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泽法师:不同根基,不同阶段修法的区别
修行过程中不同根基、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修法。
一、下士道
道场里有些人做事经常会将因果正见忘掉,这样的人就要多听下士道和因果轮回方面的盘,然后发心多做事,在做事的过程中要守五戒、修十善业,培养些人天善报,为将来修解脱道和出家培养资粮,否则以后根本修不了解脱道,想出家都出不了。
修解脱道和出家都是要有福报的,如果什么都不会,又好吃懒做的出不了家的,出家反而会更损福报。打比方你一来,什么都不做,就让别人伺候你修行,十善业不够、福报不够的人坐在那里是坐不住的,听法也听不进去,会很烦躁,后面就会心烦意乱的想要走了。一个特别自私自利的人,没有十善业基础,你的福报能在这里消受的起吗?没那个福德资粮修不出来的,坐在那里是入不了定的,更观不起无我来,所以修法是要具备资粮的。所以在家人至少要有一个技能,是一个可用的人能为别人服务,如果什么都不会至少得很勤快,努力的去为大众做事情,然后才能为以后出家积累一些福德资粮,修法时坐在那里才能坐的住、修的起来。
二、中士道
当然如果你过去世的福报够,修的还不错,听法就能听的非常相应还很愿意修,这就说明你中士道的根基还不错,上士道的根基也有一点,那就要多下功夫修了。
中士道根基的人,当他在道场里慢慢的一点点被培养起出离心,出离心增长的时候,最好让他暂时先不要做事,远离一些世俗的事情,停下来专心一段时间好好的修解脱道,多观修多体不净观,苦,空,无常的道理,要花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来专修无我破我执,最好有那么一两年,两三年的时间,尽量少做事,修行累了的话也可以发心为大众服务做一点事情。
三、上士道
有了解脱道的资粮后,才能修大乘菩提心。发了愿菩提心后要一边修一边做事,将愿和行结合起来,每天一边花一定的时间来熏习大乘菩提心,一边无我利他为大众服务,这样来培养自己大乘道的资粮,师父直接告诉你们没有大乘道的资粮,大乘的空性慧是修不进去的,想悟什么法无我和更高的空性慧门都没有。所以有些人说什么自己在修大圆满,那都是空谈!做出来的事经常是违背因果,嗔恨心和贪心都重,嫉妒心又强,贪嗔痴一大堆,这样的连因果都搞不清楚的人还说什么自己是修禅宗的,谈什么大圆满,真是恬不知耻,但是这样的人现在很多。
上士道的根基的人要学发菩提心,愿菩提心发起了以后就要做事,这是行菩提心。上士道的根基的人是没有自我、没有一点私心、无我利他、毫无怨言的为大众服务,为这个僧团甚至为任何人服务。如果达到上士道的根基就让他多做一点事情,积累一些福德资粮,在此基础上可以听一听讲空性的法,比如万法皆空,做事情一段时间以后,菩提心、戒律、空性、安忍也增长了,这方面的基础打好了,这个时候又要停下来暂时不做事,去修习止观体悟万法皆空的空性道理。为什么呢?因为证悟空性,要有一个阶段专修,远离一些俗务,来听闻熏习空性见。法无我的空性智慧,也可以听一些唯识空性的智慧,要长时间的串习,生起定解。
听了一段时间后,资粮积累的差不多时,又要去做事。为什么呢?因为现在有了点智慧,原来菩提心是不够量的,这个时候要能证到万法皆空当然更好啦,或者串习到一定量产生定解,有了一些证量的时候又要去做事,把发的愿和行菩提心在做事的时候提升到:既要有菩提心还要有空性慧的境界,两者要融入到一起,做事的时候既要见到了万法皆空的道理,同时还有菩提心,能无怨无求很精进的去为众生服务。
大乘佛法是要去做事情的,不是躲到一个地方就能成道的,我们在行持的过程当中会发现自己的我执还是很重,愿菩提心经常会忘失掉,不做事都还觉得自己的菩提心修的很好呢,做事后他就会发觉自己的菩提心还差的很远,在行持的过程当中会发现自己的我执还是很重,愿菩提心经常会忘失掉。
当然修行有的时候是需要静一静,专修一段时间,专修一段时间以后还是要尝试着为大众服务,特别是像修菩提心的时候,一做事就会发现以前的发心还是有所求还是很自私的,真正发菩提心的人是不求回报的。如果发现自己还有所求,那这个菩提心就没发起来,只是在喊口号,口头上的菩提心,念诵的时候有,做事的时候就没有了,那就等于菩提心还没有真的发起来。
真的发起来了,一定是在做事的时候不求回报,像毛主席说的一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全”字不容易的,太难做到了,谁做的到?只有发了菩提心的菩萨才能做的“全心全意”这四个字。
我们在为别人做事的时候都是半心半意的,甚至百分之八九十都是为自己,一两分是为别人,凡夫都是这样,为别人是少分的,主要都是为自己,六成为自己四分为别人。
菩萨不是这样的,99%都是为别人,为自己主要是吃饭、睡觉之类必要的生命保障,也是暂时的,休息好了才能更好地去利益众生,这样的话为自己也是为了利益别人,发心就可以发的很到位,就可以达到全心全意了。
四、大圆满见
当然最高的就是大圆满见,愿力菩提心修的很到位,见地又非常到位,有胜义菩提心完全悟道了,完全悟道了以后还能全心全意的去为众生服务,那时的行持就是大圆满的行持,见地也是大圆满的见地,那才是真正的禅宗的大德。
五、总结
修行都是要这么交替进行的,先做事,然后不做事,又去做事,第四个阶段再停下来不做事情,达到这个阶段时,在为众生服务的时候,在生活中能达到既有菩提心还有空性慧,安住在这种悲智双运的止观境界,这时就已经成就了,这个是很重要的。
修行的每个层次都有这个层次的资粮道和加行道,都是要先在资粮道上积累福慧资粮,才能进入加行道,在加行道上依定解起修,依次经历暖、顶、忍、世第一法的四个位次,才会进入这个层次的见到位。
我们这辈子要在人无我空性、菩提心方面多下苦工,这辈子把这个基础,修行的中间阶段做好了,修行都是要这样一步一步的修,不要自以为是,不要把自己看的太高了。如果心里想的是要做祖师,师父劝你最好别打这样的妄想,这辈子就别想了,那里有那么多的祖师啊,发个愿下辈子做祖师还可以。只有先证悟人无我,才会到法无我,依次往上,修行是一步一步上去的,没有人可以一步登天,没有谁能一下达到见地和行持都圆满,谁也不能逾越的,修行要踏踏实实的,不要好高骛远。
现在你们都很年轻,要好好按次第修,以后都要到不同的地方去利益众生,别人来了,就要观察他的根基,然后根据不同根基,教给他不同阶段的修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