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佛七的利益和注意事项

2016-08-22 汉传法师

Hi 陌生人你好!

繁体 推荐 纠错 目录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一、佛七的内涵

佛七,也称打佛七,指的是净业同修集中时间,在统一的地点,在规定的日期,洒净结界,排除干扰,集中精力,相互激励,以念佛为主,共同经行的佛事活动,是净业行人厌离娑婆、欣求极乐、精进办道的重要修行方式之一。它的主要目的就是克期(限定时日)取证,为往生极乐积攒资粮。

打佛七对修行帮助非常大,七天内往往能大变样,头三天脸是黑青灰,后三天是红白亮,第七天,便精神抖擞,容光焕发了。

为什么称打佛七?打,是方言俗语,就是做的意思。用佛法术语来表述,打,是“行”的意思,即行佛七。打也是对治的意思,如昌臻老法师说,是打掉习气、毛病、业力,强制对治自己的妄想执著。怎么打?即眼微闭,不乱看;耳闻佛号,不乱听;口止语,不乱说;身轻安,不乱动。

二、佛七的依据

佛七的经典依据在哪里?《佛说阿弥陀经》云:“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舍利弗,我见是利,故说此言。若有众生闻是说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

三、佛七的作用

佛七一般来说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一是排除扰,减少外缘。佛七特别有利于在家居士,佛七期间可减少在家时俗务的纠缠。关掉手机是为了使我们身心清净,免受干扰,万缘放下,一心办道,这样才能身心轻安;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是让我们专注念佛,心不散乱,念兹在兹,管住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断六尘(色声香味触法)、绝六境、闭六识、观自在

二是克期取证,感应道交。“取证”是法尔自然的取证,不是人为的造作,更不是我执的求所,是感应道交、以己念力感佛力加持的结果。佛号能让我们心安,佛号能让我们自在,佛号能让我们得到前所未有的发自心灵深处的法喜。佛号有摄受和牵引的力量,能让我们生起慈悲心、感恩心、忏悔心、惭愧心、平等心和同情心。

三是相互促进,勇猛精进。打佛七时,即使想分心,一看别人那么认真,自己就收心了。想休息,一看人家那么用功,比自己岁数大的、岁数小的都在精进,自己就不好意思懈怠了。特别是师父们,一边念佛,一边打法器,他们在为大众而付出,我们就不能为自己而坚持么?佛七道场有加持力、摄受力、震撼力、影响力,能激发道心,对治懈怠。“经行”能坚持下来的人,多是女众和老年人,是弱势群体,而年轻人往往难以坚持下来,这说明,不只是体力问题,更是心力问题。信不真、愿不切,则行不力。

四是佛力加持大,受用殊胜很多净业行人在佛七期间都有明显的感受,有糖尿病的人不打针、不吃药,状态很好;有关节炎、胃肠疾病、高血压的人,症状明显好转或消失。大家普遍感到,心量扩大了,身心柔和了,对人对事想得通、看得开了,对法理有智慧了,对净土法门有信心了……佛七的最后两天,大家都会有特殊的感受,身体发热,内心欢乐,全身轻安,饭量减少,睡眠良好,法喜无限,喜欢念佛。

五是事理并用,理事圆融。在佛七期间,除了经行念佛,每天晚上还有近一个小时的佛法开示,有利于检查自己对法理解得正确与否,用功是否如法、规范。存疑难解的问题,都能得到明确的开示,顺利解决。平时可能出现的偏差,也能得到有效及时的纠正,殊胜无比。

四、打佛七的心态

心态决定状态,境随心转。心态不同,则感受不同,收获不同。良好的心态和理念,是保证佛七圆满的关键。心的要求是:有信心,有愿心,有恒心,有耐心,有真心。对可能出现的各种状况都要做好准备,作加持想,作消业想,顺其自然。身的要求是:安稳轻松,举止端庄有威仪,相好庄严。不放逸,不散乱,表情自然,步履适中,目不斜,头不歪。口的要求是:音声和缓,吐字清晰,不间断,不跑调,不高调,不花腔,不怪调。意的要求是:心安理得,一心不乱,不妄想,不夹杂,不分别,至诚恳切,恭恭敬敬,法喜充满。耳的要求是:听得清清楚楚,字字分明。佛号要发于心,出于口,入于耳,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一、要有菩提心发四无量心,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厌离娑婆,欣求极乐,信愿行具足。当感觉走不动时,发心为父母念一小时;当感觉到念不动时,发心为冤亲债主念一小时;当感觉到疲劳时,发心为同修念一小时;当感觉到烦恼时,发心为道业兴隆、为住持师父、领众师父、护法居士念一小时。冲破自己的障碍,自利也利他,利他也利己,自他不二。

