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云大师《谈你说我》

2014-02-16 汉传法师

Hi 陌生人你好!

繁体 推荐 纠错 目录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各位法师、各位护法信徒:

我们今天要讲的题目是:‘谈你说我’。

在这个人世间里,人际关系是很重要的。你我彼此的交谊如果很和谐,就会有安乐祥和的关系;如果你我的关系不调和,人际的交往不顺畅,就会生出许多苦恼忧烦。每一个人的生存情况,都依靠着你我彼此的合作;世间万事万物之所以多苦多忧多烦恼,便是发端于你、我之间的人际冲突,肇因于我们既不懂得如何善待‘你’,也不自知如何修持‘我’的缘故。所以,在今天这个因缘殊胜的时候,我想跟各位谈一谈‘你’和‘我’。

从前有一位信徒热心学佛,跑去问禅师:“禅师,什么是‘佛’?”

禅师笑着看他:“这个问题,我不敢告诉你,因为即使告诉你,恐怕你也不相信。”

那个信徒立刻恭恭敬敬的说:“禅师的话我一定听,怎么敢不相信呢?”

“既然如此,那我就告诉你吧!”禅师笑着伸出手一指:“你,就是佛!”

“咦,我只是一介凡夫,那里敢自居是佛呢!”

“这是因为你有一个‘我’的观念作梗,有了我执而不能超越,所以你不知道你自己是佛。”禅师笑着解说。

信徒似懂未懂,又继续问道:“我有‘我’的缘故,不自知是佛,那么,请问禅师:你呢?你是不是佛?”

禅师冁然而笑:“何必执着这么多呢?有‘我’已经不是佛了,再加上有一个‘你’,那就更不是佛了!”

我们在学佛的过程中,所以会觉得有各种迷惑的原因,就是因为有‘你、我’的分别对待观念,对‘你、我’既不能认识清楚,就难免产生无明而造作千般罪业,连带的对佛法也就难免如雾里看花、水中捞月一般,见不真切了。我今天和各位‘谈你说我’,将分别从社会、时空、佛经、究竟四个方面来解说,希望能透显出一些佛教的奥义献与大家。

一.从社会方面谈你我的关系

我们先从‘你我争斗的开始’来探讨‘你我计较的原因’。

我们这个世间的人们,一直不停的互相争斗、计较,就是从‘你、我’关系的不协调产生出来的。佛经里面有一个六根会议的譬喻,最能说明这种因果关系:

原来人的脸孔上,眉毛最高,依次是眼睛、鼻子,最低的是嘴巴。有一天,它们四者聚在一起开会,眼睛首先发难:

“我是人的灵魂之窗,你们有谁比我重要?如果不是我洞观万事烛照万物,你们怎么能见出形形色色?靠了我的看视,你们才知道走路;没有我,你们就寸步难行了。像我这么有用的眼睛却屈居没有用的眉毛下面,我真是不服气得很!”

眼睛刚说完,鼻子便立刻抢着说:

“我这鼻子应该是最重要的啦,你们想想:不但是闻香闻臭要靠我,呼吸也要靠我,我如果一口气不顺,你们还有什么用啊?像我这么有用的鼻子却长在眉毛的下面,让眉毛高高在上,我才真不服气呢!”

鼻子说完了,嘴巴也鼓起如簧之舌发言抱怨道:

“人的身体上,最有用的应该是我这张嘴才对!靠了我说话,你们才知道什么是什么;靠了我张口吃饭,你们才能生存下去。像我这么有用的嘴,却长在脸的最下面,反而是毫无用处的眉毛高踞上方,我实在太不服气了!”

