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涛法师《净土手册--印光大师嘉言选辑》

2014-09-20 汉传法师

Hi 陌生人你好!

繁体 推荐 纠错 目录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1.诸佛出广长舌而赞叹,列祖发真实语以显扬。

2.智光雪亮,梵行冰清;具正知见,发大慈悲

3.报人之德,不报人之怨;分人之过,不分人之功。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隐人之恶,不隐人之善。

4.我不负人,而任人之负我;我不谤人,而任人之谤我。

5.九界众生离此法,上不能圆成佛道;十方诸佛舍此法,下不能普利群生。

6.尽十方世界海诸大菩萨,无一不求生净土。凡西天东土中一切着述,末后皆结归莲邦。

7.提永明之正令,遵莲池之遗规。使自他同出生死,幽显共生西方。

8.禅教诸法,唯仗自力,契悟尚难,何况了脱。净土法门,但具真信切愿,纵五逆十恶,亦可永出轮回,高预海会。

9.无一人不当修,亦无一人不能修。

10.只宜发惭愧心,发忏悔心,自可蒙佛加被,业消身安耳。

11.虽未出娑婆,已非娑婆之久客。未生极乐,即是极乐之嘉宾。

12.千经万论,处处指归,往圣前贤,人人趣向。

13.逆来顺受,始名乐天。修身植德,方曰尽性。

14.如来说法,恒顺众生。遇父言慈,遇子言孝。外尽人伦,内消情虑,使复本有真心,是名为佛弟子15.孝弟修而闾里感化,斋戒立而杀盗潜消。

16.研究净土经论,则知出苦之要道。受持安士全书,则知淑世之良谟。

17.不必另择一所,即家庭便是道场。

18.苦亦不厌,乐亦不求。无取无舍,忘憎忘爱。

19.弃家里之活佛,供野外之土偶。

20.道念重一分,凡情轻一分。

21.一睹慈容,即证法忍。

22.余门学道,似蚁子上于高山。念佛往生,如风帆扬于顺水。

23.与一切众生深结法缘,速能成就自己大乘胜行。

24.持名一法,乃入道之玄门,成佛之捷径。

25.若能随息念佛,即摄数息念佛二观。而摄心念佛,染心渐可断绝,嗔恚必不炽盛,昏散一去,智慧现前,而愚痴可破矣。

26.诸法之归宿,修证之极致。

27.纵寿百年,弹指即过。一息尚存,当求出路。

28.不求现世长寿康宁,唯求临终往生净土。

29.随事积德,居尘学道,齐家教子,淑世善民。

30.身乃招苦之本,厌乃得乐之基。

31.心若至诚,法法皆灵。心不至诚,法法不灵。

32.善导令人一心持名,莫修杂业者。恐中下人以业杂致心难归一,故示其专修也。永明令人万善齐修,回向净土者。恐上根人行堕一偏,致福慧不能称性圆满,故示其圆修也。

33.弥陀乃我心中之佛。我乃弥陀心中之众生。

34.人心若转,天灾自息。

35.祈专心念佛,即是真法门眷属。

36.以戒执身,不行非礼。以定摄心,不起妄念。以慧断惑,明见本性。

37.勿道是菩萨,即真怨家,亦好作入道成佛之基。诸佛以八苦为师,成无上道,是苦为成佛之本。又佛令弟子最初即修不净观,观之久久,即可断惑证真,成阿罗汉,则不净又为清净之本。

38.念佛求生西方一法,乃华严一生成佛之末后一着。实十方三世诸佛因中自利,果上利他之最胜方便也。

39.聪明不能敌业,富贵岂免轮回。

40.怖苦心念佛,即是出苦第一妙法。亦是随缘消业第一妙法。

41.一回向真如实际,心心契合。二回向佛果菩提,念念圆满。三回向法界众生,同生净土。

42.家舍为道场,亲朋为法眷。

43.现在人的对症药,唯因果为第一。宜修法,唯净土为第一。

44.以西归一大事,为当头之棒喝。

45.佛慈广大,度生为事。一念回光,即蒙摄受。

46.见佛像,即作真佛想。见佛经祖语,即作佛祖面命自己想。

47.妄心是因,梦境是果。妄心为梦因,则得梦境。念佛之心为佛因,则近之即得往生西方,远之毕竟圆成佛道。

48.发大菩提,生真信愿。毕生坚持,唯佛是念,念极情忘,即念无念。禅教妙义,彻底显现。待至临终,蒙佛接引。直登上品,证无生忍。有一秘诀,剀切相告。竭诚尽敬,妙妙妙妙。

49.念佛之乐,唯真念佛者自知。

50.弥陀净土,总在吾人一念心性之中。则阿弥陀佛,我心本具。既是我心本具,固当常念。既能常念,则感应道交。修德有功,性德方显。事理圆融,生佛不二矣。故曰以我具佛之心,念我心具之佛。岂我心具之佛。而不应我具佛之心耶。

51.深者见深,自可断惑证真。浅者见浅,亦堪消灾增福。

52.学道犹如守禁城,昼防六贼夜惺惺。将军主帅能行令,不动干戈定太平。

53.念佛心不归一,由于生死心不切。若作将被水冲火烧,无所救援之想。及将死,将堕地狱之想。则心自归一,无须另求妙法。故经中屡云,思地狱苦,发菩提心。此大觉世尊最切要之开示

