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法门:无量寿经科注第四回学习班(第94集)

2014-10-22 汉传法师

Hi 陌生人你好!

繁体 推荐 纠错 目录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的晚年心里没有了忧苦,身上虽然难免有一些病苦,但有这句佛号在心,就好得多了。能念阿弥陀佛,就有前途、有希望;没有念佛,各方面的苦都难以避免,尤其是老年孤苦寂寞、绝望恐惧,怎么面对?怎么解决?现在这个社会跟过去不一样,过去还有几代同堂,这个时代老人愈来愈孤独,子女不孝顺的多,和老人共处交流的都很少。但是我们有一句佛号就不怕,因为我们念念在佛,这些就都不是问题。老人的孤独是因为自己想不开,没有寄托,又看到儿女不孝顺、不交流,自己的心没地方放。但能把心思放在佛上,一心一意的依靠佛,佛不会嫌弃我们,自己的心会放得开、会开朗、会欢喜。这个欢喜不必要外在的条件,佛号常常持在心里,这就是欢喜灵丹。有人晚年念佛得到了几十年得不到的安乐,这不是孝子所能给予的,不是吃好东西能得到的,也不是穿好衣服、住好房子能得到的,世间的一切乐都比不上的。所以要做有智慧的老人,把心放在阿弥陀佛上,就一切问题都能解决。

  还有,老年人可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慢性病,老年痴呆、脑中风,提前怎么预防?还是一心一意的念阿弥陀佛,祈祷阿弥陀佛,求佛保佑你、加被你,一心投靠的话,自己的晚年顺利得多。阿弥陀佛慈悲临终都能让你正念分明,当然临终之前也能帮你避免这些问题,但你自己要肯这样来做。所以年老了就不要再管世间闲事。印祖开示说:「凡家中家计,并儿孙之事,皆当置之度外。譬如我於六十后就死了,那儿孙还不是一样做人?我今只管念佛了生死,他们既不能替我了生死,我岂可因他们误我的大事?能如此设想,自然就会一心念佛了。」唐朝白居易有几句诗这样说:「余年七十一,不复事吟哦。看经费眼力,作福畏奔波」。我已经七十一岁了,不再作诗,眼睛不好,看经很吃力,作福德也害怕来回奔波,这个衰弱的身体折腾不起了。「何以度心眼,一声阿弥陀」。这老年的心怎么来度过?把心寄托在什么上?就是一句阿弥陀佛。「行也阿弥陀,坐也阿弥陀。纵饶忙似箭,不废阿弥陀」。走也是阿弥陀佛,坐也是阿弥陀佛,就算非常忙,也不丢掉这句阿弥陀佛。「日暮而途远,吾生已蹉跎。旦夕清净心,但念阿弥陀」。已经快天黑了,解脱的路还很长远,而我这一生已经错过了,我现在从早到晚,就是以清净心只念阿弥陀佛。

  这个佛号是不可思议的如意宝,一切世间和出世间的利益都可以成办,它能解世间的厄难,能解毒、能治病,还能解生死苦,把人从生死轮回中救拔出来,转凡成圣。所以一切的事情,都能用这句佛号来解决,关键我们要有真实的信心。为什么要讲这些?因为老年人容易遇到病苦,遇到一些意外,这时候的第一个反应应当是提起佛号。比如遇到危难怎么办?就是放下万缘,一心一意念阿弥陀佛,求佛慈悲接引自己往生。这一点,平时就要训练纯熟。一般人对於名号功德认识不深,往往会迷信外在的药物、医疗等科学技术,他不知道佛号有极其不可思议的力量。在一切不可思议中,以阿弥陀佛的力量最不可思议,而佛号就是佛果地的境界,所以应该对阿弥陀佛的名号生起极大的信心,用欢喜心虔诚心来持念。信心圆满的话,得到的加持也圆满,而且极其不可思议。像现在人知道有钱可以买车买房,可以过好日子,就对钱非常有信心,拼命的赚钱。我们不要相信钱,要相信佛号不可思议的作用,真正有信心的话,决定会全心的投入、全心的依靠、全力的持念,这样决定得到真实不虚的利益,即生解脱的利益。这是最简单、最容易、最方便了,不需要任何外在条件,谁只要肯持就会得到不可思议的利益。这么不可思议的佛号,这是方便到极点,是阿弥陀佛用来救度一切众生的无上妙宝。关键是能不能对这句名号生决定的信心,能不能持之以恒的持念,如果能,那就一切都变得顺利,再加上有往生的决定誓愿,就决定能往生西方。

