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调好了,对生活待人影响深远
我常强调「调心」,因为心调好了,自然语言行为就会表达出来,所谓身、口、意三业平行,所以起心动念,对日常生活、待人接物影响深远。
见贤思齐 先要心服
有人会说:「心不好,别人又看不到。」其实经常累积坏的念头,很自然的就容易控制不住自己而发脾气;脾气即是累积而来的习气,遇见不顺心的事,就会表达出不好的脸色,说出不好听的话。
这种习气累积久了,变成一种自然。有朝一日,当发现自己的确需要改变,或者要学习别人的好修养,就需要更长的时间。
于是,在学习之前,要先「心服」,心服才懂得知错而能够决心改过。但是自然的习气已久,稍有不慎还是会流露出来,修行就是先要「服」,然后一次能忍,二次能吞,坏的念头慢慢地消除,好的想法就会慢慢地增长。
这些说起来好像很简单,但是做起来却很困难,修行者看到别人好要起敬佩之心,同时要见贤思齐,就要有「服」的心。
克己精进 调伏心魔
佛陀修行的过程中,心中好坏念头也曾不断交战,佛陀以大勇猛心和清净的智慧,终于降伏坏的念头,达到纯善境界,这叫做伏魔。
学佛就是要「伏心」。「伏」与「服」不同,对贤人,我们起信服心;对于自己的起心动念,不好的习气,则要自我降伏,这就是两字不同处。
一旦坏念头生起,又不慎表露于外,别人看了会给予指正,此时就要赶快心服口服认错,这就是及时改过,也是伏自心魔的一种方式。也许刚开始会不习惯,但一次一次的精进,慢慢地就会自在了。
一位妇女的转变
就像有一位资深的慈济委员,她在少女时,向往结婚后能组织一个美满的家庭,婆婆好、先生好,她也能做个好媳妇、好太太。但事与愿违,婆婆是受旧礼教的人,秉持着台湾俗谚「受尪欺,不要受某治」、「女人憨憨的吃,憨憨的做就好」的旧观念,从来不重视她的想法,处处压抑着她。
她有时对先生说:「今天星期天,是不是载我去买东西?」先生就会怒斥:「做丈夫的还要当太太的司机不成吗?」这些日常琐事,让她觉得先生很不体贴。在婆婆的旧礼教和先生的大男人主义下,她很想脱离婚姻生活。
直到1985年,一位委员引她进入慈济,她才知道:世间不是我最可怜,还有很多人过着艰辛的生活。
投入慈济之后,又听到我说:「心好,嘴巴如果不好,不算好人。」她开始自我反省,想到过去总是觉得:我比较有理,为什么不能辩驳、解释呢?所以得理不饶人。后来知道「得理要饶人」,「理直要气和」,因而不断地调整自己。
现在三代同堂,婆婆九十多岁了,偶尔会说:「我这么老了,没有用了。」她就对婆婆说:「有妈妈在,让我们有孝顺的机会,我们都很欢喜。」婆婆听了就很安心;而媳妇现在也成了她的宝贝,婆媳就像母女一样。看,成就一个美满的家庭,就在于能够调伏自心。
所谓「恶法易生易灭」,善法也是一样。若能降伏这念心,把习气变得自然,就是修养,这是需要日日用心不懈的。
下一篇:容易分心,该如何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