这样你一言我一语、你一枪我一箭的纷纷指摘,令眉毛十分为难,等大家说完了,眉毛就说道:

“我知道我没有你们有用,不够资格在你们上面,现在我愿意到你们的下面去。”

于是眉毛就跑到眼睛下面一站。眼睛一看,吃了一惊:“怪了,有点不对劲,这样不像个人了。”

眉毛只好再落到鼻子下面,大家一看,也不像个人,就又把眉毛驱逐到嘴巴下面,再怎么看更不像个人了。这样你推我赶、你吵我闹的议论纷纷了很久,终于决定:还是让眉毛回到原来的上位才最妥当,最像个人。如此你高我低、你来我去了一番,徒然庸人自扰。

人也是一样:我们有时候就是不服气别人比我好,比我高,比我大,因此千方百计的和对方计较、争夺、斗法,能欺则欺,能胜过别人一寸就胜一寸,能赢别人一分就赢一分,终于造成了彼此的不和谐,甚至互有痛苦,不能离相去障。这种你我斗争的情形,就连恩爱、亲蜜如夫妻都不能免,像《百喻经》里夫妻争饼的寓言:有一对夫妻为了争一块烧饼吃,你争我夺的僵持不下,这个丈夫心里想:‘女人比较爱讲话,我不妨从这个弱点上去赢她。’于是提议以不讲话来决胜负,谁先讲话就算输,烧饼就让赢的人吃;太太同意了,这夫妻两个人就面对面坐着,中间摆着那块饼,彼此一句话都不说的对峙起来了。不久来了一个小偷,窥见屋子里坐了泥塑木雕似的两个人,一动也不动,这个小偷不觉心里纳闷起来,不知个中玄虚,可是一连几小时过去了,两个人还是不言不动,小偷的胆子就大了,一步一步走近太太的身边,东摸摸、西碰碰,找不到值钱的首饰,就有意无意的对她吃起豆腐来。那个丈夫眼睁睁看着太太被人欺侮,竟然还是无动于衷,这个太太心里又气又急,终于忍耐不住,愤然起身戟指大骂:“你是个瞎子是不是?没看到我被人欺侮吗?”

想不到这个丈夫反而欣然色喜的跳起来,一把抓起那块烧饼就啃,还笑着说:“哈哈!你说话了,你输了!这块烧饼终于是我的了!”

像这样一心计较人我之间的利害、得失,胜则生怨,负则自鄙,由此生出一切迷惑烦恼,是很难和平相处的,唯有去除胜负心,泯灭分别识,才能无争自安,也才能证入虚空如实的法界。

由于彼此的互相计较、争斗,就造成了种种爱憎。爱的时候,就爱得缠绵热烈,恨起来也彻底恨得天地殊隔。太爱的人,爱得一分一秒也不能分离,稍一分开,就有了‘爱别离’的痛苦;而对于不喜欢的人,一旦冤家路窄碰头了,就有‘怨憎会’的苦。所谓‘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就正是人我关系张弛的现象,人我之间的种种不和谐,都是因为没有发扬慈悲心,没有把别人看成跟我一样,没有把众生看成同胞手足,反而你我互相猜忌乖隔,尔虞我诈、我虞尔狡的,自然容易生出一切是非、纠纷、烦恼。其实,你我之间是没有界限和鸿沟的,应该如《金刚经》上说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泯却心理上没有意义的种种猜忌对待。

有一户人家祖孙三代同堂,祖父和儿孙相聚的时候,小孙子调皮捣蛋,祖父看不过去,就打了孙子几巴掌。做儿子的在旁边看到了,心里气愤,就自己打起自己的耳光来;这个祖父十分惊讶,就问:“你这是干什么呢?”

那个做儿子的振振有辞的回答:“你打我的儿子,我当然也要打你的儿子出气啊!”

从社会的关系来看,如果不能认清或调和你我的关系,许多类似的愚痴见解,烦恼障碍就会层出不穷;如果能洞明人我一体的道理,自化化他,那么种种的是非、种种的纠纷也就迎刃而解了。

我再从另一个角度,来谈谈‘你’和‘我’。

二.从时空方面看你我的关系

我们所认识的‘我’,从时间上讲,只有几十年的生命,这种短视的看法,使一般人充满浅见。其实,人不是只有几十年的光阴和生命,人不但有绵长的过去,还有无限的将来,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人天的生命是不死的,在无限中有恒久的未来。基督教常常说‘信我者,得永生’,这话只说了一半,应该再补充为:‘不信者,亦不死’──信,我们的生命固然生生死死不息;不信,也依然要在轮回流转中出世入世,不会失去的。