54.放下万缘,一心念佛。以果地觉,为因地心。

55.儒以诚为本,佛以觉为宗。

56.所谓志在敬佛,遂忘其僧之庸劣也。

57.大觉世尊,愍诸众生,迷背自心,轮回六道,久经长劫,莫之能出。由是兴无缘慈,运同体悲,示生世闲,成等正觉,随顺机宜,广说诸法。

58.律者佛身,教者佛语,禅者佛心。

59.圣则速证无上菩提,凡则永出生死系缚。

60.律为教禅密净之基址,净为律教禅密之归宿。

61.知君胆气大如天,愿结西方一万缘,不为自身求活计,大家齐上渡头船。

62.菩萨度生,随顺机宜,先以欲钩牵,后令入佛智。

63.药无贵贱,愈病者良。法无优劣,契机则妙。

64.人根陋劣,知识希少,若舍净土,莫由解脱

65.三世诸佛度生之要道,上圣下凡共修之妙法。

66.出苦之玄门,成佛之捷径。

67.仰信佛祖,宏扬净土。则无德不报,无罪不灭。

68.净土事者,是大因缘。净土理者,是秘密藏。

69.重法如宝,轻身似尘。

70.先王修之以成至德,如来乘之以证觉道。

71.亲在,则善巧劝谕,令其持斋念佛求生西方。亲殁,则以己读诵修持功德,常时至诚为亲回向。

72.永出五浊,长辞六趣。忍证无生,地登不退。

73.若欲不受苦果,必须先断恶因。若能常修善因,决定恒享乐果。

74.经师易遇,人师难逢。

75.学无大小,诚敬为主。

76.普现色身,垂形六道。种种方便,随机利物。

77.学者虽则专主大乘,亦不可轻蔑弃舍小乘,以小乘原为进入大乘而设,乃如来之度生妙用,实下根之出苦宏猷。

78.四十二章经云,学佛道者,佛所言说,皆应信顺。譬如食蜜,中边皆甜,吾经亦尔。

79.人天六道,不是自己住处。实报寂光,乃为本有家乡。

80.戒杀放生之事,浅而易见。戒杀放生之理,深而难明。

81.同臻寿域,共乐天年。

82.永出轮回,高超三界。为弥陀之弟子,作海众之良朋。

83.蠢动含灵,皆具佛性。展转升沈,互为怨亲。

84.欲知世上刀兵劫,须听屠门半夜声。欲得世间无兵劫,除非众生不食肉。

85.放生原为戒杀,戒杀必从吃素始。

86.倘人各戒杀,人各吃素。则家习慈善,人敦礼义。俗美风淳,时和年丰。

87.凡有欲家门清泰,身心康宁,天下太平,人民安乐者。请皆于戒杀放生吃素念佛中求之,则求无不得矣。

88.孔子以老安少怀为志,如来以普度众生为心。

89.如来不出世,万古冥若夜游。佛法若流通,人天悉有恃怙。

90.念念克治自己习气,心心忆念弥陀洪名。

91.永断凡情,彻见真空。

92.只园始经营,天界之宫殿已现。佛念才发起,净土之莲华即生。

93.誓愿无疆,慈悲莫测。

94.发菩提心,行方便事,舍本有之家珍,培不朽之功德。

95.上中下根,皆使就路还家,善恶中庸,无不等蒙摄受。

96.谨发虔心,归命慈父,企灭已往之愆尤,预培将来之福祉。

97.亡者蒙佛接引,神超极乐之天,存者沐法威力,身享康宁之福。

98.宿业消而在在解脱,谋为顺而事事亨通。

99.转烦恼之逼迫,成自在之逍遥。

100.娑婆世界,以音声作佛事,丛林法器,唯大钟为第一。

101.发瞆振聋,启人天之耳目,通幽彻显,实恶趣之救援。

102.永离幻苦,常享真乐。

103.不植德本,历劫难逢。既获见闻,当勤修习。

104.回客途以归本国,舍秽土而生莲邦。

105.知出苦之要道,修成佛之真因。

106.信愿任运发生,佛号执持不已。

107.齐还本有之家乡,常住寂光之净土。

108.肇始于弥陀导师,演畅于释迦世尊。

109.十方诸佛,出广长舌以赞扬,两土圣贤,发金刚心而流布。

110.下手易而成功高,用力少而得效速。

111.笃修一行,圆成万德,顿令因心,即契果觉者。

112.一闻依正庄严,上善俱会,则真信生而切愿发。

113.现生已预圣流,临终随佛往生,开佛知见,同佛受用。

114.余门学道,如蚁子上于高山。念佛往生,似风帆扬于顺水。

115.执持名号,咸归一心。迥出尘世,倏登极乐。

116.以法藏之愿轮,摄取众生。仗净土之境缘,直趋佛果。

117.十方诸佛普度众生之要道,九界众生速证佛果之妙门。

118.度生念切,救苦心殷,不离寂光,垂形六道。遍于十方微尘佛国。

119.万境本闲,唯心自闹。一心不生,万法俱息。

120.辞生死之幻苦,享常住之真乐。

121.不违安养,遍入十方。上求下化,广作佛事。

122.彻证即心本具之佛性,普作苦海度人之慈航。

123.泥龙虽不能致雨,祷雨者必祭泥龙。凡僧虽不能降福,求福者须供凡僧。

124.疾疫世而现为药草,饥馑时而化作稻粱。

125.寄语世人,同生信愿。执持佛号,始终莫变。

126.见佛闻法,亲证无生。乘大愿轮,普度有情。

127.宿植德本,乘愿再来。博极群书,深入经藏。觉世牖民,引为己任。淑身变俗,用示嘉谟。

128.最难断者唯淫,最易犯者唯杀。

129.久沉业海,忽遇慈航。遵行忠恕,归命觉皇。信真愿切,执谢情亡。感应道交,觐无量光。

130.行为世则,言为世法。

131.彼既丈夫我亦尔,何可自轻退屈。

132.心与道合,心与佛合。故能转最重之后报,作最轻之现报。

133.欲得无生法忍,须忏宿世愆尤。

134.外承佛力法力菩萨誓愿力,内仗诚力悔力自性功德力。

135.续如来之慧命,作人天之导师。

136.直欲普天人民,同为如来真子。

137.俾自他以共证真常,令凡圣以同登觉岸。

138.娑婆,生死险道也。极乐,常住家乡也。

139.珠在衣里,佛性恒存。不离当处,得大自在。自利利他,受用无尽。

140.同出欲海,共登觉岸。

141.如来所证之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道,即现前一念烦恼结业颠倒昏迷之心。

142.上续如来慧命,下作人天导师。

143.破无明以证法性,续佛慧以度众生。

144.夫云之为物,来无所从,去无所至,幻生幻灭,了无定相。而能降注甘雨,普润大地。俾有情无情,各得其所,绝似证无我相之无所住而生心,度脱一切众生而无有度相。

145.横遍十方,竖穷三际。无一处不蒙佛光,无一人不沐佛恩。

146.扇真风于火宅,注法雨于情田。

147.普被三根,总摄众机。

148.认贼为子,背觉合尘。根尘互黏,人我敌立。起惑造业,轮回六道。经尘点劫,莫能解脱。大觉世尊,愍兹剧苦,施大法药。

149.信愿念佛一法,药王中之药王。

150.现生必得蒙佛接引,高预海会。将来必作药树王身,普治众病。

151.视人若己,急公犹私。

152.割爱辞亲,方能精修净行。负荷法道,必须洞彻心源。

153.当念亲见弥陀,临终定蒙摄受。

154.无饥寒困苦之忧,有闲适逍遥之乐。

155.爱之如身上肉,护之如眼中珠。

156.起贪嗔痴之无明,灭戒定慧之正智。

157.人命无常,速如电光,一息不来,便成后世。

158.背东向西,舍秽取净,信愿念佛,求生西方。

159.若知此界之苦,则厌离娑婆之心,自油然而生。若知彼界之乐,则欣求极乐之念,必勃然而起。

160.为弥陀之真子,作海会之良朋矣。

161.众生之心如水,阿弥陀佛如月。

162.故华严经云,佛身充满于法界,普现一切群生前。随缘赴感靡不周,而恒处此菩提座。

163.遍法界感,遍法界应。

164.运无缘慈,兴同体悲。

165.上慕诸圣,下重己灵,依教奉行,以期复本。

166.奉尊仪而修净行,阐佛道以导群迷。

167.唯以教育英才为乐,不以富贵利达为事。

168.天地之大德曰生,如来之大道曰慈。

169.人物虽异,心性是同。

170.佛视众生皆是佛,众生视佛皆是众生。

171.佛尚不轻众生,众生何可轻众生。

172.惑业净尽,福慧圆满,安住寂光,常享法乐。

173.息贪嗔痴,断杀盗淫。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渐积功德,增长福慧。敦伦尽谊,爱众亲仁,戒杀放生,习成慈善。物尚慈悯,何况乎人。