  我们老人家们已经这么大年纪,没有很多时间了,这仅有的一点时间一定要用好。如果自己心里相信阿弥陀佛,一心想去极乐世界,又能从早到晚把时间用在念佛上,那就一定能往生。如果这段时间不用好,只是东奔西跑,什么都搞一搞,这样心不专一,没有固定的方向,到了临终,心里慌乱无主,那就危险了。所以不管怎样,年纪大了,最好以西方为归宿。在人间就只剩下几年了,一定要分清主次,要把往生净土做为修行的重点,而且要让这个重点突出再突出。这样一心投入在念佛上,让念佛的念力一再的加强,最后就是一门心思,唯一念阿弥陀佛,唯一趣向极乐世界,这样就一定得佛接引,往生西方。海贤老和尚告诉我们,「世上无难事,只怕心不专」;佛说「制心一处,无事不办」;印光大师更直截的告诉我们,「一心念佛,无事不办」。

  今天就报告至此,报告过程恐有错误,恳请师父上人及诸位善知识批评指正,不吝赐教。阿弥陀佛。不肖弟子释自了叩呈,二零一四年十月十七日。

  老法师:自了师这篇报告,要把它单独印出来流通,翻成外国文,普遍的这些老人院、医院里边,我们都多多的要送一些,是真的,不是假的。我昨天收到一封老朋友的信,我这个朋友大我一岁,今年八十九了,身体不很好。告诉我,前一段时期住在老人院,晚上起来跌倒了就爬不起来,一直到第二天,还算不错,身上受伤了,头脑很清楚,到第二天早晨,整理房间的人进来才发现了他。所以老人真苦!要碰到儿女不孝更伤心,心情怎么会好?所以这种开示对他们来说,非常迫切的需要。真能够相信有佛,相信有极乐世界,相信有阿弥陀佛,一直念下去,他身心就平和。我们知道境随心转,一切法从心想生,只要念头一正,对他身体健康大有帮助。我们在此地,医院跟我们的关系很好,此地有个安宁中心,这中心跟我们也是有十几年的关系。我们帮助他,在财力上帮助他,精神上也帮助他,类似这些开示,无论是今人、古人,我们把它搜集起来,印成小册子,我相信能提醒很多念佛人,老年人会让他安心。好,我们再看下面的。

  学生:《无量寿经》学习班报告之五。尊敬的师父上人,诸位法师,同修大德,大家好!惭愧弟子黄柏霖报告题目:「性水澄清,由分别而昏动;识波奔涌,因佛号而停凝」。

  《太上感应篇汇编》第二十三句,「昆虫草木,犹不可伤」。「昔有一僧,道眼未明,以虚受净德父子供养。命终之后,乃於净德园中生为草菌,日充其家蔬食,他人欲取,不可复得。菌之为物甚小,而有此殊特因缘,即此而观,草木一类可伤乎?」这一段的文章也跟前面蛤听法生天一样,很短,但是含意很深。大家有时候会起怀疑说,怎么一个出家人到后来,往生以后变成草菌?可能读到这一段,大家又起怀疑了,我们再来一一为各位说明。《感应篇汇编》里面所记载的这些故事都是真实的,不用怀疑。我们来看这个字句解说,这个道眼,什么叫道眼?我们讲说五眼圆明,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佛他是五眼圆明。我们现在只有肉眼,我们的天眼、慧眼、法眼、佛眼全部都失去那个德能。虽然失去,但只是隐而不显而已,还是在我们这个真如佛性里面。

