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终三大要讲记(印光大师文钞选编)

2014-02-25 汉传法师

Hi 陌生人你好!

繁体 推荐 纠错 目录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世间最可惨者,莫甚于死,而且举世之人,无一能幸免者,以故有心欲自利利人者,不可不早为之计虑也。】

世间最悲惨的事无过于死,全世界没有一个人能够幸免(这就是说,我们到了这一生的最后,都要面临死亡,面临身心瓦解的恐惧,以及对来世前途的忧愁等等)。所以凡是有心想自利利人的人,就不能不提早考虑度过死亡难关的办法。

其它人世间的疾病、磨难、困厄等等,都只是一般的难关,而死是最大的难关!这是我们回避不了的。即使目前忌讳谈起“死”字,不愿多考虑“死”,但它迟早都会到来。越是回避、越是不考虑,当它到来的时候,就越恐慌、越害怕,而且会导致来世的苦难更大。所以,理智的做法就是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死亡,寻找能度过死亡的办法,而且尽早地做准备。

如果不对生死大事认真地计划、考虑,而只在短浅的现世名利、享受上考虑,到了人生的最终,就一定遭到大的苦难,到时后悔已经没有用了。

【实则死之一字,原是假名,以宿生所感一期之报尽,故舍此身躯,复受别种身躯耳。不知佛法者,直是无法可设,只可任彼随业流转。今既得闻如来普度众生净土法门,固当信愿念佛,预备往生资粮,以期免生死轮回之幻苦,证涅槃常住之真乐。】

其实,死只是一个假名,而不是彻底断灭。死是宿世业力所感的这一期业报身已经用完了,心识就从身体中出来,再去受一个身体。这样舍离一个身体、又受取另一个身体的事,就叫做“死”。打个比方:身体好比房屋;心识好比主人;今生好比主人搬到这屋子里住;死就是这个屋子已经坏了,主人从里面搬出来,而迁居到另一个屋子。所以死并不是断灭。

不知道佛法的人,对于死的状况和应对死的方法完全不知道,更不可能做相关的准备和练习。这样的人就只是一天天地混吃等死。像这样麻痹自己,一天天地过去,逐渐就走到了死前。临死的时候,没有解脱的办法,就只有随业流转了。

而我们知道了佛法,跟世间的做法完全不同,他们回避死的问题,我们是直接面对死;他们对于死无计可施,只能被动地随业流转,我们可以积极地准备、应对,来求得最好的结果。

在佛法里提供了很多解脱生死的办法,其中以阿弥陀佛大愿普度众生的净土法门,是人人有希望修成的法门,能让众生平安度过死亡的法门,是非常简单有效的法门。就像一艘大轮船,只要有钱买得起船票,就都可以上船;一旦上了船,都能安全到达彼岸。买船票的钱就是信、愿、行三资粮,普通人都能买得起。“普度”,是指阿弥陀佛的大愿慈航,能把一切根机的众生都托运到极乐世界,而了脱生死轮回。

现在我们已经听到了这个法门,而且衡量自己,可以上得了这艘大船。这样的话,不是太难,如果要凭自己的力量在一生当中断惑证真,恐怕一般人达不到。而净土法门是阿弥陀佛特别的愿力,他要摄受浊世的凡夫即生就横超生死,大愿就是按这样设立的。

这样的话,就要想好我到了今生临终时,用什么方法来解脱。这只有靠你自己做决定。这不是半信半疑、犹犹豫豫、想去又不想去而能成办的。每个人都要考虑临终怎么来面对死亡?就像我们读书,要考虑好上哪所大学、读哪个专业、将来做什么职业,自己认为这是关系到一生前途的大事,就会慎重地抉择,确立目标,然后朝着目标努力进取。

那么,解脱生死不是一生一世的事,而是关系到未来无量世永久苦乐的大事,它的重要性比今生的前途问题要大无数倍!所以要百倍的关注,非常慎重地考虑,做出抉择。如果选定了临终唯一去极乐世界,来解决长劫的轮回生死,那到临终之前还有一段时间,能用来做准备。这是极难得的机会,一定要把握住,要尽可能地增长对西方净土的信愿,尽可能地念佛,尽可能地预备好往生资粮。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确保临终能往生净土,由此免除长劫沦落轮回的大苦,获得现证涅槃常住的真实安乐。这对自己来说,意义极其深远、重大,比世间任何事都重大,所以就竭尽一切力量做准备。

【其有父母兄弟,及诸眷属,若得重病,势难痊愈者,宜发孝顺慈悲之心,劝彼念佛求生西方,并为助念,俾病者由此死已,即生净土,其为利益,何能名焉。】

不但是自己这样考虑、这样行动,对于自己的父母、兄弟和眷属,也要这样为他们着想。

如果生了重病,已经好不了了,就应当发孝顺、慈悲的心,劝导他们念佛求生净土,而且帮他助念,这才是真正的孝顺、慈悲。物质上的利益是很小的,只能享受一点五欲快乐,其它派不上用场,更不可能解决生死问题。

