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之第十九愿修诸功德愿

2018-06-19 汉传法师

Hi 陌生人你好!

繁体 推荐 纠错 目录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第十九愿:修诸功德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发菩提心,修诸功德,至心发愿,欲生我国,临寿终时,假令不与大众围绕,现其人前者,不取正觉。

  颂曰

  我说彼尊功德事众善无边如海水

  所获善根清净者回施众生生彼国

  一、列诸愿名

  此愿诸师所立之愿名有七:临终现前愿(静照、亲鸾、性海);圣众来迎愿(礼阿、真源);行者命终现前导生愿(智光、亲鸾);临终迎接愿(慧心);修诸功德愿(亲鸾、慧云、月珠、深厉、道隐);至心发愿愿(亲鸾);来迎引接愿(亲鸾、观彻)。今从亲鸾大师,采用“修诸功德愿”之名。

  二、愿成就

  述有二文:

  佛告阿难,十方世界诸天人民,其有至心,愿生彼国,凡有三辈。其上辈者,舍家弃欲,而作沙门,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无量寿佛,修诸功德,愿生彼国。此等众生,临寿终时,无量寿佛与诸大众,现其人前,即随彼佛,往生其国,便于七宝华中,自然化生,住不退转,智慧勇猛,神通自在。是故阿难,其有众生,欲于今世,见无量寿佛,应发无上菩提之心,修行功德,愿生彼国。佛告阿难,其中辈者,十方世界诸天人民,其有至心,愿生彼国,虽不能行作沙门,大修功德,当发无上菩提之心,一向专念无量寿佛,多少修善,奉持斋戒,起立塔像,饭食沙门,悬缯然灯,散华烧香,以此回向,愿生彼国。其人临终,无量寿佛,化现其身,光明相好,具如真佛,与诸大众,现其人前,即随化佛,往生其国,住不退转,功德智慧,次如上辈者也。佛告阿难,其下辈者,十方世界诸天人民,其有至心,欲生彼国,假使不能作诸功德,当发无上菩提之心,一向专意,乃至十念,念无量寿佛,愿生其国,若闻深法,欢喜信乐,不生疑惑,乃至一念,念于彼佛,以至诚心,愿生其国。此人临终,梦见彼佛,亦得往生,功德智慧,次如中辈者也。

  佛告慈氏,若有众生,以疑惑心,修诸功德,愿生彼国,不了佛智、不思议智、不可称智、大乘广智、无等无伦最上胜智,于此诸智,疑惑不信,然犹信罪福,修习善本,愿生其国。

  三、同部异译

  《大宝积经・无量寿如来会》(唐译):

  若我成佛,于他土,有诸众生,发菩提心,及于我所,起清净念,复以善根回向,愿生极乐,彼人临命终时,我与诸比丘众,现其人前,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无量清净平等觉经》(汉译):

  我作佛时,诸佛国人民,有作菩萨道者,常念我净洁心,寿终时,我与不可计比丘众,飞行迎之,共在前立,即还生我国,作阿惟越致,不尔者,我不作佛。

  《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吴译)分为两愿:

  使某作佛时,令八方上下无央数佛国,诸天人民,若善男子、善女人,欲来生我国,用我故益作善,若分檀布施,塔烧香,散花然灯,悬杂绘彩,饭食沙门,起塔作寺,断爱欲,斋戒清净,一心念我,昼夜一日不断绝,皆令来生我国作菩萨,得是愿乃作佛,不得是愿终不作佛。

  使某作佛时,令八方上下无央数佛国,诸天人民,若善男子、善女人,有作菩萨道,奉行六波罗蜜经,若作沙门,不毁经戒,断爱欲,斋戒清净,一心念欲生我国,昼夜不断绝,若其人寿欲终时,我即与诸菩萨、阿罗汉,共飞行迎之,即来生我国,则作阿惟越致菩萨,智慧勇猛,得是愿乃作佛,不得是愿终不作佛。

  《大乘无量寿庄严经》(宋译):

  世尊,我得菩提成正觉已,所有众生,求生我,念吾名号,发志诚心,坚固不退,彼命终时,我令无数刍,现前围绕,来迎彼人,经须臾间,得生我,悉皆令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四、同类异经

  《悲华经》第四十二愿:

  愿我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已,其余无量无边阿僧诸佛世界,所有众生,若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修诸菩提,欲生我界者;临终之时,我当与大众围,现其人前,其人见我,即于我所,得心欢喜,以见我故,离诸障阂,即便舍身,来生我界。

  《大悲分陀利经》第四十五愿:

  令我得菩提时,余无数佛土中众生,发菩提心,愿生我国,善根回向;彼欲终时,我与无数众围,而现其前,彼见我已,令于我所,得大欢喜,除诸障碍;命终已后,得生我国。

  五、显明愿意

  上虽已起大悲之愿,然有方便之机不能登堂,故为其立假门之愿,此为调摄方便,《教行信证・化卷》曰:“然浊世群萌,秽恶含识,乃出九十五种之邪道,虽入半满权实之法门,真者甚以难,实者甚以稀,伪者甚以多,虚者甚以滋,是以释迦牟尼佛,显说福德藏,诱引群生海;阿弥陀佛如来,本发誓愿,普化诸有海。”福德藏者,即此愿。