  道眼就是能见正道之眼,那就是佛眼,开道眼就是佛眼。至少你要像阿罗汉一样开慧眼,天人就有天眼,菩萨就有法眼,佛有佛眼,五眼圆明。道眼就是观道之眼。释迦牟尼佛拈花,迦叶微笑,这就是传法,所传之法,它是离开语言文字的。佛陀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众皆默然,大家都不能够契入那个境界,只有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为什么迦叶尊者他会破颜微笑?因为迦叶尊者他契入了,他悟了诸法实相,所以他能够契入佛陀那个法界。当时佛陀就传法给迦叶尊者,佛陀说:「吾有正法眼藏,涅盘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这就是佛陀传法给大迦叶的传法的法语。吾有正法眼藏,每一个人都有正法眼藏,这个正法眼是什么?正法眼就是道眼。涅盘妙心就是我们这个清净的佛性,实相无相它是微妙法门。为什么不立文字?因为《大乘起信论》里面讲的,「是故一切法,从本以来,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毕竟平等,无有变异,不可破坏,唯是一心,故名真如」。这是道眼的意思。

  接下来草菌,草菌是一种菌类。这一段的白话解释比较简单,我们把它解释一下。以前有一位僧人智慧未开,烦恼未断,因为福德不足,虚受清净有德的父子供养。净德父子就是父子本身德行很好,所以叫清净有德。「虚受净德父子供养」,这位僧人命终以后,「乃於净德园中」,就在净德父子的花园里面,「生为草菌」,他就变成可食用的草菌,转生当可食用的草菌,每天充当他家中的蔬菜。你看他前一世是受净德父子的供养,因为没有悟道,施主一粒米,大如须弥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还,他就必须要来报这个恩德。那怎么办?投生到他的净德菜园里面生为草菌,「日充其家蔬食」,做为净德父子每天他们家吃的蔬菜、食物。其他人想要摘取,「不可复得」,别人还摘不到,为什么?没有那个因果。各位看到这一段,一定感到很有趣,对不对?草菌这种生物是非常微小的,也有如此特殊的因缘。从这个公案来看,草木这一类的东西可以随便伤害吗?

  这一段我们特别要来研讨一下,为什么这位出家人他接受净德父子供养,命终以后投生到这个草菌?我们可以从这个地方看到轮回的可怕。在《印光大师文钞》卷二,「净土决疑论」里面,印光大师特别开示,印光大师说:「倘念佛偏执唯心,而无信愿」。我们知道,念佛法门就要信愿行,你有念佛的心,可是你信愿不坚固,倘念佛偏执唯心,说我有念佛的心,我每天都佛号不断,我也一天都念一万声、二万声,我有听经闻法,我也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偏执唯心,但是没有信愿。「或有信愿,而不真切」。他虽然有信愿,他只是口发这个愿,他说我是,我要信愿,可是他不够真切。「悠悠泛泛,敷衍故事」。平常一样有参加共修,但是共修完以后,还是一样过世间人的生活,这叫悠悠泛泛;还是喜欢世间人这些五欲六尘的东西,这叫悠悠泛泛。生死心不够切,还是攀缘名闻利养,对世间的这些名闻利养非常的在意,而且非常的计较,得失心非常的重,一有侵损到他的利益,他惶惶不可终日。虽然他嘴巴也念佛,他也在听经闻法,他也在学佛,可是对於世间的东西,他是真的很舍不得。看到别人做大官,看到别人赚很多钱,他就心向往之,很羡慕。或者每天一样,就是悠悠的过日子,生死心不够切,认为临命终的时候,那还很久远,还很久很久,它不会那么早来,这叫悠悠泛泛。印光大师说:「敷衍故事」。什么叫敷衍?就是马马虎虎。持戒也不够精严,道心也不够坚固,有时候参加共修,今天有事我就不去了,没事我再去,这个叫做什么?这个叫做敷衍故事。「或行虽精进,心恋尘境」。或者是说,他看起来好像很精进用功,但是我刚才讲,对世间的名闻利养念念不舍,还是很在意,这叫心恋尘境。「或求来生生富贵家」,或者是在学佛过程里面,他只希望他将来生到富贵家,可能他在学佛的过程里面看到别人富贵,他非常的羡慕,他说希望我下一世也投胎到富贵家去好了。「或求来生生富贵家,享五欲乐。或求生天,受天福乐。或求来生,出家为僧,一闻千悟,得大总持,宏扬法道,普利众生者」,印祖说有以上这些心态的,「皆不得名为有净土矣」,统统不能叫净土。大家心里就有数了,你是属於哪一类的?