我们的身体像一栋房屋,旧的房屋坏了,要搬到新的房屋去;现世的身体坏了,也要换一个来生的新身体。房子不管怎么换,主人翁只有一个;身体不管怎么换,自我的本性也仍然是一个。假如我们都知道自己的生命有无限的未来,那么对于现在一时的成败得失,又何必认真计较呢?空间上也一样,各世有不同的因缘,有无量的造化,一个人如果时时自怨自艾他所拥有的房子只有一间,田地只有几亩,钱财只有多少……这样的生命就太卑微渺小了。其实我们这个真实不虚的生命,从时间上讲,是‘竖穷三界’的;从空间上看,是‘横遍十方’的──整个的宇宙大千都是从自我的心性之中流露出来的,一花一草一虫一木都与我的生命息息相关,苏东坡所谓‘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就是这个道理。

记得三十年前我初来台湾时,身上一无所有。从物质上看起来,我确实是一无所有,但是在内心的实相观照上,我所拥有的,可以说多至无可计数,大到无法衡量。寒冷的时候,我晒太阳取暖,太阳照着我,没有人会禁止我说:“喂,你不可以晒太阳!”沉闷的时候,我望月自遣,月亮映照着我,也没有人与我计较说:“你不可以看月亮!”我看花,花自缤纷;我见树,树自婆娑;山河大地,任我尽情赏游,无一不照拂我、清凉我、利乐我;整个三千大千世界都包容着我,我怎么会是贫穷的呢?我们如果实实在在体会到自己的生命充满于古往今来的无穷时光,横布上下十方的无限空间之中,那里还会惊惧于一时的得失,恐怖于一世的生死呢?

然而,遗憾的是:我们人在无穷尽的生死与五趣六道的轮回里,不知道觉悟,找不到自己真正的家,耽乐多嗔地生生死死一直转下去而迷痴不觉,实在是很可惜。佛经里有这么一段记载:有一个罗汉到一个富翁家去托钵化缘,正好遇到这家人在办喜事,忙进忙出地没有人理睬他;这个罗汉东张西望的看了半天,不觉慨然而叹:

“众生实在苦,六亲锅里煮;牛羊席上坐,孙子娶祖母。”

这个意思是说:众生愚痴度日,实在是很悲苦的啊!你们只知道忙忙碌碌的办事,却不知道三界六道生死变易的轮回。现在锅里煮着的鱼肉,原是你们过去生的父母、亲友;现在高坐席上大吃大喝的宾客,上辈子原是一头头牛,一只只羊;而今天办的喜事,其实是过去生的孙子在娶祖母啊!

用慧眼、法眼来看这个形形色色的人间,有时候实在是很可怜亦可笑的。在《劝发菩提心文》里面有两句话:‘鞭驴出血,谁知吾母之悲?牵豕就屠,焉知乃翁之痛?’这里面也有个典故:有一人家养了一头驴子,拉了十几年的车,年老力衰,终于拉不动了,主人依然日日鞭笞赶着走,不肯轻饶。有一天夜里,主人梦见驴子化成人形,悲悲切切的来托梦说:

“我曾经亏待你,如今是来受报还债的,我原是你前世的母亲啊!这十几年来,我日日任劳任怨的替你拉车,为你载货,现在老了,实在走不动了,请你念在我们曾经是母子的情份上,不要这样无情地鞭打我啊!”

这个儿子一梦而醒,惊觉自己这样虐待牲畜的罪过,就把驴子送到寺院里放生,作为对它的报恩与补偿。以同样的观点来看,我们平日斩杀吞食的牛、羊,又焉知不是我们过去生的父母宗亲、骨肉眷属?有一首诗形容得很好:

‘莫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望母归。’

还有一首偈语,把六道轮回、五趣众生的人我关系讲得很明白:

‘我肉众生肉,名殊体不殊;原同一种族,只为别形躯。苦恼从他受,甘肥任我需;莫教阎老断,自揣应如何?’

