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道前先完善人格

2014-11-04 汉传法师

Hi 陌生人你好!

繁体 推荐 纠错 目录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要入道,其实是不容易的事情。现在人喜欢学佛,拿着书本,或者祖师大德的论,在学习。这个只是学习的部分。还不能算入道。怎么样才能入道呢?

我们不建议刚学佛的人,马上去精进修行,去闭关,工作也不要,家庭也管不好,就想着去解脱。佛教不赞同这个做法。那要怎么样,首先要把人格和心态摆好,这个很关键。修行讲的是持久战,是恒心,他是比赛耐力,不是比赛爆发力。你可能可以持续一周不睡觉的念佛拜忏,但能持续一年吗?想要一辈子修的好,首先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态,是基础。这也是法华经说的,人相具足。这个是最基础的。

修行要一步步来,去实践中来,但末法时代众生,尤其是知识分子,他喜欢从文字中去获得。去听开示,去研究。所以他也会得到一些智慧,但不是大智慧。这类人,可以称之为老师,却不能称呼为修道人。修道人首先他的心,就要入道。这个不关于知识。

中国有两个神奇的人,一个是六祖慧能,他不识字,但他入道。另一个是王凤仪,他也不识字,是个农民,但他开悟了,他也入道。王凤仪为什么能入道呢,他一心要救杨柏,命都不要了,就要救他。杨柏是个好人,却入监狱,他觉得好人没有好报,不可能。他一定要救他,那他要学习谁呢,学习羊角哀。路上就遇到一个境界,黑夜中见到大光明,他就开悟了。

本来文字是好东西,但一旦执着,就坏了。毕竟凡夫的大脑能力还是有限的。他没有办法去思维。那比如二十四孝,讲到有个出家人,他父亲去打仗,但死在战场上,他母亲日夜思念丈夫,就让他去找。那战场上都是骨头,要怎么找得到呢。他就用诚心,把手指划出血来,滴在地上,终于他父亲的骨头跳了出来。他就背着骨头回来。他母亲就梦见丈夫回来了。这个也是不可思议的境界。

学佛法,可以用思维。但你修道不行,一定要用心去感应。我们讲的,和佛的感应,叫做感应道交难思议要重在这个感应,就是抛弃了思维,而产生的感应。再比如说现在人看到二十四孝中,有王祥卧冰求鲤,鱼真的跑出来了。他用思维,说怎么可能。但其实,凡夫是不可能的。但因王祥那一念强烈的孝心,他就入道了。入了道后,他的境界就不同了,对于王祥来讲,是可以的。

已入道和未入道,那两个境界是不同的。好比说,你落入大水,你真心拼命求观音,那时的心就是入道的心,那你要得到感应就很容易。这个就解释,观音菩萨救度八难三途的原因。首先心要在道上。那没有入道,你去思维分别,你说,我用火烧烧看,试一试菩萨,那样子烧死了菩萨也救不了你。

心要入道,有多种方式,按照通俗来讲,就是起码要具足一种美德,而且去发扬他。比如说,关公很讲究忠义,宁可舍弃生命,都要忠义,所以他就以忠义入道。那孝子,有的人割自己的肉来治父母的病,这个孝心也能入道。有个妇人,她婆婆生病,听说要用胸部的肉作药引,她真的把割下来,一直流血,快要昏死过去时,来了一个老婆婆,教她用香灰一抹,她的血就止住了。病也好了。这个至诚恳切的心,就是入道的心。真的要发起这个心,很不容易,布施金钱都不容易,何况色身,又何况生命?

那你践行慈悲,你也能入道。这个跟识字不识字不关键。有许多老居士,他们不识字,一辈子辛苦,但他们对三宝很用心,很有信心。虽然不识字,却能背诵普门品,阿弥陀经。为什么?是因为他们已经入道,对佛有信心,他就入道了。入道后,你再想要了解真理,就很容易了。就像王凤仪,他一入道,许多真理都是他自己格出来的。

所以,只有先入道,才能谈学佛,谈修行。没有入道前,先把人做好,人格健全起来,品格培养好,福报培养起来。不要急着成就,急着看破放下,不要立地成佛。踏实一些。

下一篇:净土法门法语:心即是阿弥陀佛

如果觉得资料对您有用,可随意打赏。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发表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