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佛名号相应为要
称彼如来名者,谓称无碍光如来名也。如彼如来光明智相者。佛光明是智慧相也。此光明照十方世界无有障碍。能除十方众生无明黑暗。非如日月珠光,但破空穴中暗也。如彼名义,欲如实修行相应者。彼无碍光如来名号,能破众生一切无明,能满众生一切志愿。然有称名忆念,而无明犹在,而不满所愿者。何者。由不如实修行,与名义不相应故也。云何为不如实修行,与名义不相应。谓不知如来是实相身,是为物身。又有三种不相应。一者信心不淳,若存若亡故。二者信心不一,无决定故。三者信心不相续,余念间故。
此三句,展转相成。以信心不淳,故无决定。无决定,故念不相续。亦可念不相续,故不得决定信。不得决定信,故心不淳。与此相违,名与实修行相应,是故论主建言我一心。问曰,名为法指,如指指月。若称佛名号,便得满愿者。指月之指,应能破暗。若指月之指,不能破暗。称佛名号,亦何能满愿耶。答曰,诸法万差,不可一概。有名即法,有名异法。名即法者,诸佛菩萨名号,般若波罗蜜,及陀罗尼章句,禁咒音辞等是也。如禁肿辞云,日出东方,乍赤乍黄等句。假使酉亥行禁,不关日出,而肿得差。亦如行师对阵,但一切齿中诵临兵斗者皆陈列在前。行诵此九字,五兵之所不中。抱朴子谓之要道者也。又苦转筋者,以木瓜对火熨之则愈。复有人但呼木瓜名亦愈。吾身得其效也。如斯近事,世间共知。况不可思议境界者乎。灭除药涂鼓之喻,复是一事。此喻已彰于前,故不重引。有名异法者,如指指月等名也。
“称彼如来名,如彼如来光明智相。如彼名义,欲如实修行相应故”。
我们称念阿弥陀佛名号,在称念名号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有一个智慧的了知,“如彼如来光明智相”,“如”就是相应的意思。要知道这个名号当中,具有阿弥陀佛无量的光明,浓缩到十二光如来。十二光如来是般若智慧之相,而且十二光如来的施设就是对治我们的烦恼,引发我们的性德的。所以我们称念弥陀名号的时候,我们要思惟了解:我的每一声佛号,阿弥陀佛的光明就在我心里显现,我就在阿弥陀佛的光明摄受当中,沐浴在阿弥陀佛的光明里面,得阿弥陀佛光明的加持。你至诚的心,跟阿弥陀佛名号的光明能够对接,一定能够生起法喜,克服我们修行上的种种障碍。所以,一定要坚信名号里面有光明智相。
你口业称叹,就有他真实的内容。他为什么叫无碍光?就是遍照十方无量无边的世界没有障碍。这个光明是智慧之相,就能对治我们无明黑暗的心。这是第一个,“如彼如来光明智相”。
“如彼名义”,就是你一定要了解名号的法义,名号的法义能够满一切众生的志愿。名号里面的法义就是阿弥陀佛大愿的法义。他要普度九法界众生到极乐净土,安立我们在那里快速成佛。所以,我们了解名号的法义,我们也要发跟佛的大愿相应的愿,就是要发往生净土的愿。
为什么我们总是强调,历代祖师大德也强调,念佛就是求往生,你不要求其他的。这就是随顺名号的“义”来显发出来的。
称念弥陀名号,能够破众生的无明,满众生的一切志愿。但现在有一种情况:有称念弥陀的名号,忆念弥陀的功德,但他的烦恼还在,甚至往生的愿也不能满,临终也没有往生,这是什么原因?这个原因就是由于他没有如实修行,他念佛没有跟这个名义相应。这句名号的名义要我们往生,但是他就求生生世世在这个世间修菩萨道,成就佛果,发愿要在下一辈子童真出家、一闻千悟,甚至得人天福报等等,他发的这些愿跟这句名号的义不相应,那当然往生不了。
他为什么不能够跟这句名号之义相应,也不如实修行呢?这就是他的知见有问题,没有智慧。知见的问题产生在什么地方呢?他不了解阿弥陀佛名号的功德所在。所以,这里提出阿弥陀名号的功德,第一是实相身,第二是为物身。
弥陀的名号是无量光寿,是实相、是一真法界。既然是实相,具有法、报、化三身,实相是无相而无不相、无知而无不知、无为而无不为的,离一切相即一切法的,灵明不昧的,能满一切众生需求的。所以,究竟的无量光寿的性德,凝聚成了这句弥陀的名号。要了知这个。
同时,要了知这句名号是为物身,是他五劫的思惟,建立一个大的善巧方便,建立名号度众生。这个“为物”,“物”没有写“为人”,“物”是代表广义的所有众生——九法界众生,所以就写“为物”。为了救度九法界众生,这句名号里面就把阿弥陀佛所有救度众生的功能、作用都凝聚进去了。
所以,“实相身”是他自证的功德,“为物身”是他利益众生的、化他的功德,都在这句名号当中凝聚了。
你能深知这个,就会产生决定的信心。如果不了解他是一个实相身,认为佛号就是一个音声符号,跟一般的扫帚、苹果差不多,甚至认为:“念这个名号有什么作用啊?”