174.须知佛法,以因果报应为下学上达,原始要终之道。

175.续佛慧命,流通法道,非人莫从,唯僧是赖。

176.视富贵如浮云,不乐仕进。了心性之实际,力修净业。

177.释迦弥陀,乘大愿轮,兴慈运悲,度脱众生。

178.示居秽土,以秽以苦,折伏而发遣。示居净土,以净以乐,摄受而钧陶。

179.以常住之真心,受生灭之幻报。

180.得闻佛法,修戒定慧,断尽烦惑,圆成佛道。

181.初则以戒执身,次则以定静虑,次则以慧破惑。

182.即烦恼以成菩提,即生死以证涅槃

183.为出格之丈夫,作如来之真子矣。

184.发大心而冀佛果,不住法而修万行。

185.一切法皆是佛法,一切人皆是佛子。

186.使六道凡夫,顿脱业缚。令三乘圣人,速证菩提。

187.出钱之功德有限,慢法之罪过无穷。

188.恶无不尽名净,善无不圆名满。

189.律为佛身,教为佛语,宗为佛心。心语身三,决难分裂,决难互缺。

190.悟自性而断烦惑,出生死以证涅槃。

191.五度如盲,般若如导,般若如心,五度如身。

192.无所住而生心,无所得而作佛。

193.弃离妄想执着,同证如来智慧。

194.近得出离三界之乐,远证福慧二严之果。

195.精修净业,冀生莲邦。

196.朝暮礼敬,业消智朗,障尽福崇,方为究竟。

197.如镜照相,敌体无二。心不作佛,心不是佛,心作三乘,心是三乘,心作六道,心是六道。

198.于空华幻影之声色货利,起爱憎执着之贪嗔痴心。

199.贪嗔疑既起之于心,杀盗淫便作之于身。

200.怀珠作丐,求乐得苦。

201.宿植德本,笃信佛乘,彻悟自心,深入经藏。

202.速证吾心本具之佛性,普度法界无边之众生。

203.法不孤起,道在人弘,胜地名蓝,唯人是赖。

204.得其人,则荆棘林便成旃檀林,失其人,则狮子窟转作野狐窟。

205.洗心涤虑,改过迁善。

206.现生身心清净,优入圣贤之域,临终感应道交,直登极乐之邦。

207.父诲其子,兄勉其弟,师诫其徒,友告其侣。

208.不依圣人之礼,与父母之命,唯以两情爱恋而为夫妇,则与禽兽何异。

209.普劝受持,依教奉行,宿世恶业,可以顿消。现生福慧,速得圆满。

210.下凡信愿念佛,即可带业住生。上圣若肯回向。速得圆成觉道。

211.改恶修善,近则感人天之福乐。断惑证真,远则成菩提之觉道。

212.恪遵佛教,严持自心。

213.虽在暗室屋漏,长如面对佛天。

214.人怀善念,国息刑法。

215.力行佛道,转残忍为仁慈。兵戈永息,变浇俗为淳风。

216.当读诵时,竭诚尽敬,如对圣容,亲聆圆音。

217.永离八苦,常享四德,亲炙弥陀,参随海众,闻法受记,速证无生。

218.若为众为公,则其福泽绵长,为己为私,便如春露秋霜。

219.利益未来,悲心无尽。

220.昔人履险涉危,尚多往求正法。现今水陆俱通,敢不巡礼圣迹。

221.如来舍利,神变无方。济度幽显,覆被人天。见闻瞻礼,皆植福寿之因。供养恭敬,并感尊贵之果。

222.极乐世界,以为本有家乡。阿弥陀佛,以为无上慈父。

223.拳拳服膺,念兹在兹。以己信愿,合佛誓愿。生佛相契,感应道交。

224.现生则业障消灭,福慧增崇。临终则蒙佛接引,托质宝莲。

225.子若回心向亲,亲必垂慈摄受。

226.历劫情尘,一念顿断。千年暗室,一灯即明。

227.受持诵读,罪山崩而福海洪深。书写流通,迷云散而慧日朗耀。

228.断烦惑以证真常,生安养以侍导师。

229.承此不生不灭常住佛性,而为起惑造业,轮回生死之本。

230.即世相以达实相,以凡心而契佛心。

231.醍醐入口,疾病离身。

232.镇日持佛名号,晨昏恳到忏悔。

233.孝之为道,其大无外。一切诸善,无不弥纶。

234.服劳奉养以安其身。先意承志以悦其心。

235.盖以我此色身,即亲之身。我既为亲念佛,亲必蒙佛摄受。

236.心体本寂,因烦惑而昏浊顿现。妄性原空,由觉照而真常独存。

237.大根则直示一真法界,令其无住生心,以迄断惑证真。小器则详谈三世因果,令其趋吉避凶,而为入道方便。

238.导六趣以登九莲,超三界以享四德。

239.退居静室,专修净业。

240.同以佛法之明灯,破除烦恼之昏暗。共出生死苦海,同归极乐家乡。

241.但离妄念,即如如佛。

242.植菩提之胜因,结成佛之远缘。

243.经是如来法身舍利,像属如来报化二身。

244.业尽情空,见本来之面目,福足智朗,证常住之法身。

245.生作娑婆自在之人,没入莲池清净之会。

246.上续如来慧命,下启群生昏蒙。

247.不念佛求生西方,则律教禅密,皆难究竟。

248.生为圣贤之徒,没预莲池海会。

249.世事艰苦备尝,故无恋慕,心中唯有念佛一事而已。

250.三障冰消,五福云集,生入圣贤之域,没归极乐之邦。

251.现世灾障潜消,备膺五福,临终形神俱妙,高登九莲。

252.施恩不求报,受辱不怀嗔。

253.五欲多苦,三界无安。

254.架松为座,聚草作褥,种薯为食,补衲为衣,其为苦行,人所难堪,恬然适意,以道为乐。

255.持佛禁戒,自行化他,则俗美人和。依教修观,断惑证真,则超凡入圣。

256.众生者,未悟之佛。佛者,已悟之众生。

257.慈受深禅师云,饮食于人日月长,精粗随分塞饥疮。下喉三寸成何物,不用将心细校量。

258.慈善行而干戈永息,礼义兴而强暴不作。

259.杀业息而天下太平,仁风行而人民安乐。

260.杀习一长,仁心便丧。

261.亲得离尘垢,子道方成就。

262.世有贤母,方有贤人。

263.穷则独善,达则兼善。

264.不现世间爱情,破坏正念。唯仗多人佛声,成就净心。

265.进德修业,勉为完人。

266.深厌五浊,冀生莲邦。

267.世间眷属,各有因缘,菩萨乘愿,众生随业,善恶各以类聚,种性了无或爽。

268.净土一法,始则为凡夫入道之方便,实则是诸宗究竟之归宿。

269.生死轮回之事理,乃无明长夜之慧日也。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乃生死苦海之慈航也。