二、要有生死心。生死事大,打佛七就是要通过克期取证,增上往生资粮,了办生死大事。要以生死心念佛,如印祖所说,常将“死”字挂在额头。对死要有了悟,人固有一死,有积极的死与消极的死,认识不同,态度不同,结果不同。生死一如的体悟,才是不怕死的正念。有的居士念佛是为了消灾、祛病、除邪。这种心态,严格意义上说,不如法,不究竟,没有实现由善念向正念的转变。我们要懂得因果,如法修行,当下如果没有种下欣慕极乐的因,临命终时就不会获取往生极乐的果。学佛要老实,投机与取巧离道甚远,不能对法身慧命掉以轻心!《净土圣贤录》记载,明朝时,有位黄居士患绝症,内弟启初劝其念佛,他不肯。启初就呵斥他,再次启发他念佛。黄居士顿然醒悟,请僧说法,剃发出家,受沙弥戒。屏家属,唱佛号。默转《莲华经》七日,家人皆闻莲华香。最后黄居士说偈而化。所以,以生死心念佛就是用真心,就是深信切愿真实修行。

三、要有感恩心。感恩是人性的光明,也是佛性的觉醒,更是菩提心的萌芽。感恩佛法僧三宝对自己法身慧命的救护,感恩龙天护法殊胜的护持,感恩累世父母万劫难报、重如高山的恩德,感恩道场提供这么好的环境,感恩常住及四众弟子如此发心,感恩法师们如此慈悲。

佛陀说法,需六种成就:信成就(如是)、闻成就(我闻)、时成就(一时)、主成就(佛)、处成就(在某处)、众成就(与若干人俱)。六种成就,一个不能少。末法时期,正法道场成就一个佛七,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要有佛菩萨的加持,龙天护法的护佑,出家佛子弘法利生、自利利他的坚固菩提道心,四众弟子的真诚发心、专心办道等等。这些都是因缘和合,四众弟子的福德感召,是我们自己生生世世种下的佛缘、法缘、僧缘。决不像我们表面上看得那么简单和随意,决不是偶然的,是来之不易的。打佛七,不做饭能吃饭,不交钱能住宿,不交费能用水用电。这么大的福报,都是阿弥陀佛施设的。我们不能得之于易而失之易。一定要珍惜机缘,勇猛精进。

四、要有惭愧心。善导大师开示:“决定深信自身现是罪恶生死凡夫,旷劫已来常没常流转,无有出离之缘。”我们的一生是醉生梦死的一生,是罪大恶极的一生。当我们用佛法来衡量自己时,才发现每一个众生都比自己慈悲、善良、无私,自己是最可耻的人、最卑鄙的人、最可怜的人。要懂得,念佛就是持戒,就是灭罪,就是忏悔,就是消业。

五、要有平常心老实念佛,不求境界,不找感应,不求病好,不求无念,不求断烦恼。有人不安心念佛,疑心重重——我是不是有附体啊?我是不是再来人啊?我能不能预知时至啊?我的冤亲债主是不是来找我啊?有人还担心,魔来找我怎么办?烦恼太多怎么办?冤亲不放过我怎么办……什么都担心,就是不担心自己不老实念佛怎么办?念佛要自然、朴实、真切。不要做作,不要著相。

五、佛七的要求

一、要持戒念佛。要受八关斋戒,受与不受,功德不同。戒是我们对法界众生及自己法身慧命的承诺和誓言。不能出尔反尔,不能毁约、破戒。戒是佛为弟子制定的通往圣道的指路灯,不能把戒当儿戏,不应拿自己的法身慧命开玩笑。以破戒满足自己的欲望是滑向永无休止的堕落的深渊。真修行人,发心是宁可持戒而死、决不犯戒而生。持戒而死法身活,犯戒而生慧命亡。从因果的角度讲,不该死,持戒也不会死;该死,不持戒也会死。所以说,持戒与死没有必然联系。持戒功德无量。