  法藏菩萨何故立发此愿?盖法藏菩萨睹见诸佛中,或有国土,唯有求往者,无佛来迎,临命终时,业障现前,缺佛胜缘,则或堕魔网。或有秽土众生,传识受生,多顺妄想,无正念故;心多散乱,无不颠倒,无善种故;或起恶念,无正信故;或起邪见,恩爱深故;或生系恋,死苦逼故;或发猖狂,将舍暖触时,一生所作,俱时现前,心神惶怖,动止挥霍;应入地狱者,刀山剑树,视作园林;应堕畜生者,马腹驴胎,认为堂宇;乃至假令五戒十善,合生人天,未免倒心,憎爱父母;小圣初心,尚不能正知其入住出,是皆无明倒执故;以此颠倒,三界六趣,随业受生,不得自在。

  是故法藏菩萨,愍诸众生,临终颠倒,业障现前,乃自修悲悯众生死难,为投身命,回与众生,而发此愿言:“我成佛时,十方众生,愿生我国,内碍正念,外逢障缘者,临命终时,我与圣众,现在其前,慈悲加佑,令增正念,永离倒心,得生我国。”

  六、释疑通妨

  问:念佛往生有无来迎?若无,何故诸文说迎接相?若有,何由第十八愿无来迎缘?

  答:亲鸾大师曰:“来迎在诸行往生之机,真实信心行人,摄取不舍故,住正定聚,住正定聚故,必至灭度,故无期临终,无凭来迎。”既选择行信,不用行者发愿回向,直成生因,不言平生,不言临终,宿善开发时,一念发起处,名义不离故,预摄取不舍益,离诸邪业系,得不退转,大光明中,决无魔扰,能为护念,直至道场,何期临终佛始现前乎?故第十八愿及成就文,无来迎相。然亲缘、近缘、增上缘故,不来而来,故云常来。善导大师云:“观音、势至,常随影护。”又云:“应声即现,证得往生。”盖心光常照,即是真常来迎。既云常照,岂必临终始现乎?故来而不来。又诸文说来者,释异方便,显不得已之悲,使人欣慕。故《真要钞》云:“念佛行者,得往生者,不预化佛来迎,若谓预者,报佛来迎也,是摄取不舍益也。诸行行人,预来迎者,不遂真实往生,若谓遂者,是胎生边地之往生。念佛与诸行不一,则往生与来迎,亦不可同。”

  问:临终见佛,魔佛难辨时,如何区分?

  答:临终见佛时,即不择魔佛,专称佛名,若魔则退散,若佛则增信,勿敢拟议。元照律师《观经疏》言:“盖由阿弥陀佛有大慈悲力、大誓愿力、大智慧力、大三昧力、大威神力、大摧邪力、大降魔力、天眼远见力、天耳遥闻力、他心彻鉴力、光明遍照摄取众生力。有如是等不可思议功德之力,岂不能护持念佛之人,至临终时令无障碍耶?若不为护持者,则慈悲力何在?若不能除魔障者,智慧力、三昧力、威神力、摧邪力、降魔力复何在耶?若不能鉴察被魔为障者,天眼远见力、天耳遥闻力、他心彻鉴力复何在耶?经云:‘阿弥陀佛相好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若谓念佛,临终被魔障者,光明遍照摄取众生力复何在耶?况念佛人,临终感相,出自众经,皆是佛言,何得贬为魔境乎?今为决破邪疑,当生正信。”

  七、愿文略解

  “十方众生”者,明所被之机,虽通善恶,然大多是善人,《观经》定善,上六品来迎善人,下三品来迎恶人。

  “发菩提心”者,《大乘义章》云:“于大菩提,起意趣求,名发菩提心。”菩提,梵语,旧译为道,新译为觉,即自觉觉他之心,亦是无上道心。菩提心,各宗释义不同,今依净土门,分为自力与他力菩提心。此愿乃自力菩提心,即发修诸功德上求下化之心。

  “修诸功德”者,明发菩提心后之起行,广含念佛及定散诸行二意。《无量寿经会疏》言:“修诸功德者,总摄三辈九品、定善万行。”然推其本意,念佛为胜,本愿行故,来迎胜故,善导大师云:“三念五念佛来迎。”法照大师云:“闻名念我总迎来。”故宋译云:“所有众生,求生我,念吾名号,发志诚心,坚固不退。”

  “至心发愿”者,至心乃《观经》所说至诚心,即自利真实心。发愿者,发谓策励运心,愿谓希求乐欲,慧远大师曰:“直尔趣求说之为愿,挟善趣求说名回向。”

  “临寿终时”者,即明其时,义寂大师《无量寿经疏》言:“命终位有三种:明了心,通起善、恶、无记心。自体爱心,唯起有覆无记心。最后不明了心,唯有异熟无记心,此中见佛来迎事,即在第一明了位。”

  “假令”者,当来之事当时不决定,故云假令。修诸功德,希求往生之行人,佛亦大悲不忍放舍,故依其修因,现其人前,以不定故,安立“假令”二字。

  “大众”者,是明所与,即是菩萨、比丘二众。

  “现其人前”者,临终始来现前迎接,故云现其人前。诸行之人,修诸功德,愿生彼国,平生不能决定往生,而期待临终佛迎,故佛应此机愿,临终现其人前,迎接往生。

  八、白话浅释

  如果我法藏成佛时,十方众生,发菩提心,修六度万行功德,以真诚的心发愿,欲生我国,这样的人临寿终时,假使我不与许多圣众围绕,现身于此人面前,接引到我国,我就不取正觉。

 

下一篇:宏圆法师:装满自己的看法,就听不到真理的声音

如果觉得资料对您有用,可随意打赏。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发表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