270.因果一法,乃世出世间圣人平治天下,度脱众生之大权。念佛一行,实十方三世诸佛,普令众生,现生出苦之达道。

271.举手低头,皆成佛道。治世语言,悉顺正法。

272.示衣里之明珠,出火宅之险难。

273.悲运用体,慈起无缘。

274.残忍饕餮者,家门多绝。仁爱慈济者,子孙必昌。

275.祈勿徒云远庖,此系随俗权说。固宜永断荤腥,方为称理实义。

276.专以利生为志,绝非唯利是图。

277.只此一念菩提心,即是常住无量寿,普令法界诸众生,性修功德皆成就。

278.推因计果,以心验福。

279.娑婆原是苦封疆,生死轮回实可伤,拔断爱根归西去,历劫热恼顿清凉。

280.永辞虚妄之幻苦,恒享真常之法乐。

281.定蒙光寿之慈父,导归莲邦。从兹神超清泰,业谢尘劳。

282.莲开上品之华,佛授一生之记。

283.但能返观观自性,即获本具无价珍。

284.暂享人天之幻福,难免花残而月缺。

285.无心之心,合生佛心。

286.轮回六道,流转四生。无救无归,无依无托。若失父之孤子,犹丧家之穷人。

287.令持五戒,为断恶修善之源。令行十善,为清净身口意三业之根。

288.断贪嗔痴烦恼之根本,成戒定慧菩提之大道。

289.生死为海,三宝为船。

290.观此娑婆,浊恶甚于圊厕。信彼极乐,即我本有家乡。

291.欲生净土,先治染习。

292.谦光接物,笑以自牧。息虑妄缘,虚心求道。

293.三德圆融之体,因戒以彰。四大幻成之身,依食而住。

294.趣证菩提,须全戒度。精修道品,必赖食轮。

295.心体本净,因迷妄而烦惑斯生。世界原清,由幻业而浊恶顿现。

296.怀无价之宝珠,枉膺困苦。具常住之佛性,甘受轮回。

297.娑婆浊恶,触缘障道。极乐清净,睹境明心。

298.习气少一分,即功夫进一分。

299.嗔是心中火,能烧功德林。欲学菩提道,忍辱护嗔心。

300.认妄为真,将奴作主。

301.贪嗔疑三,为生死根本。信愿行三,为了生死妙法。

302.虔诚礼敬罪业灭,恳切忆念福慧深。

303.三界原来一戏场,诸人及早返家乡。莫待锣鼓齐休歇,归路不知枉着忙。

304.认六道业报之身,为自己本命元辰。

305.镜花水月,了无实相。不异当场演剧,生旦净丑,君臣佐使迭更。而主人翁本来面目,毫无改变。

306.唱还乡之曲,指归元之路。

307.富者赠财,仁者赠言。

308.现在离所受之幻苦,将来得成佛之真乐。

309.佛号一举,妄念全消。透体清凉,中怀悦豫。直同甘露灌顶,醍醐沃心。其为乐也,莫能喻焉。

310.众生沉沦于苦海,必赖慈航救济,而后度脱有期。佛法化导于世间。全仗经像住持,而后灯传无尽。

311.佛力无边,善拔诸苦。众生无量,闻法为难。

312.贪嗔痴,为造孽种子。身口意,为作恶机关。

313.悭贪丑行,为堕落鬼道之深因。嗔火无明,为降作毒虫之征兆。

314.一念妄动,而起欲爱。于本空中,幻出色身。

315.夫妻父子,无非夙债牵缠。安富尊荣,尽是生理境界

316.动若不休,止水皆化波涛。静而不扰,波涛悉为止水。

317.一迷则梦想颠倒,触处障碍。一悟则究竟涅槃,当下清凉。

318.普令圣凡,现生成办道业。大畅如来,出世度生本怀。

319.常人总不见自己有过,圣人总不见自己有德。不见有过故其过山积。不见有德,故其德天高。

320.愿生西方,须以菩提心为本,则可冀高登上品。若只有愿生心,无菩提心,则功德微劣,难登上品。

321.凡情不起,正念昭彰,决定可以往生西方。

322.他们既不能替我了生死,我岂可因他们误我的大事。

323.生子非难,教子尤难。

324.孟子谓,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

325.以真孝劝诸媳,以常密念自行。

326.天下本太平,唯人自扰之。智者以智扰,愚者以欲扰。

327.无欲则无战,有欲则长战。

328.勿以看过为事,当以熟读深思。

329.不以真修为事,唯以空谈争高。

330.力行之君子,得一善言,终身受用不尽。不务躬行,纵读尽世间书,于己仍无所益。

331.他骑骏马我骑驴,仔细思量我不如,回头又见推车汉,比上不足下有余。

332.聪明人,多以明理悟心为志事,而不知念佛,乃明理悟心之捷径。

333.当生惭愧心,不可生愤恨心。生惭愧,则怨家之怨恨可解。生愤恨,则是欲解而更结矣。

334.富翁不知贫人之苦,壮夫不知老人之苦。

335.法不契机,药不投病。

336.欲得摄心归一,第一要为生死心切,第二要恳切至诚,第三要着实从心中念,勿只滑口读过。若再不能归一,当依文钞十念记数之法,自可易于归一也。337.人人知因果,大治之道也,人人不知因果,大乱之道也。

338.勿以小得为足,勿以小过为无碍。

339.勿以自性弥陀为究竟,而不念西方弥陀。勿唯祈佛之默佑,而不于自己所感于佛之心中认真以行。

340.日日知非,日日改过。

341.盖彼以凶恶,我以慈善,如水灭火,如日消冰。

342.偈曰,愿此持诵胜功德,蒙大士垂加被。消除自他宿现业,增长我人胜善根。永劫恒存大士心,遍界常行大士事。尽未来际作饶益,普令有情无祸害。343.一切众生,从无始来,各种净因,各作恶因。遇恶知识,则恶因发现,轻则毁谤,重则灭法。遇善知识,则净因发现,始则信受,终则往生。

344.未来任业,镇定由己。

345.但能格除自己心中私欲之物,则天下事物之理,悉可穷尽矣。

346.明三世之因果,阐六道之轮回。

347.佛力不可思议,法力不可思议,众生心力不可思议。

348.自力不足恃,佛力之难思议。

349.居士讲演,只可专主净土一法,不宜泛讲。泛讲,乃讲经法师之事。

350.佛以究竟证故,常享常、乐、我、净之法乐。众生以彻底迷故,恒受生死轮回之妄苦。

351.三业顿获清净,念念上契佛心。

352.空五蕴而证诸法实相,离颠倒而得究竟涅槃。

353.险道之导师,昏衢之慧炬。贫乏之宝藏,凶岁之稻粮。

354.方寸之中,无少愧怍,三业之内,永绝瑕疵。

355.持戒利益,近则三业清净,三学圆明,远则三惑净尽,三德圆彰。犯戒祸患,近则三业污浊,三途永堕,远则三障常现,三界莫出。

356.离幻妄之现苦,受真常之法乐。

357.三世诸佛圆满菩提之密因,一切菩萨趣向觉道之妙行。

358.药无贵贱,愈病者良;法无浅深,合机者妙。

359.断烦惑以出生死,见本性而证无生者。

360.格物欲以显良知,出迷途以登觉岸。

361.菩萨名号,如返魂香,若得见闻,宿业自消,宿善自生。

362.恩周沙界,慈济无疆。

363.护法心切,救世情殷。

364.悲心无尽,不离寂光,垂形九界,普现色身,度脱众生。

365.住寂光而兴慈运悲,辅善逝而带果行因。

366.诸佛以顺性而修,因兹返妄归真,背尘合觉,断尽烦惑,彻证此即心本具之真如佛性,故得安住寂光,永享涅槃常住之法乐。众生以逆性而修,由是迷真逐妄,背觉合尘,起惑造业,全迷此即心本具之真如佛性,故致常住娑婆,恒受六道轮回之幻苦。

