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在生活中运用佛法

2016-11-29 汉传法师

Hi 陌生人你好!

繁体 推荐 纠错 目录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佛法就是艺术化的生活,是一种被净化、优化的一种生活

您说到“佛法就是生活,《普贤行愿品》也是一种生活”,您平时在生活中是怎么运用普贤行愿的?如何将佛法融入到生活的?

如孝法师

这个问题很重要,我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做一个示范。我们首先要明白,生命有三个台阶:第一个台阶——自己在自己内心的层面,也就是每天自己和自己对话的层面;第二个层面——心在缘的层面,你接触很多人、很多事,而且你有你的原则,有你想和大家互动的一个范围;第三个台阶,在可控和不可控的一些因缘与结果中,你如何去面对的这些情况的一个层面。一个人不管他学佛不学佛,都会有这样的问题,这是真实的生活。我们通过《普贤行愿品》首先达到了对一念心的了解,心是清净的,像水一样,而到了第三个层面,心在只能面对结果的时候,就像水变成了冰,它特别具体,又很矛盾,因为在生活中大概都会出现些不可控的人我是非,这是不可避免的。

如果我们再说严格一点,第二个层面就像是水,是缘,你在这个缘的层面和所有人对接,比如你做什么职业或者你有什么思想,你一定会以那个职业或者思想去看这个世界。而第一个层面,作为心来说,它就像水蒸气一样,是无形无相的,特别不可思议。

修行,如果想契入华严见地,就要在“水蒸气”里做文章,因为它的可塑性很强。我们每天修禅,实际上就是把生命这坛水加温,从缘中回归到生命的自由,我们修证的菩提,即觉,觉的能力决定了水纯净的度。我们都在缘中生活,大家都一样。你们每天需要饮食,我也需要,只不过在缘的生活中,我们把饮食添加了一些法的味道。所以从这个角度讲,我觉得佛法就是艺术化的生活,是一种被净化、优化的一种生活,这是在第二个层面里谈的内容。

有的人学了佛法,他只有教条的宗教概念,而没有深刻的宗教体验,这是外行。把宗教看得太重,把智慧看得太轻,也不知道智慧是什么,人实际上已经被很多东西束缚了。但从积极的方面看,信仰对他长久的生命来讲一定是有好处的,毋庸置疑,我们并没有否认其中的好处,有一分恭敬,得一分利益。问题是,我们要用智慧去加速,不能把佛法只当作一种宗教崇拜,恭敬无罪,恭敬有福,但恭敬并不是佛法核心,核心是智慧。

我每天的生活很繁杂,每天要见很多人,还要设计、建设寺院,同时要处理各种矛盾。人类就是这样,个人有个人的看法,我同样也想达到我理想的标准,想建成一个高标准的寺院。把佛法的理念融入到建筑中,这就是我的生活,因为就算我每天去给很多人说,也说不过来,我的生命也是有限的,但是我希望这个建筑,能够帮助大家还原佛法最核心、最真实的那一部分。佛教存在了几千年,有寺院的地方,就好像凭空无故地注入了一些艺术化的生活气息,纵然不明白佛法,当人们看到寺院的建筑,也能在他们生命中增添一份审美。

刚才所谈到的这些,是我日常生活的一份写照,是一种不究竟的、世俗的生活,但都是以佛法为核心。对我个人来讲,只要以佛法为核心,一切都要向内去自我否定,自我磨练,自我成长,只有把水修到水蒸气层面的时候,我才能再一次地返回来。在我的因缘中,随顺缘而会带来一些结果,这些结果会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同时也会让所有人与此结缘

在生命的第三个层面,有些情况我们无需多虑,比如,别人诽谤我,别人赞叹我,这实际上是人家在和我结缘,因此要欢喜、感恩,接受就行了。但是,我们自己要做些什么?要追随普贤菩萨,奉行普贤行愿,这是我们的榜样。我个人就特别崇拜普贤菩萨那种如大象般的气度,难行能行!我们生活中会碰到矛盾与对立,当这些情况发生的时候,我们就要效仿普贤菩萨的精神。当然,不是说我们不修就能达到这样,或者有时候修也无法很快起到效果,所以我们只能够忍耐,或者不能够忍耐的时候,就转移注意力,再一次审查自己的心——我到底是为了什么?凡事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这就够了!

下一篇:如何使佛法和生活工作相结合

如果觉得资料对您有用,可随意打赏。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发表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