我们怎么利益自己的亲友呢?怎么利益他无量世呢?就是要劝他去阿弥陀佛的净土。能够送他去极乐世界,确实利益了他无量世。因为只要生到极乐世界,就免除了长劫轮回的大苦。而且生到了净土,就一定能成佛。所以这是无法估量的利益。

总之,就是要好好考虑:我怎么来利益我的亲友和眷属呢?想来想去,只有引导他往生净土,让他得到永久的安乐,才是最切实、最广大的利益。这样能帮助亲友,对于净土生起真实的信愿,再通过念佛而往生到净土,就算尽到了自己的心。

【今列三要,以为成就临终人往生之据。语虽鄙俚,意本佛经,遇此因缘,悉举行焉。】

现在列出三大要,作为成就临终人往生的依据。语言虽然浅陋粗俗,但意义都是依据佛经而来。遇到有这个因缘,大家都一致按这样进行。

【言三要者,第一,善巧开导安慰,令生正信。第二,大家换班念佛,以助净念。第三,切戒搬动哭泣,以防误事。】

所谓的三要,就是临终助念有初、中、后三个阶段的要点。可以叫做初要、中要和后要。

第一、通过善巧地开导、安慰临终的人,使他心里生起正信。生起信心是往生的第一关要。生了信心,就会一心念佛、求生净土。后面助念的力量才能加上去,没有生信心,即使助念,也起不到大的推进作用。所以第一个关要就是要引起他的信心。

第二、通过大家换班念佛,来帮助他保持念佛的正念。(临死的人心力很弱,旁边的人护持他,使得他能保持一心系念在阿弥陀佛上,那就成功了!)

所以第二个要点是帮助他提起念佛的正念。方法是以换班念佛,使得他耳边的佛号声相续不断。

第三、就是在临终时和断气之后,切切不可搬动他的身体,或者在他身边哭泣。(这是因为:搬动身体会使他疼痛生嗔心,哭泣会使他动情、动爱念,动了贪嗔,就很难往生了!)

临终就看一念往哪边走,就生到哪里!所以在这个阶段切切不能出现任何干扰!临终的人一碰到违缘,就难免生起烦恼,很可能就落到六道里去了。所以我们要给他营造一个不受干扰的环境,使他的心唯一缘在佛上,这就是助念的要点。

【果能依此三法以行,决定可以消除宿业,增长净因,蒙佛接引,往生西方。一得往生,则超凡入圣,了生脱死,渐渐进修,必至圆成佛果而后已。】

按照这初、中、后三要而实行,能得到哪些利益呢?有临终得到往生和往生后进修成佛的大利益。临终时的利益:就是可以使他消除宿世的业障,增长净土因缘,从而得到佛愿力摄受、接引,而往生极乐世界。

往生后的大利益:一往生就生在西方净土的宝池莲花里,从此就不是婆娑世界的人了!已经在弥陀愿海光明的恒时护念之下,净土一切的境缘都是清净的,不会再起惑造业,也就超凡入圣、了脱生死了。然后以阿弥陀佛为导师,以海会圣众为良朋,时时听经闻法,只进不退。逐渐地上进,最终圆满成就佛果。

这么看来,临终就是一个转折点!转凡成圣的关键点!如果能扶助临终的人顺利生到净土,那确实给了他未来无穷的利益,了脱生死的利益,成佛的利益。

【如此利益,全仗眷属助念之力。能如是行,于父母,则为真孝。于兄弟,姊妹,则为真弟。于儿女,则为真慈。于朋友,于平人,则为真义真惠。以此培自己之净因,启同人之信向,久而久之,何难相习成风乎哉。】

像得到这样了生脱死、渐进成佛的极大利益,完全依仗眷属助念的力量。这不是求医、问神、占卜可比的,也不是做一些场面上的事可比的。

能够这样做,对父母算是真正尽到了孝道。让父母往生净土是出世间的大孝,不是世间的小孝可比。世间小孝是给予父母衣食供养,或者成就功名、事业,让父母光荣,但这些对于解决生死问题起不到直接的作用。能让父母永远超出生死,才是报了大恩!(当然世间的孝道方面我们也要尽心尽力地做。)

对于兄弟姊妹,这是真正尽了友爱。不只是生活上的关心帮助,而是利益到他永久的未来,使他得到永久的安乐,这才是真正尽了悌道!对于儿女是真正尽了慈爱。父母都希望把最好的东西给儿女,但世间有什么最好的东西?无非让他吃好、穿好,给他成家、找工作,让他以后日子过得舒服,这只是世间法上的小利益。真正让儿女能生到极乐世界,超凡入圣,究竟成佛,这才是对儿女尽了最大的慈爱。对于朋友、平辈按这样做,也是真正的讲情义、真正的施恩惠。

佛法讲到根本上,就是心法,不是做表面文章,也不必要花几十万扔到医院里。我们是发至诚的心来帮助临终者的心,使得他的心和佛的心相应。佛法这样在根本上做,实际给予的是极大的利益、无穷无尽的利益,比花几十万块钱大无量倍的利益。

