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严法师:慈济是人间的一股清流
常有人说:「慈济是当今社会的一股清流,能够净化人间」;这一点,正是我对「慈济人」的衷心期许。
无缘大慈 同体大悲
从佛教的观点,「慈」是「无缘大慈」,同也是智慧、良知的省思。「悲」是「同体大悲」,隐含着毅力、良能的意义。智慧的发挥,要靠毅力不断持续,若仅具智慧,久缺勇气与毅力,也是无法成学业、事业与道业。
人,与生俱来有良知,面对景象能立即发挥良能,此谓之「慈悲」。社会上人人都说需要爱,有爱的人生才算幸福。不过,社会上也因爱而产生许多问题。人因爱欲而生贪,因贪自然生起做恶的罪源,这都是由爱而转造恶业。
而慈也是一种爱、是一种清净的,完全无污染的爱。一般人的爱,只爱和我有关系、和我最亲近的人,只想让这些人快乐;这样的爱,是凡夫俗子的爱。在佛教领域中,爱的范围便推及得相当广大,和我无缘无故的人,我依然爱他们,依然想使他们快乐;这不带任何色彩,毫无私我的大爱,必定需要发挥智慧,才能使其广被――让被爱的人感到快乐,爱人的人也不觉得烦恼,这就是「慈」。
无缘大慈 化解邻里官司
三十多年前,「慈济功德会」在花莲草创之初,有位会员每个月捐助二十元。有一天,慈济的委员前去她家收会费时,这位会员便随口提起:「唉!最近好烦!」委问那位太太何事心烦。原来那位太太的隔壁邻居正在改建房屋,地基挖过了两家的地界,那位太太觉得对方太甚,彼此争执不下,便打起官司。
了解事情的本末后,委员就问她:「你知道我今天为何到府上来吗?」
「当然知道,收会费啊!」
「你知道这些钱的作用吗?」
「当然知道,救济啊!」
「你知道要救济谁吗?」
「这我就不知道了!」
「对啊!你并不知道是谁遭受苦难需要帮助,却能够每个月捐出二十元来,如今只为了墙界,就和相处了四十年的老邻居打官司,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这么做值得吗?」
那位太太恍然大悟,于是向法院撤销诉讼;两家重修旧好,邻居也大感歉意,主动将墙界缩退数尺。如此一退一让,两家之间竟然空出一条巷子来。像这种情形,就是发自良知,出自智慧,而智慧正是源于「无缘大慈」。
启发每个人心底的清泉
目前的社会,正是需要这股慈爱的清流,它宛如一泓清水,沁人心脾、洗人心智,让人清凉洁净。而事实上人们不能没有水而能存活――无论多么高的山顶,依然有水源在其上,水多高,地多低,水源都无所不在;意思就是说,人们无论年纪老、少,不分知识高、低,都具有这分慈爱的本性,蕴含这股清净的智慧。
只可惜我们没充分开发这股清净无染的智慧;须知我们每个人心底都有一块福田,隐藏着丰沛的清流,而佛教的精神正要启发每个人心底的这股清流。
心、佛、众生,三无差别
智慧与受教育的高低无关,而是人人与生具有的。佛陀曾说:「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人心和佛、众生虽然是三种名词,事实上却是同一种本质,具有清净的智慧。这分清净的智慧可以发挥极大的功能,社会的发展、文明的缔造,都是人们运用智慧创造出来的。
但是,人们常常让欲念蒙蔽了智慧,污染了清净的本性。「人心」、「佛性」二者名异质同,差别只在于人心常忘了发挥那分清净的智慧,因此难免造成了明显的善、恶结果。假如能以佛清净本性,来发挥那分清智慧的功能,我们的社会就会成为一片净土。所以说,智慧和聪明、佛性和人心都是相同的东西――只是智慧是清净的,聪明沾到了污染;性是清明的,人心却是带着欲念,别就在这清净与污染。
「慈济」,便是努力想运用这股清净的智慧,启发人心的良知。大家常感叹「人心不古」,其实并非现代人没有良知,而是良知遭社会物欲污染、蒙蔽。只要能藉由佛陀的精神教化,用智慧启发良知,涤除种种污染,「慈济」的无私大爱必然延伸,则社会何愁不和谐?人间净土何愁不到来?
下一篇:证严法师:这才是真布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