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宗法师:定善和散善

2017-04-21 汉传法师

Hi 陌生人你好!

繁体 推荐 纠错 目录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定善

韦提希夫人说:「我今愿生极乐世界,愿佛告诉我,如何思惟,如何正受。」经云:「唯愿世尊,教我思惟,教我正受。」所谓「思惟」、「正受」都是指观想,「你告诉我,怎样观想去往生?」因为韦提希夫人听闻过佛法,但还不知道称念弥陀名号去往生,以为要通过观想,以为观想的功德殊胜(一般人都这样认为),这样才可以去往生。

释迦牟尼佛就应韦提希夫人的请求,讲了十三定观,因为韦提希夫人问的是定观,所以,讲了日想观、水想观、宝地观、宝树观、宝池观、宝楼观、华座观,华座观后面是像观,观想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的宝像;然后是真身观,观六十亿那由他恒河沙由旬那么高的阿弥陀佛真身;然后是观音观、势至观、普观、杂观,一共十三观,这叫定观。

散善

定观之外,韦提希夫人没有请求散善。释迦牟尼佛亲自开散善,即三福九品。为什以开散善呢?因为能修定观的人很少,不入禅定是观不成就的,所以,不等她来请求,释尊自开三福之门,以摄散动根机。三福大家会不会背?

第一福叫世福,世间的善事,「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四句。第一句「孝养父母」,我们生而为人,当然应该孝养父母,在世间福报中,把这放在第一;我们做人,也是老师教育培养出来的,所以要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四句叫世福。世福是世间不管信不信佛教,都知道是善事,「孝养父母,奉事师长」,当然都是善法了,「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是通途的善法。

第二,戒福,即受戒善法,「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这三句。「受持三归」,归依佛、法、僧三宝了;「具足众戒」,五戒、八戒、菩萨戒,出家人有比丘戒、比丘尼戒,一切大乘、小乘戒都具足,或受多分戒,或受少分戒,或受全分戒,或受大乘戒,或受小乘戒;「不犯威仪」,佛法里不仅有大的行为要求,也有细小的要求,所谓「八万四千细行」,叫威仪。这叫戒福。戒福是佛教内部特有的善行,那就比世福更高了。

第三,大乘行福,这是大乘佛法的内容,「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这四句。「发菩提心」是一般圣道法门各宗各派都要求的,很殊胜的。你不发菩提心、不愿广度众生,怎么成佛呢?所以要发菩提心;「深信因果」,因果有二种:一个是世间因果,一个是出世间因果,要深信。我们很多人讲信因果,都很浅,甚至烦恼一来,稍微有点不如意,就不信因果了,像刚才(所说的)韦提希夫人,她就不信因果,她说:「世尊哪,我没干过坏事啊,怎么生了这样的儿子啊?」(以前所做的事)她忘记了。平时讲得很清楚,「我信因果哎,我信佛教哎」,其实大家连「信因果」这三个字都不容易做到,若果然深信因果,人家打你,你决定不会生气,因果报应嘛!你不仅不会生气,内心还觉得:「对不起,我以前打过你,我本来找着还都还不上,现在劳你大驾,亲自上门让我还,谢谢你,把我这段业债消掉了。」心里边觉得对不起人家。而我们不是的,「我没惹你,你干吗打我呀!」这叫深信因果吗?做生意亏本了,也在那里发脾气了,「念佛怎么没有感应哪?」这统统不叫深信因果;「读诵大乘」,读诵大乘经典,《金刚经》、《法华经》、《华严经》、《楞严经》等等;「劝进行者」,劝导其它的人,要精进努力地修行

这叫散善三福。

我们在座各位,定观修不来,释迦牟尼佛也知道,所以讲了散善,孝养父母,你不一定要入定;奉事师长,你也不一定要入定。不用定观,散善比较容易。但是,散善的力量也就比不上定善。

散善九品的前三品:上辈上品、上辈中品、上辈下品,这三品是学大乘佛法之凡夫;中辈上品、中辈中品,这两品是修小乘佛法之人;中辈下品,是学世间善法之人,孝养父母等,他也没学大乘,也没受小乘戒,不知道佛法,在世间行善。这六种人是善人,一个比一个档次低,大乘善法做不到就小乘善,小乘善法做不到就世间善。

下一篇:宽运法师:做好事到底要不要留名?什么是真正的善事?

如果觉得资料对您有用,可随意打赏。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发表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