有人还常常说个笑话,一个做儿子的看到他的母亲天天念阿弥陀佛,他就有点儿不大赞成了。他有一天就叫他妈妈:“妈妈”,他妈妈应了,过了一段时间又叫 “妈妈”,又应了。他就故意不断地叫,叫到最后他的妈妈就生烦恼:“叫叫叫,叫什么嘛!”然后他就说了:“你看看,我才叫你几句,你就生烦恼,你一天到晚念阿弥陀佛,那阿弥陀佛不要生大气了?” 但这不一样啊!这个世间的符号“妈妈”、“爸爸”等等,它不是实相身,它也没有为物身的功德。你叫多了,他是会生烦恼。但他跟佛不同,佛的名号是实相身、为物身,不一样啊!这不能等量齐观的!有人觉得,他用这个反驳得很有道理,“我多么有智慧”,于是他就不敢念了。不是这个样子的。这就是没有信解的智慧。
那么,由此他就有三种不相应。这三种不相应,都是从信心层面去谈的。
第一,信心不淳。他对于这句名号的功德、对于往生净土的信心,不是百分之百的圆满的信心,他里面夹杂着怀疑。夹杂着怀疑,他就若存若亡,好像念一念,觉得有阿弥陀佛、有极乐世界,也不错,能够往生,而且很便宜往生,也不要错过。但是,让他一天到晚要念一万两万声,他又觉得:“哎呀,是不是真的有极乐世界啊?如果没有极乐世界,我在这里花几个小时念,念了又没有,人家都作五欲的享受,我都没有享受到,到时候又没有极乐世界,那这个吃亏了”。若存若亡,这里就有怀疑在夹杂。有怀疑,他的信心不淳,就会导致信心不一。
第二,信心不一。没有决定的信心,没有金刚般的信心。信心不一,他就容易动摇,明天听到哪个法门好,他就修哪个法门,后天再听到另外一个法门更殊胜,他又搞另外一个法门去了。
第三,信心不相续。有时候他有点儿信心,但他不能相续。他觉得是不是再修点其他的更好一点,甚至光念佛号是不是有点不够?我应该要禅净双修,来个双保险,如果再来个禅净密三修,三保险可能更好一点。于是他就有其他的念头夹杂进来。
这三者是辗转相成的。就是由于你信心不淳,夹杂怀疑,你就没有决定的信心;没有决定信心,犹豫不决,患得患失,瞻前顾后,你念佛就不能相续,功夫又跟不上;念佛的功夫不相续,又形成一个另外的负面循环:由于你念佛不能相续,就更得不到决定的信心;得不到决定的信心,这个信心就更不纯洁。
所以,这就是导致念佛不得力,临终难以往生的主要原因。这个主要原因还是跟知见有关系,最终是跟信心有关系。可见净土法门,信心是核心。
宋代有位大居士叫杨杰,禅宗都是有开悟,结果他来念佛,知见很正。他有个同乡叫王仲回,也是做官的,就问杨杰:“这个念佛如何得功夫不间断去”。杨杰就给他的一个回答:“一信之后更不再疑,即为功夫相续”。王仲回一听就很相应,他就这样干。很快过了几年,往生了。往生还梦中跟杨杰居士告别:“感谢你的开示,我按你的话做,我已经往生了”。就在他做梦几天之后,王仲回的儿子讣告就过来了。他父亲走的时候,正是杨杰居士做梦的时候。你看,你产生了信心,不再怀疑,这就是功夫相续。
所以,信心是关键!
《无量寿经》讲净土法门,你有疑惑的话,就失去一切大利啊!在净土法门获得利益,不在于你业障多重,而是在于你有怀疑啊!