【今为一一条陈,庶不至临时无所适从耳。】

对于这三大要,以下就一条一条地讲述,使大家做到心里有数,不至于临时无所适从。

【第一,善巧开导安慰,令生正信者。】

这第一要的重点是通过善巧地开导、安慰,把临终人内在的信心引发出来。

成办往生要靠主因和助缘两股力量:内在的力量就是临终人内在的信心,以及求生西方的愿力、至诚念佛的心力;助缘的力量就是大家至诚助念的力量。以这两股力量,就一定感得佛以悲愿摄受,而往生净土。所以第一个关要就是引发临终人的信心。

这又有两个方面:一是劝导病人放下一切、一心念佛;二是解除病人的疑虑,使他生起信心。

(一)劝导病人放下一切、一心念佛

【切劝病人,放下一切,一心念佛。如有应交代事,速令交代。交代后,便置之度外,即作我今将随佛往生佛国,世间所有富乐眷属种种尘境,皆为障碍,致受祸害,以故不应生一念系恋之心。】

首先,要恳切地劝导病人:“现在是关键时候了,你心里还有什么牵挂,有什么没交代好的事,赶紧交代。”(如果他心里还在牵挂世间的事,就不能一心缘在佛上,所以首先要让他把牵挂的事都处理完。)

交代好了,就对他说:你已经交代完了,就把心放下吧,不要再去想它。要想:我现在就要跟着阿弥陀佛去佛国了。世间的所有富贵、快乐、眷属以及种种的境界,都是往生的障碍,一贪恋在上面,就会生在轮回当中,所以不应当生一念贪恋的心。

总之这是引导他:你要放下世间的一切,一心求生净土;如果心还挂在世间的法上,就还要来娑婆受生。所以,对世间的一切东西不能生一念牵挂、贪恋的心。

【须知自己一念真性,本无有死。所言死者,乃舍此身而又受别种之身耳。若不念佛,则随善恶业力,复受生于善恶道中。若当临命终时,一心念南无阿弥陀佛,以此志诚念佛之心,必定感佛大发慈悲,亲垂接引,令得往生。】

又对他说:“某某,你要知道自己一念心的本性是不会死的。所以,死不是自己完全消失了!死只是这个身体使用到期,心识要从身体中分离出去,所以不必害怕我会没了,心性是从来不会死的。”

“死”,就是舍开这个身又受另一种身。现在到了转换的关口,到底是生娑婆、还是去净土,现在就看你当下这一念心怎么做了!如果现在不念佛,就会随生前所造的善恶业力,又受生在善道和恶趣当中。如果能一心念南无阿弥陀佛,以这至诚念佛的心,就一定感得佛大发慈悲,亲自来接引你,让你往生!

所以就知道,临终时如果心里不念佛而念世间法,就会随业力受生在六道当中;如果一心念阿弥陀佛,就一定被阿弥陀佛的愿力摄持,而往生到净土。这样你心里就清楚:应当放下一切,一心念阿弥陀佛!

(二)解除病人的疑虑,使他生起信心

【且莫疑我系业力凡夫,何能以少时念佛,便可出离生死,往生西方。当知佛大慈悲,即十恶五逆之极重罪人,临终地狱之相已现,若有善知识教以念佛,或念十声,或止一声,亦得蒙佛接引,往生西方。此种人念此几句,尚得往生,又何得以业力重,念佛数少,而生疑乎。】

这是打消他的顾虑。他的自信心不足,认为自己是业力凡夫,造了很多业,怎么能凭这么短时间的念佛就生到佛国净土呢?

这时候要打消他的顾虑,要告诉他:佛是救护我们众生的大悲慈父,连生平造了五逆十恶的极重罪人,临终地狱的相都现了,马上就堕地狱了,在这种关头,如果有善知识教他念佛,当时才念十声佛或者只念一声佛,也都得到佛接引而往生西方。

从这里就知道佛慈悲呀!这么重的业,这么危急,地狱都现了。怎么办?下至念了一声,就已经被佛的愿力摄持,而生到了净土。像这种人只念几句佛还能往生。跟他相比,你没造五逆十恶的罪业,也没有现地狱相,你何必怀疑自己业力重、念佛时间短而不能往生呢?你现在能一心念佛,就决定得到佛摄受而往生西方!

要相信佛有不可思议的力量!有不可思议的慈悲愿力!我们凡夫就是佛慈悲救度的对象!就是佛愿海摄受的对象!我一心念佛就已经和佛的愿海合上了,就一定能往生!

【须知吾人本具真性,与佛无二,但以惑业深重,不得受用。今既归命于佛,如子就父,乃是还我本有家乡,岂是分外之事。】

第二层道理:

你要知道,我们本具真如佛性,和佛没有差别,所以不要看轻自己。众生和佛只是迷悟的差别,要相信自己的佛性广大周遍,不可思议,而我又能发心念佛,怎么不能生西方呢!