367.戒行净若冰雪,见地明若日月。

368.大士誓愿不可测,运悲周遍尘刹国。众生尽后誓方休,地狱空时愿始息。受化多成无上道,自身犹示声闻迹。只缘生佛性唯一,欲令同获究竟即。

369.以戒束身,以定息妄,以慧断惑。

370.以开本知见为先导,信愿念佛为正行,万善庄严为助修。

371.私欲既无,真知自现,则意不期诚而自诚,心不期正而自正,身不期修而自修。

372.畅如来出世之本怀,了含识生死之大事。

373.消除本无之惑业,圆证本有之佛性。

374.家庭教育,乃治国平天下之根本。因果报应,为辅助教育之要道。

375.人心既转,人祸自无。人祸既无,天心自顺。雨旸时若,物阜民康,天下太平,人民安乐。

376.人心既转,天心自顺,时和年丰,民康物阜。

377.众生离苦之捷径,畅如来出世之本怀。

378.夫因果者,犹形声与影响耳。未有有形无影,有声而无响者。

379.悲心无尽,慈誓莫穷,救苦情殷,度生念切。

380.自量宿业深,宗教非所宜。唯有仗佛力,或可副所期,专心修净业,庶得预莲池。

381.如来不出兴,大千等长夜。佛日既普照,诸法悉昌明。不但三乘圣人,得以速登觉岸。亦令六道含识,咸皆渐出苦轮。

382.未杀之前,均谓是畜,既杀之后,方知是佛。是知杀生,不异杀佛,即非佛现,亦未来佛。

383.凡利人利物者,子孙必定贤善发达。凡害人害物者,子孙必定庸劣灭绝。

384.三界无非旅邸,六道均是穷人。

385.信佛无虚愿,当不弃我。

386.以菩萨之心为心,以菩萨之事为事矣。

387.广佛祖之慈悲,启世人之善念。

388.娑婆为极苦之邦,固属客途旅舍。安养为极乐之域,原是本有家乡。

389.返迷归悟,就路还家。

390.普度孤露无依之众生,大畅如来出世之本怀。

391.三人同行,必有我师,十室之邑,必有忠信。

392.无明长夜之灯烛,生死苦海之舟航。

393.欲常祈天眷垂怜,当急以仁爱是务。雨旸时若,谷麦丰登,人民安乐,天下太平。

394.业消智朗,障尽福崇,生入圣贤之域,没登极乐之邦。

395.改过如去毒疮,立志如守白玉。

396.小之则全吾心之纯仁,大之则弭世界之杀劫。

397.净宗兴行,人知出苦之道。因果彰显,群趋希圣之途。

398.大士无心,以众生之心为心。大士无境,以众生之境为境。

399.世界本清宁,由情见互异,遂成棼乱。天心原慈善,因众生恶感,而屡降灾殃。

400.穷则独善,以倡导于一乡。达则兼善,挽狂澜于既倒。

401.不暴己过,终难消业,傥陈宿愆,尚堪利人。

402.明三世之因果,示六道之轮回。表佛性之真常,赞净土之超胜。

403.烦惑净尽,福慧具足,五蕴皆空,三德彻证,圣中之圣,天中之天。

404.弥陀棗莫讶一称超十地。须知六字括三乘。

405.弥陀棗如来拯济无方,广度众生须度我。吾辈竛竮没寄,不念弥陀更念谁。

406.弥陀棗成就六八大愿,居西方以作佛,举华藏世界诸庄严,圆彰净土。愍念九品含灵,向东域而垂慈,引娑婆国中众男女,同往莲邦。

407.弥陀棗舍西归捷径,九界有情,上何以圆成觉道。离净土法门,十方诸佛,下不能普利群萌。

408.弥陀棗佛愿宏深,十方共赞。生心恳到,九界同归。

409.苦海无边回头是岸。乐邦有路起信即生。

410.誓愿宏深,十方共赞。慈悲广大,九界同归。

411.观音棗誓愿宏深,处处现身说法。慈悲广大,时时救苦寻声。

412.菩萨棗证诸佛本妙觉心,从兹安住寂光,享真常之法乐。愍众生迷如来藏,故复现身尘刹,作得度之因缘。

413.力修戒定慧空,则无我见。常念慈悲喜舍,方契佛心。

414.了君大事唯修净。畅佛本怀在往生。

415.念佛堂棗三业相应,往生有分。六根都摄,见佛无难。

416.照见五蕴皆空,远离颠倒梦想。都摄六根净念,上合本妙觉心。

417.如意寮棗万德洪名常忆念。百般幻病自消除。

418.地藏坛棗洪愿发时,生蒙度脱。尊经演处,罪自消亡。

419.三门棗诣菩提场,趣寂灭殿。登圆通路,入解脱门。

420.菜园棗地壮菜根粗,因真果正。粪多茄子大,德厚福隆。

421.代吊孙传芳棗心契真常,普为怨亲修圣道。身偿业债,浑忘人我归莲邦。

422.自励棗汝将死,快念佛,心不专一,决堕地狱,饿鬼畜生尚难求,勿妄想人天福果。汝将死,快念佛,志若真诚,便预莲池,声闻缘觉犹弗住,定克证等妙圆乘。

423.自励棗道业未成,敢使此心散乱。死期将至,力辞一切应酬。

424.自励棗知佛性常,奋克证志。思地狱苦,发菩提心。

425.一制夫心成铁汉。三缄其口学金人。

426.法堂棗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相相离相。生慈心,生悲心,生欢喜心,生大舍心,心心印心。