  就有人问印祖说,出家做法师有什么不好?「出家为僧,宏法利生」,有何过错?「又有何过,而亦简除」,为什么也要给他排除?说连出家做出家师父也不行吗?印祖答覆说:「若是已断见思,已了生死,乘大愿轮,示生浊世,上宏下化,度脱众生者,则可」。印祖的意思是说可以,你可以到这个世间来示现出家人,但是先决条件,你必须要断见思惑。见惑要断,身见要破,那么思惑(贪瞋痴慢疑)也要断,见思惑要断。你见思惑断了以后,你已经了生死,像阿罗汉就了生死,那可以,你可以乘大愿轮,你可以示生在五浊恶世,上宏下化,上成佛道,下化众生,这样是可以。接下来印祖又说:「若或虽有智愿,未断见思,纵能不迷於受生之初,亦复难保於毕生多世。以虽能宏法,未证无生,情种尚在,遇境逢缘,难免迷惑。倘一随境迷,则能速觉悟者,万无一二」。他说如果你没有断见思惑,你就算示现成出家人,虽然你有这个智愿,就是你有这个智慧的悲愿,但是因为你没有断见思惑,你纵使不会迷惑在受生的时候。亦复难保於毕生多世,后来虽然你能够弘法,但是因为你没有证得无生,你那个情种还在,情执的种子还在。遇境逢缘,你碰到任何境界,遇到顺境,遇到逆境,遇到五欲的尘境,你难免会迷惑。倘一随境迷,则能够马上觉悟的,一万个人找不到一个到二个。

  所以,这个地方印祖讲得非常的清楚,为什么要求生净土,里面印祖开示得非常的精辟入微。印祖说,如果你没有断见思惑,「从迷入迷,不能自拔,永劫沉沦者,实繁有徒矣」,实在是太多了。「如来为此义故,令人往生净土,见佛闻法,证无生忍,然后乘佛慈力,及己愿轮,回入娑婆,度脱众生。」如果你能够听印祖这样说,听佛陀这样说,你先求生净土,你见佛闻法以后,证得无生忍了,你再乘佛慈力,然后还有自己的发愿(己愿轮),回入娑婆,度脱众生。这样的话,印祖说「有进无退,有得无失矣。未断见思,住此宏法,他宗莫不如是」,他宗就是其他宗派的,都是这样,「净宗断断不许也」,净土法门断断不允许这样的。

  我特别引用印祖这段开示,就是让我们去见到说,这位僧人他因为道眼未开,虚受净德父子的供养,却转生当草菌来报恩,这是非常可怕的一个事情。所以念佛法门,「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若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如果你有禅无净土?「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印祖说,假如他这个人,「其人虽彻悟禅宗,明心见性,而见思烦恼,不易断除」,必须要「直须历缘锻炼,令其净尽无余,则分段生死,方可出离。一毫未断者,姑勿论。即断至一毫未能净尽,六道轮回依旧难逃」。也就是说见思惑没有断的话,有一毫未断的话,就如台湾承天禅寺高僧广钦老和尚讲的,「你贪得人间一根草,轮回有你的分」,就是一毫未能断尽,六道轮回依旧难逃。所以,印祖说「生死海深,菩提路远」。我们一般讲前面有莲花,后面有刀山,「前有莲台,刀山在后」,没有退路,所以生死海深,菩提路远。「尚未归家,即便命终」,你还没有到极乐世界就往生了,即便命终。他说「大悟之人,十人之中,九人如是」,他还是有悟,大悟之人,十人之中九人如是,「故曰十人九蹉路」。他说「蹉者,蹉跎,即俗所谓担阁也」,就是我们一般世间人所讲的耽搁。「阴境者,中阴身境,即临命终时,现生及历劫,善恶业力所现之境」。这个中阴身境,所谓中阴身,是这一世结束了,下一世还没有去受生以前,这个过程叫中阴身。中阴身里面的境界就很多了,临命终的时候,现生以及历劫,我们这一世(现生)以及历劫里面,善恶业力统统会现出来。所以他说,「此境一现,眨眼之间,随其最猛烈之善恶业力,便去受生於善恶道中,一毫不能自作主宰」。就像病人或是往生者一样,临命终的时候自己不能做主宰。