所以我本来是佛,本来具有无量无边的功德,不可思议的,我现在只是做了迷梦,里头起了各种虚妄分别,所以不能受用到本具佛性。现在我觉悟了,又一心归命阿弥陀佛。就像流浪的孩子一念间醒悟了自己是王子,他就会回家,归投父王。当然就被父亲摄受!现在我是回本有的家乡,哪里是分外之事呢?

【又佛昔发愿,若有众生,闻我名号,志心信乐,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以故一切众生,临终发志诚心,念佛求生西方者,无一不垂慈接引也。千万不可怀疑,怀疑即是自误,其祸非小。】

第三层道理:

再告诉佛往昔发愿就是要让众生很容易就能生到净土,愿海所设计的是极简易的方法,而不是困难的方法。所以在临终有听到名号至心信乐这个条件,凭着十念就能往生。

也就是佛往昔发下了这条大愿:如果有众生听到我的名号,至心信受、欢喜,乃至念十声佛,如果不能往生我的净土,我就誓不成佛。现在弥陀已经成佛,这一愿成为真实的愿力,毫无虚妄。所以,一切众生临终发至诚的心,念佛求生西方,佛没有不慈悲接引的!这是愿海自然的反应,只要众生归投,有至诚的信心、欢喜心,一心念佛,佛就一定慈悲接引他。千万不要怀疑!怀疑就是耽误自己,让自己落入轮回,千生万劫地受苦,所以祸害极大。

在这样解除了他的疑虑之后,他就有了信心。再进一步让他生欢喜心:

【况离此苦世界,生彼乐世界,是至极快意之事,当生欢喜心。千万不可怕死,怕死则仍不能不死,反致了无生西之分矣。以自心与佛相违反故,佛虽具大慈悲,亦无奈不依佛教之众生何。】

要想到:现在离开这个苦难的娑婆世界,要生到无比安乐的净土,这是一生最欢喜、最庆快的事!这么一想就要生起欢喜心。就像在监狱里关了无数年,受尽了痛苦折磨。到了出狱的这一天,心里多高兴啊!外面的天地那么自由、广大,从此告别了轮回,迎来了无比美好、光明的未来!现在佛已经在监狱门口接你了,要把你接到净土的家里去。

这不是在人间去了富饶、发达的地方,过着富裕的生活。这是去无比美好的佛国净土!所以你要欢欢喜喜地念佛,欢欢喜喜地去净土。

你千万不能怕死,你怕死也不能不死,怕死反而没有生西方的分了。为什么?因为你的心跟佛的愿违背,佛的愿是救你出娑婆,而你怕死,想继续呆在娑婆。你不愿意离开娑婆,佛虽然有大慈悲,也奈何不了不依佛教导的人。

一般的人临终时无可奈何,是最悲惨、最恐惧的时刻。但是人只要能对净土法门生起信心,一心归命阿弥陀佛,临终就成了告别轮回的最欢喜的时刻!成了真正实现自己大愿的时刻!成了人生的飞跃!所以那一刻是大欢喜、大安慰的时刻。佛来接引,有多欢喜啊!所以根本不同。

【阿弥陀佛万德洪名,如大冶洪炉。吾人多生罪业,如空中片雪。业力凡夫,由念佛故,业便消灭。如片雪近于洪炉,即便了不可得。又况业力既消,所有善根,自然增长殊胜,又何可疑其不得生,与佛不来接引乎。】

进一步劝导安慰:你不要怕自己业障重、善根薄,佛不来接引你。为什么呢?因为阿弥陀佛万德洪名,就像大冶洪炉。阿弥陀佛因地发愿以名号做佛事,来普度众生;修行时又以无量功德庄严名号;成佛时成就了万德洪名(就是在名号里具足无量功德)。

所以只要你持这句万德洪名,就召来佛的无量功德加持,功德的力量就像熊熊燃烧的烈火洪炉;多生的罪业,就像空中飘落的一片片雪花;心里至诚念这句万德洪名,就在这念佛的心中消除罪业,就像一片片雪花靠近洪炉当时就化掉一样。所以,现在至心一念能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可见一心念佛的功德之大、消业之快。

这样业力消了,善根自然发出来,自然增长殊胜,自然就是大善根的人了!何必怀疑自己不能往生、何必看轻自己、何必怀疑佛不来接引呢?

这也是要引发他对于佛、对于名号的信心。他怕自己业力重,认为念几句佛能消多少业障。要告诉他不能这么想,这时候全凭信心。有十足的信心,念佛的力量就能发出来;半信半疑,念佛的功效也就大打折扣了。

【如此委曲宛转开导安慰,病人自可生正信心,】

能这样委曲宛转地开导安慰,针对病人内心的畏惧、怀疑、退屈,设法帮他解除,提起他的信心、欢喜心。这就是对他做了最直接的帮助。

总之,就是自己要做一名善巧的心理医生,针对临终人内心哪里薄弱、哪里有障碍,而设法把它排除;正面的信心、愿力、欢喜心等,设法使它引发出来、增长起来。通过这样帮助了临终者的心,才是帮助他往生的方法。

