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云长老:怎样来学菩萨道

2016-08-29 汉传法师

Hi 陌生人你好!

繁体 推荐 纠错 目录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一、菩萨

“菩萨”是印度的梵语,具足说“菩提萨埵”,中华译为“觉有情”,意思就是自觉觉他,自利利他,自度度他,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道理。那么,怎样叫做自觉觉他呢?菩萨自己觉悟“人生真相”,从无始来到于如今,它是没有生死相,没有烦恼相,没有男女相,并且没有山河草木、森罗万像等差别相,如心经上所说:“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至于无智亦无得,”就是这个道理。你我现在之所以有人生宇宙,形形色色等相的,都是从真起妄的幻相,所谓“唯识所变”,如一翳在目空花乱坠;亦若“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也。好象舞台上的戏子,做官发财,讨妻生子,顷刻间变作讨饭化郎!台下人看得认真,代为啼笑!试问剧子原无这些心想,本是个常人,都是假的。菩萨也是这样,一方面彻悟自性本来无生清净,另一方面透视人间诸法,皆是梦幻泡影,金刚经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所以自明白之后,发心修行至于福德有余,就要深涉国家社会服务人群,宏法利生,令一切有情,也要觉悟真理,自利益人,这才叫做“觉有情”的意趣。

二、大悲拔苦

我们要是真真学菩萨道,必须先要有大悲心,然后菩提心大愿大行大果,都由此而产生的,如普贤行愿品中说:“若令众生生欢喜者,则令一切如来欢喜,何以故?诸佛如来,以大悲心而为体故,因于众生而起大悲,因于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觉;譬如旷野沙碛之中,有大树王,若根得水,枝叶华果,悉皆繁茂,生死旷野菩提树王,亦复如是。一切众生而为树根,诸佛菩萨而为华果,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诸佛菩萨智能华果,何以故?若诸菩萨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阿耨多罗三貌三菩提故,是故菩提属于众生,若无众生,一切菩萨,终不能成无上正觉!”这一段文道理微妙,诚为学菩萨者的先河。

什么是大悲?就是“悲已及人”,了知天人阿修罗地狱鬼傍生,从无始来至于今生,昏迷不觉,造一切罪,生死轮回,苦不可言!由是菩萨起大悲心,欲令胎卵湿化诸众生等,皆要离苦,得究竟乐,故名大悲,如大悲观世音菩萨,寻声救苦,有求必应的意思。

三、发菩提心

有了前面大悲心,才能生出这大菩提心来,佛经中说:“大悲为首,菩提心为本,方便为究竟。”怎样发心?或见众生苦而发心的,或睹佛相好而发心的,如阿难等,或遇善知识开导的,或从经卷而发心的,总之是内心无漏种子淳熟,遇外缘就开发了。所谓量大福大,心大功德大,无论布施一钱,供献一花,燃一柱香,诵一卷经,念一句佛,回向法界众生同成佛道,如大忏悔文说:“我今发心不为自求,人天福报,声闻缘觉,唯以最上乘,发善提心,愿与法界众生,一时同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叫做发大心。

摩诃止观发大心章说:“小乘之极果,不及大乘之初初。”要是使菩提心增长不退,必须严净菩萨三聚净戒,所谓摄律仪戒,摄善法戒,饶益有情戒,同时要忏悔业障,这样令菩提心,念念精明,长养圣胎,日新月异,功德不可思议。否别,遇恶缘逼迫扰乱,容易返失,如舍利弗往昔做六信菩萨,被婆罗门乞眼生瞋,即失大心,堕落做蛇五百生,此生遇佛方出家,回小向大,尚有余习哩!

四、立大誓愿

我们学菩萨道,要是令菩提心增长不退,必须以愿海来摄持方可,因为从古以来诸佛菩萨历代祖师并及世间伟人,都是由愿力而成就大业的。所谓愿者,希望达到目的的意思,古德所说:有愿必成,有志竟成,就是这个道理。所以人生宇宙,不可以没有志愿,若无愿望,其行为思想等,都没有标准,犹如垣上之草,随风东西,又同水上的浮萍,漂动不定。所以如弥陀有四十人愿,观音十二大愿,药师佛十二大愿,地藏菩萨累劫以来发大誓愿,度尽一切苦恼众生,然后方成佛道,就是上报四重恩的意思。菩萨既然如此,吾人学菩萨道,亦应如此,这些都是别愿各有不同。“总顾”,即是蒙山施食当中所念:“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菩萨广观众生生死轮迥的苦厄,发第一大愿。又知苦报不能解脱,皆由贪瞋痴等烦恼的招感,故发第二大愿。要灭世间苦集的因果,必须广修戒定慧等无量的法门,故发第三大愿。因为精修六度万行,福慧双运,时至机熟,方成无上大菩提果,故发第四大愿。这总愿人人都要发的,再说到个人的别愿是怎样?我从今生起乃至尽未来际生,愿大地众生,个个有饭吃,有衣穿,有房子住,然后普令信受三皈五戒,至于善根成熟了,再以大乘佛法引诱,发菩提心,行菩萨道,同登佛果而后已。这是个人的愿心如此,不知各位的大愿以为怎样?

五、行菩萨道

愿海虽然广大深远,若不是行山来填塞他,就成了空腹高心,空中楼阁,毫无受用!比如我一念之心想到杭州西湖游玩,身子不去,终不能亲历其风景。学菩萨道,也是这样。如金刚经须菩提请佛说:“菩萨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佛答他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一句是金刚经的总骨,假使把这句领会了,一卷经文也就明白了。释尊告诉我们,行菩萨道的时候,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意思就是没有能施人,所施物,受施者,这叫三轮体空,其福德不可思量。修行持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亦复如是,这就叫做应无所住降伏其心的道理。此“心”即指金刚般若的妙心,所谓二边不着,中道不安,乃是实相般若之体,如是方名菩萨大行。又这一句曹溪慧能六祖大师当初卖柴时间听到的悟处,从此至五祖请法,更为大悟云:“何期自性本自清净,本自具足,本不生灭,本无动摇,能生万法!”并有六祖法宝坛经流世,其中有明心见性偈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从此为东土第六代祖师,故坛经中叫人从金刚经即可成佛的。

六、证大果报

根据诸大乘经中,行菩萨道,广修福智菩提宝粮,所谓三祇修智慧,百劫种相好,久修勤苦,乃可得成,至于六度行满,方可因圆果满成正觉,转八识成四智,成大菩提,转二障成大涅盘,所有三身四智五眼六通,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十八不共法等完全具足。佛位上的自证境界,唯佛与佛乃能知之,等觉不知妙觉事,故从略不宣。

七、结论

个人因为这几天在法藏寺讲经,心力不足,故对于此题没有大的预备,说不周到的地方很多,请各位扶教,要详细请阅大乘经论可也。前来所说很为粗浅,打动各位耳目,抱歉万分!愿各努力。

——虚云长老讲于上海佛教青年会

下一篇:怎样念佛才能够不伤气

如果觉得资料对您有用,可随意打赏。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发表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