为什么怀疑是最大的罪根呢?你这个怀疑就把阿弥陀佛光明愿力的摄受力量给遮盖掉了、给挡在门外了,怀疑成了一个绝缘导体。所以,如果我们信心很纯、信心坚定,没有犹豫不决的情况,有决定的信心,信心能够相续,死尽偷心,不换题目,那绝对是万修万人去的。
为了展示信心的决定性,我们历代的祖师大德,苦口婆心地给我们开示。善导大师在《观经四帖疏》讲:净土法门唯佛的圣言量才能相信,一切菩萨的开示都不要去听。
彻悟大师说:相信净土法门,你念佛之后,忽然有一天见到达摩祖师来了,达摩祖师说“我有胜妙的直指之禅,你只要把念佛放下,我传授给你”,这时候怎么办呢?你要向达摩祖师顶礼,说“虽然祖师有胜妙直指之禅,但是我已经开始念佛了,不敢改变自己的志向”。过段时间,释迦牟尼佛现前了,跟这个念佛人说“我原来传授的念佛法门只是一时方便善巧,现在我有比念佛法门更殊胜的法传授给你”。这时候怎么办?这时候的考验就更厉害,这时候仍然要向佛顶礼,恭敬禀白“我已经对你老人家原来传授的念佛法门有决定的信心,老实念佛,虽然佛还有更好的方法,但我不敢改变我已经建立的信愿”。
你看,就是祖师、佛现前,让他改变对净土法门的信心,都不改变,这就有一点决定信相了。佛、祖现前都不改变,更何况一些外道邪魔的那些相似的说法了。
所以,天亲菩萨他自己给我们做出榜样,建立的就是“我一心”,“我一心”的意思就是决定不二的信心。
下面有一个问答,进一步讨论名号的形而上的一些理论问题。
有人问,这个“名”,“名”就是名相、概念、名号。“名”是法指,法指就是指向法的工具。就好像月亮在那里,月亮代表法,你的手指指向月亮,透过手指的方向去看月亮,这个指就是“名”——名相。就像手指指向月亮,用这个来说,如果称念佛的名号,就能满一切众生的愿望。如果这个能说得通的话,那么你指向月亮的手指也就能够破黑暗了。如果指向月亮的手指不能破暗,那么称念佛菩萨的名号,又何能满众生的愿呢?这种问答都是针锋相对哦!问得越尖锐的问题,应该是越好,越能够辨识清楚一些关键性问题。
这里讲这个“名”,“名”有它本质内涵的不同。有的“名”是名即法,名就是法性;有的是名异法,跟法性不相应。所以诸法千差万别,你不能用一个标准去说。千差万别,有的名就是法,有的名不是法。法就是法性、实相。有的名相就是实相、就是法性。这里就举出“名即法”有四种。
第一,诸佛菩萨的名号是法性、是实相。比如: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名号、“南无观世音菩萨”的名号,它就能够对治我们的贪瞋痴三毒烦恼。念这句名号,自己的贪瞋痴能消除,甚至其他众生的贪瞋痴都能消除。
《印祖文钞》谈了一个例子。江西有一个女居士叫邹仁显。这个女居士是一个寡妇,她到山里砍柴。有一天,砍柴的时候看到一只猪,好像有个东西在吃那个猪。她走过去开始没有注意,靠近一看,原来是只老虎。那只老虎盯着她的时候,她就害怕了,吓坏了。这一吓坏,腿就跑不动了。跑不动她也就没办法,跑不动就不跑吧,就在那儿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就在念佛。一般老虎正在饥饿的时候,看到人在那里,正好是一个食料。但是这个女居士在那念佛的时候,老虎开始吃了一惊,吃一惊以后就盯着这个女居士看。这个女居士也闭上眼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这个老虎竟然在她念佛的时候,它也就看一看,摇摇尾巴就走了,离开了。你看这句名号,老虎那么凶猛的心都受到感化,不吃她了。所以这个佛菩萨名号具足法性、具足慈悲的力量,是千真万确的。这是第一种。
第二,是般若波罗蜜。我们念《心经》,般若波罗蜜“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等等。玄奘大师在印度取经的时候,碰到有些当地人要把他祭祀天神,这个时候他没有办法就念《心经》。一念《心经》整个大风就飘起来,飞沙走石,出现了一种神奇的境界,让当地人不敢吃他,认为他是圣人。《大智度论》也说,在两军打仗的时候,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诵般若波罗蜜这样的经典故,入到这个军阵里面,他就不会受伤,身体就会得到安全,刀剑都伤害不了他。所以般若波罗蜜它有一种法性的力量。