能够这样善巧地开导安慰,帮他拿掉顾虑、怀疑、怯弱的心理包袱,他就心里轻松了,就生起了真正的信心,再帮助他发起欢喜心,他就能勇猛地求生净土。

【此系为病人所开导者。至于自己所应尽孝致诚者,亦唯在此,切不可随顺俗情,求神问医。大命将尽,鬼神医药,岂能令其不死乎。】

以上是对病人开导的方法。至于自己所应当竭尽孝顺、诚心的地方,也唯一在这上面。

刚才讲过,佛法非常简明,就是在根本的心上着眼,唯一让亲人临终时的心得到安慰、引导他的心往净土的方面走,助念的要点就在这上面。

所以所谓尽到孝心、尽到诚心,就是要尽力帮助亲人的神识往净土上去。除此之外,万万不能随世俗的想法、做法,因为那样不但没有利益,还会给自他带来祸害。所以不能随顺俗情求神问医,大限到来,鬼神、医药哪里能让人不死呢?

【既役情于此种无益之事,则于念佛一事,便纷其诚恳,而莫由感通矣。】

对于一般人来说,临终时就是一念心,不是去极乐世界,就是去轮回。在旁的亲友也只有一个心,不是帮他去极乐世界,就是帮他去轮回。所以这时不论是临终者还是助念者,都要一心系念在阿弥陀佛上。不然,一分神就跑到别的路上去了。

旁边的亲友也是这样,如果心缘在无意义的世间事上,对于念佛就分心了,诚恳的程度就大大减弱。比如心想着怎么请医生或者送医院等等,心都分掉了,哪里能一心一意地开导、安慰病人,而提他的正念、提他的愿力、提他的欢喜心呢?重点都放在世间法上了!都是怎么求神、问医,想常住在轮回里的一个想法,对于往净土送的紧要大事就不能办好。这样心没有十足的诚恳,没有尽心竭力地在这个要点上做,那就不能感通。

所以这时候,临终人的心是主因,旁边人的心是助缘,主因和助缘都要放在和阿弥陀佛相应这个重点上。如果往生者自己的心唯一倾注在阿弥陀佛上,旁边人的心也共同倾注在阿弥陀佛上。这样一定感得佛慈悲加持,而接引往生。

【许多人于父母临终,不惜资财,请许多医生来看,此名卖孝,欲世人称我于父母为能尽孝。不知其天地鬼神,实鉴其心。故凡于父母丧葬等事,过于张罗者,不有天灾,必有人祸。为人子者,宜注重于亲之神识得所,彼世俗所称颂,固不值明眼人一哂,况极意邀求,以实罹不孝之大咎乎。】

很多人在父母临终的时候,不惜花费大笔钱财,请很多医生来看。这叫做“卖孝”,目的是想让世间人称赞我对父母能够尽孝。

世间人看的是表面现象,而天地鬼神看的是人的存心。所以凡是对父母丧葬等事过于张罗的人,不是有天灾,就必定有人祸。

作为子女的,要注重父母临终时的神识得到好的去处,让他来世得到大利益,能够让父母生到净土,那才是尽了出世间的孝道。所以一定要在这个重点上尽自己的孝心。在这以外,世俗所称颂的一套,固然不值明眼人一笑,何况是极意地这样张罗,而得到不孝父母的大罪过呢?

【第二,大家换班念佛,以助净念者。】

第二个要点是助念。

其中要注意的地方有两点:第一点、助念要持续不断。因为临终人的心力微弱,自己很难做到在断气之前的时间里一直缘在佛上,所以要通过持续不断助念的力量一直托住他的心缘在阿弥陀佛上。要这样来确保他往生净土。第二点、大家助念的目标要一致、步调要一致,不能杂乱。不论念佛的声音、节奏、环境的清静等,都是为了使临终者的心能始终缘在佛上,而确保往生。

【前已开导病人,令生正信。然彼病人,心力孱弱,勿道平素绝不念佛之人,不易相继长念,即向来以念佛为事者,至此亦全仗他人相助,方能得力。以故家中眷属,同应发孝顺慈悲之心,为其助念佛号。】

经过前面的开导,已经使病人生起了真实信心。这样解除了他内心的疑惑、顾虑、恐惧之后,就一心想去极乐世界了。

接下来,要帮助他提起念佛的正念,而且使念佛的正念相续。考虑到临终人的心力很微弱,不用说平时绝不念佛的人,不容易长时间相续念佛,就连一生以念佛为修持的人,到这时也全仗别人的帮助才能得力。所以家里的眷属要共同发孝顺、慈悲的心,为亲人助念佛号。(就是要齐心协力帮助亲人的神识安稳地生到西方。这时是用助念的心力扶助亲人的心去极乐世界,不是外在做什么。所以要尽心尽力地助念佛号。)

【若病尚未至将终,当分班念。应分三班,每班限定几人。头班出声念,二三班默持。念一点钟,二班接念,头班,三班默持。若有小事,当于默持时办。值班时,断断不可走去。二班念毕,三班接念,终而复始,念一点钟,歇两点钟,纵经昼夜,亦不甚辛苦。】

