧被欲望掩盖住了,透不出来,现在把欲望打掉,智慧就出现了,跟佛法一样,佛法叫“断烦恼,开智慧”。“断烦恼”,放下;“开智慧”,看破。
怎样才能明心见性?
所以仔细读读这些书,它贯通,然后才晓得孔老夫子的境界跟释迦牟尼佛平等。孔子之前,尧舜禹汤、文武周公都是圣人、都是佛菩萨化身来的,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怎样才能明心见性?心清净到极处,妄心清净到极处,妄就没有了,真心现前,妄没了真现前,就这么回事。所以古人教我们读书,知识分子喜欢读书,就用读书的方法修禅定,读书千遍就是修禅定,从头到尾念,念上一千遍,像一本四书每天念三遍,一千遍一年就念完了。一年念这个,这里头不求解义,什么意思都没有,只要念,没有把字念错,没有把句子念掉,漏掉,这一千遍就修定。你只有读诵这个课文,没有起心动念,这样地念,没有分别执着地念,就是把起心动念分别执着念掉,一千遍念下来,有这么长的时间就开悟了,“其义自见”,这个宇宙人生的真相慢慢就明白了,自然明白。如果还不够,再念一千遍,大悟。一千遍小悟,二千遍大悟,三千遍大彻大悟。用这种方法, 喜欢用什么书都可以,因为它是修定,它不是研究经教。
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下一堂我们还是从这个地方学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