  有一次我去台北荣民总医院帮一个孙姓的医师,他是一个中医师,他媳妇有学佛,她找我去关怀。当时那个生命迹象,血压就开始慢慢下降,快接近三十,他儿子说要把呼吸器拔掉。我说你不要拔,让他自然断气,自然舍报。现在很多强调安宁疗护,有提到这一段。有些人他临命终会交代说,我往生的时候你不要给我电击,不要给我插管。不要电击,因为电击很痛,也不要插管,他愿意自然这样舍报。这个是有业障在,还不能够这样马上舍掉。像我们那一天助念的何金宝老菩萨,平时在家听老法师讲经、念佛,他就是五福临门,他到最后能够善终,在家里吃完中饭,还会跟家人讲几句话,然后就上床去午睡、午休,睡著就往生了,这是最殊胜的善终。后来末学去给他助念说法的时候,他本来嘴巴张开,眼睛还有一点没有合眼,后来给他说法助念以后,最后要回向的时候,他嘴巴就合起来了,全身柔软,他这个有佛力加持。

  所以印祖就说「显荫之死」,显荫法师我们上次有提过,他是民国二十几年代,那时候一位出家的修行人。他到日本高野山去学东密,他的师父是谛闲老法师,谛闲老法师教他专心在一个地方修道,他不要。所以印祖后来看到这位显荫法师往生,他说「显荫之死,不如愚夫愚妇」。为什么?因为愚夫愚妇就可以像刚才讲的这个何金宝老菩萨一样,可以善终,可是显荫死的时候是昏迷,人家还帮他助念。所以印祖说,人在临命终的时候,在中阴身现前的时候,这个时候业力在做主,你这一世还有累世里面,所有这些善恶业力都会在你中阴身的时候现前,然后强者先牵。印祖说,就像一个人欠人家债,欠最多的先拉走,「如人负债,强者先牵」,你欠我最多,那就把你拉走了。「心绪多端,重处偏堕」,心绪多端就是很多东西把他绑住了,这边也拉一条线,那边也拉一条线。心绪多端,妄想很多,重处偏堕,哪个地方拉得比较重,他就拉下去了。印祖讲的这几句话非常的好,「如人负债,强者先牵,心绪多端,重处偏堕」。

  他说,「五祖戒再为东坡,草堂清复作鲁公,此犹其上焉者」。五祖戒禅师,他在投生到第二世的时候变成苏东坡,草堂清这位和尚再作鲁公。他说鲁公跟苏东坡还算不错,为什么?至少当官的,「此犹其上焉者」,还是有一点福报。刚才提到说,印光大师「覆黄智海居士书」,对於「试观显荫之死」,他说远不如愚夫愚妇,「而显荫之所知」,而显荫所知道的一些佛学知见,那又不是愚夫愚妇所能够赶得上的,也许显荫说得出来,但是愚夫愚妇说不出来;「而愚夫愚妇之所得」,但是愚夫愚妇所得到的功夫,又不是显荫法师所能到达的一个功夫,「又非显荫所能企及」。印祖说,为什么会变成这样,显荫法师比不上一个愚夫愚妇?印光大师说,「正光所谓,性水澄清」,我们自性本来清净,叫性水,就像水那么清澈。但是因为「由分别而昏动」,就好像一池水,你把它搅动以后,它下面的那些尘沙就浮上来,因分别而昏动。然后接下来,整池的水就「识波奔涌」,那些无明风就好像风浪一样,把这一池水就搞得波涛汹涌,叫识波奔涌。但是因为我们念佛,就好像把那个风平息了,「因佛号以停凝」,因为你念佛,那个无明风就慢慢平静下来,到后来风平浪静,水又变成平静了,然后再恢复本来清净的性水澄清,水清照月。所以印祖说,「故致上智不如下愚,弄巧翻成大拙」。

