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喜法师:以智慧照见时间的本质
以智慧照见时间的本质
几千年来,无论是儒家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还是道家追求的长生不老,都是在思考实践超越生命,思考怎样克服时间这个问题。而佛教讲的无量光无量寿,超越空间和时间的障碍,达到了绝对的自由,空间和时间的自由。讲到过去、现在、未来这三个关键的时间点。《金刚经》里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为什么说不可得?是因为作为凡夫,我们是业的受报者,是时间和空间牢笼里的囚犯,没有能力驾驭时间。站在时间面前,我们得不到过去、得不到现在,也得不到未来。
但是,当我们深入研究这部经典、我们的智慧开始增长时,当我们在三宝的陪伴下健康成长、法身慧命得以复苏时,我们会发现,过去、现在、未来就在那里,“因”和“果”就在那里。有句话说“众生畏果,菩萨畏因”。未觉悟的人不怕未来的结果,只惧怕现前的果报;但觉悟的人知道,种下什么样的因,将会结成什么样的果。实际上,佛教的各个宗派、学习研究的各个体系,都在研究这一般若智慧。这种智慧表现在对空间的解剖和对时间的透视上,照见五蕴皆空,以般若智慧观照五蕴的真实面目,色受想行识,这个行就属于时间。所以修行人禅定,安住在明晰中然后照见五蕴皆空。
爱因斯坦对时间相对论的观点,讲到了很多经典物理学的理论,最后引用“熵”的概念,指出宇宙中所有事物都存在由有序变为无序的趋势。但同时这部影片陷入三维、四维的空间立场,没有能够突破三维、四维思考方式的局限性,因此影片最后也表现出了很大的困惑。而我们作为佛弟子,却可以用佛教的认知来弥补它的缺陷。爱因斯坦说,空间和时间都不是绝对的,每个人的时间都是不一样的,从佛教的角度来说确实如此。在不同的业力下,每个生命都不尽相同,业力的快慢、善恶、苦乐不同,使得每个生命的时间概念也不相同,所以才形成了人间的时间、天界的时间,乃至地狱的时间,每一层地狱的时间概念又都是不一样的。人间百年,帝释天才一天,而地狱的时间则更加久远。每个众生因不同的福报,在时间的感受上是不一样的,这只有佛教才讲得如此究竟。
在《贤愚因缘经》中舍利弗尊者讲到,地上的一只蚂蚁,从过去毗婆尸佛时到现在, 七佛仍为蚁身。一个蚂蚁的果报,它的时间概念跟我们是不一样的,更何况那些地狱的众生?刹那造罪殃堕无间,刹那是很短的时间,但是受果报的时间是非常长远的。当一个人觉悟时就回到了最有序的状态,对于他的世界来说,时间和空间都变得有序,时空都可以超越。所以佛陀已经回到了最原始的、最有序的、最光明的状态,阿弥陀佛已经在这种有序的觉悟状态中建立了极乐世界。
释迦牟尼佛来到我们娑婆世界,他自己也有一个有序的净土,这个净土与极乐世界一模一样,只是我们凡夫不能看到。《维摩诘经》中讲到,“佛以足指按地,即时三千大千世界若干百千珍宝严饰,譬如宝庄严佛无量功德宝庄严土。一切大众叹未曾有,而皆自见坐宝莲华。”所以佛陀才会问:“日月岂不净耶?而盲者不见。”盲者看不到圆满的月亮,这不是月亮的过错啊。众生的业是无序的,诸佛菩萨以无尽的大行大愿,把这个无序转为有序,所以圣贤是这个宇宙的中流砥柱,带领我们越过生死的急流,达到寂静涅槃的彼岸,达到有序的、祥和的、宁静的、极乐的世界。
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句话从胜义谛上,是说我们的佛性,哪怕海枯石烂也不会消灭;但从世俗谛上,又是说哪怕江山都能变迁,我们固执的我见、我执、习气也难以动摇。所以我们要思考,如何用佛法强大智慧的力量来破除我执,瓦解贪嗔痴这三座大山。我们在戒定慧这个无漏的平台上要好好思维,从闻思修入三摩地,千万不要如古代祖师所讲的“懵懂真如,颟顸佛性”。
下一篇:世间:看人毛病也是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