助念有两个阶段:第一是在临终之前的阶段,分班助念;第二是快命终的时候,共同合念。

首先讲分班助念。分班助念的要点是大家力量平均分配,使得劳逸结合,而保证佛号相续不断。不然一个人从早念到晚,没有这个精力。所以要分成三班轮流念,每班限定几个人。

头班出声念,是为了让病人都能听到,二、三班在后面默持。念了一个钟头再换班,二班接着出声念,头班和三班默念。如果有小事,应该在轮换到默念的时候再去办,值班时不能走动。(意思是,在三班里出声念的这一班绝对不能走动,因为这一班是站在助念的前沿阵地,要保证一个小时里佛声不断,让病人能听到。如果在这期间念念停停或者中间走动,就会扰乱病人的心,使他心神不定。)二班念完之后,三班接着出声念,头班和二班默念。

这样周而复始,每班念一个钟头,歇两个钟头。即使经过一天一夜,也不会特别辛苦。

【须知肯助人净念往生,亦得人助念之报。且莫说是为父母尽孝应如是,即为平人,亦培自己福田,长自己善根,实为自利之道,不徒为人而已。成就一人往生净土,即是成就一众生作佛,此等功德,何可思议。】

我们要想一想:肯帮别人,实际就是肯帮自己;成就别人往生,就是成就自己往生。现在肯帮别人净念往生,将来自己临终也会得别人助念。知道了这一点之后,就要不怕辛苦尽心尽力地去做。

不用说为父母要这样尽孝,为一般人这么做也是培自己的福田、长自己的善根。所以实际是在利益自己,不单是为别人而已。再想想,成就一个人往生就是成就一个众生作佛,这样的功德哪里可思议呢?实在是无量无边。

【三班相续,佛声不断。病人力能念,则随之小声念,不能念,则摄耳谛听,心无二念,自可与佛相应矣。】

这样三班轮流替换,让病人耳边的佛声一直不断。病人还有气力,就随着佛号小声念;如果不能念,就用耳朵静静地听。心里一直听着佛号、缘着佛、忆念佛,不产生其它念头。这样一心缘佛,就能和佛相应。

【念佛声不可太高,高则伤气,难以持久。亦不可太低,以致病人听不明白。不可太快,亦不可太慢。太快则病人不能随,即听亦难明了。太慢则气接不上,亦难得益。须不高不低,不缓不急,字字分明,句句清楚。令病者字字句句,入耳经心,斯易得力。】

助念时念佛的声音不能太高,太高伤气,难以持久。也不能声音太低,不然病人听不清,也不容易得力。也不能念得太快或太慢。节奏太快,病人跟不上;念得太慢,气接不上,也难以得益。

所以不高、不低、不缓、不急,每个字都念得清清楚楚,每一句都念得清清楚楚,让每一句佛都平平稳稳地经过他的耳朵传入到他心里,这才容易得力。

要知道,这时的念佛是念给病人听的,所以念的方式要让他最合适地接收到。

【念佛法器,唯用引磬,其他一切,概不宜用。引磬声清,听之令人心地清净。木鱼声浊,故不宜用于临终助念。】

念佛的法器只用引磬,不用其它。原因是引磬的声音清,听了使人心地清净。木鱼的声音浊,不适合在临终助念时用。

【又宜念四字佛号。初起时,念几句六字,以后专念阿弥陀佛四字,不念南无,以字少易念。病人或随之念,或摄心听,皆省心力。家中眷属如此念,外请善友亦如此念,人多人少均如此念。】

而且适合念四字佛号,一开始念几句六字,以后就专念“阿弥陀佛”四字。因为字少容易念,病人不论随大家念还是专心听,都省心力(意思是,这时念四个字,病人随念和听都比较省心。临终人的心力很弱,要尽量适合他的心)。

家里的眷属这样念,外面请的善友也这样念,不论人多人少都这样念。

【不可一起念,歇歇又念,致令病人,佛念间断。】

最忌讳的就是念念停停,送往生要尽到自己的心,要在他断气之前,尽量让佛声相续不断。这一声一声的念佛就是扶助他的心缘在阿弥陀佛上。如果念念停停,就有可能使他缘佛的心间断下来,而不能相续。

【若值饭时,当换班吃,勿断佛声。】

碰到吃饭的时候,不是大家一起去吃,不然在吃饭这段时间中断了佛声,万一病人这时候断气,心又没缘在佛上,那就有可能落轮回了!所以换班吃的时候,只许默念的那班去吃,开声念的一班不去吃,这样佛号就不会断。等到一班吃完了,再换班吃。

【若病人将欲断气,宜三班同念。直至气断以后,又复分班念三点钟,然后歇气,以便料理安置等事。】

第二阶段:如果病人快要断气,就应当三班共同念(因为这是最关键的时刻)。一直到病人断气之后,还要分班念三个钟头。断气之后念三个小时,然后开始歇气,以便做料理、安置等事。

