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三种障碍,会破坏菩提心

2015-07-07 汉传法师

Hi 陌生人你好!

繁体 推荐 纠错 目录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有三障能败戒德,使信心退没:一、瞋恚,横于自他,而生恼害;二、我慢,于诸僧宝,而生轻忽;三、懈怠,于诸妙法,不肯学习。三法有一,牵入恶道,忘失信心。

这是蕅益大师对所有菩萨的勉励。说有三种障碍,会破坏菩萨菩提心的戒体,使令我们大乘的信心退没,这是要注意的。

第一个,瞋恚,横于自他,而生恼害。我们菩提心生起来以后,要注意瞋恚的问题,你说我发了菩提心,但是我很喜欢吃巧克力、蛋糕——乱不了,你对饮食的贪爱不障碍菩提心。但是你经常发脾气,你要小心了!有些烦恼的活动,是不障碍菩提心的,但是有些烦恼的活动,它是会侵损菩提心的。比方说瞋恚,你经常跟众生产生对立,“横于自他,而生恼害”,这个人他闯红灯,这个人也不遵守交通规矩……他有过失,没有错,但是你身为一个有菩提心的人,你不能批判他,你应该怜悯他,是吧?

因为你不是一个凡夫,你现在不是一个好人,你是用菩萨的标准,所以在菩萨戒里面,诸位!你看菩萨戒的瞋恚,瞋恚,没有理由!佛陀在制戒的时候,在菩萨戒里对贪欲,他制得比较松,菩萨喜欢吃好、住好,佛陀没有严格要求,只要不影响你被人讥嫌就好。但是,瞋恚,你看看菩萨戒,不管是《梵网》,不管是《瑜伽》,你读读看,非常严格!

这个人恼害你,你起瞋心了,你一定要马上调伏。这个人,恼害你,他马上跟你忏悔,不管你愿不愿意,你一定要接受。瞋心不受悔——他向你忏悔,他刺激你,毁谤你,他一旦向你悔过了,你马上要接受。你瞋心没有任何理由!不管你是对还是错,瞋心本身会伤害菩提心的问题,佛陀是保护你啊!遇到了逆境,我们只能够说:“这是我个人的因缘,我今天欠他的”,你要转你的心。你建立了菩提心以后,你的思考模式,不能再用世间的思考,说因为你对我怎么样,所以我对你发脾气是正确的,没有这回事情。我对你这样好,你对我无情无义,那是我过去生欠你的,我该还你还你。菩萨是要用智慧来解读内心的,不是用感觉的。所以,你一个人经常发脾气,经常批评别人的过失,你要小心了——伤害你菩提心!

第二个,我慢,于诸僧宝,而生轻忽。本来高慢心的所缘境是很广的,包括上面的僧宝,包括你的同辈,包括你的下辈,但是这个地方,蕅益大师特别提出了“僧宝”,就是我们的善知识。

善知识,当然善知识有善知识的标准,我们依止善知识,有三个条件。宗喀巴大师说在末法时代,有三个重点是判断善知识的:

第一个,善知识要坚守四重戒法——不杀、不盗、不妄、不淫,四根本重戒。枝末的就不谈了,因为末法时代,很多威仪戒,你也不能要求太高,但是至少他的四根本重戒,根本戒要清净。第二个,他必须有大悲心,具足大悲,他有帮助众生的意乐。第三个,他有方法,具足善巧。他有慈悲心,他没有方法来引导你,那你也不能受益,是吧?

第一个,坚持四重;第二个,具足大悲;第三个,他有善巧方便。这个人就值得你依止了,因为他对你就有好处了。所以我们看到僧宝里面有一些不好的威仪,你就轻忽、高慢,而不肯学习,那么这样子,也会障碍菩提心。

第三个是懈怠,于诸妙法,不肯学习。这个最严重,愚痴了。一个人发了菩提心以后,不想进步,就不再读大乘经典了。我们菩提心发了以后,是要用经典去滋润那个幼苗慢慢增长广大的。没有人说发了菩提心以后,就大事已办了,不是啊!你一个人经常不读大乘经典,你菩提心就干掉了,就枯萎了。我们要“常随佛学”,你用佛法的水,要滋润这个菩提的种子。所以,懈怠障碍菩提心。

这三个只要有一个,你的菩提心就失掉,你就走到你的生死的道路去,最后乃至于堕落到恶道去,忘失大乘善心。

下一篇:向前三步想一想,退后三步思一思

如果觉得资料对您有用,可随意打赏。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发表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