427.贺功德林棗肉食忍心招劫运。素餐善念致太平。

428.观音地藏棗遍法界寻声救苦,随类现身,首推普门大士。举冥阳兴慈运悲,常时垂手,莫过地藏愿王。

429.贺功德林棗体干父坤母之心,永除肉食。存民胞物与之念,特备素餐。

430.吃素念佛棗缅如来愍念殊殷,常持洪名,冀历劫罪愆,由兹即灭。观世人睚眦必报,永断肉食,以杀身怨恨,决定难消。

431.若问念佛法 摄心自有方 每念一声佛 口作莲华香

432.因我清净心所以有此香华从口中出 朵朵向西方

433.一佛华一朵 有色复有光

434.念到一声佛 青色放青光

435.念到二声佛 黄色放黄光

436.念到三声佛 赤色放赤光

437.念到四声佛 白色放白光

438.如是轮转想 念念不可忘

439.不必记其数 但想色香光

440.果能心不乱 决见大愿王

441.虚怀谦下,逢僧必拜,见佛必礼,通身放下。

442.作业容易,酬偿实难。

443.信愿行三,为净土纲要。都摄六根,为念佛秘诀。

444.三世因果生死轮回之事理,昭如日月,乃无明长夜之慧炬也。而讲经念佛,回向求生极乐世界,乃生死苦海之慈航也。

445.作度生之宝筏,为乐邦之资粮。

446.吹大法螺,击大法鼓。

447.当先诵经,次诵咒,次赞佛念佛,次发愿三归。此决定不易之次序也。

448.其功德唯在专心致志。

449.道高清凉,心契佛心。

450.倘能承宿善力,力修净业,仗佛慈力,往生西方,则今世所造恶业,即可不受恶报

451.深达佛意,彻证自心。普导含识,同登觉岸。

452.化他须以自行。

453.畏轮回之剧苦,慕安养之极乐。

454.以菩萨心肠,作护法事业。

455.世间最大的功德,莫过于善教儿女。世间最大的罪过,莫过于不教儿女。

456.最大之惠,莫过于劝人吃素,念佛求生西方。次则莫过于教人善教儿女。人果各用善教,则天下太平。

457.生则蒙佑,死则接引。

458.念佛真利益,唯大智慧人及愚夫愚妇能得。其似有智慧不愿随愚夫愚妇之班者,皆不能得。

459.日日常作将往生想,心中不留一事。

460.了生脱死,是人生最大的一件事。念佛法门,是佛法中特别的一法门。

461.虽极深怨家,亦彼速出生死。

462.带业往生。约在此界,尚未断惑业,名带业,若生西方,则无业可得,非将业带到西方去。

463.念佛一法,最易得益。以文少而易念。即有人持刀欲杀,亦能念,念即得益。

464.穷则独善,达则兼善。

465.即释迦佛在世时,亦尝令苦难众生念观音。

466.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此两句包罗一切戒法。

467.若在举心动念处检点,则能全守无犯,其人已深入于圣贤之域。

468.愿心宏大,功夫淳密。

469.平时须念佛相应。临终自得随佛往生。

470.譬如一张素纸,画个如来,就是如来。画个乞儿,就是乞儿。

471.吃素念佛,方为大放生。

472.惭愧心生,邪僻心灭。

473.人生在世,先须以利人为心。

474.宿世有怨,见即怀嗔。宿世有恩,见即生爱。

475.极乐之嘉宾,娑婆之导师。

476.一门深入,万善圆修均可。若弃舍净土,于别种法门一门深入,并万善圆修,均不可。

477.古人以利人为本。今人以求名为本。

478.先从伦常立基,以为学佛之本。

479.宗门以开悟为事,净宗以往生为事。

480.开悟而不往生者,百有九十,往生而不开悟者,万无有一。

481.烦恼习气减一分,即念佛功夫进一分。

482.只知肉之味美,而不知肉之祸烈。

483.劝人念佛,求生西方,即是成就人成佛。

484.佛慈广大,不弃一物。

485.不必在境界感通上求,当在往生西方上认定。

486.若有危险,念之即可逢凶化吉。无事时念之,则可消灾增福。

487.女子从小就要学柔和谦逊,后来生子,必易,必善,必不死,必不病。

488.多吃多还,少吃少还,不吃则不还。

489.私欲一去,众恶悉除。

490.唯在进德修业,改过迁善处注意。不在改门易灶,拆东补西处用心也。

491.知专靠地理,不如专靠心德。

492.皈依之名甚易得,皈依之实极难修。

493.须去心中幻现之贪嗔痴。修性中本具之戒定慧。

494.智断烦情超苦海,立坚信愿入莲池。

495.遇灾而惧,侧身修行,乃超凡入圣之大因缘。若一不顺心,便生怨尤,乃永堕三途恶道大因缘。

496.过去诸佛,皆以苦境为师。以致断尽烦惑,成无上道。

497.涉世宜含厚,立身宜严肃。

498.但天以乐故,不能念者多。三途以苦故,不能念者更多。修罗以嗔故,亦不能念。惟人最易念。

499.法身大士亦不废事修。

500.智者大师谓临终在定之心,即净土受生之际者。

501.鬼神于小灾或能救,于定业则不能救。若大士则大小定不定通能救,唯视其人之诚与否也。

502.修行之人,必须质直无伪真实做去,方为实行。故古人云,少实胜多虚,大巧不如拙。

503.净土法门,唯信为本。信得极,五逆十恶皆往生。信不及,通宗通教未曾断惑者,皆无其分。

504.圣贤皆注意于修持,佛法亦注重于忏悔。

505.积阴德以转天心。持佛名以普益自他。

506.念佛法门,如如意宝珠,能随人意,雨一切宝。

507.凡有不善心起,立即令其消灭。凡有善心,必须令其扩充。

508.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509.勉行世善,兼修净业。

510.为子孙求利之心,非真有道心也。

511.以圣贤己立立人之心,行佛菩萨自利利他之事。

512.善用心者,可以苦为乐,以祸为福。不善用心者,固多由乐得苦,由福得祸。

513.以菩萨之心,行圣贤之事。

514.心系观音,自蒙观音护佑。以菩萨之心,与众生之心,息息相通。但以众生迷背,自形隔碍,故不蒙佑耳,咎在自己。

515.至诚恭敬为本。以慈悲谦逊为怀。

516.白骨骷髅,若常观之,则可以破我执而成净业。

517.禅者以见性成佛自雄。讲者以宏扬教观自矜。

518.宗教门高,无力窥测。唯期仗佛慈力,往生西方。

519.菩提心为修道之主帅,信愿为往生之前导。

520.平常人死,热气一无,身体便硬。念佛人数日不硬,乃是常事。

521.当以不辱其亲,为终身之孝。

522.既欲生西方,必须三业清净。

523.若常时作将死想,则道念自切,情念自息矣。

524.牛于人有功,食之更加罪过。

525.礼佛一拜,罪灭河沙。当量自己工夫,勿只取其安逸。

526.绕佛乃表示随顺佛意。

527.自己修持,但取诚敬。跪、立、坐、绕,各随其便。若欲如法,诵弥陀经宜跪,立诵亦可。

528.古人释如来,不舍穿针之福,曰如八十翁翁作舞,为教儿孙故,现身说法,亦犹是也。

529.若男女情欲不能断,则净念便被欲念夹杂,不易得益矣。

530.念佛知有妄,是念佛之好处。若不念佛,汝何由知如是之多妄乎。

531.摄心正念,善境或愈显,或即泯,切勿以为念。但使念不离佛,佛不离念即已。

532.死守净土修持。

533.行道则当谋,求名则勿谋。

534.信愿若真切,虽未得一心,亦可往生。

535.认真念佛,少张罗。

536.道在人宏,倡必有和。

537.只可归之于命,不必归咎于人。

538.家庭教育,为治安之本。因果报应,制心之法。

539.以祈菩萨加被日军首领,息灭恶心毒心。则战事自可止息。切不可以恶心咒诅。则与菩萨平等大悲不相符契矣。

540.心念烦燥,是自己添病。杂药乱投,是令医生添病。

541.事过情迁,便如昨梦。

542.真神定而邪鬼莫侵。以邪招邪,宿怨咸至。

543.至于往生,固不在戒与不戒也。即有此毛病,能生真信,发切愿,一心念佛,无一不往生者。

544.念佛为主,阅教为助。随缘化人,回向安养。

545.此六字外,了无一念当情。

546.佛之心,如出矿之金。吾人之心,如在矿之金。

547.弥陀弟子,大士良朋。

548.念佛最初之亲切,如贫人乍食美味,不知有多少香美。及食之久久,亦平常无奇。但不以此平淡为非,久之必有进益。固不必以此为歉。

549.学佛之人,心直行直。心有畏人讥诮之念,则便非真信佛法之人矣。

550.明因识果,吃素念佛,为自利利他之要义。素位而行,不怨不尤,方可以真得佛法之实益。

551.要知足,狱乃福堂。若不知足,纵富有万万,贵极一品,真是日在地狱过活矣。

552.谢众苦之娑婆,登清净之佛域。

553.改过不吝,为儒者希圣之方。发露罪愆,乃佛子复本之要。

554.倘能至诚念佛及念观音,则可冥冥中得蒙呵护矣。

555.以身作则,俾人人各尽己分。引古为范,庶家家即成道场。

556.弥陀要解,实为千古第一妙解。

557.只知现利,不惧后祸。

558.转众生之损人利己心,行菩萨之普利众生行。

559.以信愿行三法为宗。以菩提心为根本。以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为因该果海,果彻因源之实义。以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为下手最切要之工夫。由是而行,再能以四弘誓愿,常不离心。则心与佛合,心与道合。现生即入圣流,临终直登上品,庶可不负此生矣。