二、要讲究威仪。讲究威仪有利于对治懈怠。《四威仪 — 执身次序偈》说:“举佛音声慢水流,诵经行道雁行游;合掌当胸如捧水,立身顶上似安油;瞻前顾后轻移步,左右旋半展眸;威仪动静常如此,不枉空门做比丘。”这也应该成为我们打佛七时经行的威仪标准。

三、要精进念佛。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珍惜每一天,要敢于对治懈怠、疼痛、烦恼,功夫上要勇猛精进。善导大师三十余年专精笃行念佛法门,每入室长跪唱佛,不到力尽终不休歇,寒冰天则直念到汗湿衣衫方止。从不与人聚谈俗事,恐耽误净业。道绰大师每日念佛七万声,为众讲《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将二百遍,聚众念佛,散席之后,念佛的音声回响于林谷间,长久不息。临终往生瑞相昭然。莲池大师自述:平生所务,惟是“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大师终生念佛,守志不二。大旱之年,村民恳请大师祈雨,大师循田埂敲木鱼念佛,所经之处,雨下如注。印祖于初出家时得读《龙舒净土文》残本,对念佛法门产生信心,六十余年称念佛名,自励不懈,超凡入圣。能将一句佛名尽形寿执持者,堪称人中分陀利华。肯下真功夫、苦功夫、笨功夫,就一定会有成就。

有的居士到处乱跑、心里不安,心外求法,心思散乱。莲池大师在《云栖法汇》中说:“千里烧香,不如安坐家堂念佛。供奉邪师,不如孝顺父母念佛。广交魔友,不如独身清净念佛。寄库来生,不如现在作福念佛。许愿保禳,不如悔过自新念佛。习学外道文书,不如一字不识念佛。无知妄谈禅理,不如老实持戒念佛。希求妖鬼灵通,不如正信因果念佛。以要言之,端心灭恶,如是念佛,号曰善人。摄心除散,如是念佛,号曰贤人。悟心断惑,如是念佛,号曰圣人。”

四、要老实念佛。老实念佛就是专一其心念佛,不管有妄想无妄想;不问功夫成不成片,不想一心不乱,不觅玄妙灵验。老实念佛就是无论行、住、坐、卧,只知道 “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乃至念得水流声亦是念“南无阿弥陀佛”,风声亦是念“南无阿弥陀佛”,鸟叫的声音亦是念“南无阿弥陀佛”,念得“南无阿弥陀佛”和自己分不开,念得“南无阿弥陀佛”之外没有一个我,我之外又没有一个“南无阿弥陀佛”,念得“南无阿弥陀佛”和自己合而为一。一定要老老实实念佛,这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生死事大,不要把它忘了,耽误了。特别是佛七,是我们人生中最宝贵的时间,人生能有几佛七?寸金难买寸光阴。不要把它荒废了,空过了。

五、要和合念佛。念佛时要注意和合随众,唱念要合拍,不抢拍、不拖腔,起落同步,步履和谐,步调一致。要出声唱念,以音声作佛事。有的人在道场不出声念佛,出了道场就大喊大叫。有的人,一念佛就犯困没精神,一念杀盗淫妄酒,就不困,有精神了。有的人,一听法就迷糊,一听财色名食睡就精气神十足。有的人,一拜佛就没力气,一想贪瞋痴慢疑,就干劲冲天。有的人,一昼夜经行就退场,一打麻将就几天几夜不下桌。干正事没劲儿,干邪事有劲。入六道轮回有精神,出六道轮回就没力气。当反思之,慎行之。

有的人喊着唱念、发泄唱念、皱着眉头唱念,似乎在向阿弥陀佛控诉。用不良情绪对治不良情绪,是火上浇油。大家唱念时要注意东林佛号清、畅、哀、亮、微、妙、和、雅的特点。东林佛号的义蕴是:旷野求救、得救欢欣、同体欣慰、回光自肯。第一句要念出如失母无怙时悲苦求救的渴望;第二句要念出如艰苦寻母后得遇母亲的欢欣;第三句要念出与阿弥陀佛心心相印、同体相感的欣慰;第四句要念出自他不二、自信自肯。整个唱念要低沉、缓慢、轻松、自在、内敛,不花腔、不怪调。

