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法师:如何发起厌离娑婆之心?(235-238)

2018-06-21 汉传法师

Hi 陌生人你好!

繁体 推荐 纠错 目录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235、如何发起厌离娑婆之心?

  娑婆世界具足三苦,八苦,无量诸苦。众生迷昧,反以为乐,诚堪怜。若知此界之苦,则厌离娑婆之心,自油然而生。

  吾人所居之世界,则具足三苦,八苦,无量诸苦,了无有乐,故名娑婆。梵语娑婆,此云堪忍,谓其中众生,堪能忍受此诸苦故。然此世界,非无有乐。以所有乐事,多皆是苦。众生迷昧,反以为乐。如嗜酒耽色,畋猎等,何尝是乐。一班愚夫,耽着不舍,乐以忘疲,诚堪怜。即属真乐,亦难长久。如父母具存,兄弟无故,此事何能常恒。故乐境一过,悲心续起。则谓了无有乐,非过论也。此世界苦,说不能尽。以三苦八苦,包括无遗。三苦者,一苦是苦苦,二乐是坏苦,三不苦不乐是行苦。苦苦者,谓此五阴身心,体性逼迫,故名为苦。又加以恒受生老病死等苦,故名苦苦。坏苦者,世间何事,能得久长?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道尚然,何况人事。乐境甫现,苦境即临。当乐境坏灭之时,其苦有不堪言者,故名乐为坏苦也。行苦者,虽不苦不乐,似乎适宜,而其性迁流,何能常住,故名之为行苦也。举此三苦,无苦不摄。八苦之义,书中备述。若知此界之苦,则厌离娑婆之心,自油然而生。若知彼界之乐,则欣求极乐之念,必勃然而起。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以培其基址。再加以至诚恳切,持佛名号,求生西方。则可出此娑婆,生彼极乐,为弥陀之真子,作海会之良朋矣。(《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五第914页 初机净业指南序)

  236、怎样发愿才与佛愿相应?

  临终定欲往生西方,即为人天王身,普利众生之高僧身,决不生一念欲受之心。如是发愿,方能与佛之誓愿相应。

  当须发决定心,临终定欲往生西方。且莫说碌碌庸人之身,不愿更受,即为人天王身,及出家为僧,一闻千悟,得大总持,大宏法化,普利众生之高僧身,亦视之若毒荼罪薮,决定不生一念欲受之心。如是决定,则己之信愿行,方能感佛。佛之誓愿,方能摄受。感应道交,蒙佛接引,直登九品,永出轮回矣。(《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一第74页 复高邵麟居士书三)

  237、往生西方的大根据是什么?

  信愿为吾人生西方大根据。

  往生净土,固贵久修。然其所重,在乎决定不易之志愿耳。彼终身念佛,心常冀人天福报者,纵令精进,因其心愿尚恋此娑婆,何得有生极乐之望乎?固知信愿,实为吾人生西方大根据也。(《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六第684页 复智圆居士书)

  238、怎样才能使信愿二法当念圆具?

  为了生死,则生死之苦,自生厌心,西方之乐,自生欣心。如此则信愿二法,当念圆具。

  至于念佛一事,最要在为了生死。既为了生死,则生死之苦,自生厌心,西方之乐,自生欣心。如此则信愿二法,当念圆具。再加以志诚恳切,如子忆母而念。则佛力法力,自心信愿功德力,三法圆彰,犹如杲日当空,纵有浓霜层冰,不久即化。(《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三第519页 复徐彦如轶如二居士书)

下一篇:宣化上人:念经有什么好处?

如果觉得资料对您有用,可随意打赏。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发表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