是说:我的皮肉与众生的皮肉是一样的,只是形体不同,我是人,它沦为动物,然而生命的本质却是相同的。我们对一切众生要尽量地慈悲,不要只顾自己拣甘挑肥,而把痛苦烦恼都推给别人承受,否则不必等待死后阎王来审断,我们自己扪着良心想想,都清清楚楚知道这样做是太不仁慈的了。

佛经上常说:我们要视一切众生如唯一的佛子罗睺罗,爱护他、教育他;我们要视众生如病痛垂危的骨肉,抚慰他、照顾他。在诸佛菩萨的眼中,众生和我不但体不相殊,并且互为一体,关系至为亲密,众生受苦是我受苦,众生享乐是我享乐,因此我为众生所做的一切,不是为他人作嫁,而是为自己储粮,这就是佛教‘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崇高思想的精义所在!

三.从佛经里面看你我的关系

过去,有一个人寿辰,请禅师为他家写一副对联,以增喜气,而且指定要有特殊的含意。禅师受他之托,就写了一副对联送去,上联赫然是:‘父死子死孙死’,这个人看了很不高兴,怪禅师在寿诞喜庆的日子怎么写出这不吉祥的话,禅师洒脱一笑说:“这是最吉祥的话了!”

“一家人都死了,怎么会吉祥呢?”

“难道你要孙子先死,儿子再死,你最后死,白发人送黑发人吗?”

对人我之间上下、尊卑,先后的顺序没有明辨了知,就容易生出许多类似的烦恼、纠纷。佛经里面谈人我关系的地方很多,我现在就举出其中谈‘朋友之间’、‘夫妻之间’的例子来和各位谈谈。

(一)朋友之间的关系

佛经里面说明朋友有四种品格:

1.有友如华。2.有友如秤。3.有友如山。4.有友如地。

你们各位所交的朋友,是属于这四种中的哪一种呢?

朋友如华,花开美丽的时候,就将它戴在头上;枯萎了,就弃之如敝屣。有些人交朋友也是一样,你有办法的时候,就同你亲密来往,一旦你没有利用价值了,就和你一刀两断,真是‘贫在闹市无近邻,富在深山有远亲’。还有一种同样处处衡量你的斤两的朋友,就像是一把磅秤一样,你重要,他对你好,你失势无财了,他全身而退。又有朋友如金山宝矿,内中好花遍长,众鸟荟萃,大家都来这里挖宝取财,交上这种朋友,会让我们沾上一些光,受一些益。另外一种朋友,宛如大地山川,可以生长万物,与他交往,可以增长我们智慧,砥砺我们的志节,使我们在这片山川大地之中欣欣向荣。

另外,在《阿含经》里,也提到四种可亲的朋友:

第一种是‘止非’的朋友:他能明辨是非,分别善恶,告诉我们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指示我们正当的目标,正当的途径,是‘劝人止恶,示人正直,护彼庄重,示人天路’的朋友。

第二种是‘慈愍’的朋友:他很关心我们,爱护我们,能够给我们精神上极大的支持,是‘见利代喜,慈心愍念,见恶代忧,称誉人德’的朋友。

第三种是‘利人’的朋友:他经常给予我们协助,可以帮忙我们,与我们同甘共苦,患难与共。在我们需要扶持的时候,能够在一旁支柱我们,是‘令不放逸,令不失财,令不恐怖,群相教诫’的那种朋友。

第四种是‘同事’的朋友:‘同事’不一定是指与我们在一起工作的人,而是指与我们‘志同道合’的朋友。这种人‘不惜身命,不惜财宝,互相勉励’,是很好的益友。

另外在佛经里面,又告诉我们有五种不可亲近的朋友,辨识这五种损友也有方法:

一是‘笑而不笑’的朋友:这种人面色阴沈,皮笑肉不笑,不知道他怀有什么鬼胎,什么计谋?

