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汉智慧答疑:既然在家出家一样得道 何必出家呢?
在家出家的功德区别是什么?
看《释迦牟尼佛传》,我们可以知道,释迦牟尼佛是怎么呢?释迦牟尼佛就是把荣华富贵放下,然后到深山里面去修行,他才成功了。他如果说是:“我等二十年,等三十年,先做国王,尝尝味道,然后我再去修行。”那就不行,就差一点。这个里面有什么不同呢?
还是等于说一个故事,有一个《那先比丘经》,“那先”翻成中国话翻成龙军,龙蛇的龙,军队的军。在这们中国的祖师的著作里称他为龙军论师,其实这龙军是个大阿罗汉,和他同时有一个人叫做弥兰王,是个国王,在印度的北部,那个时候,他是希腊人,是现在的希腊人,他不是印度人,那么这个国王也是非常聪明的人。这国王是非常聪明,有辩才的人,他和他周围的大臣在一起商议事情,大家都感觉到这个国王是有智慧,有头脑,有辩才的人。
但是有一天他的大臣就对他说:“有一个比丘,叫做龙军比丘,这个人的辩才很不得了,大王不妨和他去见见面”。弥兰王本来自己很自负的,“我的辩才是最第一的了,任何人都不如我,现在还有一个人还有辩才”,对他是非常有吸引力的事情,他就派人去请这个比丘来。龙军是大阿罗汉,也就来了。有智慧的人,和我们这笨人不同,我们做什么事情,就老老实实的做,这国王他不,他等他来了,给他预备饭,预备的很不好,这个菜饭非常的不好,那么就请这位龙军论师吃了。但是龙军论师就少少的吃了一点,就放下了,说:“这饭,我吃饱了”;然后这国王又拿非常好的饭菜,又请他吃,这龙军比丘就吃,国王就说了:“你不是说你吃饱了,怎么又吃了呢?”这个龙军论师说:“那个粗劣的饭,我吃饱了,这个细的还没有吃饱。”这就是辩才。
若是我们笨人就不会说,而他就会说:“粗的吃饱了,细的还没吃饱”,这样说。这样说完了,饭吃完了,他就提出一个问题,这就是有意的要辩论,但是有个道理,这个国王就提出一个问题说:“佛教徒有出家人,也有在家人,在家人也可以作佛教徒,出家人也可以作佛教徒,是不是在家作佛教徒也可以得道吗?出家的佛教徒也可以的吗?”那么这时候龙军论师回答说:“是的,在家也可以得道,也可以得初果,得二果,得三果;出家人也是,你要好好修行,也能得初果,得二果,得三果,得四果,得阿罗汉果,都能得道。
我想你们很快的会说出一句话来:“那又何必出家呢?”就是这句话,那么这国王就提出这个问题:“那你不必出家了嘛!你就在家修行,在家一方面也以得道,一方面也还可以享受在家人的事情,这不是好吗?”那么这龙军论师就说:“我问你一个问题”,问什么问题呢?说是:“距离你这里有三千里远的那个地方,有什;么事情要办,你派一个年轻人,年轻力壮的人,骑着一个很好的马,拿着粮,拿着刀剑,骑着马,去办那件事。这个年轻人能够到那里,因为这马也好,也带了资粮了,走路随时还有饭吃,拿着刀剑还可以保护安全,所以你是能到的;若是派一个老年人,年纪很老了,走路自己走不动了,那么给他一个很瘦很弱的马,还不带干粮,叫他乘着这个马到三千里以外的地方去办一件事,他能不能到?这是靠不住,也可能到,也可能不能到。”
那么这龙军比丘说:“在家人修行,就像这老年人骑着这瘦弱的马到三千里外去做事的这种情形。若是出家人,出了家修行,就像年轻人骑着这壮马到三千里外的那样情形。出家人容易一点,但出家人难的地方,就是你要出家就是难,要把你在家的色声香味触的五欲要放下,这是个难,这个难,过来了,你出家的时候,你能一天修这个四念处,修八正道,你就能得解脱,可以得圣道。若是你不出家呢,在家,你要去工作,你有父母,有妻子儿女,这些事情,你都要负责的话,你把你的精神、财力都用在这上很多,剩余的精神,你去修行的时候,也可能会成功,也可能没有成功,靠不住。”
;所以这个“云何而为众生说法?”是要我们用功修行,用功修行就是这个问题。修行你就是得要放下,你才能够修行,你不放下,就不能修行。
文:妙境长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