也有说时间越多越妙,以及近代大德提倡断气后助念8到24小时。

【当念佛时,不得令亲友来病人前,问讯谕慰。既感情来看,当随念佛若干时,是为真实情爱,有益于病人。】

当念佛进入助念的阶段,就不能再让亲友走到病人身前慰问、安慰等等。既然是有情义来看,就要对临终的人做到真实的帮助。所以应当随大家念佛若干时候。这才是真实的情义,有益于病人。

【若用世间俗情,直是推人下海,其情虽可感,其事甚可痛。全在主事者明道理,预令人说之,免致有碍面情,及贻害病人,由分心而不得往生耳。】

如果按世间的俗情去做,那简直是推人下海。这份情虽然可感,但所做的事让人悲痛。完全在主持者明白道理,预先就做好防范,提前就对大家讲明,对家人讲好,免得临时出了差错障碍往生,这是对病人很大的危害。

世间的俗情,感情好的亲友来了,总要说两句慰问话,这样让病人分心,没有缘在佛上,就障碍他往生。万一听到哭泣或者动情的话,心里动了悲感,就又落轮回了!所以这种做法叫做“推人下海”。

【第三,切戒搬动哭泣,以防误事者。】

第三个要点:在临终和已经断气的时候,不能搬动哭泣,以防误事。

【病人将终之时,正是凡,圣,人,鬼分判之际,一发千钧,要紧之极。只可以佛号,开导彼之神识,断断不可洗澡,换衣,或移寝处。任彼如何坐卧,只可顺彼之势,不可稍有移动。亦不可对之生悲感相,或至哭泣。】

这是讲临终之际非常关键,完全看一念心往哪处走,这是“凡、圣、人、鬼分判之际”。也就是,一念心缘着佛,就生净土而成圣;一念心缘着世间事,就堕轮回而做凡夫;一念心处在安详、清净当中,就生善趣;一念心起了嗔恨、贪爱,就堕恶趣。就只是一念决定的!所以极为紧要。

这时,境缘往哪方面诱导非常关键。对念佛人来说,就只以佛号引导他的心,扶助他的心缘着阿弥陀佛往净土去,这时不能有任何杂染的缘,不能有任何干扰。

断断不可以在这时给病人洗澡、换衣服,或者移动寝卧之处。总之,随他自己舒服的方式,愿意往左就往左,愿意往右就往右,愿意躺着就躺着,愿意坐着就坐着,不要勉强,不要用手去移动他;也不可以在他面前现出悲哀或者哭泣。

【以此时身不自主,一动则手足身体,均受拗折扭挒之痛,痛则瞋心生,而佛念息。随瞋心去,多堕毒类,可怖之至。若见悲痛哭泣,则情爱心生,佛念便息矣。随情爱心去,以致生生世世,不得解脱。】

原因是:这时病人身体不能自主,稍微一动他,手、脚、身体都受到扭折的疼痛,一疼痛随着就起嗔心,佛念就停掉了。随嗔心去的人多数堕在毒类当中,非常可怕!

过去有个阿耆达王,一生信奉佛法,造立塔庙,积了很多功德。在他临终快断气的时候,旁边的侍卫因为好几天没睡觉,一下子疏忽,把扇子掉在他脸上。当时他非常疼,起了嗔心,随着这一念嗔心就堕到毒蛇里投胎了。

民国的了然法师写过这样两件事:以前有个居士,在清朝时做过江苏的府台。后来发心出家,住在小庙里,和灵岩山很近。他的姨太太也很信佛,常常送供养,劝他回家,说:“现在你已经出家了,你是菩萨,要度众生,不能独修。你如果回家,一切东西都比较方便容易,我愿意侍奉你。”被这样屡屡劝动,厚情难却。后来因为乡间也不太平,他害怕被扰害,常常心里不安。因为有这个危险的关系,后来就真的回家了。

回家以后,得到他夫人周全的照顾,使他能安心念佛。

有一天,他向夫人告假说:“阿弥陀佛已经来接我了,我要回西方了。”夫人向他顶礼,哭着说:“菩萨!你现在去了,丢下我在世上,我依靠谁呀?”忽然被他夫人情爱一牵,难舍难离,当时就迷失正念,也跟着一起流泪。再看阿弥陀佛,已经不见了。

这些都是前车之鉴,当时一念嗔心就做了毒蛇。或者听到亲人哭嚎,动了情,净土就不能现前,被情爱往下拉,又堕入轮回。

另一件事,了然法师听护关的常青师讲他父亲吃素很多年,虽然发心念佛,只是求福报,不懂得发愿求生西方。常青师9岁时,父亲去世,家属给他沐浴换衣服,还没有棺殓。第二天,父亲的姐姐来了,对着他耳边哭。当时长青9岁的小孩,见到父亲双眼流泪。

这样就看到,人快要去时或者去后不久,身体还没冷透,神识还没完全走,这时眷属不能啼哭。像他姑姑在耳边哭时,还能看到他父亲流泪。当时就是动了情。这样的话,就落到生死里去了。

【此时,所最得益者,莫过于一心念佛。所最贻害者,莫过于妄动哭泣。若或妄动哭泣,致生瞋恨,及情爱心,则欲生西方,万无有一矣。】

这时让病人最得益的莫过于一心念佛,最损害他的莫过于乱动他的身体或者哭泣。如果乱动他的身体或者哭泣,让他生嗔恨、生情爱,那想生西方,一万个人里头没有一个!