二是‘喜而不喜’的朋友:这种朋友,阳奉阴违,也不可与之亲近。比方说,我做生意赚了大钱,做事升了官,应该为我感到欣喜,而却虚有其表的故作欢喜,在心里嫉妒我。

三是‘慈而不慈’的朋友:也不可亲近。比如说,冬令救济是慈善的事,他不但不响应,反而劝我们不要做功德。这种朋友心胸狭小,只看到自己没想到别人,不能对他人慈悲,更不会对你慈悲了。

四是‘耻而不耻’的朋友:大凡做错了事,或对不起别人时,应该感到羞耻、惭愧,他却旁若无人,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这种人没有惭耻心,行事容易偏失,也不可以深交。

五是‘听而不听’的朋友:古代的大禹,闻善言而拜服,对别人的善言能够感谢与接受。可是,有一种朋友却听不进忠告善言,只当成耳边风,不能闻善而善,又如何与之为善?所以,这种朋友也不可结交。

(二)夫妻之间的关系

佛经里面,对于夫妇之道也有很深的阐扬。

各位在座的护法居士们,大多是已经成家立业的人。那么,做先生的应该如何对待妻子?做妻子的,又应该如何与先生相处?现在我就把佛经里面的微妙法义,贡献给各位参考。

先说丈夫敬爱妻子之道,经上记载有五事:

第一.要‘敬畏有礼’:先生对太太要存着恭敬、畏惧、礼让。胡适博士曾经提倡说,凡是有学问的君子,有知识的男子汉大丈夫,都应该加入他的‘怕老婆会’。我的意思不是要各位都怕老婆,而是要对太太存有‘敬畏’的心。凡是对太太敬畏的人,大概都不会去做坏事;不敬畏太太的人,反而容易无法无天。

第二.要‘悉委家事’:将细微大小的家事,都交给太太管。不仅把整个家庭交给太太,就是丈夫的荷包,也要交给太太。一般说来,太太有私房钱不碍事,先生身边有太多的私房钱,比较容易挥霍无度,甚至做出越轨的事。

第三.要‘衣食俱足’:‘贫贱夫妻百事哀’,没有面包的爱情是靠不住的。所以做丈夫的,要给太太足够的衣食,这是做人丈夫的责任。

第四.要‘爱威有时’:做丈夫的,一天到晚板着脸孔,一副威严昂扬的样子,对太太一点爱怜都没有,那么夫妻的感情很容易就冷漠了。但是,也不能女人似地娘娘腔,尽会谈情说爱,不像个大丈夫,应该要‘当爱则爱,当威则威’。

第五.要‘使妻荣耀’:丈夫应该努力于事业,尽心于工作,让太太因我而感到荣耀,觉得嫁给我是最大的光荣,最大的幸福。

那么,做太太的又应该如何对待丈夫呢?根据经典记载也有五点:

第一.要‘恭敬信顺’:不仅要恭敬,而且要信顺。做一个太太不要常常对先生说:“你就是不听我的话!你就是不接受我的意见啊!”,这样挫丈夫的威风,不但得不到丈夫的心,而且,还会令他生起反感,影响家庭和谐。

第二.要‘温和爱语’:做一个好太太要对先生态度温柔,谈吐和气。男人的性子较刚,女性较柔,要以柔才能克刚。太太对丈夫讲话,也要多讲鼓励、赞美的话,千万不可以说反讽、暗嘲的话,比方说朋友来找丈夫,你不要当着别人面前说:“你要来找我那个死鬼啊?”。平日夫妻相称,也不要动辄粗口恶言的说:“死人啊!你过来!”万一真的的死了,怎么办呢?一个家庭的和谐,是从彼此的温和态度、关爱言谈中开始的。

第三.要‘勤劳家务’:家庭的环境,要里外干净,对于饮食三餐,尤其要妥善照顾。有些太太怨怪先生外面有外遇,每次先生一回来就噜噜苏苏,闲话唠叨一大堆,让先生觉得这个家像个牢狱、冰库。有些先生有外遇,是因为在那儿有人对他殷勤、赞美,他当然觉得:“啊!这一个比较可爱!”。一个幸福的家庭,先生下班回来了,桌上已经放好了一杯热茶、一份报纸,餐桌上又准备了热腾腾、美味的饭菜;那么,先生无论再怎么忙,都会赶回来喝你准备的热茶,看你放置的报纸,吃你烹调的饭食,不会浪荡在外彻夜不归了。