  以上这一段,我们特别引用印祖的开示来解释说,为什么一个出家众他道眼未开,却转生到草菌这个地步之原因。老法师说,一个出家人,道眼未开,接受一个斋主(父子)常常供养他,这个斋主是吃长素的,叫净德父子,可是这个出家人死了以后他还要还债,他就在他们家菜园示现草菇身,那个草菇就是他,每天这个草菇供养他们父子,别人还拔不到,日充其食。老法师说,这说明什么?说明植物有灵性,这个父子每天到菜园去摘草菇,没有想到是以前供养的那个法师他所示现的草菇身。老法师说,佛法里面常讲「施主一粒米,大如须弥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还」,那还是变畜生,这里是变植物,要还债。老法师说,世出世间法,我们很清楚、很明白,决定没有占便宜的。老法师说,三世因果,你从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因果来看,没有谁占得了便宜,也没有谁吃得了亏。他说,三世因果这样一看,就很公平了。他说,没有占便宜的事,谁能占谁的便宜?你现在欺负他,你杀他的命要还命债,你现在倒他的债,下一世要还钱,他讨不到,投胎到你家当你的儿女子孙,还是一样继承你的家产,谁占得了谁的便宜?所以,也决定没有吃亏的事情,谁吃亏?俗话讲,吃亏就是占便宜,等到下一世他就还你了,还要再加利息。因果通三世,这一生人家占我们便宜,我们吃了亏,没有想到来生还有人还帐的、报偿的。他说,要懂这个道理,当然我们也不需要人家来还债,为什么?因为冤冤相报,纠缠不清,没完没了。所以人家欠我们的不用还了,你就把它布施出去,跟他结个善缘、结个好缘。

  所以为什么我们每一次做完善事,都要怎么样?「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华为父母,华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印光大师说这个叫「小净土文」,你要念这个回向文,全部都回向到西方极乐世界那就对了,不求来生福报,不求人天果报。刚才印祖有讲,不求来生做大和尚,得大总持,一闻千悟,这个也不能求。他说除非你破见思惑,你才可以乘本愿轮,回入娑婆度有情,否则一定要往生极乐,见佛闻法,乘佛慈力,及己愿轮,然后再回入娑婆度有情。他说这个比较保险,这个就是什么?有进无退,有得无失。我们要听印祖的话,统统回向到西方极乐世界,不求人天果报,不求世间大富贵人家的果报,享五欲之乐。你这些统统不求了,富贵家也不求,人天果报也不求,出家得大总持、大和尚也不求,你如果能这样的心往生极乐世界,万修万人去,万修万人去!所以老法师说,如果人家欠你的不用还了,为什么?冤冤相报没完没了,不是好玩的事情。为什么?这一世他欠你,下一世他还给你,你又欠他,你又要还给他,善恶是会循环的。所以为什么一定要离开善恶对待。六祖大师说,「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哪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那就对了,入绝待法界。因为极乐世界它是绝待的法界,它是一真法界,相对待的世界是娑婆世界。什么叫相对待?有得有失、有善有恶、有好有坏、有对有错、有高有低,这些都是善恶对待。所以老法师说,开悟要紧,证果要紧,往生要紧。

