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喜法师:有生命的地方 就需要生命的教育

2016-09-13 汉传法师

Hi 陌生人你好!

繁体 推荐 纠错 目录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有生命的地方就需要生命的教育

佛是印度话、梵语,中国话的意思是“智慧觉悟者,觉悟者的行为达到圆满”,这几个意思合在一起叫“佛”。我们人间最匮乏的资源就是觉悟,我们最委屈的就是,被生下来100%的脑细胞来到人世间,最后98.5%的脑细胞根本没用过,都在睡觉,然后又被推进火葬场烧掉了。这是人间最大的浪费。这比一盘子饭只吃了两口,就倒掉了,还要浪费。在这个资源匮乏的时代,最大的匮乏就是我们的智慧。

当然,在人类社会活动中,只要有生命的地方,都需要我们佛性的觉醒。那些失足青年是我们长辈的孩子、我们年轻人的兄弟,失去了自由,在大墙之内更需要这种智慧的苏醒、佛性的觉醒。无论是孟子的“人性本善”,还是有人提出的“人性本恶”,总之,人的善恶是不定的,佛教里说:“性识无定,恶习结业,善习结果,为善为恶,逐境而生”,正因为“不定”,教育才显得那么神圣伟大。如果大学课堂里,需要智慧的启迪、人格的塑造,大墙之内的失足青年,同样需要圣贤文化的安抚,来自社会善意善良的关怀。

我很有幸获得了这样的机会,前几天到山东某监狱,面对一千多服刑人员,给他们演讲。特别监狱长还说,新监狱快要落成了,但是来不及在一个大礼堂把四五千人都集中在一起;这次就捡一些重刑犯,无期徒刑、免减缓的,那些戾气较重的来听,很多是两次三次进来了。就是说由于心灵的迷失、行为的错谬,不仅给他人给社会制造了痛苦和伤害,他自己也成为身心的受害者。当面对他们的时候,我对自己说:我并不比你们强多少。首先,我尊重他的人格、维护他的尊严,以平等的心态,来共同面对圣贤,共同来分享“为什么要做一个戒恶修善的人”,而不是对他说教。所以三四个小时下来,从怀疑、从局外人,慢慢慢慢,我们合成了一体;从他们的眼神里,看到了那种相互理解,甚至在他们的脸上绽放出了发自内心的笑容,向这个社会、外在,敞开了他们闭塞的心灵。

所以,有人的地方就需要智慧的启迪。今天我们在一起研究讨论,人生当中最大的这个话题,这个话题将伴随我们生命的始终。信仰,是一个具有生命终极意义的话题,会伴随着我们的生命转凡成圣。佛教是人体生命的科学,也是我们生命终极的道路。所谓人往高处走,是“往高处走”的一种科学。

善良有时候来自我们的一种本能吧,所以孟子说“人性本善”。当他有一次看到邻居家在杀猪的时候,他体验到了猪的痛苦、挣扎,所以他就很不解地问:妈妈,猪活得挺好,为什么要把它杀掉呢?妈妈就趁此机会教育他:因为你要吃肉啊!所以就启发了孟子心内的那种善良、恻隐之心,对众生不幸遭遇的那种同体感觉。

慈悲,是在生命善的本能上的一种理智、一种坚定的坚持。所以,慈悲是一种选择,慈悲跟善良之间有共性,但慈悲是理智的结果。我们如果没有理智地对自己提升,善良有时会很快泯灭,甚至不在智慧指导下的善良,有可能还会被别人利用。但慈悲不会,慈悲是一种坚定、一种智慧的善良的状态。比较标准的来说,慈是给予别人乐,悲是拔出别人的苦。佛教里说:“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慈与乐的对象是不分的。就像孔夫子教学生,有教无类,这也是一种慈。对所有众生关心他们的命运,这是一种悲。

所以慈、悲,更具有高度,它是一个智者、一个圣人的一种生命的情怀。假如善良是所有人共同具有的话,那慈悲是只有智者、圣人才具有的一种特殊品质;但它来自于善良,通过理智规范、坚定修炼,最后达至的一种生命格局、一种高度、一种升华。

下一篇:真正进入菩提心是什么状态

如果觉得资料对您有用,可随意打赏。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发表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