第四.要‘关护亲友’:先生的朋友、亲戚、邻居到家里来,你要帮他招呼,亲切款待,使他们宾至如归。一个贤内助知道先生的事业重要,你要让他把朋友、客人带到家里来,他就不必到外面去应酬了。若是先生的朋友、客户到家里来,你对他们不欢喜,使先生事业和心情都不顺遂,他只好到外面去应酬,久而久之,他可能就移情别恋了。

第五.要‘缝衣善煮’:一个贤慧的太太,要细心关护先生的生活,嘘寒问暖,在衣、食、行止间无微不至的照顾他,不要一天到晚责问:“你有没有去寻花问柳啊?有没有金屋藏娇啊?”这个不用去计较,要计较的是先生的兴趣是什么,妥善地关心他的兴趣、他的生活,那么,一个再不规矩的先生,在体贴周到、爱护备至的太太面前,也坏不到哪里去的了。

另外在《玉耶女经》里面,指示我们一个好太太要具备五种妇德:

1.要做‘母妇’:爱夫如子,像母亲疼爱子女一样地去关心丈夫。

2.要做‘臣妇’:事夫如君,要像大臣侍奉国君一样地礼敬丈夫。

3.要做‘妹妇’:事夫如兄,要像小妹妹一般把先生当兄长手足,对他友爱、关怀。

4.要做‘婢妇’:事夫如妾,要像婢女侍候主人一样地恭奉丈夫,给他自尊自信。

5.要做‘夫妇’:虽然,过去有父母、兄弟姊妹、朋友亲人,现在离开他们了,嫁给了先生。过去,彼此也许没有很好的因缘,现在凭着媒妁之言,双方情投意合而结为夫妇。虽然,结婚的典礼只在一瞬间,但是夫妇的关系却要永远地维持下去,恒久不变。做太太的要认为:世间上最能干、最有为、最可靠、最疼惜我的是我的丈夫。做丈夫的,也要这样想:世间上最贤慧,最体谅我的就是太太。这种心理能维持多久,夫妇的恩爱幸福就有多深多长。像经上说的:‘恩爱亲昵,同心异形,尊奉敬慎,无憍慢情;善事内外,家殷丰盈,待接宾客,称扬善名,是为夫妇’。

以上从佛经中仅仅提出朋友、夫妇的例子来讲‘你’‘我’的相处关系,事实上佛经中对于君臣、父子等其他伦常关系,也都有精辟独到的阐明。从经上佛陀谆谆的教示中,我们可以了解佛教不仅对出世之学有精深圆融的思想体系,佛教对于世间纲常的诠释,其究竟透彻,如实切要,也是各种学说难以望其项背的。

四.究竟解决你我的问题

‘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你我之间的一切关系都在缘份上维系,善缘得善谊,恶缘造恶业。那么我们如何彻底解决人我的一切是非争执呢?我提供几点办法给各位参考:

(一)‘你好我坏,你大我小,你有我无,你乐我苦’

我说这几句话,各位一定觉得很奇怪:怎么和我们平常认定的道理不一样?我们都希望自己好、自己大,希望拥有和快乐,怎么反而把好的、大的、有的、乐的都给别人去享受呢?这就是千百年来人类功利心态的‘所知障’。人与人之间,若想从根本上解决彼此的一切不和谐,就应该奉行这四句话,这会让你获得意想不到的法喜。

1.‘你好我坏’:有两户人家,一户张家老是吵架,另一户李家则内外融洽,从不吵架争执。日子久了,张家不免纳闷,就问李家:

“为什么我们家天天吵架,没有一天的安宁,你们家却和和气气的,几乎从来不闹纠纷呢?”

李家的人说:“因为你们家都是好人,所以会吵架;我们家一个个都是坏人,所以吵不起来。”

“那有这种事?这话什么意思?”