六、要放下万缘念佛。放不下病,放不下家,放不下孙子,放不下钱,放不下名,是众生相。放不下,也带不走。生死事大,谁也代替不了。命由己造,运由业牵,个人生死个人了。个人有个人的因缘果报,谁也代替不了别人什么,都是乱操心,做无用功。所以要放下一切心,切断外缘,降伏其心。不要开着手机念佛,扰乱自己、扰乱他人、扰乱道场,罪过深重。手机是大贼,是大魔,专来扰乱你的道心,让你不安宁,有大害。要把心交给道场,交给阿弥陀佛,不要交给别人,也不要交给过去,不要交给未来,不要交给现在。交给佛才是真正皈依处,才是有用功。无论何时何地何景,只有佛菩萨永远不嫌弃我们。

不要错以为自己对他人能负起什么样的责任,那是自欺欺人。本师释迦牟尼佛说过,对于众生,我不能代他们受罪,也不能代他们修行,更不能代他们解脱。我唯一能做的是把我自己的解脱之路,告诉他们,让他们自己走出来,直到涅槃的彼岸。人各有命,因果自负。愚者,是不管自己只管他人的人(总觉得自己对他人能负起什么责任,并自以为是的人);智者,是只管自己不管他人的人(知道自己对他人负不起什么责任,并与人方便与己方便的人);觉者,是管好自己、随顺他人的人(知道自己对他人负不起什么责任,并了达自作自受、不能代受的因果法则的人)。

六、佛七的管理原则

一、严格管理。严格是爱,放松是害。佛七应有的理念、意义、价值、功用、神圣、感悟、超越都是在严格中体现出来的。没有严格就没有意义,反有罪过。师父要严格管理佛七,对一个人的放纵式的慈悲,就是对所有人的无意识的祸害。参加佛七的居士要接受和正确理解严格管理的意义,严师出高徒,不能松松垮垮。要听从师父的安排,守规矩,知法度。行住坐卧礼让他人,不恼他人,宁搅千江水,不动道人心,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不干扰他人,不影响他人,和和美美。助道功德无量,障道罪过无边。

二、如法管理。如何出入?如何念佛?如何调整?都要适合法度、规范。如果一个人不懂规矩,进入清净和谐的道场,行为举止违反规矩,就会扰乱众人的心,大家就会心烦意乱。念佛堂有念佛堂的规矩,斋堂有斋堂的规矩。一切行动,都得按规矩办事。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如何念佛,如何进出堂,如何过堂,都有严格的规定。一定要如理如法地遵守。不遵守就结罪,就是造业。要懂因果,避免干扰,不能掉以轻心。比如,有人迷糊、恶心、念不下去,有种种的反应,需要善加护持。保护好一个场很难,破坏一个场很易。佛七是共修、共享,人人有责。

三、精心管理。不要触碰进入禅定乃至三昧状态的念佛者,不要带临时来的人入场。堂主、班首、监香、悦众都要用心呵护每一位净业行人,照顾到每位经行者的状态、心态。监香板上有偈云:“大众慧命,在汝一人。汝若不顾,罪在汝身。”每位净业行人,也要精心保护好苦心经营的和谐、摄受、清净、增上、吉祥的道场。这个殊胜的场是集体的,也是你个人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一利俱利。集体与个人是一不是二,破坏集体就是破坏个体,不要成为障道之缘。

发生意外事件不要惊慌失措、顾此失彼。要照顾好大众,妥善处理好突发问题。要有胆、有识、有智。对心脏病、精神病、失神、走神等人处理的方式要有所区别。

要精心管理创造殊胜、安静的环境,以利于精进办道。并让大家能利用好,受真实大利。具体地说,谁最服从道场的规矩,自觉接受管理,谁就会受益无穷。

下一篇:信愿法师:教界不少净业行者说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这样的知见正确吗?

如果觉得资料对您有用,可随意打赏。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发表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