  我们刚才特别提印祖的开示,再来看看老法师这样开示,佛佛道同。老法师说,这才是究竟了脱,然后回过头来帮助这些有缘众生。佛法说得很好,「佛不度无缘之人」。哪些人与我们有缘?过去生中生生世世冤亲债主跟我们有缘。你要听懂,跟你结恶缘的也是跟你有缘,今天会来说你坏话的跟你有缘,感情背叛你的跟你有缘,爱你爱得不得了的跟你有缘,都是跟你过去生有结过缘的。老法师这个地方讲过去生中生生世世的冤亲债主有缘,佛度有缘人,那我们怎么办?我们要度他,有时候忍气吞声也是度他。结的有恩是缘分,结的有怨也是缘分,这个地方要听懂。我们欠别人的是缘分,人家欠我们的也是缘分,所谓的缘分还是报恩、报怨、讨债、还债这么一套。我们结的缘很多,赶紧要成就,要还,欢喜受报,受报完就没有了。再回过头来帮助这些冤亲债主统统得度,同生极乐国,愿「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老法师说,所以自己一定要著重解行并重,定慧等学。尤其在现前这个社会状况,不认真努力必定堕落,而且快速的堕落。时时刻刻要提高警觉性,放下经本,佛号就提起来,就念佛;放下佛号,就展开经卷。每天我们能够研教八小时(听经八小时)、念佛八小时,我们的妄想自然就少了。我们有时间去打妄想,那是错的,你这样精进用功,就没有时间去打妄想。希望我们同学认真努力,不要辜负稀有难逢的机缘。

  《太上感应篇汇编》上说,一个是蛤蟆听佛法生忉利天主,一个是出家人报斋主功德变草菇。也许各位听了会起怀疑心,所以我们不厌其详的讲这么多的故事、公案,祖师的开示、老法师的开示、虚云老和尚的故事,一一都是要破你的什么?破你的情执跟见惑。学学佛陀的超情离见,你就能够领悟到「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各各随类解」这个妙义,你就能够契会,那你就可以得到大利益,你就不会起怀疑。怀疑是不对的,贪瞋痴慢疑,它是见思惑里面的一个大麻烦。

  惭愧弟子黄柏霖报告至此,祈请师父上人教诲,请各位法师、同修大德批评指教。阿弥陀佛!

  老法师:今天时间到了,后面还有一位王玉霞同学的,我们留在下一次。黄柏霖居士他是高级警官,深信因果。他告诉我,他们警察破刑事案件,几乎是百分之八十五都是靠灵媒,那就是被害死的这个人,他或是来托梦,或者怎样引导你,把尸首找到,把案件破了。他们遇到困难的,没办法破案,就是烧香,去做祷告,希望灵媒帮助,真有效。所以你说有没有鬼神?他们是最相信有鬼神,亲身经历,这个事件太多了,不是一桩、二桩。

  日本江本博士昨天往生,这跟我是老朋友。他做的水实验证明了人起心动念水知道,我们念头善,你看水结晶的反应非常之美;我们起个恶念,结晶就非常难看。这个概念比什么都重要,真正完全了解,不敢起恶念,起恶念对自己伤害太大了。恶念都不敢起,自然就没有恶的言语,没有恶的行为,人能行在正道上。跟佛经上所讲的是一致的,佛经上常讲一切法从心想生,这个一切法是整个宇宙,就是六祖惠能的话,「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万法从哪里来?从心想生的,所以境随心转。境界,我们身体,最贴近的物质境界,外面是山河大地,芸芸众生。我们起心动念太重要了,如果念念都是纯净纯善,这个世界就是极乐世界;念念都是贪瞋痴慢,都是七情五欲,这个世界就变成今天我们所看到的这个世界,灾祸不间断,而且愈演愈严重。不是自然灾害,是我们不善念头引发的灾害,感应所变现出来的。

  因果教育,中国自古以来对它的重视超过了伦理道德教育。伦理道德修得不错,遇到外面的境界,财色名利,有时候还把握不住,明知故犯。但是深信因果的人不敢,为什么?怕来生的报应。中国人老实,不敢做坏事情,怎么造成的?因果教育造成的。好!不是坏事,不是因果在骗人,真正帮助你断恶修善,积功累德。所以《太上感应篇》是中国人基本的因果教育,在古时候读书人从小就念这本书,从小就接受城隍庙的教诲,看到地狱变相图还敢起恶念吗?还敢行不善吗?印光大师说得好,因果教育确确实实能救人心,能救社会,能化解灾难,要非常认真努力来学习。这里讲的出家人的故事是真的,「施主一粒

下一篇:星云大师:因果业报历历不爽应当时时引以为诫

如果觉得资料对您有用,可随意打赏。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发表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