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照法师:世界的真相,涅槃寂静
一、何谓涅槃
有人问涅槃是什么?涅槃,佛经里面讲就是不生不灭。不生不灭是什么?是寂静。寂静是什么?很多人就不知道了。有人问:“师父,求解脱得涅槃,你能把涅槃讲给我听听吗?”其实涅槃不能用语言去说,因为通过语言说出来的就会有所表达,可表达的东西就不是涅槃。有个人作了一个比喻,他说涅槃是什么呢,就像一个人生病了,很痛苦,然后医生帮他把病治好了,这就是涅槃。在这个过程中并没有增加什么,只是把我们原来的病治好了。
你好好观察一下自己的心,看看自己的妄想,止住妄想再往里看,看看还有没有东西?如果你一下子发现没有东西了,没有东西就没有自我;你一旦确定没有“自我”,这就是“无我”!认识到“无我”,你就认识到了涅槃;如果没有认识“无我”,就认识不到涅槃。
也有人这样比喻涅槃,是什么呢?有一条鱼在水里游,一只乌龟也在水里游,游了一段时间以后,乌龟就爬到沙滩上晒太阳,晒得很舒服。然后乌龟又回到水里跟鱼说:“我刚才去晒太阳了,那里很暖和、很舒服。”鱼就问:“那到底是什么样的呢?你告诉我吧。”乌龟就形容:“沙滩上没有水,可以爬。”这条鱼就问:“水是什么呢?”因为鱼一直在水里,它看不见水,也不知道上面有太阳,所以乌龟不管怎么形容,鱼都无法理解,因为鱼没有到过沙滩。
我们凡夫就像这条鱼,习惯有我,对于这个我就好像鱼跟水一样离不开,每个人都觉得离不开自我,不能没有我,怕没有我了,是不是就傻掉了,是不是就不知道吃饭了,是不是回不了家了。其实大家不用担心,如果你体会到了“无我”,丢下的只是这个世界的痛苦,绝对不会丢下你的妻子儿女,也不会丢下你的肉身。佛陀是“无我”的,他这一生说法度了无量众生,怎么能丢下这个肉身呢?而且因为“无我”,你的肉身会更加庄严!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种种庄严都是因为“无我”而产生的。如果佛有我,那就是凡夫;而我们都是未来佛,都是有我的佛。
我们最大的知见病有两个:一个是认为这个世界是永恒的,不知道世界是无常的;另一个是认为有一个我,有痛苦和快乐,在那里轮回,不知道万物万法都是“无我”的。
二、认清轮回的主体——神识
中国人讲灵魂转世投胎,佛教不讲灵魂,而讲神识。为什么不讲灵魂呢?因为一讲灵魂,我们就会想到灵魂是不会消灭的,是永恒的;如果转世轮回的主体永恒不灭,我们就没有解脱的希望了,就会一直轮回下去。因此佛教讲,没有永恒不灭的灵魂,只有神识。神识就是我们平常的种种习气、一切行为积累起来的集中点。我们所有的经验都会集中在一个点上,这个点就是我们的习气。
大乘佛法讲的阿赖耶识,在轮回中“去后来先作主公”,死亡的时候是最后走的,投胎的时候它最先来的。阿赖耶识里面蕴含着生灭法的部分引导我们去轮回,这就是神识。阿赖耶识包含的清净分是真如,是没有生灭的真相。这个没有生灭的真相,一直跟随着神识,与有生灭的现象混同一起,所以我们需要慢慢地净化,把神识、我执全部净化干净了,生命的真相——真如就显现出来了。
如果神识没有被净化,你的种子就一直在起现行——生起轮回的现行。《地藏经》说:“南阎浮提众生,举心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我们现在生起念佛的心,或者诵经、修行的心都是业,只是念佛是修净业,做好事是造善业,做坏事是造恶业,无不是业;只要没有解脱,所有世间善恶的业最终都会造成痛苦,所以无不是罪。
我们这个神识一直在轮回变化,神识存在的力量是靠我们平常积累起来的,包括情绪的积累。为什么修行很重要呢?因为如果你的内心世界多一些痛苦,多一些贪嗔痴,这个神识就会像滚雪球一样继续积累恶业。雪球的中心实际上是真如,是无我,是不生灭,它的四周滚的全都是这些业。你哪方面的行为多一点,哪方面的习惯就多一点。一个人如果杀盗淫妄无恶不作,在死亡面前他会变得极为痛苦、恐惧无助;如果平常就能生起慈悲心,观照佛菩萨的智慧,念佛、诵经,心变得慈悲、善良,到了临终的时候,慈悲、善良的力量会促使他朝着光明的地方继续往前走。所以,我们平常对人,对事,对物都应该有一颗慈悲、善良、感恩的心;对自己要有一颗善心,对自己好一点,不要难为自己。
轮回的神识一直在滚,我们这一生积累了很多的业,来生就看这一生滚的业的重量和大小。如果贪心最重,可能就到饿鬼道去了;如果嗔恨心最重,就下地狱去了;如果念佛心最重,就会往生极乐世界。我们的业什么时候尽除呢?要等我们观照到业本身是“无我”的,不再执着现在这个“我”的时候。能认识到这一层,我们对人、对事就不会再斤斤计较,不会再整天为自己一个人打算了。这样一来,“有我”的那个神识累积的业就会慢慢淡化掉,跟轮回慢慢脱开,等功夫做到纯熟,打成片了,一直在滚的雪球就会爆炸。所以有些人参禅打坐,功夫到家了会爆炸,所谓“虚空粉碎,大地平沉”。这是修行上的一种境界,我们可以达到这种效果。佛菩萨进入涅槃,就是从诸行无常看到了一切万物的存在不是永恒的,都是在变化;同时透过现象看本质,发现里面没有一个“自我”,万事万物都没有“自我”。
节录自达照法师《佛法的知见》
下一篇:孩子教育是不是要管理,要干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