560.须以专意在家念佛为事。

561.以戒为基址,净土为归宿。

562.各法门,皆仗自力故难。净土法门,全仗佛力故易。

563.安己愚劣之分。只知修持净业。

564.切不可效已了生死行菩萨道者之志愿。必须要决定现生即生西方。待往生后,然后效之。则为有益。未往生即效之,如坯器未烧,一经生死之雨,便成泥土。

565.视人之妇女,若己之姊妹,不敢起非分之妄念。

566.稍有心存仁慈忠信,并念经念佛者,多皆在枪林弹雨中,绝不受伤。

567.心中常能纯乎道德仁义,而无别种与道德仁义相反之妄念,则可谓真儒真佛弟子。

568.念佛之心自切,研教之心自淡。

569.果能全家悉生惊惧,至诚念佛及观音名,当不至罹祸。

570.终日看经书,即终日习文字。

571.文字是附身之用,德行是为人之本。

572.天下名山圣道场地,最足以感发人希圣希贤之志。

573.主敬存诚,净手洁案。正身端坐,毋稍怠忽。如对圣容,亲聆圆音。

574.法门广大,普被三根,因兹九界同归,十方共赞。佛愿洪深,不遗一物,故得千经并阐,万论均宣。

575.律为根本。净为归宿。

576.慕道重法,不惮艰辛。

577.出资之人,制一莲榜,书名其上,挂于念堂之两壁。俾得永蒙佛光,常闻佛号。

578.谢人间之八苦,离天上之五衰。

579.识取衣珠,就路还家。

580.实诸佛圆满菩提成始成终之道。亦众生仗佛慈力即生了脱之法。

581.药无贵贱,愈病者良。法无精粗,合机则妙。修持法门无量无边。末世钝根,实难遍通。

582.报答四恩,超度孤魂。以广佛慈,以尽己诚。

583.非戒,则无所束缚,必至随逐尘境,起惑造业。非定,则识波奔涌,何能心无所住。非慧,则本具之真心,何由彻证。幻起之妄惑,何由顿灭。

584.念佛而护国。潜修而辅世。

585.佛法者,长夜之慧日,饥世之稻粮,险道之导师,苦海之慈航。

586.佛念一举,凡情顿断。

587.福山耸而业海干枯。罪雾消而慧日昭彰。

588.知佛所知,即持名而深达实相。

589.住佛所住,生同居而直契寂光。

590.上根一超直入如来地。中根渐次修习证菩提。下根洗心涤虑为贤善。

591.世出世间,以诚为本。诚之所至,金石为开。

592.内不欺己,外不欺人。

593.虽有痛苦,心常镇定,了无异念。

594.一乡之善士,如来之真子。

595.虽居尘世,不染世尘。

596.律身严谨,接物和易。翘心净土,冀证真谛。

597.令终后首不戴佛,口不含钱,不着华冠绣服,衣惟布制,项挂念珠而已。所有纸衣冥器,均不直用。丧祭概用蔬素,不得效世俗用荤祭神等。

598.三界一切法,唯是一心作。顺道则善吉,逆理则凶恶。

599.虚度七十,来日无几。如囚赴市,步步近死。谢绝一切,专修净土。倘鉴愚诚,是真莲友。

600.放光照我身,舒手摩我头。甘露灌我顶,湔涤我心垢。

601.性情质直而谦和,修持切实而诚恪。

602.劫属共业,诚系别业。由诚感故,应亦特别。

603.众欲纷乘,道心乃蔽。蔽之谓迷,觉则不迷。

604.生以诚感,佛以悲应。感应道交,如相现镜。

605.净手洁案,主敬存诚。如面佛天,如临师保。

606.我本寻常粥饭僧,除却念佛百不能。

607.用功之道,端在专摄,不事情想。若无思想,那有邪见。邪见既无,即是正智。

608.然凡夫妄想纷飞,若不加经咒之助,或致悠忽懈怠。倘能如丧考妣,如救头然之痛切。则于一行三昧,实为最善。若以悠忽当之,久或懈惰放废,固不如兼持经咒为有把握。

609.有禅,乃是有明心见性的功夫。有净土,乃是有念佛往生的把握。

610.开众生眼目,做人天师范。

611.念阿弥陀佛,就是佛念遣妄念。乃是去尘垢的最好方法。念来念去,无非显自心本具的阿弥陀佛。自他相应,感应道交,往生妙义,可胜言哉。

612.须知念佛,则汝心是佛。若不念佛,则汝心不是佛。

613.人即不念佛,不能无念。既不能无念,则若不念佛,必念六凡。

614.明楚石禅师净土诗有云,西方有路少人登,一句弥陀最上乘。把手牵他行不得,但当自肯乃相应。

615.只深信切愿,不必一心不乱。都可仗佛威力接引,往生西方。

616.印光对于密宗持咒之法,窃以借此可以消除罪业。切不可妄求神通。务望大家留意。

617.净宗兴行,人知出苦之道。因果彰显,群趋希圣之途。

618.律者佛身,教者佛语,禅者佛心,净者佛境。

619.食轮转在法轮先,无粮难修深妙禅。若肯布施助道业,定感福寿广增延。

620.发菩提心,行方便事。打开宝藏,培植福田。

621.超情离念,断惑证真。

622.弃佛力以仗自力,忽佛智而矜己智。

623.然欲利人,先须克己。

624.人我念空,斗争事息。

625.随息不如静听。以随得不好,也会受病。静听,不会受病。

626.一心在念。不在念的声音。

627.静坐宜默持。出声亦可。一心不乱,在心专注与恳切耳。

628.欲梦境相应,当于日间力求相应。若醒时常相应,梦中自可相应。

629.求心与佛合。

630.一切时一切处,常存敬畏。亦即意业礼敬。

631.仪节以简为妙。

632.但取心与圣号相应。不求感通,自获感通。否则或至着魔。

633.果能至诚恳切诵经礼忏,自己也得莫大利益。若只图了事,则欲佛菩萨加被,难如登天矣。

634.以利人之心,由兹而坏人之目,虽结法缘,死亦贻来生目婴痼疾之祸。

635.圣人弘法之愿,唯期于普,故大藏行世之刻,不厌于再也。

636.须知贪嗔痴之实性,即是佛性。若能彻悟此之佛性,则觅贪嗔痴了不可得,当体即是真戒真定真慧。亦无真戒真定真慧之相可得。

637.省庵云,暂持圣号,胜于布施百年,一发大心,超过修行历劫。

638.无业能至心念佛,病自不生。

639.见所嗔所爱之眷属,即作此人乃我做工夫之试金石,偏要宜生嗔者不生嗔,宜生爱者不生爱,即所谓转烦恼为菩提,转病苦为安乐也。

640.念佛一法,理极高深,事甚平常。欲求心佛相应,第一是志诚恳切,第二是听,反闻念佛声,诚听兼到,昏散自除。

641.利人即是利己,害人即是害己。

642.求佛菩萨怜悯加被,此是唯一不二之转变妙法。

643.吃素不难,难于不肯舍贪口腹之心。若不贪口腹有何吃素之不便乎。

644.观世音菩萨无处不在。

645.以尽我老婆诱子归家之心耳。

646.牛饮水成乳,蛇饮水成毒。智学了生死,愚学入泥犁。

647.汝何以嗔恨心如此之盛。可知宿世定是大有权势之人,致其习气,已成为性。今当学谦抑,总知己不是,不见人不是。久而久之,涵养成性,习气消灭矣。

648.甘露灌顶,唯至诚至极,心佛相应者方能。

649.成就一人往生,即成就一凡夫作佛。

650.佛慈广大,有愿必从。

651.念佛时,毫无感应。系不知佛力,心不恳切。不知佛力,由未深研净土经论故也。

652.若嗔习强,当常存悯念一切之心。凡有不如意处,悉当原谅他人之情,深培自己之慈。则怨尤不起,仁爱常存,而嗔习便化为乌有矣。此世人习气之大者,大者既伏,小者自无从生矣。一心念佛,则天清地宁,了无尘氛可得矣。

653.穷则自淑,化及乡邑。达则兼善,普益斯民。

654.念佛之念,不可加口。念字从心,加口则成呻吟之词,非忆念之义矣。

655.凡诸经书,说佛法者,皆须恭敬,不可亵渎。欲送人者,先以此诫之,庶不致误得罪报。

656.大危险中,一声佛号,即无危险。

657.事事利人,心心省己。

658.如阿伽陀药,万病总治。如十方虚空,万象总含。

659.如来无生灭,众生有罪福。福感佛出世,罪感佛入灭。

660.以弥陀果德,熏染自己业识妄心。

661.三途固属苦荼,人天亦非安乐。

662.若非投诚三宝,曷由普报四恩。

663.大觉世尊,实众生之恃怙。药师妙典,洵苦海之舟航。

664.罪雾消而身心安乐,慧月朗而谛理洞明。

665.大觉世尊,实众生之恃怙。妙法灵文,乃苦海之舟航。

666.不遇良缘,则何由灭罪而增福。不修胜法,则无从报恩而解怨。

667.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莫讶一称超十地

668.专一境毕命为期 须知六字括三乘

669.修行以对治烦恼习气为本,省己以不肯放纵自欺为功。

670.人人念佛,则此业可转。如只有少数人念佛,亦可减轻。

671.教化须在幼小时起,所谓教妇初来,教儿婴孩。

672.即切戒食荤,因食荤能增杀机。

673.国难亦可由众人虔恳念佛挽回也。

674.现在欲救护国家,应从根本做起。根本为何,即确信因果是。

675.宁可着有,不可着空。以着有,虽不能圆悟佛性,尚有修持之功。

676.现在最大之祸患,在于人存私心。

677.唯以众生之不虔诚,非菩萨之不救护也。

678.法会虽圆满,而护国息灾,当尽此一报身而为之,非人人吃素念佛,往生西方,不能谓为究竟之圆满。

679.修行之人,必须韬光隐德,发露罪愆。傥虚张声势,做假场面,纵有修行,亦被此虚伪心丧失矣。

680.学佛者,务要去人我之见,须己立立人,自利利他,然后方可言入道。

681.去贪嗔痴,即是格物。修戒定慧,即是致知。

682.念佛之人,勿自仗聪明智慧,须抛之于东洋大海外。

683.念佛一法,最好学愚夫愚妇,老实行持为要。

684.任作何事,须凭天理良心。如作医生,有良心者,救人危急,当可大积阴功。无良心者,可使人轻病转重,从中渔利,良心丧尽,定得恶果。

685.修行人,须心地光明,三业清净,功德无量。

686.净土境胜缘强,无令人生烦恼的境缘。

687.天下的人,个个都要吃饭,亦个个都要念佛。

688.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升沉殊途,皆由业作。

689.无不战兢于起心动念之时,惕厉于应事接物之间。

690.言老实念佛者,即老实持名也。

691.即于闲时,专念佛号,夜众睡后,复起坐念佛,即写字时,亦心不离佛。

692.深入经藏,妙契佛心,径路修行,理事无碍。

693.师在关深课外,常持大悲咒加持水米,以赐诸医束手之危病者,辄见奇效。

694.净土法门,别无奇特,但要恳切至诚,无不蒙佛接引,带业往生。

695.念佛见佛,决定生西。

696.蒙阿弥陀佛接引,我要去了。大家要念佛,要发愿,要生西方。说竟,即移坐椅上,面西端身正坐。三时许妙真至,承嘱咐云,汝要维持道场,弘扬净土,不要学大派头。后不复语,只唇动念佛。延近五时,在大众念佛声中,安详西逝。

