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严法师:有戒可犯是菩萨,无戒可犯是外道
菩萨行,是众生成佛的正因,所以菩萨修行之初,要发菩提心,立定为利益众生愿成佛道的决心。如何发菩提心?受持菩萨戒,为必要之阶梯。因为在受戒过程中,得大善知识的引导,才能真正生起此心,种子一经播下,直至成佛永不败坏。
菩萨戒的本质,在使人发起无上菩提心,而菩提心的基本原则,即四弘誓愿,我传授的菩萨戒,就是以四弘誓愿及三聚净戒为基础,再以净化身口意三业的十善法为准则。其中三聚净戒:摄律仪戒、摄善法戒、利益众生戒,乃是菩萨戒的特色,也是菩萨戒的总纲。这三条戒总括了大乘佛法的全部精神,那就是:止一切恶、修一切善、度一切众生;止恶、行善、利益众生,这正是我们为佛弟子已做、正做、当做的份内事。
菩萨戒是「尽未来际」受持,受戒后不必担心会犯戒,也不可以尚未受戒便准备犯戒。事实上,受戒之后就有多方善缘自然助你持戒,此乃戒体本身的功德。纵然不小心犯了戒,也不必被「知法犯法罪加一等」的通俗观念吓倒,凡夫地的初发心菩萨,就是要在七倒八起或九倒十起的情况下奋发向上。一旦受了菩萨戒,便已进入诸佛国土的菩萨数量之中,因为发菩萨誓愿,并受菩萨戒者,即是初发心的菩萨。虽然常犯戒,但可忏悔、重受,渐渐地便会越来越清净、精进,仍算是菩萨。若不发菩萨愿,不受菩萨戒,虽无戒可犯,也不是菩萨,因为无警惕心,易起恶念、做恶事,越做越多,尚不自知。
其实,戒的功能,在于清净与精进;律的作用,在于和乐与无诤,这不正是切合我们今日世界每一个家庭及社会之所需?以三皈、四弘誓愿、三聚、十善组成的菩萨戒,是人人能够受持、应该受持的菩萨净戒。为佛弟子应当受菩萨戒,并积极地实践此菩萨戒的精神。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