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修学的目的---破妄显真
唯识学在整个大乘佛法当中是一个非常专业的课程,它跟我们上一堂的佛法概要是不一样的,佛法概要是整个修学的次第,那么唯识学主要是针对我们凡夫的内心的一种活动状态,做一个比较深入的探讨。我们在讲唯识之前,我们先把唯识学在整个佛法当中的一个定位,它的一个重要性,做一个简单的说明。
蕅益大师把佛法的修学的目的以四个字来做一个总结,就是我们修学佛法只有四个字叫做破妄显真。不管你修什么法门,你的目的只有一个,破除虚妄开显真实!
什么是虚妄呢?简单的讲就是我们的生死轮回。
为什么生死轮回是虚妄呢?
因为它无所得,我们每一次的生命,不管你多么的努力,不管你有多大的成就,你最后的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无所得。就好像你做梦,即便你在梦中你是一个转轮圣王,但是你这第一个梦结束以后到另外一个梦的时候,你不可能把第一个梦的东西带到第二个梦去,不可能!你所有的梦境只能在一个梦里受用,所以我们生生世世在里面轮回,其实我们也曾经努力做过很多事情,但是为什么我们到现在还是无所得呢?道理很简单,因为轮回是虚妄的,它的本质是虚妄的,你就不可能创造一个永恒的东西出来,所有的东西都是生灭的。所以假设我们不摆脱轮回,我们就永远是一个乞丐,永远是一个一无所有的乞丐,所以消除轮回对我们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破除虚妄,这第一个。
第二个从积极的角度呢,开显真实,我们应该要成就诸佛的波罗蜜,种种的功德庄严,让我们来生能够生生世世的受用种种的依报正报的庄严,所以整个佛法的修学分成两块:破除虚妄,开显真实!
那么在这样的一个基础之下呢,佛陀的教法有三个重点:
第一个是小乘佛法。
小乘佛法它的思想是业感缘起,它认为所有的轮回是由业力创造出来的,所以你看小乘佛法的目的,他所有的持戒修定修无常无我的观慧啊,都是在断有漏的业力,就断这个轮回。但是业感缘起它有缺点,因为它从业力来解释人生,它会陷入一种对立,因为善业它就不是罪业,因为有漏业它就不是无漏业,所以业感缘起所创造的人生观是一个对立的。所以当小乘的佛法把轮回消失了以后呢,它也不可能创造真实了,他进入了偏空涅槃,所以小乘佛法它只能够破除虚妄,不能够开显真实,这个是它不足的地方,所以佛陀讲完小乘以后接着讲大乘。
那么大乘佛法它不用业力来解释人生,它从内心,从心,一切唯心造!因为心态它不是对立的,因为它也可以起善念,也可以起恶念,所以它是一个平衡中道的思想,相对于业感缘起,这个内心的缘起比较圆满。但是从内心的缘起当中,大乘佛法又分成两块:一个是圆顿的法门;一个是次第的法门。如果你看了经典是很高端的,比方说《楞严经》,比方说《华严经》,比方说《法华经》,这个经典它的一个生命的立足点都是从清净心出发,真如缘起,你要能够直下承当你一念心性本来清净,你才有资格去修《法华经》,修《华严经》,去从空出假,去修六波罗蜜,去庄严你一念心性的。
所以圆顿法门它的好处呢,就是它在成就那种真实的功德这一块是非常直接了当,但是它破除虚妄相对不足,如果你去读《法华经》《华严经》,佛陀很少提到断轮回这一块,他认为说你应该准备好了,因为你到了法华会上,他假设你已经安住真如了,所以圆顿止观它的优点是很快让一个人能够成就,随顺诸佛的功德庄严,但它的缺点呢,对断除轮回这一块,破妄这一块相对薄弱,所以大乘的圆顿法门它偏重在开显真实,只有唯识学它是跨越了破除虚妄,它也兼带了开显真实,因为为什么?因为它的一切唯心造,它那个心从阿赖耶识出发,染净的和合体,它没有像圆顿止观这么理想化,以清净心做基础,它是很务实的从凡夫的心做出发,以阿赖耶识。
那么阿赖耶识呢它就是说你一个人,你可能变成一个好人,你也可能变成一个坏人,所以它很务实的从凡夫的心来开显你的菩提道,所以唯识学它的一个阿赖耶识的缘起,它能够往下兼带了小乘的业感缘起,它能够破除虚妄,往上它也可以通达大乘的圆顿止观,正念真如,开显真实,所以唯识学它可以说是整个大小乘教法里面一个非常重要的桥梁,你把唯识学学好了,所有的佛法你就容易融会贯通,它往下通达业感缘起,往上通达真如缘起,那么作为它呢就是一个阿赖耶缘起,所以唯识学在大乘这一块,它扮演一个重要的桥梁的角色,所以我们的确有需要花一点时间来跟大家谈一谈,我们如何从一个凡夫的心,而转变成一种圣人的心。
下一篇:执着越重,轮回就越难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