“比方说:有人打破了花瓶,你们家的人立刻觉得自己没错而错在别人,于是一个指摘对方不小把花瓶打破了,另一个则认为不能怪他,而是你不该把花瓶乱摆,谁都认为自己对,自己是好人,自然就争执不休了。我们家的人则一个个怕伤害别人,宁可承认自己坏也不愿指责对方,所以打破了花瓶的人马上道歉说:‘对不起!对不起!我太不小心了!’,对方也立刻引咎自责说:‘不怪你,不怪你,我不该随便把花瓶放在这儿!’,我们人人都承认自己错、自己坏、不推诿、不卸责,家里的关系自然和谐无争了。”

我们每一个人如果都肯‘严以律己,宽以待人’,随时肯谦卑自承:‘对不起!’‘我错了!’‘我做得不好!’……,那么,为人处事就会很顺利,一切无明自然泯除,一切挂碍自然消解。

2.‘你大我小’:同样的道理,世间上每个人如果都希望自己比别人伟大、强大,争执也会层出不穷;如果能怀‘让你伟大,我来渺小’的心态,自然就能化戾气为祥和。其实,要想伟大的人不一定就伟大得起来,自然渺小的人也并不真的就很渺小,反而是‘能忍为大’‘能容为大’,能包容涵纳他人的人更伟大。

3‘你有我无’:一般人总希望自己拥有的比别人多,而不顾别人的空乏,但是如果大家都没有,只有你个人独占,恐怕别人也不会让你顺顺心心的安享吧?‘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是一例,‘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又是一例。把‘有’让给别人,自己‘无’有;‘无’并不是真的一切空空,而是无限、无穷、无尽,‘有’则反而有限、有穷、有尽了。从我们的精神上、道德上去与佛法相应,会发觉这世上许多无形无相的东西反而更可贵,一切价值不在于虚无的外表,而在于丰蕴的内涵。

4.‘你乐我苦’:一般人总是好逸恶劳,只求一己逸乐,不顾他人苦楚,这是世间争执的泉源。我们现在要把快乐献给别人,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当别人快乐的时候,我们也会感染快乐;当众人快乐的围绕着我们的时候,我们的快乐就会更大更深。‘牺牲享受,享受牺牲’即是这个道理。

第二个解决人我关系的办法,就是《般若心经》上的:

(二)‘照见五蕴皆空’

‘人之大患,在吾有身’,在佛教里面,一切苦的根源在‘我’,‘五蕴’就是‘我’的代名词。‘色、受、想、行、识’这五样东西,蕴含了人的一切精神、物质上的得失忧喜,佛经里面记载人有八万四千个烦恼,这八万四千个烦恼,就好比八万四千个盗贼;统领这八万四千个盗贼的,有三员大将,就是‘贪、嗔、痴’,而御使这三员大将的总司令就是‘我’,收服了这个‘我’,自然天下太平了。实在说,我们做一个人的负担也很重,有八万四千个盗贼盘踞在我们的身心里,这个身心就像一座大营房,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像六股盗贼,一个个伺机为非作歹,不容易受我们领导控制,那么,要怎么样才能离苦得乐呢?这个关键就在一个‘无我’上面。佛教讲的‘无我’,并不是要我们先去死、去自杀了,就没有我,因为六道轮回流转,人是死不了的,仍然有个‘有我’在;佛教讲的‘无我’,是‘无我相,无我执’,道理很深,我现在用一个譬喻来说明:

有一个人晚上赶路回家,天太黑迷了路,看到路旁有一间小屋,就进去歇一歇。

刚休息不久,就有一个小鬼背了一具尸体进来了,那个人吓得魂不附体,还来不及逃命,立刻又跑进来一个大鬼,兜头扭住小鬼争夺尸体,这个说是我的,那个也说是我的,结果两个鬼头僵持不下,吵得轰隆价响,把那个人吓得悚悚发抖,不小心弄出了声音来,被大鬼听到了,就说;

“好!这里面还躲着一个人,把他抓出来,叫他评评这尸首是谁的。”

顺手一揪就把这人揪出来,小鬼理直气壮的问:

“你说,这一个尸首是谁先背来的?”