697.朽人于当代善知识中,最服膺者惟光法师。

698.折摄皆具慈悲,语默无非教化。

699.世间事要做得无过,均须要尽一番心力,若一不细心,则功少过多矣。

700.女子从小须习以性情柔和,则可无月经不调。

701.上成佛道,下化众生。

702.业消智朗,亲切周挚。

703.九众生离是门,上不能圆成佛道。十方诸佛舍此法,下不能普利群萌。

704.九界咸归,十方共赞。千经并阐,万论均宣。

705.不植德本,历劫难逢。既获见闻,当勤修习。

706.教理行果,乃佛法之纲宗。忆佛念佛,实得道之捷径。

707.自华严导归之后,尽十方世界海诸大菩萨,无一不求生净土。由只园演说以来,凡西天东土中一切着述,末后皆结归莲邦。

708.人身难得,中国难生,佛法难闻,生死难了。

709.华严大经,王于三藏。末后一着,归重愿王。法华奥典,妙冠群经。闻即往生,位齐等觉。

710.文殊发愿,普贤劝进。

711.如来授记于大集,谓末法中,非此莫度。龙树简示于婆沙,谓易行道,速出生死。

712.字字皆末法之津梁,言言为莲宗之宝鉴。

713.所谓契理契机之法,无过信愿持佛名号。

714.余门学道,似蚁子上于高山。念佛往生,如风帆扬于顺水。

715.百川万流,悉归大海。

716.示生秽土,以秽以苦折伏而发遣。安居净土,以净以乐摄受而钧陶。

717.普被三根,统摄诸法。

718.法华经云,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

719.客作贱人,实长者子。

720.普授三根之记,大畅出世本怀。

721.大慈普度,一物一遗。唯此一法,最为周挚。

722.不随佛界之缘,便随九界之缘,不随三乘之缘,便随六道之缘,不随人天之缘,便随三途之缘。

723.夫随佛界之缘,则是心作佛,是心是佛矣。随众生各界之缘,则是心作众生,是心是众生矣。

724.已断惑者,速证法身,具足惑业,带业往生。

725.净业若成,禅宗自得。

726.弥陀甚易念,净土甚易生。

727.晨夕行坐,未尝少懈。

728.众生机尽,如来应息。大悲利生,终无有尽。

729.无一法非佛法,无一人非佛也。

730.珠在衣里,了不觉知。怀宝循乞,枉受穷困。以如来心,作众生业。以解脱法,受轮回苦。

731.无五阴炽盛之苦,享身心寂灭之乐。

732.娑婆之苦,苦不可言。极乐之乐,乐莫能喻。

733.深信佛言,了无疑惑。

734.当如堕厕坑之急求出离,又如系牢狱之切念家乡。

735.发决定往生之愿,行决定念佛之行。庶可深入净宗法界,一生取办,一超直入如来地,如母子相会,永乐天常。

736.多生已来,业障深重,匪凭佛力骤难出离。

737.当信求生决定现生得生,当信念佛定蒙慈悲摄受。

738.坚定一心。

739.愿离娑婆,如囚之欲出牢狱,绝无系恋之心。愿生西方,如客之思归故乡,岂有因循之念。

740.佛不离心,心不离佛。

741.为弥陀之真子,作海会之良朋。

742.观此娑婆,浊恶甚于圊厕。信彼极乐,即我本有家乡。

743.朝斯夕斯,念兹在兹。念极功纯,感应道交。

744.当仰信诸佛诸祖诚言,断不可有一念疑心。

745.疑则与佛相背,临终定难感通。

746.见贤思齐,当仁不让。

747.不断惑业,得预补处,即此一生,定出樊笼。

748.华严一经,王于三藏。末后一着,归重愿王。华藏海众,悉证法身,咸求往生,企圆佛果。

749.净土一法,一代时教,最玄最妙,至圆至顿。

750.梦境是假的,因果是真的。

751.妄心为因,梦境为果。念佛为因,往生见佛为果。

752.身则有生老病死,界则有成住坏空。

753.以果觉为因心,全体是佛境界。

754.千经万论,处处指归。往圣前贤,人人趣向。

755.水清而静则现,水浊而动则隐。

756.信愿具足,至诚感佛。水清月现。心不清净,与佛相背,如水浊而动。

757.华严经云,佛身充满于法界,普现一切群生前。随缘赴感靡不周,而恒处此菩提座。

758.遍法界感,遍法界应。

759.净土法门,三根普被。

760.以深信愿,持佛名号,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即凡夫心,成如来藏。如染香人,身有香气。现在与佛气分相接,临终有不感应道交,蒙佛接引者乎。

761.三世不易之常谈,三根普被之妙道。

762.信愿具足,万不漏一。

763.念不归一,便难往生。

764.愿离娑婆,如狱囚之冀出牢狱。愿生极乐,如穷子之思归故乡。

765.不求来生人天福报,不求现世长寿康宁,唯求临终往生净土。则与佛誓愿相契相合。

766.福报一尽,永堕三途。

767.以佛慈广大,专以度生为事。

768.一念回光,即蒙摄受。

769.以志心念佛为能感,故致弥陀即能应耳。

770.信愿为先导,念佛为正行。

771.全心是佛,全佛是心,心佛不二,心佛如一。

772.念极情忘,心空佛现。

773.念佛虽贵心念,亦不可废口诵。以身口意三,互相资助。若心能忆念,身不礼敬,口不持诵,亦难得益。

774.大集经云,大念见大佛,小念见小佛。

775.从心而发,方名为愿。心口相违,何名为愿。

776.从口而出,从耳而入。一句如是,百千万句亦如是。

777.时常作将死,将堕地狱想。不恳切亦自恳切,不相应亦自相应。

778.以怖苦心念佛,出苦第一妙法。亦是随缘消业第一妙法。

779.学道犹如守禁城,昼防六贼夜惺惺,将军主帅能行令,不动干戈定太平。

780.念佛心不归一,于生死心不切。

781.思地狱苦,发菩提心。

782.调御得法,即寇贼皆为赤子。调御失道,虽手足亦作怨家。

783.还一宿债,生欢喜心。

784.莲因淤泥滋培,方得清净光洁。

785.道念重一分,凡情轻一分。

786.不怕念起,只怕觉迟。

787.若正念重,则余一切皆轻。

788.华瓶盛粪,人不把玩。美人薄皮,不异华瓶。

789.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命自我立福自我求。

790.现生优入圣贤之域,报尽高登机乐之乡。

791.行为世则,言为世法。

792.彼既丈夫我亦尔,何可自轻而退屈。

793.唯精唯一,执持圣号,真信切愿,往生西方。

794.持之久久,心佛一如。不离当念,彻证蕴空。

795.习气少一分,工夫进一分。

796.贪爱既息,心地清净。

797.富贵之人,每多嗔恚。以诸凡如意,需使有人。稍一违忤,即生嗔怒。轻则恶言横加,重则鞭杖直扑。唯取自己快意,不顾他人伤心。

798.嗔心一起,于人无益,于己有损。轻亦心意烦躁,重则肝目受伤。是知嗔习,其害最大。

799.华严经云,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

800.一切众生,无有慧目。不是执断,便是执常。

801.业由心造,形随心转。

802.前因必感后果,后果必有前因。

803.善恶之报,祸福之临。自作自受,非自天降。

804.生死循环,无有穷极,欲复本心以了生死者,舍信愿念佛,求生西方,不可得。

805.贪嗔痴三,生死根本。信愿行三,为了生死妙法。欲舍此三,须修此三。此三得力,彼三自灭。

806.如救头然以念佛,则无业魔不消矣。

807.当知一切境缘,悉由宿业所感。又须知至诚念佛,则可转业。

808.正念存而举措得当,真神定而邪魔莫侵。

809.只怕躬行有玷,不怕祸患鬼神。

810.一心念佛,尽心竭力,无或疑贰,无求不得。

811.众生之心如水,若一心专念菩萨,菩萨即于念时,便令冥显获益。若心不至诚,不专一,则便难蒙救护矣。

812.但得不饥不寒,何羡大富大贵。

813.乐天知命,随遇而安。

814.转烦恼成菩提,转忧苦作安乐。

815.身为苦本,极生厌离,力修净业,誓求往生。

816.诸佛以苦为师,致成佛道。吾人以病为药,速求出离。

817.上承法王觉道,下化法界有情。

818.凡惑日炽,净业难成。迷昧本心,永沦恶道。

819.于二六时中,礼十方诸佛。

820.夫欲学佛祖了生死,须从惭愧忏悔止恶修善而来。

821.持斋警策,意甚真切。脚踏实地,尽力做去。

822.唯说不行,了此一生。徒入宝山,空手而归。

823.已往之罪,虽极深重,至心忏悔,改往修来,以正知见,修习净业,自利利他,而为志事,则罪障雾消,性天开朗。

824.悔之一字,要从心起,心不真悔,说之无益。

825.读方而不服药,决无愈病之望。倘能依方服药,自可病愈身安。

826.暗室虽无人见,天地鬼神咸知。

827.事事常存忠恕,心心堤防过愆。

828.知过必改,见义勇为。

829.凡人改过迁善,并修净业,惟贵真诚,最忌虚假。不可外扬行善修行之名,内存不忠不恕之心。

830.身之所行,心之所念,须与佛合。若与佛悖,纵能念佛,亦难往生。

下一篇:海涛法师《关于人生的102句话》

如果觉得资料对您有用,可随意打赏。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发表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