第三,是陀罗尼章句。陀罗尼是总持的意思,它有“遮一切恶、持一切善”的意思。比如:我们念大悲咒,你至诚地去念千手千眼陀罗尼的章句,还真的能够逢凶化吉、遇难成祥。
有一个公案,有个恶人到了地狱里面去了,要下油锅,他一看吓坏了,但又没办法。他平时只是听别人念过大悲咒,他也念不下来,只会念前面一句。当鬼卒用刀叉要把他弄到油锅里去的时候,他就合掌念一句“南无喝啰怛那哆啰夜耶”,就念这个。这一念,油锅里就现出莲华了,里面沸腾的高温的油都变成清凉的水了。搞得阎王爷觉得没有办法,要动他的时候他就念这句“南无喝啰怛那哆啰夜耶”,一念这个油锅就不产生作用了。阎王说:这个恶人怎么治他,让他投生到一个贪官家里去,让他在那里迷惑颠倒造业,等下一辈子再来整他。所以这个陀罗尼章句会有作用。
第四,是禁咒音辞。昙鸾大师早先对道家也有点研究,他自己也练过气功、丹道。为什么他会到陶弘景那里求《仙经》?是有他的一些修学背景的。这里,他就用了葛洪的《抱朴子》,有一个“禁肿辞”。我们中国远古时代,中医里面有一个叫“祝由科”,就是念一些咒,一些音声,有时候听着是很可笑的东西,但是它真的是管用。比如:出了血,念个什么东西,就止住了。如果哪个地方肿了,念个什么“日出东方,乍赤乍黄”这个句子,如果他在下午五点到七点(酉时),九点到十一点(亥时)念这个“禁肿辞”,到了第二天日出之前,那个肿起来的地方就好了,就消下去了。
还有,如果打仗的时候,两军对阵,他颂九个字“临兵斗者皆陈列在前”,他就念这九个字,那些五兵——五种兵器,就不会伤害到他。这是葛洪在《抱扑子》这本书里谈到的,这是制兵的要道。
第三个例子是,或者脚扭筋了,或者腰扭筋了,一般来说是要用木瓜对着火,把它熨热,然后敷在筋扭到的地方,就能痊愈。但如果有时你找不到木瓜,他也有个方法,就用热毛巾,口里呼木瓜的名字“木瓜木瓜木瓜……”就敷上去了,这个扭的筋也好了。并且昙鸾大师说:我身得其效。就是他曾经试过,这就具有这个效果。
所以,这样的事情,世间人都会知道。特别是那个神秘的“祝由科”,可能那个东西现在都没有传下来了。那么,连世间的这些都能够验证到,更何况净土法门。
阿弥陀佛名号属于佛的果地上的境界,属于大不可思议的境界。就像前面讲的“灭除药鼓”,灭除药涂在鼓里的比喻一样,那个鼓声就能让你身体里的箭拔出来。这样的比喻前面谈到了,这里就不重引。
所以,确实在这个法界当中,这个名辞,名相、概念、音声,能够传达一种信息,尤其是阿弥陀佛名号,传达的法性实相,阿弥陀佛的法、报、化三身拯救众生的功能作用,这是法界当中最神妙的一种现象了,这就是名号的形而上的一种诠释。
这句名号不是一般的名号,这句名号就是“即法”——名即法。所以我们念这名号就要想到,阿弥陀佛所有的法身、报身、应化身,都念到了。念到了阿弥陀佛的法、报、化三身功德,也就等于念到了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的功德。因为阿弥陀佛是法界藏身,佛中之王。那么,这句名号的名即法,就真的是大不可思议的境界了。所以,一定要跟这句名号的法义相应,叫作感应道交难思议。这是“名即法”。
另一种就是“名异法”,名相概念跟法性相异,不是一回事。就好像你的手指指向月亮,“手指”这个名,没有月亮的功能作用,它不能破暗。一般的语言文字,它也不能即法。所以,“名异法”这个情况是普遍的,“名即法”是有特殊因缘才能够展现出来的一种现象。
那么,我们能念阿弥陀名号,是法界当中,无量劫以来,一位大菩萨用五劫的思惟、无量劫积功累德的无量的因缘成就的名号,它即法性法相,这确实不是容易遇到的,也不是容易相信的。
能够相信,我们称念这句名号,如彼如来光明智相,如彼如来名义,如实修行相应,那就能得到世间所有的吉祥和出世间究竟解脱的大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