【又人之将死,热气自下至上者,为超升相。自上至下者,为堕落相。故有顶圣眼天生,人心饿鬼腹,畜生膝盖离,地狱脚板出之说。】

而且人要死时热气从下往上,上面最后冷,就是超生的相。从上面往下降,就是堕落的相。所以有顶圣、眼天生等的说法。

【然果大家至诚助念,自可直下往生西方。切不可屡屡探之,以致神识未离,因此或有刺激,心生烦痛,致不得往生。此之罪过,实为无量无边,愿诸亲友,各各恳切念佛,不须探彼热气,后冷于何处也。】

如果大家能至诚地助念,自然可以使他的神识直接往生西方(要相信助念的力量,要相信佛以大愿摄受众生,相信病人念佛的心,这几个缘和合起来,以精诚的力量就可以往生)。

切切不可屡屡探他的身体到底哪一块热。这样一碰,如果神识还没离开身体,或许受到刺激,心里生烦痛而不能往生。这罪过实在无量无边。

但愿亲友们各自注重恳切念佛,不必去探视他热气最后在哪里冷。手摸他的身体,就是打扰他。

【为人子者,于此留心,乃为真孝。若依世间种种俗情,即是不惜推亲以下苦海,为邀一般无知无识者,群相称赞其能尽孝也。此孝与罗刹女之爱,正同。经云,罗刹女食人,曰,我爱汝,故食汝。彼无知之人之行孝也,令亲失乐而得苦,岂不与罗刹女之爱人相同乎。】

如果是子女送父母往生,在这点上留心,才是真孝。如果按世间的各种俗情,就是不惜把父母推下苦海,只是为了赢得一般无知的人共同称赞我能尽孝(这时号啕大哭或者洗身体、换衣服,做各种场面上的事)。

其实这样的孝和罗刹女的爱是一样的!经上说:罗刹女要吃人时,就说:“我爱你,所以吃你。”无知的愚人行孝,让父母失去安乐、遭受痛苦,不是和罗刹女的爱一样吗?

【吾作此语,非不近人情,欲人各于实际上讲求,必期亡者往生,存者得福,以遂孝子贤孙亲爱之一片血诚,不觉其言之有似激烈也。真爱亲者,必能谅之。】

我这样说,不是不近人情,是想让大家各自在真实利益上讲求。一定要使亡者的心往生净土,使存活的人都得到福德,这样才满足孝子贤孙孝敬父母的一片血诚。

不知不觉,我说的话似乎有些激烈,真正爱父母的人一定能谅解我。

【顶圣眼天生等者,谓人气已断,通身冷透,唯头顶独热者,则必超凡入圣,了生脱死也。】

这是解释上面一偈。临终时暖气最后在哪里冷,就决定生哪一道,有一定的相兆。

“顶圣”是指人断了气,全身都冷透了,只有头顶还热,那就证明是往顶上出去。一定是超凡入圣、了生脱死了。

【眼天生者,若眼及额颅处独热,则生天道。心处独热,则生人道。肚腹独热,则生饿鬼道。膝盖独热,则生畜生道。脚板独热,则生地狱道。】

其余的方面:全身都冷透了,只有眼睛和额头这里还热,就生天道;只有心口这里热,就生人道;只有腹部这里热,就生饿鬼道;只有膝盖这里热,就生畜生道;只有脚板这里热,就生地狱道。

【此由人在生时,所造善恶二业,至此感现如是,非可以势力假为也。】

这是由人在生时所造善恶二业的轻重情况,临终时看哪种业重或者哪种业首先现行,就随这种业生到六道当中。业力往哪里去,就出现热气往哪边走,不是以人为的力量能假装出来的。

【是时若病人能志诚念佛,再加眷属善友助念之力,决定可以带业往生,超凡入圣耳。不须专事探试征验,以致误事也。至嘱,至祷。】

这时如果病人自己能至诚念佛,再加上旁边的眷属、善友齐心协力助念的力量,这两股力量和阿弥陀佛的愿力相应,就决定可以带业往生、超凡入圣了。

意思是:只要当时病人的心是在至诚念佛,旁边助念的人也在一心一意地助念,这样就可以往生。因为当时自他的心都专注在佛上。不必要专门做试探热气的事,那样会误了大事。这是很紧要的一点。

以上简单解释了《临终三大要》,但关于助念往生方面,还存在临终者自身和环境方面的很多实际情况,有很多具体细节上的事要处理。这些我没有实际助念的经验,大家要参考《饬终津梁》、《饬终须知》、弘一大师的《人生之最后》、李炳南老居士的《助念之意义与规矩》等等,以及请教有临终助念经验的善知识来作指导。

下一篇:寿康宝鉴序讲记(印光大师文钞选编)

如果觉得资料对您有用,可随意打赏。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发表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