这个人心里又慌又怕的心想:“如果我照实说的小鬼背来的,大鬼一定不会饶过我;如果我说这个尸首是大鬼的,说了谎作了伪证,小鬼一定发怒,并且违逆因果。唉,反正左右是一死,还是实话实说吧!”

于是心一横,大声说了:

“这个尸首,我看见是先由小鬼背进来的!”

大鬼一听之下,大怒,就扭断这个人的膀子,一口吞下肚子里去了;小鬼看到这个人帮了他的忙,反遭不测之祸,心有不忍,立刻从尸体上拔下来一只膀子给那个人接上。大鬼更生气,就掰下这人的左臂来吃,小鬼随即卸下尸体的左手接上;大鬼再拆下腿,小鬼就接上新腿;大鬼气得不得了,一把砍下那人的头,小鬼就又接上个尸头;这样撕来换去的,又吵又闹,到最后两鬼都含怒呼啸而去,只留下这个人呆呆的想:“我是谁啊?我的膀子、手臂、腿、头都被大鬼吃了,现在这个换上来的膀子、手臂、腿、头都是那具尸体的,究竟那一个才是我啊?”

现在的医学已经进步到‘器官移植’的境界了:眼睛坏了,可以把别人的眼睛移植到我们的身上来;皮肤溃烂了,可以用羊皮、牛皮移补;肾脏坏了,父母、兄弟、姊妹的肾脏都可以移植给我;等到统统换过之后,这个‘我’又是谁呢?人身原是一个假合的幻形空象,所谓‘照见五蕴皆空’,就是不要在这个形相上计较、执着,认为这是我的眼睛,这是我的耳朵,这是我的观念,这是我的权利,这是我的思想,这是我的……,‘有我’,是痛苦的根源;‘无我’,才是解决你我问题的妙方。

最后一个解决你我关系的究竟如实之法,就是《金刚经》上说的:

(三)‘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除了‘无我’之外,还要‘无你’,要‘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也就是‘四相一起捐,圣凡悉平等’,到了这个境界,没有一切‘你’‘我’分别对待的假相,就会呈显出平等自如的法,大家就能和谐相处,融洽自在了。

为什么‘四相一起捐’之后,没有你我,就会没有苦恼呢?我现在举一个譬喻来说明:假如你和一个人讲话,他坐着,你站着,你一定会在心里嘀咕:“哼,好大的架子,你有什么了不起?”觉得气愤难平。可是回到家了,你的小儿小女一看到你回来,就缠着你说:“爸爸!你跪下来当马给我骑!”你不但会高高兴兴的跪下来让他们骑上去,还让他们一面骑一面打:“快点跑!快点跑!”,乐得哈哈大笑。人家坐着你站着,你就生气,因为有‘你’‘我’之分;回到家给小儿女当马骑,跪着爬,你反而高兴,因为是‘我的儿子’、‘我的女儿’,和我一样没有分别,也没有‘你’‘我’的差异,所以能不烦恼、不生气,一切扰扰纭纭的分别妄想就都不会生起了。

人生在世,解决痛苦的究竟之道,就是把‘你’当作‘我’,你我一体,你我不二,将心比心,解衣推食。像常不轻菩萨,对一切人都抱着尊重的态度:‘我尊敬你们,不敢轻视你们,因为你们将来人人可成佛’,如果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能建立在互相尊敬、人我一如的妙谛上面,那么一切的纷争平息,我们的社会也就更加安和乐利了!

今天大家不辞路远的来到这里,共同护持这一场讲座,就是因为我们能无我无你无私心,但求沾被佛法,自净其意如虚空,而全然没有纷争私情。我希望大家记取眼前这一刻‘一切是非莫顾’的心情,转身踏破虚空,带着光风霁月的心胸回去,做一个光明磊落的好人,成就三世诸佛的甚深妙法,信解历劫如来真实意!

祝福大家吉祥如意,幸福快乐!

下一篇:星云大师《谈情说爱》

如果觉得资料对您有用,可随意打赏。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发表评论

返回顶部